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曾经怨恨苑西监穆裕,下诏在朝堂斩首,皇太子急忙劝谏。太宗高兴地说:“朕开始得到魏徵,能够早晚进谏,魏徵去世后,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继续进谏。儿子在朕的膝前,看到朕喜欢听取谏言时间长了,因此今天也来进谏。确实是习惯成自然呀!”刘洎升任侍中。太宗忽然对群臣说:“人臣对于帝王大多顺承旨意,常以甜言蜜语取悦君主。朕欲闻已过,卿等必须积极指出朕的过失。”长孙无忌、李、杨师道共同推辞回答说:“陛下用高尚的品德达到天下太平,臣等愚昧,没有发现陛下的过错。”刘洎说:“可是近来有人上书,因为不对陛下的心思,陛下逼问得上书者羞愧汗颜,这恐怕不符合陛下鼓励进言的原则。”太宗说:“你的话很对,朕能改正。”
贞观十九年(645),太宗亲征辽东,诏令刘洎兼任太子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辅佐皇太子临时代皇帝处理国政。太宗说:“朕如今统军远征,让你辅佐太子,国家的安危都寄托在你身上,你应该理解朕的用意。”刘洎说:“希望陛下不要忧虑,大臣如果有罪,臣会立即依法诛杀他。”太宗责怪他的话太过分,告诫他说:“君主不缜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不缜密会失掉性命。你性情粗疏而果断,恐怕会因此坏事。”
刘洎与宰相褚遂良合不来。太宗从辽东返回,由于在途中背上长痈,身体状况很差,刘洎与宰相马周一起入朝问候,出来时,刘洎看见褚遂良,哭着说:“皇上得了痈病,令人十分忧虑!”褚遂良就诬陷上奏说:“刘洎说:‘陛下死后,国家不足以忧虑,正好可以仿效伊尹、霍光辅佐少帝即位,有异议的大臣便诛杀掉。’”太宗大怒,病愈后,召刘洎询问情况,刘洎引马周为自己证明。褚遂良坚持说,刘洎就是这么说的。
太宗被褚遂良迷惑,于是赐刘洎死罪。刘洎临死时,索要纸笔,想为自己辩解,主审人员不敢给他。太宗后来得知刘洎是冤枉的,主审人员因不肯为刘洎诉冤获罪。显庆年间(656~660),刘洎的儿子刘弘业到朝廷诉讼褚遂良诬陷害死父亲的罪状,宰相李义府帮助他。高宗询问身边的大臣,给事中乐彦玮说:“辨明这事,就等于公开说先帝用刑太重。”这事于是不了了之。文明初年(684),唐睿宗下诏恢复刘洎的官爵。
中书令马周
马周(601~648),唐太宗朝宰相。字宾王,博州茌平(今山东茌平)人。他是贞观年间著名的政治家,他以杰出的才能,深得唐太宗的赏识,从门下省当直官至中书令,当了宰相。在官二十余年,清正廉洁,有经邦济世之才,后世誉为“经世名臣”。
马周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幼年勤奋好学,精通《诗经》、《春秋》等古籍。性格落拓不羁,文才出众,不为乡里所敬。唐武德年间(618~626),补博州助教,日饮醇酒,不管公务。刺史达奚恕屡加斥责,马周拂袖而去。游于曹(今山东曹县)、汴(今河南开封),又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西往长安。后来,马周得志后,便将崔贤罢黜,算报了仇。至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旅店主人只顾招待诸商贩,而不招待马周。马周要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十分奇怪。马周到了京城长安,与中郎将常何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机,便寄居于常何家。
常何是守卫玄武门的将领,本是李建成的部下,后来为李世民所用,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和常何是有关系的。李世民即位后,重用常何。贞观五年(631),天大旱,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文武官员,极言朝政得失,为国事出谋划策。常何是个武官,不通文史,不知从何下手。马周就为他谋划,开列了二十余条,陈述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常何上朝时将奏章呈上,太宗十分惊诧,其奏折不但事事可行,而且文笔奇佳。太宗把常何找来,对他说:“这个奏书肯定不是你写的,是谁捉刀?快把这人叫来见朕!”常何如实回答说:“这的确不是臣所能写出的,是家客马周教臣所写。马周是一个忠孝之人,可为陛下所用。”太宗下诏征马周。
