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物流技术基础
15495100000036

第36章 包装与流通加工技术(4)

采用价值分析法从寻找替代性的廉价材料开始,采取合理的包装工艺,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一步一步地进行调查分析。在包装功能不变的情况下,博取各家之长,并把它集中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物美价廉的包装。必须说明,价值分析法不是找一个代用品使之比原来的价格低就行了,而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效果进行的周密的研究。使用包装材料费用的价值分析法,一般可比原包装费用降低15%~20%的成本。

(二)包装标准化

所谓包装的标准化,是指对包装的类型、规格、制造材料、结构、造型等给予统一的规定。在物流过程中,货物的运输、堆码、储存等活动都要对包装的外观规格提出统一化的要求。

1.包装标准

包装标准就是对包装标志,包装所用的材料规格、质量、包装的技术要求,包装件的试验方法等的技术规定。

包装标准可分三类:

一类是包装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这是包装工业基础性的通用标准。如包装通用术语,包装的尺寸系列,运输包装件试验方法等。

二类是工农业产品的包装标准。这是指对产品包装的技术要求或规定。其中:一种是产品质量标准中对包装、运输、储存等的规定;另一种是单独制订的包装标准,如洗衣粉包装箱、针织内衣包装与标志、铝及铝合金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的规定等。

三类是包装工业的产品标准。指包装工业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规定,如普通食品包装纸、纸袋纸、高压聚乙烯重包装袋、塑料打包带等。

2.包装标准化管理

包装标准化是指统一制订产品包装的类型、规格、容量、使用的包装材料、包装容器的结构造型、印刷标志及产品的盛放、衬垫、封装方式、名词术语、检验要求等,并贯彻实施。其中主要是统一材料,统一规格,统一容量,统一标记和统一封装方法。

包装标准化的管理对提高包装质量,降低包装成本,保护内装产品的固有性质,减少其在流通过程中的破损,节约运力,增加经济效益,方便销售,增强产品的竞争力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包装标准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产品包装的质量必须用它的各项标准来衡量。产品没有包装不能进入流通领域,有了包装而无标准就无法鉴别包装质量的优劣。

实现包装标准化,可减少包装规格型号,使同类产品能够通用,在包装生产过程中,减少机器更换规格尺寸和印刷标志的时间,提高工效,节约工时费用。为包装生产的连续化、机械化提供了条件,同时节约了包装材料,促进了商品包装的回收复用,减少了包装费用。而且对于保证产品质量,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量,加速物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包装合理化

包装合理化,一方面指包装总体的合理化,用整体物流效益与微观包装效益进行统一衡量;另一方面指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方式的合理组合与运用。

(一)包装合理化的要求

(1)防止包装不足。包括包装强度不足;包装材料水平不足;包装容量层次与容积不足;包装成本过低,不能保证有效的包装。

(2)防止包装过剩。包括包装物强度设计过高;包装选择过高;包装技术过高,体积过大;包装成本过高。

(3)用科学方法确定最优包装。包括确定包装形式,选择包装方法,都应与物流诸因素的变化相适应;必须考虑到装卸、保管、输送的变化的要求,确定最优包装。

(二)包装合理化的途径

1.包装的轻薄化

由于包装只是起保护作用,对产品使用价值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在强度、寿命、成本相同的条件下,更轻、更薄、更短、更小的包装,可以提高装卸搬运的效率。而且轻薄短小的包装一般价格比较便宜,如果是一次性包装,也可以减少废弃包装材料的数量。

2.包装的单纯化

为了提高包装作业的效率,包装材料及规格应力求单纯化,包装规格还应标准化,包装形状和种类也应单纯化。

3.包装的标准化

包装的规格和托盘、集装箱关系密切,也应考虑到和运输车辆、搬运机械的匹配,从系统的观点制订包装的尺寸标准。

4.包装的机械化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和包装现代化水平,各种包装机械的开发和应用是很重要的。

