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金瓶梅语典
16037800000017

第17章 四画(7)

牛身上拔一根毛

原著

《金瓶梅》第58回:“恁有钱的姐姐,不赚他些儿是傻子!只相牛身上拔一根毛儿。”

释义

从牛身上拔掉一根毫毛。喻指无足轻重,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出典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例句

唐·韩愈《庭楸》诗:“九牛亡一毛,未在多少间。往既无可愿,不往自可怜。”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8:“这银两若是富人掉的,譬如牯牛身上拔根毫毛,打什么紧,落得将来受用。”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4:“张廪生自道算无遗策,只费得五百金,钜万家事,一人独享,岂不是九牛去得一毛,老大的便宜了,喜之不胜。”清·孙希孟《轰天雷》第6回:“你给罗公子说了,一年开支三四十块洋钱的薪水,在罗家正是牯牛身上拔根毛,在我就可以敷衍过去了。”清·俞万春《荡寇志》第95回:“不如小弟前去,那厮未必敢加害。即或害了,梁山少了兄弟,九牛之亡一毛,军师岂可轻动!”清·张南庄《何典》第2回:“老爷起初做腔做势,当不得我花言巧语说去,他灭弗得情,方才许了论万银子,再少也不好说。在令亲身上,也不过似牯牛身上拔根毛,无甚大不了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3回:“前儿贵妃娘娘省亲回来,我们还亲见他带了几车金银回来,所以家里收拾摆设的水晶宫似的。那日在庙里还愿,花了几万银子,只算得牛身上拔了一根毛罢咧!”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3回:“他们现任大老爷,一年两三万的往腰里拿,我们面上,他就是多应酬几文,也不过水牛身上拔一根毛。”清·李宝嘉《活地狱》第29回:“那边的家当总在十几万,果真成了,三四千银子也有限,不过是九牛身上拔一根毛,就譬如老大晚死一二年吧。”

见钟不打,去打铸钟

原著

《金瓶梅》第87回:“虽是陈敬济许下一百两,上东京去取,不知几时到来。仰着合着,我见钟不打,去打铸钟?”

释义

放着现成的钟不去敲打,却要等着敲打还待炼铜铸造的钟。喻指不用眼前现成的人或物,舍此求彼,舍近求远。

例句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2折:“见钟不打,更去炼铜。乐天,乐天,在那里?”明·朱鼎《玉镜台记》第4出:“自古道:见钟不打,又去寻铜。今温郎青春年少,小姐美貌芳年,天生一对夫妻,老夫人快招他做姐夫,好带挈梅香哩!”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40:“从古道:有奶便为娘。我们现钟不打,倒去敛铜?官人若果要做,我也不到那边去,再走坏这样闲步了。”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17:“况且撰之又不在此间,现钟不打,反去炼铜,这是何说?”明·周楫《西湖二集》卷14:“那吴秀才淫情勃勃,怎生上门来的买卖,肯放回去。现钟不打,却又等铸?”明·罗懋登《西洋记》第32回:“老爷道:‘现钟不打,又去炼铜。拿过来剐了他罢!’”清·张南庄《何典》第4回:“现钟弗打,倒去炼铜!又不是正明交易,到是现消开割的好。”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姑娘,你现钟不打,倒去等着借锣筛。怎的越说越远,闹到来生去了?”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回:“这叫个见钟不打,反去铸铜了。我想那批回,是要紧的文书,没有此物去,见不得本官,不如拿了他的,倒是绝稳的上策。”清·李宝嘉《活地狱》第25回:“好,我现钟不撞,倒去撞赊的?你倒想得开心。”清·俞敦培《酒令丛钞》卷2:“一字化为三贯谚语,同字添金即是铜,将同易童便成钟。俗语说:现钟不打,倒去炼铜。”清·吴獬《一法通》卷1:“现钟不打,倒去铸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

原著

《金瓶梅》第92回:“我那时娶将来家,与冯金宝做一对儿,落是好受用。正是: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

释义

安排好计谋要擒捉月中的玉兔,设计成圈套要捉取太阳里的乌鸦。意指谋虑周详,定好计谋,以非凡的智谋对付对手。玉兔、金乌,古代传说,月亮上有玉兔,太阳里有神乌。汉·张衡《灵宪》:“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像兔形。”

