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五(2)班的那些事
15799300000006

第6章 后排王国(1)

新学期开学,我们五(2)班换了个年轻的男老师做班主任。姓周,人长得挺帅!第一次走进教室,后排几个女生惊得满脸灿烂:哇!JAY(网语:周杰仁)!

咋一看,周老师脸确实有点像周杰仁,可眼睛不像,近视。一副眼镜就跟两个啤酒瓶底似的,我们估计,讲台前的同学还能分出眼睛鼻子,后边的同学,可能也只是雾里看花了。

嗨!这就好办了!

周老师刚来不到一个星期,“后排王国”的几个男生,看着新来的“瓶底”,就设计好各自的应对措施,想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随时做他们想做的小动作。

今天星期五,下午,周老师说要检查作文。他跟别的老师检查作文不一样,别的老师收稿子看,他当堂点同学站起来念作文稿。我们把他这一手叫做“将军棒”,当堂将同学的军。他还美其名曰有三大好处:一、同学一边念作文,他可以一边听一边给评语。二、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三、能使同学之间,取长补短。

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愿意念。作文蹩脚的同学,生怕自己私下凑合上去的那些蹩脚词蹩脚句,念出来让人喷饭。

肖军算是班上最害怕写作文的一个,从幼儿园大班就赖得写字,直到现在,也没写出几个西瓜大的字来。每次写到作文,不是逃课,就是想点子滑过去。

偏偏越怕越来事,写不出作文来,这位周老师还让站起来念!念什么呀?这个双休日,肖军一个字也没写,拿什么来念?哎!念不成就不念了么?万一点到自己的名咋办?还能一头钻到地下去?哎!

我对肖军看看,说:“哎什么哎?赶快写吧,写一点算一点嘛。”

肖军两手一摊:“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会写,还捱到现在?”

“那咋办?”

他眼睛对我翻翻,说:“有了,咱来个大变活人怎样?冒个险,试探试探周老师的眼神如何。”

“什么大变活人?”我不懂他说什么。

他把我拉到桌肚下边,说:“要是老师真点我念作文,你就代我念,让你变成我怎么样?老师刚来,肯定认不清谁谁谁的。”

“这能行吗?要是老师再叫我念咋办,我就一篇作文呀?”我不同意。

“哎呀!一张桌子两个人,肯定只会点一个人。要是点到你的话,你就念,我可能就滑过去了。点到我,我就让你立即变成我,替我念,行不行?”

“不行,这样不是欺骗老师吗?周老师刚来,还不知他啥脾气,要是玩露馅了,今后咋混?再说,即使老师眼睛看不见我们,他还听不出声音来?”

“没事的,老师刚来,不一定就能分得出50多个同学的声音,我有把握。”

“不行不行,这事太悬,玩砸了,连我都搭进去了。”

“哎呀!你先帮我度过这一关嘛,以后再认真写不行吗?新老师刚来就知道我不会写作文,那多没面子?这点小事,你就站岸上看着兄弟我下水?见死不救呀?也太狠了吧你?”

我不吭声,担心肖军再提MP3的事。上月,他的MP3借我听,听丢了。到现在,家里大人们还蒙在鼓里。要是肖军硬让我赔,那就惨了!八百多块哪!我老妈卖菜,一天才挣多少钱?一下叫她拿出八百多块,她还不把我红烧了?

上课了。

周老师问,上周让写的作文怎么样了。

我们多数同学回答说做好了,只有肖军坐那不吭声。

周老师捧捧眼镜,开始点同学念作文,先点前面的同学,然后往后排点。当点到中排的徐彪时,就点后排的肖军同学做准备。

周老师一点到肖军,肖军马上紧张起来,趁周老师不注意,迅速脱下他身上的紫红色的甲克,让我穿上。头上摘下鸭舌帽,没鼻没眼地往我头上一扣——我明白了,这就是他所谓的“大变活人”。

刚忙完,就听到周老师在前面喊:“肖军同学,念。王姗同学做准备。”说完,周老师就低下头改作业本。

肖军听周老师一喊,马上捅我,叫我赶快念。

众目睽睽,容不得我半点迂回,我只好硬着头皮站起来。

我一站起来,周围同学愕然。等大家弄明白怎么回事后,一个个捂住嘴要笑。

我知道,他们笑归笑,一般情况下,没有同学去坏同学的事的。铁打的班级,流水的班主任嘛,班主任经常换,而班级永远是班级。

周老师捧捧眼镜,对后边看看,又催:“念。”说完,又批他的作业。

我战战兢兢拿出作文练习本,小声念起来:

“捉黄鳝

“星期六,朱以明叫我一同去郊区他舅舅家玩。他表弟说带我们去水田掏黄鳝洞。

“没一会,我们就在田埂边发现一个圆溜溜的洞口,他表弟很有经验,说,这就是一个黄鳝洞,洞口边上滑滑的,洞里肯定有一条大黄鳝!

“朱以明一听,迫不及待地跳下水去,一下一下将洞口掏大。然后,脚伸进去,反复捅起来,捅得整个人跟泥猴似的。”

周老师听听,说:“嗯,开门见山。作文头开得不错。句子很流畅。特别是几个动词用得很有连贯性。‘迫不及待’也用得恰到好处——继续念。”说完,又忙他的。

周老师的表扬,反使我心里更为不安,恨不能踹一脚旁边的肖军!该死的家伙!你自己倒坐着享福,让我站起来替你受过?哎!没办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能将计就计,把戏演到底,最后,是打是罚,听天由命吧!反正已经上了贼船了。翻翻本子,继续念:

“一会儿,他表弟发现大约二三步远的地方还有一个洞口,在不停地往外冒浑水。我分析,那个洞,一定与我们捅的这个洞,暗中相通,是狡猾的黄鳝留下的第二道战略防线。它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它用第一个明洞口迷惑我们,而在别的地方又设一个暗洞口,在遇到生命危险时,好有退路。”

“好!”周老师马上放下笔,兴奋地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典故用得好!不知其他同学知不知道这个典故?当年楚汉战争,刘邦为了打败项羽,刘邦听从韩信之计,表面上修筑栈道,牵制项羽的军事力量。而暗中绕道偷袭陈仓,一举打败项羽,战争大获全胜!肖军同学能恰到好处地把这个典故用在狡猾的黄鳝身上,既形象,又拟人化,用得好!继续念!”周老师高兴得连捧了两次眼镜,拿起红笔,又看作业本。

我的脸一下子红到耳根,也不知怎么就想到用这个典故了?记得在家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里听到的,本来是没词写了,才用上凑字的,反而得到老师夸奖。我不好意思地又翻了翻手里的练习本,又念:

“也就是说,我们若继续往这边的明洞口里捅,狡猾的黄鳝就会从那边的暗洞口溜掉。我们必须有两手准备,我让朱以明和他表弟在这边捅,我一个人跑到那边的暗洞口去把守。

“一会,只听朱以明高兴地喊起来:‘哎!我摸到了!是一条好大的黄鳝哪!’他马上喊我,‘哎呀!不好!黄鳝滑掉了!老刘(背地里,我们几个男生之间都爱在姓前加‘老’字)注意!别让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