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物流技术基础
15495100000053

第53章 设施场址选择与定位(3)

例9-7:假定例9-6的复印服务定位于点(x=2,y=2),最佳定位线上最左边的A点。进一步假设每个消费者订单表明其预算接近10美元。由于便利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假定λ=2。如果我们希望在位置(x=3,y=2)(即在最佳定位线上的最右边的B点)处开一家新的商店。但新店的作业能力相当于现在复印中心的两倍,那么预期将得到的市场份额是多大呢?

二、多设施定位

服务业经常会面临建立多个服务点的选址问题,这类问题比较复杂,找到最优解很费时,此时可借助启发式方法较快速地得到满意的解。下面通过一个例题说明应用启发式方法进行多设施定位的方法。

三、覆盖问题

1.定位覆盖问题

对公共设施定位的评估决策的困难导致了对替代性测度的研究和设施定位效果的评估测量。一种测度就是顾客到达设施所必需的最远距离测量。这就是人们所知的设施最大服务距离。研究的目标是在一些特定的最大服务距离内能满足所有需求点的设施的最小需要数量和设施的定位,这就是定位集合的覆盖问题。

例9-9:

某地区的健康部门在关注农村医疗护理中所缺乏的问题,因此选了9个社区进行试验项目研究,以便开设医疗诊所来满足人们基本的健康护理需要。基本要求是,在每个社区方圆30英里范围内至少有一家诊所。

设计人员应当决定所需诊所的数量及其位置,除社区6外(不允许社区6设置诊所),每个社区都可以作为潜在诊所所在地。

解:

每一个社区,首先确定距它30英里之内的其他社区。从社区1开始,社区2、3、4都在离其30英里的极限范围内。在第二列中列出了用同样方法得出的对特定任一社区距离在30英里内的社区。另有一个相同的表述,即对某一社区而言,这是一个除去它不能提供服务的任何社区之外的社区集合。这个集合代表行进距离不超过30英里即可到达该特定社区的所有社区。可称这个集合为30英里之内可以覆盖该特定社区之集合。例如,对社区5来说,定位在社区3、4、5、6处均可满足最大服务距离的限制。

因为设计的目标是覆盖所有社区而又使诊所数目最小,任何一个等同于其他两个或更多子集的位置都是一个可供选择的位置。在例子中,位置3、4、8是候选位置。通过观察发现,如果选择位置3和8,所有子集都可以兼顾到。因此,在这两个地方开诊所,所有的社区都可以覆盖到。同时,也鉴别出每个诊所的服务地区范围,位于社区3的诊所可以为社区1~5进行服务,而社区8可以为社区6~9进行服务。

定位覆盖往往可以得出一个以上的解。在这个例子中,如果最大距离设定在40英里,下列五种定位组合都能完成覆盖:(3,8),(3,9),(4,7),(4,8),(4,9)。

2.最大覆盖定位问题

定位组合覆盖问题的一种变化形式就是最大覆盖,这个问题是基于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目标:在特定覆盖服务距离内的人口最大化。

理查德·丘奇和查理·雷维尔发展了一种解决这种问题的“疯狂添加法”,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定位组合覆盖分析基础之上的。该算法从一个空方案组合开始,每一次往组合上添加一个最好的设施位置。首先选中的位置覆盖了最多的人口,再次选择的位置覆盖了未覆盖的最多人口数量。如此添加,直到所有人口都被覆盖或者达到位置数量的限额。

在例9-7中,位置3、4、8是设施覆盖问题的候选位置,假设每个社区人数相同,那么“疯狂添加法”将选择位置4作为覆盖人口最大的位置。我们看到位置4覆盖了社区3、4、5、6、7,超出了位置3或8所能覆盖的社区数量。然后再选择位置8。因为它覆盖了未覆盖的社区8和9,而位置3仅能覆盖未被覆盖的社区3。

【案例介绍】

家乐福的快速扩张与发展

家乐福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很短的时间内家乐福便在相距甚远的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地开辟了大卖场。家乐福之所以会如此快地进行扩张,就是因为他们各自独立地发展出自己的供应商网络。根据家乐福的统计,从中国本地购买的商品占了商场所有商品的95%以上,仅2000年采购金额就达15亿美元。除了已有的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及胶东半岛等地的采购网络,如今,家乐福又分别在中国的北京、天津、大连、青岛、武汉、宁波、厦门、广州及深圳开设区域化采购网络。

1.市场开拓理念

家乐福在开拓市场的时候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它的做法是:

(1)一人开辟一个市场。家乐福开拓新市场的独特方法是:每次家乐福进入一个新的地方,都只派1个人来开拓市场,进入台湾地区时,家乐福只派了1个人;到中国内地时,也只派了1个人。这种开拓市场的方法,相信每一个第一次听到的人都会感到震惊。但家乐福就是这样做的,而且也做得很好。

(2)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家乐福派来的第一个人就是这个地区的总经理,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一位本地人做他的助理。然后,这位空投到市场上的光杆总经理,和他唯一的员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市场调查。他们会仔细地去调查,当时其他商店里有哪些本地的商品出售,哪些产品的流通量很大,然后再去与各类供应商谈判,决定哪些商品会在将来家乐福店里出现。一个庞大无比的采购链,就这样完完全全地从零开始搭建。

尽管家乐福的这种进入市场的方式看起来难以理解,但却是家乐福在世界各地开店的标准操作手法。这种作法背后的逻辑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活形态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活形态经常是大不同的。在法国超市到处可见的奶酪,在中国很难找到供应商;在台湾地区十分热销的槟榔,可能在上海一个都卖不掉。所以,国外家乐福成熟有效的供应链,对于以食品为主的本地家乐福来说其实意义不大。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了解当地,从当地组织采购本地人熟悉的产品。

2.选址特色

Carrefour的法文意思就是十字路口,而家乐福的选址也不折不扣地体现着这个标准:几乎所有的家乐福店铺都开在了路口,并且巨大的招牌500米开外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而像家乐福这样一个投资几千万的店,当然不会是拍脑袋想出的店址,其背后精密和复杂的计算,常令业外的人士大吃一惊。根据经典的零售学理论,一个大卖场的选址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并需经过详细的测算。

(1)商圈内的人口消费能力。

①测定商圈所覆盖的范围。中国目前并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利用,所以店家不得不借助市场调研公司的力量来收集这方面的数据。有一种做法是以某个原点出发,测算5分钟步行范围、10分钟步行范围、15分钟步行范围。根据中国的本地特色,还需要测算以自行车出发的小片、中片和大片半径范围,最后是以车行速度来测算小片、中片和大片各覆盖了什么区域。如果有自然的分隔线,如一条铁路线,或是另一个街区有一个竞争对手,商圈的覆盖就需要依据这种边界进行调整。

②分析商圈内人口的规模及其特征。在分析完商圈所覆盖的范围后,接着需要对这些区域进行进一步的细化,计算这片区域内各个居住小区的详尽的人口规模并进行特征的调查,计算不同区域内人口的数量、密度、年龄分布、文化水平、职业分布、人均可支配收入等许多指标。家乐福的做法还会更细致一些,根据这些小区的远近程度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再划出重要销售区域和普通销售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