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16027300000013

第13章 寻找你的“公务圈”(2)

矛盾关系是部门内人际交往最复杂也最难准确掌握的内容,虽然最初我们可以通过与每个同事保持平衡交往的办法,避免涉及这些矛盾关系,但一旦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矛盾一方甚至双方的意见和反感。因此,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清楚后,尽力绕开复杂的矛盾关系,防止被其误伤。比如说局长和书记两个一把手有矛盾,你自己不留心观察,同事们也不会告诉你,那么如果你不够谨慎,对其中一个人显得太殷勤,忽视了另外一个,尽管不涉及具体事情的对错,都可能让后者对你形成负面印象,为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小吴是一个天天琢磨官场学问的年轻人,刚从基层调到市局。他认为背后莫议人非、要多在第三者面前说他人的好话,这样就不会轻易得罪人,也可以明哲保身,这套办法在乡镇这几年一直都没有出问题,小吴由此也感觉自己的机关哲学已经很圆滑老到了。但小吴偏偏忘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道理:我们刚到新单位没几天情况还没有摸熟,最好的处事方式就是不评论、少评论,特别是涉及对人的评价,一概以“我刚来时间不长,接触不多,还不太了解”回应,才比较妥当。

有一天,小吴同本科室的李科长闲聊,一不留神就聊到了单位的领导,李科长貌似随意地问了句:“觉得分管的赵副局长怎么样?以前熟吗?”小吴不明就里,以传统套路照例高度评价了赵副局长,末了还不忘加上一句:“赵副局长对您肯定也很器重、很不错。”实际上,赵副局长是李科长以前的竞争对手,两人在局里长期明争暗斗,关系很僵,不过表面上都客客气气,隐藏得很好。李科长听了小吴一席话后,半天也没接腔,不禁怀疑小吴是老赵安插在科里的定时炸弹,心里产生了提防、排斥的念头。最后,他拍了拍小吴的肩膀:“是啊,小伙子,你说的没错,赵副局长确实对我很器重,很不错,呵呵!”小吴眨巴着眼睛,总觉得科长话里有话,但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己一时半会也很难琢磨得透。

此后,李科长一直对小吴不冷不热,时不时还拿工作或纪律敲打他一下,让他非常郁闷。后来,小吴才从别人那里知道了李科长和赵副局长之间的恩恩怨怨,后悔不迭,悔不该当初自作聪明,给自己挖了一个这么大的坑。虽然小吴做了种种努力,李科长也终于知道小吴和赵副局长之间并无关系,但双方关系已是既成事实,很难再有正面的突破。

所以,掌握骨干人员之间的矛盾关系是我们涉足单位人事关系前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第一步。当你进入单位时间不长,还没有搞清楚这些人和事的时候,一定要憋住话,多观察,为顺利接近骨干人员、有效制订竞争计划、巧妙躲开矛盾关系做好准备。

第二节建立“人脉资料库”

善用名片

随着交往范围的日益扩大,公务圈里和你打交道的人会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海量的信息和资料管理。这就是我们构建公务人脉圈的基础档案库,规范有序的库房管理既是基本功,也是好习惯。切不可形成书到用时方恨少,人到用时找不着联系方式的习惯。

充分利用名片信息。现今的党政干部名片意识越来越强,使用名片的场合越来越多,不仅外事和公务活动使用,私下聚会时使用的频率也很高。有别于商务人士和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的名片设计一般具有庄重、简洁、大方等特点,很多单位还有固定格式。在党的系统工作的大都印有党徽,地方干部名片印有诸如迎客松、东方明珠等本地标志性景观的也屡见不鲜。有的人喜欢体现自己除职务以外的其他信息,如博士、MBA、MPA等,有的则只有姓名,连职务都不标明。后者如果不是新进机关没有重要职务的,就是主要领导,对领导而言不表现职务往往更有权威感和神秘感,就像很多保卫严密的重要部门办公大楼只有门牌号码不挂牌子一样。一场公务活动或朋友聚会后,可能会收到一堆名片,但很多人都是往家里或办公室里随手一放,有的甚至在饭桌上或回家的路上就不小心丢失了,这既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等到有一天突然有急事,急于找一位曾经结识的朋友帮忙时,东翻西找也找不到他留给自己的名片和联系方式,耽误事不说,更要命的是可能失去这份宝贵的人脉资源。