在马周去皇宫的路上,四次遇到了皇帝派来催他前去的使者。进宫之后,马周详述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太宗十分赞赏。当日,二十岁的马周被授予门下省当值。次年,马周升任监察御史,为官称职。唐太宗认为常何荐举得人,赏赐帛三百段给他。一个布衣被皇帝召见,并立即任用,这在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
马周善于奏对,才思敏捷,明于事理,裁处政务十分周密,深受群臣称赞。唐太宗常说:“朕一会儿看不见马周就思念他。”大臣岑文本对亲信说:“马周论事,文采斐然,合情合理,无一言可增减;说起来朗朗上口,令人忘记疲倦。他可以与苏秦、张仪、贾谊等人相提并论。但马周鸢肩火色,恐怕寿命不会长。”马周后来病死,不幸被言中。
由于杰出的政治才干和刚正不阿的性格,贞观十五年(641),马周被擢升为治书侍御史,兼知谏大夫,晋王(李治)府长史。不久,李治被立为太子。贞观十七年(643),为中书侍郎、兼太子左庶子。第二年八月,为中书令,仍兼左庶子。马周职兼两宫,处事精密,很有声誉。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太子李治留镇定州(今河北定州),令马周和高士廉、刘洎辅佐。
唐太宗对马周宠遇甚厚,马周也因此颇为自负。他任御史时,派人按图为自己购买住宅,众人都认为他不过起于书生,缺乏家资,都暗中嘲笑他,认为他买不起好住宅。过了不久,马周得知有一处好住宅,价值二百万贯钱。马周立即告诉唐太宗,唐太宗下诏命拿国库钱买下这处住宅,并赐给马周奴婢、用品等。这一来,嘲笑他的人才恍然大悟。
马周每次巡行郡县时,食必吃鸡,小吏告发了他。唐太宗说:“朕禁止御史吃肉,是恐怕州县浪费,吃鸡有何关系?”把小吏痛打了一顿。由此可见,唐太宗对马周的宠用之重。
贞观二十年(646),马周患消渴病,久病不愈,唐太宗十分焦急,下令选择好宅地,给他建造养病的宅院。名医中使,相继不绝;供以御膳,又亲为调药。太子李治亲临探视。临终前,马周将所上奏的奏章草稿烧掉,慨然叹道:“管仲、晏子在奏书中宣扬国君的过错,自己都获得贤臣的好名声,这样的事我不能做。奏书不可留。”
贞观二十二年(648),马周病逝,年仅四十八岁。
中书令褚遂良
褚遂良(596~658),唐太宗朝宰相。字登善,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西晋末南迁钱塘(今浙江杭州)。褚遂良性格刚强,为人真诚、正直,不畏淫威,敢于直言,深为唐太宗敬重和信任,以致受遗诏辅政。与房玄龄、杜如晦二人相比,他的才能和政绩确实不算显赫,但他在“贞观之治”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功臣。
褚遂良
一、精于书法敢谏诤言
褚遂良的父亲褚亮,隋时为太常博士,后来成为秦王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李世民即位后,褚亮任散骑常侍。褚遂良博通文史,精于书法。他曾任割据势力薛举的通事舍人,薛举被打败后,归附唐朝,被授任秦王府铠曹参军。贞观十年(636),升职为起居郎。
唐太宗非常喜爱书法,广求王羲之故帖,争献王羲之手迹的人很多,但真假难辨。唐太宗叹道:“虞世南死后,再没有人能和朕讨论书法了。”秘书监魏徵知道褚遂良博览文史,又工隶书楷书,就把他推荐给唐太宗。唐太宗听了非常高兴,立即把褚遂良召来,并任命为侍书。褚遂良上任后,独自鉴别王羲之墨迹,众人都叹服他的敏锐精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以假冒充了。
贞观十五年(641),唐太宗准备到泰山封禅。到达洛阳时,有星犯太微。褚遂良劝谏道:“陛下拨乱反正,功超古今,刚要向岱宗告成,而彗星却出现,这是天意有所不合。从前汉武帝封禅泰山,曾实行怀柔政策多年,愚臣希望陛下熟思。”唐太宗大悟,下诏停止封禅之事。
