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十
【说文解字】
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凡十之属皆从十。
【汉字趣谈】
“十”是个指事字,其甲骨文字形是“|”,中国古时往往以一掌代表“十”,所以“|”也正是一掌的侧视形。金文像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小篆符号化,一点变成了一横。“十”的本义就是数字十。如《笋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十”由本义引申表示约数。如《诗经·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十”又可以引申表示多、齐全、完备。如“十足”、“十分”、“十全十美”等。古籍中有时也以“十”代“什”,这是杂取各种不同事物或不同样式配合成一个整体的意思,如“什锦橱”等。又如白珽《西湖赋》:“亭连栋为十锦。”可见“十”可作“什”的通假字。
《十面埋伏》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古人常常用“十里长亭”表示送别之地。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后来也成为人们郊游驻足和分别相送之地。特别是经过文人的诗词吟咏,十里长亭逐渐演变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百
【说文解字】
百,十十也。从一白。数,十百为一贯。相章也。
【汉字趣谈】
“百”是个指事字,其甲骨文字形的下部是“白”字,其上加“一”是指事符号,用以与“白”相区别。“百”的本义指十个十。如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百夫长”是一百个人的头领,属于下级军官。这句话是说,宁可做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不想做书生老死窗下。体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
“百步穿杨”指的是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如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羽)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
由具体的“百”数,还可以引申为“众多”的意思。《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也就是说:既了解敌人也了解自己,作战多次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古代庶民无姓,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遂以“百姓”作贵族的通称。如《诗经·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遍为尔德。”大意是众多庶民和贵族,普遍感化于您的美德。在商指奴隶主阶级,在周指封建领主阶级。有贵贱之分,如西周以姬姓王族为贵。春秋后半期,宗族逐渐破坏,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代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百姓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社会地位与庶民相似。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千
【说文解字】
千,十百也。从十从人。
【汉字趣谈】
“千”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大体上像是个“人”形,下部附加的短横是个指事符号,表数目,以别于“人”字。“千”的本义古今是一致的,即作为数词用。如“十百为千”、“盈千累万”。又引申泛指极多。如“千言万语”、“千方百计”。
“千古”一词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时代的久远。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二是指人死了。如《新唐书·薛收传》:“岂其一朝成千古也!”也就是一朝永别之义。现在仍以“千古”为哀挽死者之辞。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出自《韩非子·喻老》中的一句话,后来广为流传,并演变成为今天的一条哲理成语。古时候,临近黄河岸畔有一片村庄,为了防止水患,农民们筑起了巍峨的长堤。一天有个老农偶尔发现蚂蚁窝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老农心想,这些蚂蚁窝究竟会不会影响长堤的安全呢?他要回村去报告,路上遇见了他的儿子。老农的儿子听了,不以为然地说:这么坚固的长堤,还害怕几只小小蚂蚁吗?拉着老农一起下田了。当天晚上风雨交加,黄河里的水猛涨起来,开始,咆哮的河水从蚂蚁窝渗透出来,继而喷射,终于堤决人淹。
