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写给孩子的成语小百科
15680600000026

第26章 成语典故与成语故事(14)

这天夜晚,田单命令把牛从新挖的城塘洞中放出,点燃麻苇,牛又惊又燥,直冲燕国军营。燕军根本没有防备,再说,这火牛阵势,谁也没有见过,-个个吓得魂飞天外,哪里能够还手。齐军五千勇士接着冲杀进来,燕军死伤无数。骑劫也在乱军中被杀,燕军一败涂地。齐军乘胜追击,收复七十余城,使齐国转危为安。田单可以算是善于运用各种因素壮大自己声势的典范。

【学知识】

用假花冒充真花,取得乱真的效果。自己的力量比较小,却可以借友军势力或借某种因素制造假象,使自己的阵营显得强大,也就是说,在战争中要善于借助各种因素来为自己壮大声势。因为战场上情况复杂,瞬息万变,指挥官很容易被假象所惑。所以,善于布置假情况,巧布迷魂阵,虚张声势,可以慑服甚至击败敌人。

指桑骂槐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清·无名氏《三十六计》——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阖庐看了大军事家孙武的着作《孙子兵法》,非常佩服,立即召见孙武。吴王说:“你的兵法,真是精妙绝伦。你能不能当面给我演示一下,让我开开眼界呢、”孙武说:“这个不难。您可以随便找些人来,我马上操练给您看看。”

吴王一听,好生好奇。随便找些人来就可操练、吴王存心为难-下孙武,说道:“我的后宫里美女多得很,先生能不能让她们来操练操练、”孙武一笑说:“行呀!任何人都可以操练。”

于是,吴王从后宫叫来180名美女。众美女一到校军场上,只见旌旗招展,战鼓排列,煞是好看。她们嘻嘻哈哈,东瞅西瞧,漫不经心。孙武下令180名美女编成两队,并命令吴王的两个爱姬作为队长。两个爱姬哪里作过带兵的官儿,只是觉得好笑好玩。好不容易,才把稀稀拉拉、叫叫嚷嚷的美女们排成两列。

孙武十分耐心地、认真细致地对这些美女们讲解操练要领。交待完毕,命令在校军场上摆下刑具。然后威严地说:“练兵可不是儿戏!你们一定要听从命令,不得马马虎虎,嘻笑打闹,如果谁违犯军令,一律按军法处理!”

美女们以为大家是来做做游戏的,不想碰见这么个一脸正经的人!这时,孙武命令擂起战鼓,开始操练。孙武发令:“全体向右转!”美女们一个也没有动,反而轰然大笑。孙武并不生气,说道:“将军没有把动作要领交待清楚,这是我的错!”于是他又一次详细讲述了动作要领,并问道:“大家听明白了没有、”众美女齐声回答:“听明白了!”

鼓声再起,孙武发令:“全体向左转”美女们还是一个未动,笑得比上次更加厉害了。吴王见此情景,也觉得有趣,心想:你孙武再大的本领,也无法让这些美女们听你的调动。

孙武沉下脸来,说道:“动作要领没有交待清楚,是将军的过错,交待清楚了,而士兵不服从命令,就是士兵的过错了。按军法,违犯军令者斩,队长带队不力,应先受罚。来人,将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一听,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对孙武说:“将军确实善于用兵,军令严明,吴王十分佩服。这次,请放过寡人的两个爱姬。”孙武回答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吴王既然要我演习兵阵,我一定要按军法规定操练。”于是,将两名爱姬斩首示众,吓得众美女魂飞魄散。

孙武命令继续操练。他命令排头两名美女继任队长。全场鸡雀无声。

鼓声第三次响起,众美女精神集中,处处按规定动作,一丝不苟,顺利地完成了操练任务。

吴王见孙武斩了自己的爱姬,心中不悦,但仍然佩服孙武治兵的才能。后来以孙武为将,终使吴国挤进强国之列。

【学知识】

要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施加压力配合军事行动。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也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他。

假痴不癫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清·无名氏《三十六计》——假痴不癫:“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雪屯也。”

【典故】

三国时期,魏国的魏明帝去世,继位的曹芳年仅八岁,朝政由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执掌,曹爽是宗亲贵胄,飞扬跋扈,怎能让异姓的司马氏分享权力。他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司马懿立过赫赫战功,如今却大权旁落,心中十分怨恨,但他看到曹爽现在势力强大,一时恐怕斗他不过。于是,司马懿称病不再上朝,曹爽当然十分高兴。他心里也明白,司马懿是他当权的唯一潜在对手。一次,他派亲信李胜去司马家探听虚实。

其实,司马懿看破曹爽的心事,早有准备,李胜被引到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病容满面,头发散乱,躺在床上,由两名侍女服侍。李胜说:“好久没来拜望,不知您病得这么严重。现在我被命为荆州刺史,特来向您辞行。”司马懿假装听错了,说道:“并州是近境要地,一定要抓好防务。”李胜忙说:“是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还是装作听不明白。这时,两个侍女给他喂药,他吞得很艰难,汤水还从口中流出。他装作有气无力地说:“我已命在旦夕,我死之后,请你转告大将军,一定要多多照顾我的孩子们。”

李胜回去向曹爽作了汇报,曹爽喜不自胜,说道:“只要这老头一死,我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过了不久,公元249年2月15日,天子曹芳要去济阳城北扫墓,祭祀祖先。曹爽带着他的三个兄弟和亲信等护驾出行。

