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16027300000005

第5章 公务圈即人脉圈(4)

此外,还有一些外围人脉关系,包括一般关系的同事、同学、老乡和朋友等。这一人脉圈总的来说比较松散,可以不定期保持低热度联系,维持正常交情,但要注意避免来往太过频繁,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如果对交往的主要方向造成影响,那结果很可能是t关键时刻你找不到愿意帮助你且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人。

以上几种关系,大体上构成了公务圈人脉资源目标靶位的全部,如果你的枪法过硬,子弹充足,打中靶心的次数就越多。但一定不要不加研究练习,造成枪法太差,或是胡乱瞄准,全部打到了靶子的边缘的结果。如果这样,即使你的子弹都没有脱靶,环数也会很可怜,人脉资源的范围和质量也不会太好。

在某机关单位工作的小吴对人十分真诚,但处事的技巧难说成熟。无论哪个同学来北京,游玩也好办事也好,他都热情接待,吃顿烤鸭游趟故宫是必备项目,别人买单买票他都会很生气;家乡大小领导有事委托、有项目要跑关系,他也必鞠躬尽瘁,动用各种关系,赔上休息时间。渐渐地,他名声在外,成了大家口里讲义气重乡情的热心人,自家不到60平方米的住房也成了“驻京办”,平均每个月都要接待一两个同学和老乡。几年下来,不仅在经济上捉襟见肘,精力上也显得非常疲倦,家人也有很多怨言,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都造成了影响。此外,因为他毕竟工作时间较短,能力有限,凡事不免挂一漏万,接待了一个同学,疏忽接待另外一个,帮这个家乡局长办事,没有帮上那个领导,都让他左右为难。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细细分析,这位仁兄如果没有再回家乡发展的念头,那么老同学也好、家乡领导也好,实际都属于很边缘的外围人脉圈。工作生活地点都不在北京,联系仅限于探望或请托范围,对其个人发展能起的积极作用很小,反而会造成牵制。等到他真正需要帮助时,大家可能都是那种摩拳擦掌、呐喊助威,但什么力气都使不上的人。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不能不讲家乡情和同学谊,但须量力而行,尽到心意就行,时间宽松、经济允许、有便利条件的话,自然要热情接待、努力办好。如果已经觉得吃力,已经在咬紧牙关,而且因为这方面消耗的时间和精力太多,干扰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忽视了对关键人脉资源的投入,就未免不分主次、得不偿失了。

因此,维持与外围人脉圈的交往,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不仅要学会说场面话,让对方如沐春风,保证当时的气氛能过得去、有台阶下;也要学会硬着头皮婉拒、厚着脸皮找借口,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不伤及对方的自尊,顺水推舟自然办,大费周章要慎重。现代人诸事繁忙,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大家一般也都会理解你的难处,如果真有心生怨气、不能体谅的,也只能顺其自然。但当你从繁琐的接待任务和跑腿牵线中解脱后,转移出来的各种资源就可以投入到核心人脉圈和重要人脉圈的构建维护中,势必将对你的人生产生积极影响。

人品好,人脉自然来

有人以为,在公务圈里集聚人脉就必须要用厚黑学,必须发扬不要脸的精神,这其实大错而特错。要想在公务圈里建立人脉,前提是人品好。

党政机关里的人因为长期在等级分明的职级体系中工作、在人事竞争中生存,一方面,他们基本上都练就了观察人、试探人、考验人的一套本领,能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和细微表情窥见他的内心。即使一时看不出,日后也会通过种种迹象分析出来,要想完全隐藏得住,除非经过专门的训练。因此,与公务圈的人脉对象打交道,千万不要说一套做一套,更不能包藏祸心,否则一定会引火烧身;另一方面,正是由于不能轻易相信人,他们对自己的人脉对象也提出了更高的人品要求,以求在交往中达到心理上的安全感。无论人脉对象是何种脾气禀性何种层次的领导,都喜欢和言出必践、表里如一的人打交道。

那么,初到机关的朋友们,需要铸造哪些方面的品质,才能在人脉圈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呢?

1.诚实守信须笃行

夫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墨子说:“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是机关中人的必守信条。领导分配的工作,同事请托的事情,下级单位请示的问题,一经承诺,就要负责到底,不可掉以轻心,更不可应付了事。但现实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在这些方面老是出现问题,领导交办任务时觉得时间比较紧张,往往会多问一句:“一周时间能完成吗?”他偏偏不经思考拍胸脯保证:“哪用得了一周,我加班加点也要在三天内完成。”结果是对困难和问题估计不足,一周过去了还有一些收尾的活没结束,加分变成了减分。领导原本就预估至少得一周时间,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难免产生此人不靠谱的印象:“三天?多亏我没信你,要不然我按这个做计划报上去,到现在都没完成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或是朋友有要紧的事托他,明明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也说能办,拖了很久都办不下来,也不及时告诉朋友另寻高明,结果不仅耽误事,还失去了朋友。

