书城文学金瓶梅语典
16037800000051

第51章 十二画(2)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原著

《金瓶梅》第69回:“只成房头、穿袍儿的,也有五六个,以下歌儿舞女,得宠侍妾,不下数十。端的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释义

每天都像过节那样,歌舞升平,饮宴欢悦。意指豪门家族的奢侈生活。

例句

元·刘时中《端正好·上高监司》曲:“朝朝寒食春,夜夜元宵暮。吃筵席唤做赛堂食,受用尽人间福。”元·白朴《梧桐雨》第1折:“寡人自从得了杨妃,真所谓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也。”元·高明《琵琶记》第3出:“玳瑁筵前爇宝香,真个是朝朝寒食;琉璃影里烧银烛,果然是夜夜元宵。”明·徐元《八义记》第11出:“主公晋侯,朝朝游宴,夜夜酣饮,不理朝纲,不容谏诤,还是为何?”明·徐霖《绣襦记》第31出:“日日花朝,夜夜元宵,乐乐滔滔,快活逍遥。”明·朱鼎《玉镜台记》第32出:“官府提控,与我相交;禁子皂隶,服吾驱使;犯人磕头拜跪,真个朝朝饮宴,夜夜元宵。”明·李梅实《精忠旗》第32折:“也有春箩酒海,也有鼓乐笙箫。真个朝朝寒食,果然夜夜元宵。”明·无名氏《霞笺记》第3出:“谁似做小娘的,朝朝寒食,夜夜元宵,却不受用?”明·无名氏《白兔记》第24出:“刘智远自赘岳府,朝朝寒食,夜夜元宵,竟不知恩妻李三娘信息如何。一似和针吞却线,刺人肠肚系人心。”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15:“好不受用,好不快乐!果然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2回:“不是夸嘴说,我小兔在家,朝朝七夕,夜夜元宵,谁似在你尊府不瞅不睬,撇人在冷房里坐?”清·曹去晶《姑妄言》第16回:“这个穿好的,那个便吃好的;这个请亲,那个便宴友;这个朝朝除夕,那个便夜夜元宵。”清·翁桂《明月台》第10回:“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乐以忘返,终朝嫖赌烟酒为迷。”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4回:“还有那十六楼官妓,新妆袨服,招待四方游客。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清·无名氏《闽都别记》第186回:“今日起朝朝要会,夜夜元宵,比他只教在外受清冷好万倍也。”清·无名氏《金云翘传》第8回:“保佑翠儿千人见千人喜,万人见万人爱。朝朝寒食,夜夜元宵,贵客阗门,嘉宾满座。”清·无名氏《林兰香》第6回:“却说耿郎年甫十八,便得如花之妻,似玉之妾,真乃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清·无名氏《醉春风》第3回:“张三监生就三十两一个月,包他在虎丘铁佛房,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清·无名氏《醒名花》第16回:“湛翌王自此,内有杏娘、佛奴,又令本白改名巧姑,了空改名翠娥,本空改名芳姿,本亮改名春媚,本悟改名蟾怜,共是七个娇娃。真正: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清·无名氏《雷峰塔奇传》第3回:“自此夫妻朝朝寒食,夜夜元宵,连小青亦有分润春光,不在话下。”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坐间移

原著

《金瓶梅》第48回:“堂客前戏文扮了四大折,但见: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坐间移。”《金瓶梅》第74回:“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坐间移。一杯未尽笙歌送,阶下申牌又报时。”

释义

日光时时流逝,花影悄悄移动。意指岁月难留,光阴短暂。弹指,喻指时间极其短暂。宋·法云《翻译名义集·时分》:“俱舍云:‘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

出典

宋·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前集:“俄不觉的天色渐晚,则见诗曰: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坐间移。一杯未进笙歌送,阶下辰牌又报时。”

