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金瓶梅语典
16037800000025

第25章 六画(3)

例句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2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他两个无明夜海角天涯去。”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3折:“可惜你腹中大才,胸中清气,都做了江山之秀。闪的我急急如漏网鱼,呀呀似失群雁,忙忙似丧家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3:“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担渴担饥担劳苦,此行谁理家乡。叫天叫地叫祖宗,惟愿不逢鞑虏。”明·罗懋登《西洋记》第54回:“帖木儿羸羸然如丧家之狗,干干的如漏网之鱼,大败去了。”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9回:“澹然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赶出城外,乘着月光,不住脚走了半夜。”明·吴拱宸《鸳鸯针》卷4第4回:“那船家还睁着双眼一路里骂了去。这正是:忙忙如丧家之犬,昏昏似落网之鱼。走遍天涯无路,悔不十年读书。”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8:“忙忙如丧家狗,汲汲如漏网鱼。亡命奔逃,如遭兵燹。”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回:“这鲁提辖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行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3回:“再说闻达奔到飞虎峪,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正在寨中商议计策,小校来报,近山上一带火起。”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背后卢俊义赶来,童贯败军,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天晓脱得追兵,望济州来。”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4回:“却说洞仙侍郎与咬儿惟康正往东走,撞见楚明玉、曹明济引着些败残军马,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一同投奔蓟州。”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却说乔道清同费珍、薛灿领败残兵,急急如丧家之狗,忙忙似漏网之鱼,望北奔驰。”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9回:“再说田豹同段仁、陈宣、苗成统领败残军卒,急急如丧家之狗,忙忙似漏网之鱼,到威胜见田虎,哭诉那丧师失地之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9回:“其余侍从亦都脱卸外面衣服,急急如丧家之狗,忙忙如漏网之鱼,从小路抄过云安城池,望东川投奔,走的人困马乏,腹中饥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5回:“却说方天定上得马,四下里寻不着一员将校,止有几个步军跟着,出南门奔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9回:“却说方腊从帮源洞山顶,落路而走,忙忙似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明·无名氏《征播奏捷报》乐卷:“却说杨标走脱,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脱网之鱼,昼夜兼行。”明·无名氏《开辟演义》第32回:“此一阵杀得九黎之兵十丧八九,尸横遍野,血流成渠。走脱一似丧家之狗,得命如同漏网之鱼。”明·无名氏《玉闺红》第2回:“主仆二人,如丧家之犬、漏网之鱼,奔跑了好半晌,直到小姐金莲实在走不动了,才坐在一块石头上喘息。”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01回:“毒蟒、峒元急急弃营而逃。素臣挥兵急赶。贼人如丧家之狗,漏网之鱼,抛戈弃甲,尽力狂奔。”清·钱彩《说岳全传》第36回:“这里康王君臣七人,急急如丧家之狗,忙忙似漏网之鱼,行了一昼夜,才得到句容。”清·张士登《三分梦全传》第12回:“那胡泳洄望风而逃,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直走至数十里处方敢住脚。”清·吴璇《飞龙全传》第33回:“再说史彦超追赶苏逢吉,把他赶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急急如漏网之鱼,忙忙似丧家之狗。”清·王梦吉《济公全传》第201回:“雷鸣、陈亮、秦元亮三个人追来,就见高珍在头前奔命逃走,真是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似漏网之鱼,连头也不回。”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54回:“却说兀术走回营来,真是忙忙如漏网之鱼,急急如脱扣之兔。”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回:“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如漏网之鱼,连夜找路回省城去了。”清·无名氏《说唐演义全传》第16回:“那麻叔谋亏了四将挡住,杂入小军中逃脱,盔袍尽落,衣甲全无,急急然如丧家之狗,忙忙然如漏网之鱼,逃到营中。”

扬州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原著

《金瓶梅》第80回:“常言道:扬州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不拘多少时,也少不的离他家门。”

释义

扬州虽好,不宜久留,应尽快离开。虽然住在扬州感到非常舒适,但总是怀念自己的故乡。人们用作对家乡的眷恋之辞。

例句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卷12:“希光见父亲说要弃家远去,不觉愀然说道:‘他乡虽好,终不如故里。爹爹还宜早回。’”清·无名氏《梧桐影》第6回:“烟花虽好,不是久恋之乡。须卖闲华物,南方寻快活去,莫被这两个妇女羁绊住了。”

早晨不做官,晚夕不唱喏

原著

《金瓶梅》第71回:“如今时年,早晨不做官,晚夕不唱喏。衙门是恁偶戏衙门,虽故当初与他同僚,今日前官已去,后官接管承行,与他就无干。”

释义

早上辞去官职,晚上便无人唱喏行礼了。喻指人情势利,反复无常。唱喏,古人相见时,一边作揖,一边“喏喏”连声,以示敬意。

例句

明·无名氏《鸣凤记》第37出:“早上不做官,晚上不作揖。如今管不得他了,下船去罢。”明·无名氏《梼杌闲评》第8回:“内里老爷又过世了,如今他们势大,与他们争不出个什么来。只才是早上不做官,晚上不唱喏。”清·徐述夔《快士传》卷9:“早上不做官,晚上不作揖。生前尚如此,何况死之日!”清·曹去晶《姑妄言》第23回:“不说你没能干,倒尽着抱怨我。如今的年程,早起不做官,晚上不唱喏。”

有上稍来没下稍

原著

《金瓶梅》第38回:“想起来,今夜里心儿内焦,误了我青春年少。你撇的人,有上稍来没下稍。”《金瓶梅》第38回:“想起来,心儿里焦,误了我青春年少。你撇的人,有上稍来没下稍。”《金瓶梅》第86回:“你好人儿!弄的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上稍,没下稍,出丑惹人嫌。你就影儿也不来看我看儿了!”

