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
16035900000033

第33章 电视艺术的审美化生存(4)

电视与时尚共谋,构成了商品时代最强势的消费逻辑。正如大众文化在我们的时代,既有其无可阻遏的优势,又有其不可否认的负面影响,电视与时尚共谋带给社会的思考也是喜忧参半。

商业化的本身也许并非是罪恶之源,我们在几十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生活质量的改变是具体可见的,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是以一种另人惊喜的速度在进行着。商业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市场化概念,最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在另一方面,商业化为电视艺术的成长实际上也提供了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发展空间,问题不是出在商业化的本身,也不在于多样化,问题是我们在商业化的同时,对于商业化本身所带来的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解和应对,缺乏商业化后主流引导的意识。这多少有些刻舟求剑式的教训,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是现在的传媒环境中找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而不是单纯的就事论事。实际上,解决目前商业广告与娱乐节目审美化泛滥的办法,首先就是要深入其中,寻求本质,在过程中改善和引导。另一方面,重要的是我们还是要形成公共电视的概念,电视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力,是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基础,而在此所提出的公共电视的概念,也就是公共服务的概念,实际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电视作为大众传媒中最具社会影响力之一的作用,首先就是其公共服务的概念,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而公共服务的概念也就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取得广泛共识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只有从本质上改变电视节目发展的目标与方向,电视艺术的审美化才具备存在的可能。

由于今天的现实本身已被虚拟化了,艺术只有不再虚拟才能发挥它的救赎功能。由此,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将发生一种奇妙的倒转:在一个在本质上是摹仿的现实中,艺术不再摹仿;在一个虚幻的现实中,艺术不再虚幻;在一个按照某种规则构造出来的世界中,艺术是“事物本身”。[彭锋著《美学的意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9-180页]今天的艺术将以展示那个不能被虚拟的存有领域来对抗全面的审美化进程,来拯救人们业已被审美化所操控的感性。

四、节目编排的策略

如果将电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节目编排上的策略实际上也是电视艺术完整呈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由于通过节目编排将不同节目内容串联起来而形成完整的“流”是电视作为传播媒介的重要特色,而以时段划分的节目内容的分布统一呈现出来的不同频道之间具有相当大的差异,作为不同频道之间内容竞争的重要环节,节目编排策略直接会影响到频道整体收视率成绩。另一方面,不同的编排策略所呈现出来的意识形态和审美上的意义有所不同,而在其中,成熟的节目编排策略可以在频道的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点。同时,在电视艺术的审美化过程中,通过节目的编排策略完全可以实现不同价值体系的节目内容之间调和。

目前我们国家的电视频道都必须要达到两个最主要的目标: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传递党和国家的声音、服务于大众的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目标和获得维持电视频道生存与发展的利润。首先,我们国家所有的电视频道都是使用国家提供的公共资源,因此作为舆论宣传的工具,电视频道必须服务于国家和大众的利益。其次,我们国家所有的电视频道在经营上又介于事业与企业单位之间,维持频道正常运营的费用大多是以自负盈亏的方式来解决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商业电视的属性,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在节目受到广泛的喜爱与认可的时候,利润就会增加,在节目不能赢得足够的受众欢迎时,利润就会下降。因此,成本高昂的电视节目制作是电视频道运作获得成功的核心。

而上述两个目标却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如何争取到更多的受众。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一系列基本目标和策略就成为实现这个目的所必须要关注的焦点,电视节目的编排策略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达到这些基本的目标,在节目的编排策略要遵循下列的原则:

要制订出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的具有竞争力的节目计划;制订出能够兼顾各方面要求的节目计划,其中也包括从商业角度、符合本台或本频道广告销售部门的要求;要通过新闻资讯和公共事务方面的节目来满足作为舆论宣传工具的要求以及服务于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等方面的义务;在收视的观众中建立起本台或本频道的良好形象。[参见[美]赫伯特·霍华德、迈克尔·基夫曼、巴巴拉·穆尔著《广播电视节目编排与制作》,戴增义译;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190-209页。]随着电视多频道竞争局面的形成,频道间的竞争在今天已经愈演愈烈,作为频道竞争的最为重要的策略,节目编排策略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多的吸引和留住观众,在节目编排策略的竞争上逐渐形成了主要的竞争策略和次要的竞争策略。具体讲主要的竞争策略包括:板块式节目安排策略、全盘式节目安排策略、重型打击措施、以实力为前提的强力型节目安排以及节目的逆向安排策略;次要的竞争策略包括:吊床式节目安排策略、帐篷支柱式节目安排策略、小型系列节目、普通节目的系列化、延长型节目、引人注目的举措以及供选择的节目安排策略。

也许我们无意于深入各电视台及频道总编室具体的业务内容,但通过上述的节目编排策略的描述,其中的关键词也自然浮出了水面,这个关键词就是:组合。节目编排的策略说到底,正是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电视节目统一起来。而在不同节目的板块之间或不同类型的节目播演之间安排相应的内容进行过渡,这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传统的广播也有时段安排的概念,但在整体上的表现并不像电视这样突出,这也与广播自身的传播方式与特点有关。

日常电视是由若干不同类型的节目构成,晚间节目包括新闻、纪实片以及电视剧等等,各种节目异彩纷呈,这些节目看似互不关联,但每个节目都有其组成规则,观众在节目预告的指引下可以进行选择收看,就像他们去选择读什么书或是去看什么电影一样。实际上,这种感觉是对电视收看行为的误解,因为真正所播放的是序列事件。而且,从节目的顺播编排到串播序列都是有明显的过渡的。分开的节目或许看似重要,仍要给它们排定时间而且要把排定的时间找时机公告出来,然而,给人们的实际感觉是这些节目并没有断开。我们说我们在看电视,而不说我们在看一个什么具体节目,而这正好说明了节目串播的连续性。[[英]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著《电视与社会》,张永喜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通过节目编排策略,电视巧妙地实现了不同意义之间的转换与协调,通过节目编排策略,电视实际上再一次验证了那个著名的论断:存在即合理。而在这一论断的背后,通过电视而呈现出来的现实世界变得和谐了,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存在,在受众的眼里变得易于接受,在人们变得宽容的同时,现实也就随着愈发的变得柔软了。而另一方面,通过节目编排策略,实际上也体现了电视本身在价值观结构方面的权重。与黄金时段“最少抵触”原则相对应,节目编排策略同样重视“最小损害”原则,把收视效果注定不好的节目安排在不引人注目的而不是众人注目的时段。按照这一原则,收视效果不理想的节目就应当安排在收视率或受众人数损害最小的时段。具体做法还有:将受众比例低的节目安排在不测定收视率的时段而不是将其安排在用于测量受众人数的时段;在竞争对手播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节目的时段安排此类节目,以避免直接竞争,减少损害;在受众人数低的时段安排此类节目。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探索·发现》在央视一套的播出时间要安排在午夜两点左右,不在于它本身所拍摄的内容是否精致,与黄金时段的电视剧相比,这类节目的收视人群肯定要少得很多,因此在以收视率为目标的节目安排策略中,这类节目只能安排在极其边缘的时间,而不会考虑它对于提升受众的整体的文化素质是多么的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