例句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3折:“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坐间移。老汉赵太公是也。自从教那妇人丢了他那小的,则抬举着我的孩儿,经今十八年光景也,抬举的孩儿成人长大了也。”元·史九散人《庄周梦》第2折:“且尽生前有限杯,莫思身外无穷事。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坐间移。”元·高明《琵琶记》第3出:“休听枝上子规啼,闷在停针不语时。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坐间移。”元·柯丹邱《荆钗记》第34出:“窗外日光弹指过,庭前花影坐间移。我前差苗良去到饶州,怎么不见回来?”元·无名氏《神奴儿》第1折:“昨日个眉清目秀,今日个便腰屈头低。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坐间移。”明·孟称舜《娇红记》第38出:“窗外日光弹指过,庭前花影暗中移。我前遣院子,去贺二甥,兼召他回来,如何目下还未见到也?”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20:“陈巡检在沙角镇做官,且是清正严谨。光阴似箭,正是: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坐间移。”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回:“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一杯未进笙歌送,阶下辰牌又报时。”明·无名氏《浪史》第4回:“两个却就分别,不觉的过了一日,又是一日,正是十三日了。正是:窗外日光弹指过,席前花影坐间移。”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原著

《金瓶梅》第2回:“我自作耍子,不值得便当真起来。好不识人敬!收了家伙,自往厨下去了。正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释义

意指一方有情有意,另一方却冷淡无情。多指男女爱情方面的单相思现象。

出典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20:“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诸可还者,自然非汝。”

例句

宋·邵雍《首尾吟一三五首》诗:“有意落花犹去住,无情流水任东西。”元·柯丹邱《荆钗记》第43出:“性执心迷见识差,婚姻不就且回家。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明·顾大典《青衫记》第3出:“柔枝嫩蕊实堪夸,不逐东风度岁华。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明·王玉峰《焚香记》第18出:“绣褥金屏真可夸,糟糠结发实堪嗟。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明·徐复祚《投梭记》第8出:“小贱人,你不要快快里闭了门。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明·无名氏《霞笺记》第8出:“佳人二八真堪美,血点樱唇喷香嘴。流水无情恋落花,落花有意随流水。”明·郑之珍《目莲救母·才女试节》:“好心亏!你真是流水无情,辜负我落花有意。”明·路迪《鸳鸯绦》第32出:“便是他流水无情恋落花,我一心甘守今生寡。”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1:“正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自此京娘愈加严敬公子,公子亦愈加怜悯京娘。”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谁知朱重是个老实人,又且兰花龌龊丑陋,朱重也看不上眼。以此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15:“他心中也时常打点提控到房里的,怎知道: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直待他年荣贵后,方知今日不为差。”明·罗懋登《西洋记》第27回:“不晓得天师到不曾落马,恰被黑脸獠牙的赵元帅照头一鞭,打得个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清·李渔《无声戏》第7回:“那晓得古语二句,正合着他二人: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清·徐震《赛花铃》第5回:“足下言犹在耳,何失信若此。古云: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询有之乎?”清·吴璇《飞龙全传》第19回:“两个说话,直到天明。正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清·曹去晶《姑妄言》第3回:“祁辛再三苦说,钱贵执意坚辞。这正是:落花有意随流水,归燕无心恋堕泥。”清·孙家振《海上繁华梦》第16回:“少牧不由不又认起真来,把当初要娶楚云的意儿,移到如玉身上边去。正是:落花故意随流水,流水多情恋落花。”清·无名氏《吴江雪》第6回:“雪婆揣知小姐的心事,故意长叹道:‘咳!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岂不可惜!’”清·无名氏《山水情》第4回:“又道我是宦家闺女,虽然一面,难于希冀,或竟付之东流。可不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清·无名氏《凤凰池》第10回:“文小姐既属台兄,岂有让还之理?即敝友亦必无复约之情。大抵落花有意而流水无情矣。”清·无名氏《跨天虹》卷4:“张得老虎出门,连忙去收拾被席衣服,一道烟去了。正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清·无名氏《终须梦》第11回:“惟卜玉真心神飞在康梦鹤身中,任他言语,并无半句入耳,正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意恋落花。”清·无名氏《霞笺记》第3回:“二八佳人真个美,血点樱唇喷香嘴。流水无情恋落花,落花有意随流水。”民国·蔡东藩《清史演义》第47回:“裕兴看上了她,时常向她调戏,她却怀着玉洁冰清的烈志,始终不肯顺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惹得裕兴懊恼。”

落得河水不洗船

原著

《金瓶梅》第16回:“奴巴不的腾两间房与他住。你还问声大姐姐去,我落得河水不洗船。”

释义

喻指不愿妨碍别人行事,招惹是非麻烦,做个顺水人情。

例句

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4回:“你只管合他说去,怕怎么的?各人的主意不同。打哩他有没什么话说,我没的好合你为仇?落得河水不洗船哩!”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我是一片本心,特地来报信。我也只愿得无事,落得河水不洗船。但做事也要打蛇打七寸才妙。”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原著

《金瓶梅》第8回:“众和尚道:‘不如饶了罢。’一齐笑的去了。正是: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金瓶梅》第99回:“常言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两个只管在内说,却不知张胜窗外听得明明白白,口中不言,内心暗道:‘此时教他算计我,不如我先算计了他罢!’”