例句

元·郑光祖《梧桐雨·题情》曲:“我便似日影内捕金乌,月轮中擒玉兔,云端里觅黄鹤。心肠枉费,伎俩徒劳。”元·高文秀《襄阳会》第1折:“既是这等,保守此计。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元·柯丹邱《荆钗记》第8出:“只要有得吃,有得着,这等人家不嫁,倒去嫁穷鬼?好计!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元·无名氏《连环计》第1折:“汉室江山誓共扶,肯容贼子有狂图?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明·范受益《寻亲记》第3出:“到周羽家去,他是一个懦儒,就把他开手。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明·许自昌《水浒记》第29出:“只是日间不好动手,待更深时分,再作区处。正是: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明·张凤翼《灌园记》第24出:“火牛冲突即长驱,骑劫安知备不虞。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明·张凤翼《红拂记》第31出:“扮成渔父与樵夫,水陆须当备不虞。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明·徐元《八义记》第18出:“奏过晋侯,放出此犬,必然扑他,吾计成也。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明·沈采《千金记》第23出:“征衣休想寄征夫,救我饥寒没奈何。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明·陆采《南西厢记》第33出:“书写了,把他封皮粘上,一直见姑娘去。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海底斩金龙。”明·郑若庸《玉玦记》第10出:“正是: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清·无名氏《巫梦缘》第5回:“刘大拍手道:‘妙,妙,妙!明日寻个会做会写的快写起来,大家夜里分头贴去。’正是: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清·无名氏《山水情》第12回:“今日此事成功,得中了我计,花遇春下半世不愁无吃着了。正是: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清·无名氏《混元盒》第5回:“安排铁网擒龙怪,准备窝弓射大虫。计就月中系玉兔,谋成筹策捉金乌。”清·无名氏《常言道》第10回:“那妒斌见他把金银钱仍旧藏好,不见与他,他心中懊恼,暗暗打算,早想下一个计儿。正是: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清·无名氏《霞笺记》第6回:“鸨母说:‘此计甚妙,真是人不知,鬼不觉,将他送出门了。’正是: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

风不摇,树不动

原著

《金瓶梅》第75回:“也没见这个瞎曳磨的,风不摇,树不动。你走千家门,万家户,在人家无非只是唱。”

释义

不吹风,树木就不会拂动。意指各种事情的发生,都出于某种必然联系和因果关系。

出典

汉·王充《论衡·变动》卷15:“夫风至而树枝动,树枝不能致风。是故夏末蜻蛚鸣,寒螀啼,感阴气也。”

例句

宋·赜藏主《古尊宿语录》卷17:“上堂,大众集定,云:‘风不来,树不动。’便下座。”明·周楫《西湖二集》卷7:“风不吹不响,树不摇不动。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这样光景,断难两存;不是他,就是我。”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常言道: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那张三亦是个酒色之徒,这事如何不晓得。”清·张南庄《何典》第5回:“风弗摇,水弗动的,也够他吃着受用了。”

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

原著

《金瓶梅》第3回:“旋又看着西门庆,把手在脸上摸一摸,西门庆已知有五分光了。自古: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金瓶梅》第14回:“常言: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吃来吃去,吃的妇人眉黛低横,秋波斜视。”《金瓶梅》第82回:“常言: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不觉竹叶穿心,桃花上脸,一个嘴儿相亲,一个腮儿厮揾,罩了灯,上床交接。”

释义

喝茶时撮合风流之事,饮酒后促成情色之欲。古代社会,人们往往以邀约喝茶或饮酒,作为引诱男女情色促成风流韵事的重要方式。

例句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正是: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当夜二人携手,共入兰房。”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8:“正是: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道不得个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3:“即命侍儿安排酒果,在房中一杯两盏,看看说出衷肠话来。道不得个:春为茶博士,酒是色媒人。”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7:“谁晓得借酒为名,正好两下做光的时节。正是:茶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明·周楫《西湖二集》卷29:“一日晚间,吃了一二斤酒,酒兴大发,便胆大起来。从古道:春为茶博士,酒是色媒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只因宋江千不合,万不合,带这张三来他家里吃酒,以此看上了他。自古道: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王婆看着西门庆,把一只手在脸上摸,西门庆心里瞧科,已知有五分了。自古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明·无名氏《欢喜冤家》第1回:“两人并肩而坐,你一杯,我一盏,欢容笑口,媚眼调情。自古道:花为茶博士,酒是色媒人。”明·无名氏《万锦情林·张于湖宿女真观记》:“正是:竹叶穿心过,桃花上脸来;茶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清·无名氏《一片情》第10回:“两个小顽皮搭着一个骚妇人,肉肉麻麻,饮成一块。正是: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清·无名氏《侠义奇女传》第15回:“俗语云:茶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当时小姐有了酒意,粉面泛出桃花,倍见姣妍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