5.包装的绿色化

包装的绿色化是指无公害、少污染的符合环保要求的各类包装物品。主要包括纸包装、可降解塑料包装、生物包装和可食性包装等,它们是包装经营发展的主流。

第二节流通加工

一、流通加工的概念

流通加工是流通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的重要职能是将生产及消费(或再生产)联系起来,起“桥梁和纽带”作用,完成商品所有权和实物形态的转移。因此,流通与流通对象的关系一般不是改变流通对象的形态,而是保持流通对象的已有形态,完成中间的位移,实现其“时间效用”及“空间效用”。

流通加工则与此有较大的区别。总的来讲,流通加工在流通中,仍然和流通总体一样起“桥梁和纽带”作用。但是,它却不是通过“保护”流通对象的原有形态而实现这一作用的,它和生产一样,是通过改变或完善对象的原有形态来实现“桥梁和纽带”作用的。

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加工,使物品发生物理或化学的变化。

流通加工和一般的生产型加工在加工方法、加工组织、生产管理方面并无显着区别,但在加工对象、加工程度方面差别较大,其主要表现为:

(1)流通加工的对象是商品,具有商品属性;而生产加工的对象是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

(2)流通加工程度大多是简单加工,而不是复杂加工,一般来讲,如果必须进行复杂加工才能形成人们所需的商品,那么,这种复杂加工应专设生产加工过程,生产过程理应完成大部分加工活动,流动加工对生产加工只是一种辅助及补充。

(3)从价值观点看,生产加工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做大改变情况下提高价值。

(4)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能密切结合流通的需要进行各种加工活动,从加工单位来看,流通加工由商业或物资流通企业完成,而生产加工则由生产企业完成。

(5)商品生产是为消费而进行的,流通加工也可能是为消费(或再生产)而进行的,这一点与商品生产有共同之处。但是流通加工有时候也是以自身流通为目的,纯粹是为流通创造条件,这种为流通所进行的加工与直接为消费进行的加工从目的来讲是有区别的。

二、流通加工的形式

1.为保护产品所进行的加工

在物流过程中,直到用户投入使用前都存在对产品的保护问题。为防止产品在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等过程中遭到损失,促进使用价值能顺利实现,往往必须进行一定的加工。这种加工并不改变进入流通领域的“物”的外形及性质。这种加工主要采取稳固、改装、冷冻、涂油等方法。

2.为适应多样化需要的流通加工

将生产出来的单调产品进行多样化的改制,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如钢材卷板的舒展、剪切加工;平板玻璃按需要规格的开片加工;树木改制成方木、板材的加工;商品的大包装改为小包装等。

3.方便消费、省力的流通加工

发挥流通加工中心人才、设备、场所的优势,对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如对钢材定尺、定型、按需求下料;将木材、铝合金加工成各种可直接投入使用的型材;冷拉钢筋及冲制异型零件;钢板预制处理、整形、打孔等加工。

4.为提高产品利用率的流通加工

利用流通领域的集中加工代替原分散在各使用部门的单个加工,不仅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消耗,提高加工质量,而且还能使加工后的副产品得到充分利用。

5.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失的流通加工

对一些形状特殊,影响运输、装卸作业效率,极易发生损失的物品进行加工,可以弥补其物流缺陷,如对自行车在消费地进行装配加工、将造纸用材料磨成木屑的加工,对石油气的液化加工等,均可提高物流效率。

6.为衔接不同运输方式的流通加工

在干线运输及支线运输的节点设置流通加工环节,可以有效解决大批量、低成本、长距离运输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末端运输和集货运输之间的衔接问题,在流通加工点与大生产企业间形成大批量、定点运输的渠道,以流通加工中心为核心,组织对多用户的配送。也可在流通加工点将运输包装转换为销售包装,从而有效衔接不同目的的运输方式。如水泥中转仓库从事的散装水泥袋装流通加工以及将大规模散装转化为小规模散装。

7.为实现高效率配送而进行的流通加工

配送中心通过对物品进行各种加工,如拆整化零、定量备货、定时供应等。这些加工活动都为实现高效率配送创造了条件。

三、流通加工的功能

1.弥补生产加工不足的功能

由于产品生产企业多,分布面广,生产资料及产品种类繁多,规格型号复杂,要完全做到产品标准化极为困难。此外,社会需求的复杂性也可能导致生产企业无法完全满足客户在品种,规格型号上的需要。而流通企业了解市场供需双方情况,在流通领域开展加工,能弥补生产加工的不足,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