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认为时机已到。马上调集家将,召集过去的老部下,迅速占据了曹氏兵营,然后进宫威逼太后,历数曹爽罪过,要求废黜这个奸贼。太后无奈,只得同意。司马懿又派人占据了武库。

等到曹爽闻讯回城,大势已去。司马懿以篡逆的罪名,诛杀曹爽一家,终于独揽大权,曹魏政权实际上已是有名无实。

【学知识】

假痴不癫,重点在-个“假”字。表面装糊涂,实际很清楚,假装不行动实际上是在暗中策划等待时机。此计作为政治谋略和军事谋略,都算高招。用于政治谋略,就是韬晦之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隐藏自己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以免引起政敌的警觉,专心等待时机,实现自己的抱负。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虽然自己具有相当强大的实力,但故意不露锋芒,显得软弱可欺,用以麻痹敌人,骄纵敌人,然后伺机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

(五)哲理成语

自知之明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战国·李耳《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典故】

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庄子前来劝谏。他问楚庄王:“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庄王答道:“因为越国政治混乱,士兵战斗力差。”庄子说:“臣认为智慧就像眼睛一样,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地方,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楚王不解地问:“此话怎讲、”庄子回答说:“大王说越国士兵战斗力差,但大王也曾经兵败给秦国、晋国,丧失了几百里的土地,这就表明我们士兵的战斗力也并不强。大王说越国政治混乱,但是在我们的国家境内有庄蹻当强盗为害百姓,官吏却不能将其拿获,这就表明我们也存在政治混乱的问题。这样说来,大王政治之乱,兵力之弱,似乎也不在越国之下,但却想以此为借口讨伐越国,这就说明了大王的智慧也像眼睛一样,看得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

楚庄王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学知识】

自知之明用来比喻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自高必危,自满必溢。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就是进步的开始。

贪小失大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吕氏春秋·权勋》:“达子……使人请金于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典故】

战国时期,秦惠王出兵攻蜀,无奈蜀道难行,山路艰险,只得无功而返。可秦王西取蜀国之心不死,秦惠王召集近臣密议灭蜀之策,当即有人献计说,蜀侯生性贪图小利,宜用金帛开路,改强攻为智取,秦惠王采纳了这个建议。

于是,秦惠王命令全国石匠到山中开采玉石,再把玉石琢成一头玉牛,把牛身雕空,从牛后塞入许多金帛,号称“牛粪之金”,玉牛拉大便,金帛满地。并传言说要以这些玉牛为见面礼,赠送给蜀侯,与蜀国修好。

消息传到蜀国,蜀侯十分得意,蠢蠢欲动,一些正直的老臣却力谏蜀侯切勿上当,指出秦国久有虎狼之心,此番派遣来使送礼必有诡计,不可不防。蜀侯哪里听得进众人的劝告,一意孤行,当即接见了秦国的使者。秦国使者一方面甜言蜜语蒙骗蜀侯,另一方面又大献殷勤,递上一张写得满满的礼单,蜀侯见礼单上果有满载金帛的玉牛,心里的高兴就不用提了。忙问来使:“礼物何时可运到、”来使答道:“道路崎岖,山涧险峻,怕一年半载难以运进蜀国。”蜀侯决定即日起全国总动员,征发民夫劈山填谷,修桥补路,以迎接玉牛。

蜀国的百姓经过数月的艰苦劳动,终于修通了蜀道。秦王立即挑选大量精兵以护送玉牛为名,沿修好的蜀道,浩浩荡荡向蜀国进发。

玉牛入蜀的消息传进宫廷,蜀侯亲率文武百官到都城郊外迎接,百姓们也纷纷前去观看。此时,秦军见蜀侯受骗,浑然不知,数以万计的精兵刀枪齐举,将蜀国君臣、百姓杀的杀,拿的拿。顿时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扛牛的五丁力士企图抵抗,都遭到残杀。百姓纷纷逃散,蜀侯乖乖地成了阶下囚。

秦军闯入宫中后,大肆抢掠,把蜀侯平时搜刮的金帛宝物装载一空,玉牛身藏的金帛也原封不动地运回秦国,只有玉牛太沉了,只好留弃在蜀都。

秦国终于如愿以偿灭了蜀国。而留在蜀都的玉牛却成了蜀国受辱的象征,于是蜀国人暗暗地把这玉牛毁了。但蜀侯贪图小利而至灭国亡身的惨痛教训却永远留在蜀国人的心中。

【学知识】

“贪小失大”这则成语常用来比喻因贪图小利而造成重大损失。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权衡利弊,分清事物的利害关系。在利益面前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背后总是暗藏陷阱的,切勿因贪图小利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按图索骥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目,蹄如累麴’之语,其子执《相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

【典故】

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坏马,人们把他叫“伯乐”。

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领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

伯乐的儿子很笨,却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伯乐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

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他想。

他非常高兴,把癞蛤蟆抓回了家,对伯乐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伯乐哭笑不得,只好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好骑啊!”

【学知识】

“按图索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不懂得灵活变通。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按照规矩办事固然没有错,但机械地、刻板地照搬规矩,不懂得灵活变通,就等于把自己钉在了规矩的框架中,有时反而弄巧成拙。

抱薪救火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典故】

战国时代,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国的安厘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厘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还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军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了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更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军队的接连败北,使安厘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厘王建议,把南阳割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厘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