释义

又作“有上稍,没下稍”。喻指事情虽有开头,却没有结尾,做事有始无终。上梢,原先,开头。下梢,结果,结局。

例句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上梢里只唤做百年偕老,谁指望是他没下梢。”元·王嘉甫《八声甘州·怨别》曲:“相逢争似不相逢,有上梢没下梢。”元·王仲元《粉蝶儿·集曲名题秋怨》曲:“骂玉郎有上梢没末尾,瘦削了柳丝玉芙蓉花面皮。”元·张养浩《清江引·咏秋日海棠》曲:“不幸遭风霜,叶儿都零落,畅好是有上梢无下梢。”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1折:“似长亭折柳赠柔条,哥哥,你休有上梢没下梢。”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3折:“我怎生把你程婴道,似这般有上梢无下梢。”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4折:“梦断魂劳,身未到心先到;分浅缘薄,有上梢没下梢。”元·无名氏《抱妆盒》第3折:“我则怕连累了玉叶金枝,你常好有上稍无下稍,也不索多议论少成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7:“到知识渐开,恋酒迷花,无所不至。甚至破家荡产,有上稍时没下稍。”清·曹寅《续琵琶》第12出:“俺自有来处来时去处去也,董卓,则怕你有上稍来没下稍。”

有天没日头

原著

《金瓶梅》第12回:“见你常时进奴这屋里来歇,无非都气不愤,拿这有天没日头的事压枉奴。”

释义

犹如“暗无天日”的意思。意指行为放肆,无所顾忌,不讲道理,荒诞无稽。

例句

元·祖柏《赋盖》诗:“一朝撑出马前去,真个有天无日头。”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2折:“俺哥哥要娶妻,这秃厮会做媒。元来个梁山泊有天无日。”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36:“怎知这里又有这个晦气星照命的和尚来,顶了缸,坐牢受苦。说话的,若如此,真是有天无日头的事了。”明·周楫《西湖二集》卷30:“只是有钱者生,无钱者死。做官的人那里得知备细,真个是有天没日头的所在。”清·李玉《清忠谱》第11折:“当今魏太监弄权,有天无日,决不放周爷去的。”清·褚人获《坚瓠三集》卷2:“僧赋云:众骨攒来一柄收,黄罗银顶覆诸侯。当时撑向马前去,真个有天没日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回:“众小厮见说出来的话有天没日的,吓得魂飞魄丧,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4回:“你又喝了黄汤,就是这么有天没日头的,前儿可不是醉了闹的乱子,挨了打还没好呢,你又闹了!”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0回:“真正有天没日头。都休要走了,我去禀老爷去。”清·李宝嘉《活地狱》第31回:“什么话!真是有天没日头了!明明是我的孙子,怎说是这边的儿子?真不怕天打雷轰的东西!”

有话即长,无话即短

原著

《金瓶梅》第2回:“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不觉过了一月有余,看看十一月天气,连日朔风紧起,只见四下彤云密布,又早纷纷扬扬飞下一天瑞雪来。”

释义

如果需要讲述就多说些内容,如果不需要讲述就少说些内容。这是元、明时期说书艺人转换话题时的常用语,根据所讲述故事的情节需要,该详则详,该略则略,避免啰嗦重复。

例句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28:“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不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在王主人家住了半年之上。”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1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却又过了三个年头,灿若又要上京应试,只恨着家里无人照顾。”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不觉过了一月有余,看看是十一月天气。”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0回:“炎威渐退,玉露生凉,金风去暑,已及深秋。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当日宋江分拨大小三军已定,各自进发。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回:“有话即长,无话即短。一日包公与包兴暗暗进了定远县,找了个饭铺打尖。”清·李雨堂《万花楼》第27回:“书中有话即长,无辞即短。当下狄钦差与张忠、李义三人回至营中,众将士纷纷跪接进。”清·吴璇《飞龙全传》第5回:“有话即长,无事便短。匡胤在那庄间,不觉过了四月有余。”清·俞达《青楼梦》第29回:“有事即长,无事即短。到了闰端阳,挹香备了画舫,邀集众美复往虎丘。”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说书的只得一张口,说不及八面的话,只得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笔勾销,作一个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11回:“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果然数日间,由四会过英德县,直抵韶州府。”清·吴沃尧《九命奇冤》第3回:“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转瞬腊尽春回,陈大人由京中寄了信来,说是诸事办妥。”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回:“大凡记事的文章,有事便话长,无事便话短,不知不觉,又过了七八天。”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回:“有事便长,无事便短。看看日子,一天近似一天,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清·李宝嘉《活地狱》第35回:“有话即长,无话即短。转眼已是初一,差人也不曾回来。”

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原著

《金瓶梅》第51回:“说他的孩儿到明日长大了,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俺们都是饿死的数儿。”

释义

按照儒家思想,受恩于人就报答恩情,受冤于人就报复冤仇。意指爱憎分明,恩仇必报。

出典

春秋·孔丘《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例句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4折:“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你两个孩儿,怎生便做个计较。”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8回:“我昨日遇着俺家里人往淮上卖面的,捎信到家去了,待不的一个月,情管就有人来。那时我有恩的报恩,有仇的报仇。喜欢也在你们,后悔也在你们。”清·无名氏《世无匹》第1回:“感愤须分,贤奸当辨,而今半是痴呆面。丈夫无处不周人,人心偏有多更变。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方才是个男儿汉。虽非冀报乃施恩,人生岂可忘恩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