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物流技术基础
15495100000054

第54章 设施场址选择与定位(4)

(2)所选区域内的城市交通和商圈内的竞争情况。

①考虑商圈内的交通状况。交通状况对于一个大型的卖场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未来的店址周围有许多的公交车,或是道路宽敞,交通方便,那么销售辐射的半径就可以大为放大。上海的大卖场都非常聪明,例如家乐福古北店周围的公交线路不多,家乐福就干脆自己租用公交车定点在一些固定的小区间穿行,方便这些离得较远的小区居民上门一次性购齐一周的生活用品。

②对商圈内竞争对手的分析。因为未来潜在销售区域会受到很多竞争对手的挤压,所以家乐福也会将未来所有的竞争对手计算进去。传统的商圈分析中,需要计算所有竞争对手的销售情况、产品线组成和单位面积销售额等数据,然后将这些估计的数字从总的区域潜力中减去,未来的销售潜力就产生了。但是这样做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对手的竞争实力,所以有些商店在开业前索性把其他商店的情况摸个透彻,以打分的方法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比如环境是否清洁、哪类产品的价格比较高、生鲜产品的新鲜程度如何等,然后依据这种精确调研结果进行具有杀伤力的打击。

(3)顾客群体的构成。

①对顾客群体的构成进行统计分析。任何一个商圈的调查不会随着一个门店的开始营业而结束,而是随着门店的开业继续对顾客群体进行统计分析。家乐福在这方面特别重视,家乐福自己的一份资料指出,顾客中有60%在34岁以下,70%是女性,然后有28%的人步行,45%的人乘坐公共汽车而来。

②大卖场依据目标顾客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商品线。家乐福在上海的每家店都有小小的不同,这一点最能体现家乐福的用心。例如在虹桥门店,因为周围的高收入群体和外国侨民比较多,其中外国侨民占到了家乐福消费群体的40%,所以虹桥店里的外国商品特别多,如各类葡萄酒、各类肉肠、奶酪和橄榄油等,而这都是家乐福为了这些特殊的消费群体特意从国外进口的;又如南方商场的家乐福因为周围的居住小区比较分散,干脆开了一个迷你Shopping mall,在商场里开了电影院和麦当劳,增加自己吸引较远处人群的力度;而青岛的家乐福做得更到位,因为有15%的顾客是韩国人,干脆就做了许多韩文招牌。

3.经营管理

(1)以商品的高流转率进行商品的选择。

①家乐福在进行商品的选择时,重点考虑了商品的高流转率与大批量采购的关系。高流转率与大采购超市零售业的一个误区是,总以为大批量采购压低成本是大卖场排挤其他小超市的法宝,但是这其实只是“果”而非“因”。商品的高流通性才是大卖场真正的法宝。相对而言,大卖场的净利率非常低,一般来说只有2%~4%,但是大卖场获利不是靠毛利高而是靠周转快。大批量采购只是所有商场商品高速流转的集中体现而已。而体现高流转率的具体支撑手段,就是实行品类管理,优化商品结构。这种作法得益于沃尔玛与宝洁的一次合作引发的启示,品类管理的效果使销售额上升32.5%,库存下降46%,周转速度提高11%。

②高流转性是家乐福对商品的首选要求。家乐福选择商品的第一项要求就是要有高流转性。例如,如果一个商品上了货架走得不好,家乐福就会把它30厘米的货架展示缩小到20厘米。如果销售数字还是上不去,陈列空间再缩小10厘米。如果没有任何起色,那么宝贵的货架就会让出来给其他的商品。家乐福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全部由电脑来完成,由POS机实时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汇总和分析,对每一个产品的实际销售情况、单位销售量和毛利率进行严密的监控。这样做,使得家乐福的商品结构得到充分的优化,完全面向顾客的需求,减少了很多资金的搁置和占用。

(2)具体的营运管理。

涉及家乐福的具体营运的管理,可以用“Retail Is Detail”这句简洁无比的英语来解释。下面以实例来介绍。

以生鲜食品为例,流动的每一个过程点都要加一个控制点,从农田里采摘上来、放在车上、放在冷库里、放到商场货架上,全都要加以整理剔除和品质控制。然后生鲜食品放在货架上被第一批顾客采购了以后,还要进一步地整理。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对一些细节进行特别关注。家乐福在这方面有一套非常复杂的程序和规则。例如,食品进油锅的时候油温是多少度,切开后肉类保鲜的温度是多少度,多少时间必须要进行一次货架清理,商品的贴标签和商品新鲜度的管理,全都有详详细细的规定,用制度以确保自己“新鲜和质量”的卖点不会走样变形。为了使制度能够被不折不扣地执行,员工的培训也完全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的,让他们把自己当成消费者来进行采购,当作为消费者的他们看到乱成一团的蔬菜,自己也不愿意买时,便对管理制度有了深刻的理解。

虽然家乐福的事业是从“一个空降兵”开始发展起来的,但现在已经变成了15个城市里27个商场,转眼间家乐福的旗帜已插上了中国各个消费中心城市的制高点。

4.评述

一个能够有效运作的物流系统的基础在于市场调研,本案例中的家乐福自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开始,到完整的采购直至销售全过程价值链的形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个外国零售企业,在我国走过了从进入、站稳到发展的历程,不能不说是给我们很多本土的企业家上了一堂优秀的企业管理课程。入乡随俗式的市场进入方式,因地制宜的商圈分析,有效的消费者群体划分,颇具特色的经营理念等构成了独特的家乐福运营模式,这些做法对逐步进入国际市场竞争舞台的中国企业来说是需要认真分析和借鉴的。

(1)本土化。能紧密与周围环境快速结合是家乐福成功进入我国的一个突出特点。例如环境调查人员本土化。从选址的第一步环境调查开始,家乐福就体现出了本土化的特点,它招聘本地人协助总经理了解当地情况,组建一条适应当地消费者需求特点的采购链。

(2)有中国特色的商圈分析。商圈分析是零售商业选址的重要理论方法,家乐福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实际条件所进行的商圈分析,最终被证明是正确有效的。它能与商圈范围内的消费小环境进行有效融合。零售商店的选址与一般配送中心的选址是有所区别的,作为一个大型卖场,其选址主要考虑了商圈人口的消费能力、顾客群体的构成以及所选区域的城市交通和周边商圈的竞争情况。

(3)商品结构的最优化。家乐福以商品的高流转率来进行商品选择和实现商品结构的优化,这是一个较为独特的视角,实际上是对“消费者选票”理论的反向应用。当然,商品的高流转率本身体现出对商品物流运作顺畅程度的更高要求。

(4)各运作方式制度化。家乐福的具体营运的管理非常注重细节,建立了程序和规则,员工必须严格执行,这也是保证家乐福得以发展的基础,没有努力任何企业最优决策都无法实现。

案例思考题

1.影响配送中心或大型卖场业绩的各种因素中,其影响程度和权重应该怎样确定?

2.你认为零售商业企业应如何收集顾客群体的相关资料?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形成系统化的、有实际价值的信息?

3.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应如何计算商品流转率?怎样评价流转率高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物流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4.怎样平衡流转率与批量采购之间的矛盾?

5.你能否总结出家乐福在我国许多城市经营成功的最基本原因?

复习思考题

1.设施场址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2.设施场址选择包括哪几个阶段?

3.设施场址选择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各有哪几种?

4.什么是中值法?

5.什么是引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