名片是公务圈人脉管理的重要资源,加强对名片的管理十分必要。现总结以下几点供年轻读者朋友参考借鉴:一是每次和他人交换名片后,尽量在名片背面补充记录一些与此人相关的信息。比如会面的地点时间,交谈中他告诉你的一些本人情况,透露的兴趣爱好,等等。这些都属于初建人脉时必须了解的基本信息,是下一步深入交往的基础。好记性毕竟不如烂笔头,记录下来能有效防止遗忘和张冠李戴。此外,他人因没有名片或忘记带名片时,给你在纸上写下的姓名及联系方式也要及时整理,防止不经意间遗失。

二是分类管理。买几个名片本,可以按部门、地方、专家学者、同学、老乡等不同类别进行分类。我有位从事文化事业的朋友张总,非常重视名片管理,他的办公室里,名片盒有几十个,全部按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如亲属类、同学类、老乡类、业务类等,每一类都用便笺纸标出,十分整齐。我和他做过试验,寻找一张名片,他不到10秒就完成了任务。效率之高、速度之快,让我咂舌。而且,张总还是一个有心人,重要的名片上都密密麻麻写了很多内容,比如对方关心的主题、双方共同的朋友、初次见面地点等。每次和人聊起来的时候,别人总是非常惊讶他的记忆力。其实,他的秘诀还是好的名片管理。大部分朋友工作时间长了以后,积攒的名片越来越多,想找一个人的时候,几乎就是从第一盒开始翻找,一直找到最后一盒才能找到想找的人。大家不妨学学这位朋友的做法,好好管理那些名片,让小小的纸片给你带来人脉经营的附加值。

三是定期对名片进行清理。定期清理非常重要,大量杂乱且信息价值不大的名片会严重影响我们对有价值名片的有效管理。根据关联性重要性、长期互动与使用几率、信息的完整性有效性(有的党政干部对外使用的名片刻意保留信息,要么不留电话,要么留的电话永远无人接听,递给你名片属于场面上的应付,并没有诚心交往的想法,这种名片保留的意义不大)等因素,全面清理名片,将它们分成三类,即长期保留的,不太确定、可暂时保留的,确定不要、需销毁处理的。需要提醒一下的是,公务圈里有些人虽然和你只有一面之缘,以后的联系也很少,比如在外地出差时酒桌上认识的地方领导、偶尔打一次交道的外单位人员,这些人的名片和联系方式尽量不要轻易销毁,尽管他们不太可能帮你什么大忙,但提供些信息,做些举手之劳、顺水人情的事,一般都会乐意效劳。

名片用好了,会收到奇效。例如,前几年,我有一位朋友想到西北某地投资牧草产业,但因为无人引荐,了解当地政策的渠道非常有限,对招商引资环境是否稳定也心存疑虑。恰好我曾在一次出差时同当地的畜牧局长座谈过,还记下了他的联系方式,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给他打了电话,寒暄一番说明来意后,没想到这位畜牧局长非常爽快,不仅全面介绍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还在那位朋友去投资时提供了种种方便和支持,结果自然皆大欢喜。

建立人脉“电子库”

如果你的人脉资源十分丰富,定期维护和更新十分频繁,使用excel表格或名片管理软件进行电子化管理就很有必要。可在已分门别类的基础上,输入包括姓名、职务、籍贯、生日、教育背景、办公及家庭地址、联系方式、交往情况、家庭成员信息、MSN或QQ账号在内的相关数据,更进一步的话,可以在每个人的备注栏注明岗位职责、特点专长和兴趣爱好。