有个成语叫“千金一笑”,讲的是周幽王和褒姒的故事。褒姒长得很美,却不爱笑。周幽王为了博她一笑,宣布谁能让褒姒笑,就可以得到千两黄金。结果大臣虢石父想出了一个主意,周幽王听后觉得不错,于是就派人在烽火台上点火。各个诸侯王都带领人马匆匆来救,结果并没有敌人。褒姒看到这种情况,开心大笑。于是幽王赏给虢石父千两黄金。后来敌人真的来袭,周幽王再点烽火台示警,诸侯以为又是昏君在讨好美人,按兵不动,镐京陷落,幽王被杀,西周300年历史宣告结束。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万
【说文解字】
万,虫也。从,象形。
【汉字趣谈】
“万”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就像一只张牙舞爪的蝎子。这只蝎子头部伸出两个钩角,像钳子一样锐利,中间是身段,下半段是尾巴。“万”的本义是蝎子。后被借用为数目字,十千为一万,其本义完全消失了。
“万”字泛指极多。如《荀子·富国》:“古有万国。”表示古代有很多国家之义。又如《尚书·尧典》:“协和万邦。”上古中国并没有一万个邦国,称之“万”只不过形容众多。还有“一本万利”、“气象万千”等,都是用“万”字表众多的用法。
数量多所以包含全面,于是“万”字又引申出全体、所有的意思。如“万物”、“万象”。成语“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是说一年重新开始,所有事物的面貌都焕然-新。
“万事如意”是古今广为流传的吉利词,礼仪交往中人们极爱用它作为赠与对方的良好祝福。“万事如意”是说所有事情都顺遂心意。
“万”也有“无论如何”的引申义。如“万万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万望您海涵”等。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白
【说文解字】
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凡白之属皆从白。
【汉字趣谈】
“白”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是一粒白色的谷米。谷米成熟饱满就呈白色,很美。《周礼》中干脆称“稻谷”为“白”。“白”的本义就是指白色。如成语“白头偕老”,意思是一起生活到白发苍苍的时候。
我们常常用“鱼肚白”表示黎明时东方的天色。当天际的颜色由淡黛青色逐渐变成白色时,用不了多久黑夜便全部退去,迎来真正的白天。因此“白”可以表示光明和明亮。如“雄鸡一唱天下白”,意思是当雄鸡唱响报晓的歌声,天光就开始大亮了起来。
白天到来后,一切都清晰起来了,所以“白”又引申表示清楚、明白。如“真相大白”是指真实情况完全明白了。
白色是纯洁的颜色,不附加任何东西,由此引申出纯洁的意思。我们常把初涉世事、毫无经验的人称为“一张白纸”。
“白”又可以引申指什么都没有。如“白手起家”表示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办事业。还可以引申指徒然,如“白费工夫”,“白操了心”,“白白地等了一天”,“平白地添了些烦恼”。
所谓“白夜”,是在纬度达到一定度数的地区(中高纬,接近极圈,但在极圈外)太阳落到地平线下只能达到一个很小的角度。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整夜天并不完全黑下来。在我国最北端漠河附近,夏季接近夏至日时,会发生白夜现象。
戏剧或歌剧中除了唱词之外,还有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如“道白”“旁白”“对白”“独白”。
【字形演变】
金文篆书楷书黑
【说文解字】
黑,火所熏之色也。从炎,上出。,古窗字。凡黑之属皆从黑。
【汉字趣谈】
“黑”是个会意字,其金文字形的上部表示像烟囱形,当中的黑点儿是表示烟囱里面的黑灰,下部是个“炎”字。合起来表示在烧火时,烟囱里面都熏黑了。小篆字形与金文的形体基本相似,楷书的写法把小篆的“火”变成了四个点儿了。在汉字中,凡是有“四点底”的字大都是“火”字演变来的。
“黑”的本义就是指黑色。如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意思是: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李贺《雁门太守行》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指黑云密布在城的上空,好像要把城墙压塌似的。后来用以比喻恶势力一时嚣张造成的紧张局面。