释义

墙内的人说话,可能被墙外的人听到;屋里的人说话,可能被窗外的人听到。提醒人们说话或做事要注意保密,以防被他人知道了。

出典

《诗经·小雅·小弁》:“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例句

春秋·管仲《管子·短语·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伏寇在侧者,沉疑得民之道也。”宋·路振《九国志》卷2:“崔太初不喜儒生,多疑好察,每通衢交会之所,墙必置耳。常谓人曰:‘还闻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否?’”元·郑廷玉《后庭花》第1折:“岂不闻隔墙还有耳,窗外岂无人?”元·柯丹邱《荆钗记》第28出:“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亲家为何啼哭?”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2折:“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这小贱人无礼,瞒着老夫,引着梅香去书房中看梁鸿去了。”元·无名氏《替杀妻》第2折:“恰不道壁间还有耳,窗外岂无人,你待要怎生?”元·无名氏《宦门子弟错立身》第5出:“隔墙犹有耳,窗外岂无人。老夫几日不曾到书院中。”明·史盘《梦磊记》第10折:“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呀,章兄放手!”明·史盘《梦磊记》第22折:“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呀,母亲,这事怎么样处?”明·邵璨《香囊记》第19出:“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媳妇,有什么人在门首闹吵?”明·杨慎《洞天玄记》第1折:“壁间还有耳,窗外岂无人。看这厮也知赏月中秋。”明·梅孝己《洒雪堂》第30折:“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这丫头,为何在此啼哭?”明·冯梦龙《酒家佣》第29折:“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这时候郑小官人还不睡?”明·冯梦龙《万事足》第20折:“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张官儿,闻得你差往江西接取家眷,学生也有一字,寄家姑娘,相烦带去。”明·范受益《寻亲记》第7出:“恐隔墙有耳,且低声,那窗外岂无人。”明·顾大典《青衫记》第3出:“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兴奴,你在此自言自语,说些什么?”明·杨柔胜《玉环记》第28出:“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为何将他绑缚在此?”明·无名氏《白兔记》第31出:“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我儿,娘在此。”明·无名氏《三桂记》第3出:“隔墙虽有耳,窗外岂无人。小桃,你为甚的在此啼哭?”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遗音浏亮,惊动那贵室佳人;聒耳笙簧,惹起孤眠独宿。怎见得?正是: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4:“众人依允,就在阶沿石上向月而坐,取出笙、箫、象板,口吐清音,呜呜咽咽的又吹唱起来。正是: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9:“自古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柳氏镇日在家中骂媒人,骂老公,陈青已自晓得些风声,将信未信。”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39:“又道是:隔墙须有耳,门外岂无人?谁想隔邻人家,有人在楼上做房。”明·周楫《西湖二集》卷33:“那奸夫就走到晏公庙,香炉底下取了这二百两银子欣欣而去。果是:隔墙须有耳,床下岂无人。”明·罗懋登《西洋记》第70回:“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我这个神机妙算再不说出来,你明日只看着就是。”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常言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只可你知我知。”明·无名氏《别有香》第4回:“姑见他两个不动,知事已了,悄悄走去,那节妇那知:隔墙真有耳,窗外岂无人。”清·吴璇《飞龙全传》第9回:“那董家父子算计,不道依着了古人两句话,说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清·无名氏《巧联珠》第9回:“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莫道隔墙无耳听,须知窗外岂无人。”清·无名氏《巫梦缘》第8回:“王嵩独自端坐在书楼上,那知道有人看他。正是: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清·无名氏《常言道》第9回:“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早惊动了妻房习氏,在里面翻天倒海吵闹起来,弄得油瓶倒醋瓶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