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千年鬼府:我和亡灵有个约会
15891900000030

第30章 惨烈空袭

悲伤!愤怒!

午后二时左右,H大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随着飞机的轰鸣声越来越逼近,三架轰炸机从长沙市北面飞过来,并不断地在学校图书馆上空盘旋。飞机在转了几圈后,突然扔下了很多燃烧弹,接着就看到图书馆冒起了阵阵浓烟和刺眼的火光。

飞机经过几轮轰炸后并没有立刻返回,而是在学校的附近盘旋,疯狂地用机枪扫射在地上躲避的学生和市民。等到已经看不见飞机的踪影,只见整个图书馆都已经倒塌,冲天的火光还在肆虐,散发出阵阵热浪。

在现场,惟一站立着的只有图书馆入厅前的四根立柱,附近躺着尸体,有的人被炸碎了,肠子挂在电线杆上。大火整整烧了五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

侵略者对H大的这次轰炸,共投燃烧弹五十余枚,炸弹四十余枚,师生及平民死伤百余人。当时中南地区最大的H大图书馆霎时变成一片废墟,五万四千多册古籍善本和最新外文图书惨遭火劫,而这一天,离南迁的故宫国宝从H大图书馆地下室撤离才过数日。同时被炸的,还有科学馆、岳麓书院、第二院、第一、二、四、五学生宿舍及工厂等处。

当天,H大在《被敌机炸毁后正告中外文化界宣言》中这样描述了这场文化之殇:“本大学继承岳麓书院,有千年历史,……寸瓦片石几皆于文化史有重大之价值。……今强敌以二十分钟内之暴行,一举而焚烧炸毁之,……利用文化风景区域之无防空设备,尽量低飞择准目标而炸毁,一度轰炸之不足,复再度投以烧夷弹;少数弹偶中之不足,复继以密集投弹,一图书馆、一科学馆之本身与附近,共投百余弹。处心积虑之集恨于文化,明眼者自能辨之。”

看到这些资料,艾艾愤愤地说道:“日本强盗不仅要焚毁我们的建筑物及珍藏的典籍,实在要想消灭我国及世界的文化!”艾艾心里想着的,是图书馆地下室的八十箱文物精品,幸好它们已被提前安全转移。

老天保佑了,文物有灵,让这些历代文物的精品或者说中华文物的瑰宝能够完整无缺的,这样的迫迁但是几乎都没有损坏,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一件事。参与接应文物的师生们都纷纷感慨:“文物是有灵的,炸弹炸不到它。”八十箱故宫国宝在长沙能够躲过两次战争浩劫,这让H大师生们都深感欣慰。

“十分惊心,又十分愤怒!”得知敌机轰炸国立H大的消息后,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在一九三八年四月十二日香港《立报》发表了散文《记两大学》,文中写道:“岳麓山是长沙近郊一名胜,山上除了两大学外,惟有农舍,惟有坟园和庙宇,所以敌机的轰炸无非是蓄意摧残我们的文化机关罢了。中国的民众将永远不忘记这新添的血债!”

中华文明从五千年来,一直是这个方块字,这是个巨大的凝聚力,这种爱国热情群众动员起来了,迸发出来了这个热情,表现出来的就是对自己的文明,这些书籍的保护,甚至献出生命。

由于战争的发展,H大在一九三八年春季早就着手要迁校的准备,图书、仪表能装箱打包的,都先行装箱打包。

一九三八年四月十日,日机轰炸了H大,图书馆付之一炬,只留下一个驱壳。因事先将最珍贵的善本书装箱移放至爱晚亭附近的山坳里,所以珍贵图书损失不是很严重。

H大也要考虑搬迁了。北方及沿海一带的大学,大都迁往川、黔、滇、陕等省,H大是否也往这些地方迁?皮校长与其他校领导经过研究,认为不需迁那么远,湖南西部地势险峻,日军也许到不了那里。

于是决定迁往湖南西部最远、与贵州省相邻的一个专区——芷江。这里有一所新办的私立弘毅中学,校长姓刘,系北京大学毕业生,是皮校长在北大任教时的学生,也是H大当时文学院院长的北大同学。于是这位刘校长协商好,H大迁芷江,并依托在弘毅中学内。

可是情况很快发生变化,***决定在芷江修建一个大型飞机场,作为空军基地,并已开始动工,芷江成了军事重地。日机也开始不断轰炸芷江。H大不得不考虑另外选择地方。

H大图书、仪器等早已陆续从水路运往沅陵,所以另选迁校地址。首先考虑还是要在湘西。辰溪在芷江与沅陵之间,属沅陵专区,是一个很小的县,连一所中学都没有。在这种紧急情况下,经过考察,选址在辰溪县城对河的陇头脑。

陇头脑是一个小山包,什么房子也没有,迁校负责人采取了他们在日本留学时住过的木板房子的模式,利用辰溪木材多,石块多的优势,就地取材,以石块作房屋基脚,所有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等,都采取鱼鳞板的形式,房子很快就在这个小山包上盖好。这个小山包下,就是沅水,水清见底,饮水也没有问题,夏天学生在河里游泳,作为战时大学的校址是很理想的。

H大迁往辰溪后,按教育部规定,设立训导长,由皮校长在北大时的学生、时任H大文学院长担任。

一天晚上,训导长在宿舍管理员陪同下,耀武扬威的来检查学生宿舍,当查到化学系毕业班部份同学的住处时,学生们看不起训导长,对他很不礼貌。训导长非常生气,在第二天的校务会议上,提出来要对这几个学生进行审查,皮校长没有同意,说:“这些年青人是小孩子脾气,不要和他们一般见识。”当天把化学系毕业班学生叫到家里,从爱护出发,批评他们不要任性,今后说话要注意。

有一次,辰溪警备司令着便装来家里,要皮校长注意某些学生,并暗示必要时要进行逮捕。他严正拒绝:“我的学生,由我负责,你们不能抓。”一面通知两个学生迅速离校,并给他们开转学证,一个转到昆明西南联大,一个转到贵州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