2.左右摇摆要不得

中学的英语课本里有一只蝙蝠的故事,蝙蝠在兽类和飞禽之间摇摆不定,谁打胜了它就投奔谁,最终被两个阵营同时抛弃。左右逢源其实是人规避风险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本身无可厚非,其目的都是为了确保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绝对安全,但往往却导致高投入零回报的局面,并使自己陷入绝对危险。例如,抗战期间有些大户人家将自己的几个孩子分别送到国军、八路军和汪伪政府军队里,想的就是无论谁家得了天下,自家都作出过积极贡献,都不至于被抄了后路,但这种无原则的小算盘在阵线壁垒分明、你死我活斗争的大时代冲击下大都满盘皆输,最糟的是把几个儿子都赔了进去。

公务圈的人脉对象大都欣赏忠诚坚定的人,厌憎投机取巧、左右摇摆的人,特别是当面临重大内部危机和外部环境威胁时,任何一个人脉圈子都会对成员的团结一致提出要求,这种要求具有鲜明的排他性,不会允许任何犹豫、胆怯和背叛的思想或举动。这时,如果某一位成员表现犹疑,摇摆不定,甚至有等待观望、良禽择木而栖的表现,将会毫无疑问地被排斥出来,情况严重的极有可能被敌视。平时与人交往,我们也要牢记不能左右摇摆,如果你这一阵倾心结识人脉对象甲,过一阵又觉得人脉对象乙更有实力、更有发展潜力,便调转交往重点,对甲的关注程度和交流力度都大为减弱,这样无形中就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对头,像中学英语课本里的那只蝙蝠,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在哪条船不说哪条船黑

和“媳妇总是别人的好”是一个道理,有的年轻人到哪里都喜欢对比。最要命的是爱发牢骚贬低现单位的办公条件、福利待遇和领导水平等,这种评价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和负面情绪。有的确实是实际情况,如“机关的待遇真是太低了,一年挣得还赶不上在外资律所的同学一个月挣的”;有的则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盲目发泄,或是很难量化的评价标准,如“这儿领导的水平太差,还赶不上村支书呢”。针对本单位本部门的随意的负面情绪宣泄,既容易影响自己的心理状态,也会干扰别的同事,对整体环境都会有不良影响。如果你对此不加注意,不加收敛,随口说变成了习惯说,不仅领导,包括周围人对你都会有看法,觉得你心态不好,看事物不全面,只看问题和弊端,只会发牢骚说怪话,缺乏改变环境改变自我的正面能量,对整个集体将会产生严重冲击。再者,你所说的比较对象真有那么好吗,如果真是很好,你为什么没有另谋高就还在这里受委屈呀?这种问题一提出来,立即就会让你哑口无言。因此,真正建设性的做法应是停止无谓的抨击和嘲讽,像一个水手那样,与大家同舟共济,共抗风浪。

4.知恩图报记心底

在党政机关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长的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遭遇多少严重的挫败。在你遇到坎坷时,有人帮助你、保护你、鼓励你,在这些全力以赴的真诚帮助和支持下,你最终解决了问题,战胜了困难,抓住了关键机遇,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不思报恩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加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知恩图报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人健康人格的表现,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

人有德于我,不可忘也。知恩图报是巩固强化公务圈人脉的重要一环。进入机关工作后,作为公务圈的一分子,我们都生活在多层次多方面的大环境中,从这个大环境中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滋养和润泽。因此,无论是整体的大环境,还是人脉圈本身,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干事的平台和成长的机遇。随着职务的逐步提升,一个公务员的薪水和保障也在水涨船高。工资虽然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也不用发愁。此外,我们还拥有可观的社会资源和雄厚的人脉资本,受人尊重,办事便利,解决问题时会得到各方面的协助。

因此,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从宏观方面看,纳税人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人民和社会有恩于我们;从微观方面看,公务圈里的领导、同事和朋友对我们的恩情是具体直接的,领导对我们有关怀、教导、提携、知遇之恩,同事朋友对我们有帮助、支持、指引、启发之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群体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而不是把成功完全归结于自身的努力和运气;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是对关怀帮助过自己的人的善的回应。有些恩情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但只要我们时刻铭记在心,通过点点滴滴的付出,一样能够让别人感到你的真诚和尊重。

社会成员不懂得知恩图报,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转下去;一个人不懂得知恩图报,就会导致人际关系冷淡,被他人和集体所抛弃,人脉网络也会越来越萎缩。有的人在拓展人脉资源时采取实用主义,求人时朝前,不求人时朝后,甚至在于己有恩的人处在困难之际恩将仇报、落井下石。这样的行为,对曾经为他付出过的人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只会让自己多一个满腔怒火的强劲敌人,周围人也会对其品行深感不齿。领导、同事、朋友对我们的关心、支持和爱护,都是建立在双向善意互动基础上的。在公务人脉圈里,让我们时刻把知恩图报放在重要位置,人为我一分,我予人三分,唯有如此,才能让别人更乐意、更主动、更放心地帮助我们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