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藏魂
1571500000005

第5章 草原明珠理塘

川藏线上总有一些地方会一下子打动你的心,理塘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一曲感人至深的情歌,划破无边的岁月,穿过浩渺的时空,为现代人到处传诵。

16世纪,一位行吟诗人名叫仓央嘉措,他运用手中奇妙的笔,把理塘比喻为洁白仙鹤向往和迷恋的地方:“洁白的仙鹤啊,请把双翅借给我。不飞遥远的地方,仅到理塘转一转,就飞回来……”从此,这一曲感人至深的情歌,划破无边的岁月,穿过浩渺的时空,为现代人到处传诵。有人婉转地说,仓央嘉措的诗似乎在为理塘预示着什么;有人坦直地说,他的诗预示着七世达赖将会在这里诞生。

川藏线上总有一些地方会一下子打动你的心,理塘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我们转过一个山梁的尽头,放眼向山下望去,理塘就在远处默默地看着我们呢!它就像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四面环山,四周全是高山草甸。当太阳升起,天高云淡时,草绿得让人心颤。层层叠叠的寺庙和藏式民居屋顶直至城市的天际线。

理塘——万马奔腾的故乡

理塘

夕阳余辉照在你的胸上

似乎酥油灯已经点亮

在木格窗子后闪烁

远处起伏的绿得让人心悸的山峦

为它做出最为和谐的衬托

它越发显得美丽

理塘县辖木拉乡有个叫马岩的自然村,传说格萨尔王的一位大臣当年被派来当地,后来成为这一方部落的国王。这位国王十分关心臣民,深受民众拥戴,这里年年风调雨顺,国运昌盛。于是邻近部落均垂涎此地,都想把这方部落占为己有,频频发动战争,以至于战火持续了数年。但由于国王的英明指挥,战士的勇猛善战,入侵的兵马都未能逃脱被消灭的厄运。后来人们才知道,国王原来是格萨尔王麾下的一位武将,他的名字叫“马岩结波”。战场上一提他的名字,敌方将士便个个胆战心惊、丢盔弃甲,争相逃命。

后来,马岩成了这个部落和当地的名字。

在理塘,千姿百态的民风民俗、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形形色色的民间宗教、原始宗教齐聚于此,共同发展,交织成纷繁多彩的信仰习惯。在这里,英雄格萨尔的传说更是为民间百姓津津乐道,听着县文化馆同志讲的这个故事,我们仿佛看到了月光下的草原上跑着一匹白马,马背上端坐着威震八方的格萨尔王。

《岭·格萨尔》不愧是藏地口传文化之经典,是伟大的史诗、英雄的史诗。

理塘白塔

纵观历史,在一个文化区域内包含着如此众多的文化样式与内涵,已是极为罕见,再加上各种文化在长期的共处中彼此交流、相互影响,从而产生复合文化现象,更使得藏地文化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风采。世界是由空间和时间构成的,大地是世界的一半,藏地是大地的脊梁,它更是居住于此的藏族人民历史、现实、文化、文明最踏实的载体。藏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氛围是可歌可泣的,是任何大手笔也不能写完的艺术题材。

想象着藏地之歌、风起云涌,我的心胸为之开阔,眼前浮现出一座座精致的千变万化的雪山冰峰、一条条汹涌澍湃的大江大河,那正是我心灵渴望攀登的极点。

离理塘县城中心西南方不足千米的地方,有一个村寨,名叫车马村。“车马”,藏语意为“双胞胎”。相传有一家人一胎生双胞,并且都成为活佛而得名。

七世达赖诞生地

在车马村内,有一座古屋叫“阿西家”,因这座古屋内降生了藏传佛教高僧、第七世达赖喇嘛而改名为“仁康家”。“仁康”藏语意为“寝室”、或“卧室”。古屋始建于16世纪中叶,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那是高原藏胞寄托心灵的雪莲花再次绽放的季节,同时也是理塘车马村仁康家被绚丽的彩虹围绕、百鸟歌唱祝贺、值得永远铭记于心的大吉祥的日子——藏历第十二绕回鼠年七月十九日,第七世达赖喇嘛在理塘转世。

晴朗的天空出现彩云,

灿烂的阳光普照人间,

把梦也照得斑斓;

色彩都尽在仁康古屋表现,

如倒挂的海的天空,

上演着藏传佛教的神话。

从康藏、卫藏到后藏,从现实到历史,从远距离眼观而回到近距离触摸,藏地每一个博大而茂盛的记忆——达赖转世的那个日子……藏族人民是记忆的人民,他们在世界屋脊上忠贞地保持着崇拜信仰的秉性。

仁康古屋因其特殊的地位而被保护起来,它不仅是理塘最古老的房屋,还是七世达赖喇嘛的诞生之地。仁康古屋的门楣上,悬挂有大大小小13个金刚杵。金刚杵形似葫芦,它象征着仁康家的荣耀——每一个金刚杵就象征着一位消除魔障、保一方平安的人佛合一的人物出现。也就是说,一枚金刚杵就代表着一位活佛的诞生。仁康家先后诞生过包括七世达赖、十世达赖在内的13位大活佛。不愧为显赫的家族。

仁康古屋收藏有一大批珍贵文物。其中有清乾隆皇帝赐予七世达赖喇嘛的蓝釉双龙瓷瓶,色彩艳丽、龙纹清晰、瓷质细腻,是名贵的明清艺术珍品。

七世达赖喇嘛21岁时亲手为家乡亲人所塑的“如我一般自身像”,如有神佑。这尊面容祥和、宁静的自塑像目光炯炯、眉慈目善。与其他高僧大德一样,七世达赖活佛将他那虚怀若谷的风采归于神灵和佛陀的眷顾。他的这尊自塑像曾被放置在楼下的经堂,并被赋予灵性。据仁康家族第十五代传人仁康扎西介绍说,七世达赖喇嘛的自塑像非常神奇,在第十世达赖喇嘛为它开光时,左边额头自上而下出现了一道“嘎子”(凸起的疙瘩,藏族人认为这是神奇而吉祥的征兆)。更令人称奇的是,1970年理塘遭遇了七点几级地震,仁康古屋经堂坍塌,供奉在经堂的七世达赖喇嘛自身像跳到了楼上,竟安然无恙,且自家的住房没有坍塌。

现七世达赖喇嘛的自身像仍然神采奕奕,被供奉在楼上的房里,那道神奇的“嘎子”越发明显,充满神秘意味。

“嗡、嘛、呢、呗、咪、哞……”

神奇的佛像和沉默的唇。

另外,仁康古屋里还保存着七世达赖喇嘛用过的手鼓(发器)、经书《三主要道》、穿过的袈裟、汉式铜镜等珍贵文物。

在距仁康古屋不远的地方,还有五世嘉木样的故居。

五世嘉木样(甘肃拉卜楞寺)为大德活佛。抗日战争时,五世嘉木样呼图克图给国民党军队捐赠了30架飞机用于抗战,是抗战大功臣。

蒋介石为五世嘉木样题词:宗风永嬗;

孙科为五世嘉木样题词:功德圆融;

于佑任为五世嘉木样题词:生极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