褚遂良升任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专记帝王言行)。唐太宗问他:“你做的起居注,可以给我看看吗?”褚遂良知道自己的责任所在,回答说:“史官写人君言行,详记善恶,使人君不敢为非作歹,天子本人不能看,这是古代的规矩。”唐太宗说:“朕有不好的地方,你也要记吗?”褚遂良答道:“臣的职责所在,皇上的所有举动都要记录。”大臣刘洎说:“即使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下来。”唐太宗说:“朕行为有三:一、以前代成败为鉴;二、任用良臣,共理政务;三、疏远群小,不受谗言。朕能守住这三点,不犯过错,正是不想让史官书写朕之恶行。”
当时,魏王李泰受唐太宗宠爱,礼遇甚至超过了太子李承乾,群臣谁也不敢劝谏。有一天,唐太宗问群臣:“如今朝廷中何事较为急迫?”岑文本泛言礼为急,唐太宗认为不是。禇遂良说:“如今四方仰望陛下之德,都很安定。只有确定太子与诸王的名分最为急迫。”唐太宗说:“这话说得有道理。朕年近五十,日渐衰老,虽然立长子为太子,而弟、侄、子尚有五十人,心中时常担心。自古王室宗亲没有良臣,大多互相倾轧,公等为朕举荐贤者为诸王之师。”
唐太宗问褚遂良:“舜帝制造漆器,进谏的有十余人。漆器不过是小物,这有什么值得谏的?”褚遂良答:“奢侈是危亡的根本,一旦养成奢侈的习惯,就会不满足于只是制造漆器,改为制造金玉的,那就会耗尽民财了。忠臣爱君,一定要防微杜渐,等到祸乱出来,进谏也没用了。”唐太宗说:“是这样。朕一有过失,你也应当谏于初发时。”
在实际工作中,褚遂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心以谏诤为己任。那时候,唐太宗诸子年龄还小,却大都担任了都督、刺史等要职。褚遂良上书劝谏说:“刺史、郡帅,是百姓安宁的依靠,得到一个善人,郡内安定;碰到一个恶人,整州不安。臣认为没有加冠的皇子,应该暂且留在京师,教给他们经学。考察后觉得确实可以担当职务,再派出去。”唐太宗赞成褚遂良的意见,立即采纳。
二、谏阻悔婚托孤重臣
贞观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已经获罪幽禁,魏王李泰便每天进宫侍奉太宗,太宗当面许诺立他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也劝说太宗立李泰;长孙无忌执意请求立晋王李治。太宗对身边大臣说:“昨天李泰投到我怀里对我说:‘我到今天才得以成为陛下最亲近的儿子,此乃我再生之日。我有一个儿子,我死之日,当为陛下将他杀死,传位给晋王李治。’人谁不爱惜自己的儿子,朕见李泰这么做,内心十分怜悯他。”谏议大夫褚遂良说:“陛下此言大为不妥。希望陛下深思熟虑,千万不要出现失误。陛下百年之后,魏王占有天下,他怎么肯杀自己的爱子,将皇位传给晋王呢?从前陛下既立承乾为太子,又宠爱魏王,对他的礼遇超过承乾,以致造成了今日的灾祸。承乾谋反的事刚刚过去,足可作为今日的借鉴。陛下如今要立魏王为太子,希望先安置好晋王,只有这样政局才得稳定。”太宗流着眼泪说:“朕不能这么做。”说完站起身,回到宫中。最终,还是立了李治为太子。
薛延陀真珠可汗派他的侄子突利设到唐帝国纳聘礼,拟献马五万匹,牛、骆驼一万头,羊十万只。突利设献上食物,太宗亲临相思殿,大宴群臣,设立十部乐曲,突利设再次行礼祝寿,太宗赏赐突利设十分丰厚。
契苾何力上书言道:“不可与薛延陀通婚。”太宗说:“朕已经答应他们了,怎么可以身为天子而自食其言呢?”何力答道:“我不是想要陛下立刻回绝他们,只是希望暂且延缓此事。我听说自古有迎亲礼仪,假如陛下敕令薛延陀让他迎亲,即使不到长安来,也要到灵州;薛延陀必定不敢前来,则回绝他就有理由了。夷男性情刚直暴戾,既然不能与大唐通婚,其部下又怀有二心,不过一二年便会病死,他的两个儿子争夺王位,到那时陛下可以轻易制服他们。”太宗听从其意见,于是征召真珠可汗让他前来迎亲,又发布诏书说将要在灵州与他相见。真珠十分高兴,想要亲到灵州,其大臣劝谏说:“倘若被对方扣留,到那时后悔都来不及!”真珠说:“我听说大唐天子有圣王的德行,我能亲自前去见他一面,至死都无遗憾。而且漠北必然会有人主事,我去的决心已定,不必再多说了。”太宗接连三次派使节,接受薛延陀所献的牲畜。薛延陀真珠可汗先前库房没有马厩,他征调各部落马牛羊等,往返一万多里,途经沙漠地带,没有水和草,牧畜消耗损失将近一半,过了迎亲期限没有到。有人议论认为聘礼未准备齐便与之通婚,这会使北方少数族轻视唐朝。太宗于是下诏回绝其婚姻,停止巡幸灵州,并追还三次派出的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