有的读者朋友可能会觉得有些信息没有必要掌握,也很难掌握,比如同事的生日,其实,在帮同事订飞机票或是单位统一登记身份信息时,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获得。同事过生日那天,你见到他时一句真诚的祝福或是发一条短信,都会让他倍感温暖。对照电子数据库,你可以从基本信息中思考,人脉对象最看重什么、最忌讳什么、当前工作生活中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如人脉对象提到,孩子快七岁了,那么你应该联想到找一所重点小学是他当前各项事务的重中之重,如何能与他深化交往,以何种方式交往最为合适,自己能为他做些什么、能提供哪些帮助和参考建议,双方如何实现长期互动等。也就是说,人脉资源拓展深化不可能仅仅通过随心所欲地相处就能实现,你必须像产品推销员、保险业务员对待尊贵的客户那样,以客户为导向,深入分析客户潜在需求,正确制定打交道的策略方法,争取能被客户从心里接纳并使之成为回头客和老用户。

目前市面上不同品牌的手机虽然采用的平台各异,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开放式平台,也分为IOS、Android、Symbian、Windows Mobile、Linux等几大阵营,但各大阵营平台上尤其是IOS、Android系统,都有一些软件可以对通讯中的信息进行编辑,有的可以保存到云端,对这些软件不妨善加利用,随时更新,保持联系的新鲜与热度。

让人脉库“运转”起来

公务场合结识他人收到名片、建立人脉资源数据库后,需要督促自己将数据库内沉默不语的信息,变成生动鲜活的人脉联系,并能根据人脉信息的变化实现有效更新维护。

可以在结识他人的几天内,趁热打铁,主动打个电话或发条短信,表示结识对方很高兴、很荣幸,适当地赞美对方的某个方面,回忆双方愉快的相识细节,谈一谈自己与对方的共同点,表示期盼再次见面的愿望,让对方加深对你的印象。对于总共没见上几面的人,如果你隔得太久突然联系,一是容易让对方反应不过来你是谁,预热的时间太长,话题找不着北,对话的气氛会略显尴尬;二是容易让对方产生你找他有什么事要办的感觉。此外,养成定期更新维护资料库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看看有哪些朋友已久未联系,可以给对方打一个问候的电话,如果上次交流时知道他的一些个人情况,比如孩子升学、家人住院等,还可以问问近况,以示关心,或是发一条幽默的短信,让对方感觉到你的存在和对他的重视。

实践证明,人脉资源主要是通过日常的联系来维护的,成本虽低,但日积月累的效果其实并不比聚会等方式差,反而更加常态化、更加温馨、更易被人接受。

让人脉库处于“运转状态”

小陆是公认的人脉圈达人,他的人脉库一直处在运转过程中,特征之一是每天有无数的电话。小陆比较注重细节,每当他收到名片后,无论再忙再累,都会当天发短信表达幸会之意,善意提醒对方保存自己的号码,增加了解,促进感情。如果有聚会,他也喜欢张罗一些新认识的朋友参加,如此一来,他各个圈子都比较熟悉,各方面都比较吃得开,人脉经营得有声有色。

第三节筑牢人脉基础

要有圈子的“方向感”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他人以及所属社会的需要。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从而实现自我满足。作为初入机关的年轻人,通过实现社会价值从而实现个人价值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这就要求,年轻同志要真正树立远大的志向,坚守理想信念,以服务国家和社会为己任。这样,就找到了发展人脉的方向。

我们之所以要搭建人脉圈、拓展人脉资源,最根本的原因是要为实现我们的目标服务,即为职业规划方向和人生发展服务。进入机关,我们追求的是管理社会、服务公众的理想和一定社会地位的需求,人脉圈的建立和扩展也要有助于实现这一理想和需求。与目标方向一致的,或比较接近目标方向的,就应该着重去发展,其他方面我们可以接触,但要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如果有人引荐你到某一个圈子里去,虽然你一时很高兴,但也要考量这个圈子是否适合你,是否符合人生规划和目标方向,如果对人生发展没有多少好处,只是名利上的诱惑,甚至有可能为实现目标增添阻碍,我们就要慎之又慎,避免将宝贵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浪费在错误的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