夜晚是黑暗的,一些不能见光的勾当往往都是发生在黑夜之中,所以“黑”又引申指狠毒,象征反动、坏。如“黑店”、“黑道”、“黑款”、“黑爪”等。进而引申指秘密、非法。“黑色恐怖”是指无政府主义或恐怖主义者所进行的暗杀活动或恐怖性的激烈行为。“黑话”指流行于某一特殊人群(如帮会)或某一行业中而为局外人所不能了解的语言。
“黑”是黑龙江省的简称,词语“白山黑水”指长白山和黑龙江,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金史·世纪序》:“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黑马”的本义是指在赛马场上本来不被看好的马匹,却能在比赛中成为出乎意料的获胜者。后来“黑马”一词发展成体坛上的惯用语,当一个初出茅庐的运动员或运动队出了好成绩、得了冠军,赛后的新闻媒体便会以“出现黑马”加以报道赞誉。渐渐地“黑马”一词的使用又扩大到其他领域。“黑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释是:“比喻实力难测的竞争者或出人意料的优胜者”。
【字形演变】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赤
【说文解字】
赤,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凡赤之属皆从赤。
【汉字趣谈】
“赤”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字形的上部是个“人”(大),下部是升腾着的火焰之形,人被火烤红了。金文字形中,下面的火变得抽象化了,依稀是现在“火”的样子。小篆的写法,仍然是上“人”(大)下“火”。“赤”字本为“被火烤红”之义,所以后世以“赤”为“红”,如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椒》:“色赤椒好。”
我们的祖先炎帝被尊为南方之神,也称“赤帝”。在历史传说中,炎帝是一位伟大的人物,是他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传说他创造木制耒耜,教民耕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传说他遍尝百草,为人医病,是华夏中草药的第一位发现者和利用者。炎帝和黄帝都是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婴儿刚生下来身体呈赤色,所以称之为“赤子”。而婴儿的心都是非常纯洁的,所以“赤”又可以引申为“纯真”、“忠诚”,如成语有“赤胆忠心”。同时,初生的婴儿都是全身赤裸的,所以“赤”又引申出光秃秃的意思。杜甫《早秋苦热》诗:“安得赤脚踏层冰。”这个“赤脚”也就是光着脚的意思。赤膊、赤身裸体中的“赤”字也是“光”的意思。
我国古代表示红颜色的有好几个字,如果按照由浅及深的不同程度而排列的话,就应该是这样的:红、绯、丹、赤、朱、绛、殷。“朱”是大红,“绛”是深红,“殷”是黑红。
【字形演变】
甲骨文篆书楷书黄
【说文解字】
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凡黄之属皆从黄。
【汉字趣谈】
“黄”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像佩璜之形。上为系,中间是双璜并联状的饰物,下为垂穗。“黄”的本义是指一种佩玉,后来假借用来指像葵花或金子那样的颜色。用久了,原来用作佩玉的这层意思消失了,人们又造了个“璜”字来代替“佩玉”,而“黄”字则主要用来表示黄颜色。凡与黄颜色相关的均用“黄”,如“黄豆”“黄花”“黄金”“蛋黄”等。
古代史籍中用“黄”字组成的词很多,要细心加以区别,如“黄口”一词多指“雏鸟”,因为幼鸟的口角都是黄色的。可是我们读《淮南子·汜论训》时,会见到这样两句:“古之伐国,不杀黄口。”这个“黄口”是指儿童。小女孩年幼时头发是黄的,称为“黄毛丫头”。
植物由绿变黄,表示枯萎了,叶子落地了,死亡了,所以事情办不成,也称“黄”,如:“这事儿黄了”。
“黄粱一梦”的故事出自唐人小说《枕中记》:青年卢生旅途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道人吕洞宾也住在这家客店里,卢生同吕翁谈话之间,连连怨叹自己穷困的境况。吕翁便从行李中取出一个枕头来,对卢生说:“你枕着这个枕头睡,就可以获得荣华富贵。”这时,店主人正在煮饭(黄色的小米饭),离开饭时间尚早,卢生就枕着这个枕头先睡一会儿。不想一睡下去立刻做起梦来。在梦里,他娶了清河崔府里一位高贵而美丽的小姐,生活阔绰,十分体面。第二年又考中进士,后来步步高升,做官一直做到节度使、御史大夫,还当了十年宰相,后来又受封为燕国公。五个儿子,都和名门望族结了亲,而且也都做了大官;一共有十几个孙子,个个都聪明出众。真是子孙满堂,福禄齐全。他一直活到八十多岁才寿终正寝。梦一结束,他也就醒来了。这时,他才发觉原来是一场梦,店主人煮的黄粱饭还没有熟。卢生想想几十年荣华富贵,竟是短暂的一梦,很觉惊异。吕翁笑道:“人生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