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动心灵的288个民间故事
15680900000041

第41章 杜康造酒

阅读指引

众人一尝,酒果然香甜可口、回味无穷。老人们喝了耳聪目明,青年们喝了满面红光,姑娘们喝了光彩照人。

三国时期的大政治家曹操在《短歌行》一诗中这样写道:“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酒自古就享有盛名,而杜康造酒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

相传,杜康的祖父杜伯是周宣王的御史大夫。有一次,杜伯不小心得罪了周宣王。周宣王大怒,欲诛杀杜伯及其全家。杜伯提前听到了风声,便让家人立即逃离都城。当晚,只有七岁的杜康就跟着叔父杜隰(xí)出了城,一直向东南方向跑去。

叔父两人顶着烈日跑啊跑,跑到了凤凰岭。两人热得汗流浃背,感到嗓子里仿佛有一把火在烧。这时,他们忽然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片桑林,林边有一股清泉。两人急忙跑过去,只见林中竟别有洞天,山清水秀,莺歌燕舞,风景宜人。叔侄俩都很喜欢这个地方,又觉得这里很安全,就决定在这里住下来。这以后,杜康叔侄渴了就喝泉水,饿了就摘野果充饥,日子过得虽苦,但却十分惬(qiè)意。

一天,杜隰带着杜康上山打猎,在山脚下遇见了一个名叫胡大的猎户。胡大是凤凰岭一带臭名昭著的泼皮,他见杜隰叔侄俩不像是本地人,就打起了歪主意。他气势汹汹地走上前,开口质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怎么住在我家祖先的坟地上?怪不得这些天我这么倒霉呢,原来是你们侵占了我祖上的福地,坏了我家的风水宝地!”

杜隰一听,急忙上前赔礼:“您息怒,我们是河西人氏,不知这里是您祖上的地方。冒犯之处,还请您多多原谅。”

胡大一听他俩果真是外地人,更加有恃无恐了,装模作样地说:“并非是我有意欺侮你们外地人,只是按照我们这里的规矩,凡是侵犯他人祖坟者一律要沦为人奴。你们都到我家干活去吧!”

杜隰是个老实人,眼下又最怕惊动官府,所以一听胡大趾高气扬的一番说辞就害怕了,只得带着杜康乖乖地随着胡大下山了。从此叔侄两人就成了胡大家的奴隶,杜隰给胡大家干农活,杜康则给胡大家放羊。

小气的胡大对杜康十分刻薄。每天天一亮,他就让杜康到山上的桑树林旁放羊,只给他一个高粱米团做干粮。杜康每天把羊赶到桑树林后,就把干粮放在一棵老桑树的树洞里,然后躺在树下歇息。每到这时,他就会想起没随叔叔出逃前那幸福的日子,对眼下的凄凉处境感伤不已,最后就连饭都不想吃了。这样日子一久,放在桑树洞里的米团越来越多,而杜康也越来越瘦了。叔父不忍见杜康日渐消瘦下去,就偷偷地给了他一些曲粉(谷物的发酵物,可以用来酿酒)当点心,结果也被他丢进桑树洞里去了。

一天清晨,杜康像往常一样把羊赶上山,把米团扔进桑树洞后,就躺在树下睡着了。他正睡得香呢,突然“轰隆”一声闷雷把他从梦中惊醒了。杜康睁开眼一看,只见乌云压顶,狂风大作,看样子是要下大雨了。他急忙从地上爬起来,赶着羊群就往山下跑。还没跑出几步,倾盆大雨就浇了下来。杜康的身体本来就非常虚弱,被雨一淋就病倒了。

一转眼半个月过去了,杜康的病情仍不见好转,身体更加消瘦了。这天,他突然想去看看那片桑树林,看看那眼曾经救了他们叔侄俩的泉水,于是就撑着虚弱的身子往山上走去。刚到桑树林边,杜康就闻到林中飘来一阵芳香,顿觉神清气爽,病也好了大半。

杜康满腹疑惑,四处寻找香气的来源。后来他终于发现,原来这香气是从那棵他以前存放米团和曲粉的老桑树上飘来的。他来到那树下仔细一看,只见一种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汁液正沿着树的裂缝缓缓向外流淌。就这样,杜康意外地发现了用米团加上曲粉再兑上水而成的汁液不仅香甜可口,还能治病救人。他兴奋地喝了几口那汁液后,便根据自己喝时发出的“啾啾”声形象地把它命名为“酒”了。

杜康心想:这种好东西应带回去让叔叔也尝一尝。于是,他便砍了一根竹子做成竹筒,装满酒后带回了家。

村里的人见杜康踉踉跄跄抱病而去,不过半天工夫就兴高采烈地跑了回来,都感到非常惊奇。他们纷纷问他是怎么回事。杜康告诉大家是酒救了他,并倒出竹筒内的酒请大家品尝。

众人一尝,酒果然香甜可口、回味无穷。老人们喝了耳聪目明,青年们喝了满面红光,姑娘们喝了光彩照人。村里最年长的刘爷爷说:“这可真是琼浆玉液,要是天天都能喝到该多好啊!”

从那之后,杜康就依照旧法,常在桑树洞里放些米团和曲粉以酿酒。

后来,杜康就把林中的桑树都挖上洞用来酿酒了。他把酿出的美酒分给村中的人们,人们都非常感激,便告诉了他胡大是在故意欺负他们叔侄俩。叔侄俩一合计,决定离开胡家自立门户,从此以酿酒为业。有了刘爷爷等众村民主持公道,胡大这个无赖再也不敢欺负他们了。叔侄俩在这里过上了平静、快乐的生活。再后来,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学着杜康酿酒,久而久之,这个村子就被叫做“杜康村”了。

因为杜康在那棵老桑树下酿出了酒,后人就把它称作“酒树”。据说至今到杜康村去还能见到这棵老态龙钟的大桑树呢!智慧点灯

酒在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了,而是已成为一种文化象征,被称作“酒文化”。

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是在醉酒之时写成传世之作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杜甫)“俯仰各有志,得酒诗自成。”(苏轼)“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杨万里)这些诗句无不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