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藏魂
1571500000009

第9章 伟大的山——格聂山 (2)

岭达还分布有美丽的花石海奇观。岭达一带的石头上都附生着植物,那些附生植物长得奇特,形成一个一个扇形图案,色彩或红或黄,红得耀眼、黄得心悸,格外艳丽,远远望去,真如一片片美丽的花石海。

还有那些奇特的石生石、石生树景观,更是随处可见。

过了岭达,来到一块宛如绿毯的草原,绿毯绽放着七彩斑斓的野花。从山谷中婀娜走来的水流,悄然地、蜿蜒地穿过草地,把草地划分成不规则的块状。流水潺潺,不止一条。N条水流或大或小、或急或缓,大而急者为河,小而缓者为溪;但无论水流大小急缓,条条都是清洌透亮、清澈见底,在斑驳的阳光照耀下,宛如流金淌银。登高远眺,但见水流从不同方向流来,向不同方向流去,纵横交错,有条理但无规则,生生把一块绿地刻画出许多如老虎身纹似的斑斓,故此地得名为“虎皮坝”。虎皮坝中央是一汪湖泊,湖泊中央长满形似稻谷的植物,相传是文成公主撒下的稻种生长而成。所以,人们给这汪湖起名为“白米措”。在离白米措不远的地方,有两眼泉水从岩石中汩汩涌出,常年不断流泉如缕。其中一眼名为“药泉”,一眼名为“圣水”。药泉之水口感微涩带有啤酒味儿,据说此水可以防止胃病,功效奇特;圣水泉涌出的水则甘洌如露,人们认为此水能强身健体、消灾纳福,常饮可延年益寿。所以,很多人不远千里百里前来取而饮之。

沿着虎皮坝向冷谷寺方向前行,耳际悠悠传来轰鸣之声,像是远远地有千军万马厮杀了过来,令人心灵震撼。越是向前行走,越是震耳欲聋。突然间,从百米落差的山谷上跌落下一股飞流,流水前呼后拥你推我搡奔腾而下,如泻如洪,形成一帘气势恢宏的瀑布。瀑布跌落,摔打在河谷中的岩石上,漾起花簇样的水雾,宛如千层飞雪。水雾在阳光的折射下,映出一道亮丽的长虹,她把所有的色彩挂在丰满的胸前,然后向天空敞开、向草原敞开、向我们的目光敞开;水雾则把白雪一样的纯洁系在彩虹的脖项和腰间,然后向藏地柳枝般地摇曳。

我们便怡然接受这如诗如画的仙境,任自己陶醉其中,成全了心中对幸福的怀念。

刚刚从如梦如幻的彩虹里解脱出来,便远远望见群山环抱中的冷谷寺。那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经幡飘拂、佛塔高耸的冷谷寺真的令人称奇——在这人迹罕至的雪峰峡谷之中竟坐落着如此规模的寺院。冷谷寺建筑层次分明、主次分明,依山而建,起势和造型让我感到它的不凡,相信这样的寺院当然需要时间来打造,相信它是有命运和故事的,绝非简单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

公元1164年,至尊嘎玛巴一世活佛曲吉杜松钦布在此修建了康藏地区最古老的白教(噶举派)冷谷寺,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冷谷寺是藏地知名活佛的必朝之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在我见到冷谷寺之前,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它会建在如此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它会如此雄奇伟岸低调处世。冷谷寺除收藏有大量经卷外还保存有稀世珍宝——母鹿角,从巨石中取出的法器——海螺。还有被封为格聂圣山“心脏”的块状乳白色奇石,奇石上自然形成有各种类似毛细血管的花纹。

“要去拉萨朝拜,必先朝拜冷谷寺。”这是理塘乃至整个康区藏族同胞常说的一句谚语。它充分显示了冷谷寺在藏传佛教信徒心中的位置。

每天下午,寺院的僧侣都会按时在院内投放食盐,为的是让山涧里的野生磐羊前来舔食,以保证让磐羊摄取足量的盐分,增强体力和繁殖力。由此,我们会想,当我们在俗世中任意挥霍着上天、自然给予的恩惠且毫无感激之意回报之心时,情感是否已遭封冻?我们能否在俗世生活中如冷谷寺僧侣那样省下一口,用于回报上天回报自然?

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问题,这一带之所以风景如画,原生态自然环境保持得如此之好,正是由于在这里生存的每一个人,对自然界充满了敬畏和感恩之情。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沿冷谷寺上行,可见群山逶迤、满目苍翠。

高原上,山是有形的。有的形似骑士顶天立地;有的形似少女翘首期盼。尤其是那绵延的山峦,宛如栩栩如生的孔雀开屏。我们从山下往山上走,步步感叹,大有高山仰止的崇拜、大有步步登天的幸福。

高达6224米的格聂山是康南第一峰,四川省第三高峰,沙鲁里山脉主峰。它还是藏传佛教三大苦修地之一。格聂山山顶高耸入云,终年积雪;山间云遮雾罩,朦胧恍惚。覆盖于山体的冰川深入原始森林,白色的冰舌似洁白的玉石雕刻而成的巨龙游弋在苍翠的林海之中。太阳把光粒子洒在雪峰上,一片金碧辉煌,宛如一顶巨型的皇冠熠熠生辉。这就是我国乃至世界最典型的冰帽奇观。

此时此刻,无论什么人,当你眺望格聂雪峰时,顿时会被她的峻奇、壮观所震撼,以至于令人在无序的时间里、混沌的空间里,一刻钟或半小时抑或更长的时间,忘记了一切,包括那个肉身凡体丑陋的自我。

相传格聂神山属马,每逢马年到来,从四面八方前来朝拜的、转山的人络绎不绝。五世嘉木样曾经这样说过:“倘若我有万米的白绸缎,我将把岗波贡嘎(格聂神山)裹起来。”

现实中的人们都在寻找香格里拉,可是香格里拉在哪儿呢?