2.强化产品存储的功能

流通加工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妥善的保存。如对生活消费品的冷冻、防腐、保鲜、防虫、防震加工;对生产资料的防潮、防锈、木材的防干裂加工等。

3.方便配送的功能

配送是流通加工、整理、分拣、分类、配货、末端运输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配送活动的开展,依赖于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做好配送工作的前提。

4.提高商品附加价值的功能

对蔬菜等食品原材料进行深加工,如加工成半成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商品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

四、流通加工方法与技术

(一)木材的流通加工

1.磨制木屑压缩输送

木材是容重小的货物,在运输时占有相当大的容积,往往使车船满装但不能满载,同时,装车、捆扎也比较困难。从林区外送的原木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造纸材料,美国采取在林木生产地就地将原木磨成木屑,然后采取压缩方法,使之成为容重较大、容易装运的形状,再运至靠近消费地的造纸厂。根据美国的经验,采取这种办法比直接运送原木节约一半的运费。

2.集中开木下料

在流通加工点将原木锯裁成各种规格的锯材,同时将碎木、碎屑集中加工成各种规格的板材,甚至还可进行打眼、凿孔等初级加工。过去用户直接使用原木,不但加工复杂、加工场地大、加工设备多,更严重的是资源浪费大,木材平均利用率不到50%,平均出材率不到40%。实行集中下料,按用户要求供应规格料,可以使原木利用率提高到95%,出材率提高到72%左右,有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二)生鲜食品的流通加工

1.冷冻加工

为解决鲜肉、鲜鱼在流通中保鲜及搬运装卸的问题,一般采取低温冻结方式的加工。这种方式也用于某些流体商品、药品等。

2.分选加工

农副产品离散情况较大,为获得一定规格的产品,采取人工或机械分选的方式加工,称分选加工。广泛用于果类、瓜类、谷物、棉毛原料等。

3.精制加工

对农、牧、副、渔等产品,精制加工是在产地或销售地设置加工点,去除无用部分,甚至可以进行切分、洗净、分装等加工。这种加工不但大大方便了购买者,而且还可对加工的淘汰物进行综合利用。例如,鱼类的精制加工所剔除的内脏可以制成某些药物或饲料,鱼鳞可以制成高级黏合剂,头尾可以制成鱼粉等;蔬菜加工的剩余物可以制成饲料、肥料等。

4.分装加工

许多生鲜食品零售起点较小,而为保证高效输送,出厂包装则较大,也有一些是采用集装运输方式运达销售地区。为便于销售,在销售地区按所要求的零售起点进行新的包装,即大包装改小包装、散装改小包装、运输包装改销售包装,这种方式称分装加工。

(三)平板玻璃的流通加工

平板玻璃的“集中套裁,开片供应”是重要的流通加工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城镇中设立若干个玻璃套裁中心,负责按用户提供的图纸,统一套裁开片,为用户供应成品,用户可以将其直接安装在采光面上。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步形成从工厂到套裁中心的稳定的、高效率的、大规模的平板玻璃“干线输送”,以及从套裁中心到用户的小批量、多用户的“二次输送”这样一种现代物流模式。

(四)煤炭及其他燃料的流通加工

1.除矸加工

是以提高煤炭纯度为目的的加工形式。一般煤炭中混入的矸石有一定发热量,混入一些矸石是允许的,也是较经济的。但是,有时则不允许煤炭中混入矸石,在运力十分紧张地区,要求充分利用运力,多运“纯物质”,少运矸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除矸的流通加工排除矸石。

2.为管道输送煤浆进行的煤桨加工

用运输工具载运煤炭,运输中损失浪费比较大,又容易发生火灾。采用管道运输是近代兴起的一种先进技术。用管道输送煤炭要先将煤炭磨成细粉,再用水调和成浆状,则煤桨具备了流动性,可以像其他液体一样进行管道输送。管道运输方式运输煤浆,减少煤炭消耗、提高煤炭利用率。同时,这种方式不和现有运输系统争夺运力,输送连续、稳定、快速,是一种经济的运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