在人们向往的“香格里拉”,其主宰者在藏文典籍里也叫“结波”。因而,它是中华地域上一个比较偏远的类似“世外桃源”的地方。其记载于书面最早的《苯教源流》,其中详细描述了这个地方:“在很早以前,有一位天界光明之神,当他自己的光和业将耗尽之时,凭着禅定之力和等身之光,降临于大地之上,与另一位降临大地之神邂逅。当他俩结合之后,生下了儿女,于是在此安居乐业,从此这里有了人的生息。当时一切甘露美味布满地面,任人享用,但是吃了这些食品,人的自身之光逐渐消失,体重也增加了。当人自身的光耗尽后,地球便陷入黑暗之中。由于众生的造化、佛的恩惠,地面升起了太阳、月亮和星星,黑暗被驱除。从此大地上才有了昼夜之分和年月日计时等。”这块地方,梵语(古印度语)称之为“香巴拉”,又译做“香帕拉”。藏名“俄莫隆仁”。

最初的“香巴拉”是个不愁吃喝的乐园。

随着人口的增长,所能享用的食物渐渐短缺,进入了人们必须耕作的时代。这时,有人出头为大家分割田亩和果实,当他给大家分完后,却没有剩下自己的一份,于是大家匀出一些给他,他的所得又比大家丰厚了。这人就被推举为“国王”。这位国王就是原始部落“酋长”的雏形。

从这一记载看,“香巴拉”是一个没有压迫和征战的理想王国。

还有,当人类陷入黑暗时,太阳、月亮和星星照亮大地,“香格里拉”作为“心中的光明”的解释,是有根据的。

我们知道的香格里拉,来自詹姆士·希尔顿的自传式传奇小说《失落的地平线》。二战时,一架盟军战斗机迫降在中国川滇交界崇山峻岭深处的一块草甸,飞行员走出机舱不由惊呆了!一个世外桃源出现在眼前:雪山巍峨、芳草萋萋、树木葱茏、溪水明澈……语言不通的飞行员得到当地山民热情款待和全力支持,并得以顺利返回英吉利。后来他在回忆录中深情地叙述了在那块神奇的土地上的所见所闻,并称之为“最后的香格里拉”。小说引起极大轰动,包括美国一家地理杂志社在内,一批又一批的人们沿着书中描写的方向,踏上艰难的香格里拉寻觅之旅。人们被所到之处的绝美景色所陶醉,但无法确定香格里拉的准确方位。从此,香格里拉成为人间天堂的代名词,代表着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般的静谧与无法言传的美丽景色。

前不久,国家对香格里拉大致的方位作了认定,成立了位于川滇交界的香格里拉环境保护区。但这并不意味着别处不存在香格里拉了。至今,人们热情不减仍在寻找、无论哪个国家的人仍在寻找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香格里拉”的追求,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向往,折射出各族人民热爱和平、热爱生活、追求光明、以善心待人、向往美丽景色和追求生活环境美的品质。

“香格里拉”作为一个词汇,应该是“香巴拉”、“雄格里拉”等藏语的音译或衍生词,或者说与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藏语中的“香巴拉”也表示美丽宁静、神圣的人间仙境及梦想之地。“香格里拉”一词无论在读音还是内涵上都秉承了藏语的文化特性,而艺术的创作和使用这一词汇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这一概念得以升华并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是“香格里拉”的精神内涵。

其实,正如《香巴拉并不遥远》那首歌里唱的那样,香巴拉就在每个人的心中。我想,使我不能遗忘的东西,一定是生命中最本质、最有价值的东西。人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或被寻找着什么,它可能仅仅是一种精神或者说是一种状态而已。大概只有独具人文情怀的人们才会发现格聂神山这样的地方,高天阔地之间的自然生态、人文景观过渡不惊不乍,却有着无言的震撼力——人们顿然生出一种疏离红尘的清旷,一种无拘无束、宽松与闲散的感动。

感动之余,香格里拉就已经进入你的心中。不是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处秘密所在

那便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

那扇通往香格里拉的门

隐身于神威严的慈悲里

朝圣之路悠悠漫长却并非艰辛

香格里拉呀

你就在那蓝天白云红墙金顶下面

在草原上羊群和牦牛身边

在羌姆奔放的舞动中

在白塔披着的阳光里

在你那可震颤不已的心灵中

小贴士:康定——理塘285公里

从康定出发后,就正式进入藏区,翻越海拔4900米的折多山,经新都桥中午时分抵达甘孜州雅江县。吃罢中饭稍事休息便可向理塘前进。

理塘县,号称“世界高城”,海拔高度4014米。县境内最高海拔6100米,最低海拔2600米,为长江上游第一道重要屏障。理塘境内的名胜众多,有著名的长青春科尔寺、冷谷寺、七世达赖诞生地、五世嘉木样故居、扎嘎神山、格聂山、海子山、毛垭草原、“八一国际赛马会”等景点景观,是“香格里拉境界”的最佳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