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氏——高祖李渊皇后
窦氏是京兆平陵人。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窦毅,曾仕周为上柱国。窦氏的母亲襄阳长公主。窦氏刚降生,窦家见她头发到颈一片恐惧。窦氏父母却精心养育。窦氏长到3岁,一头乌黑的头发,与身同长,格外引人注意。年幼的窦氏有超人的记忆力。喜爱读书,窦氏的舅舅周武帝宇文邕见外甥女窦氏聪明好学,便留窦氏在宫中生活,每日读书、写字,生活得悠闲自得。置政元年(578)五月,因突厥骚扰边境,武帝率军讨伐,在途中不幸病倒,在返回长安的当天晚上便离开人世。窦氏得知武帝逝世的消息,悲痛万分。杨坚在大象三年(581)二月,篡位改号为隋。
窦毅见窦氏已渐渐长大,便和襄阳长公主说:“咱们的女儿天生相貌非凡,一定有大福大贵,要仔细择婿,与她相配才行!”窦毅和襄阳长公主商议后,让人就屏间画两只孔雀,遇人求婚,射中孔雀中目者,将窦氏许配。当时,许多才子佳人王孙听说窦毅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儿,招婿纷纷前来角射。结果,张弓发出,不能射中,败兴离去。隋朝官吏李渊,听说此事后,前去“应试”。连发两箭,结果,箭中孔雀右眼。窦见李渊举止不凡,心中暗喜,遂将爱女窦氏许配给李渊。
李渊窦氏,婚后相亲相爱。窦氏刚嫁到李家,恰逢李渊的母亲有病。李渊的母亲性格怪异,脾气暴躁,李渊家人都十分害怕她,没有愿意侍奉她。窦氏自幼熟读《女诫》之类的书籍。受家庭环境影响,刚入夫家,便承担起侍奉婆婆的琐碎之事。窦氏对婆婆尽心尽力,甚为孝顺。为了陪伴病中的婆婆,甚至整月不脱衣服和鞋,几乎没睡一个好觉。李渊一家为此非常感动。窦氏与李渊情投意合。两人时常在一起读书写字,探讨文章。窦氏的书法与李渊之书十分相似,一般人很难分辨。窦氏嫁给李渊不久,为李渊生下一子。取名李建成。开皇十八年(598)十二月二十二日又生下次子李世民。之后,窦氏又为李渊生下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和一女,平阳公主。李渊娶窦氏后可谓春风得意。岳丈窦毅乃隋朝定州总管,封为神武公,姨母又是独孤皇后。因此,朝廷十分重视李渊。李渊历任谯州(今安徽亳县)、陇州(今陕西陇县)、岐州(今陕西风翔县)刺史。窦氏随李渊的职务不断调动,过着迁徙不定的生活。李渊喜好养马。窦氏便劝李渊说:“皇上也喜欢骑,干脆全献给皇上。留下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李渊不听窦氏的劝告,炀帝听说后果然治罪于李渊,李渊后悔没有听窦氏的建议。窦氏教育子女言传身教,子女对她十分敬佩。李渊父子在外征战,窦氏牵肠挂肚,回来后对李渊关心备至,对子女谆谆教诲。对次子李世民尤为喜爱,对其他子女关心也就更多一些。
窦氏在四十五岁时辛苦操劳了一生,却没等到李渊登基称帝。便因病离开人间。李渊称帝后窦氏墓为寿宝陵。李世民在武德九年(626)继位后,封窦氏为太穆神皇后。
长孙氏——太宗李世民皇后
长孙氏是河南洛阳人,父亲长孙晟,是隋朝的右骁卫将军。母亲是隋朝扬州刺史高敬德之女。长孙氏自幼循规蹈矩,相貌出众,方圆几十里都知道右骁卫将军家出了美女,上门提亲的人很多,可长孙晟为长孙氏的婚嫁费了一番脑筋。能与之天生一对、地配一双的如意郎君实在难找。长孙一家托人四处打听,后来听说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文武双全,一表人才,年龄与长孙氏相若,长孙晟请人提媒,把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李渊也听说长孙晟家的女儿天生丽质,博学,这桩婚姻一提就成。
长孙氏嫁到李世民家中,面临着李世民的母亲窦后去世后,后宫一时混乱。李家三兄弟的明争暗斗,给长孙氏在皇宫中的生活增添了许多麻烦和苦涩,可长孙氏超人的处事的能力,赢得宫中大部分人的信任。她竭心尽孝地侍奉公公李渊,使他在丧妻之后,感受到儿女的亲情温暖。同那些争宠、相斗的妃嫔相比,李渊从心底里喜欢、信任这个贤惠的儿媳。在妯娌之间,她凡事忍让几分,尊敬顺从她们,从不顶撞、不怕吃亏,尽量让他们挑不出刺儿,找不到借口,以消除猜忌。
长孙氏昼夜焦思劳神,处处忍辱负重。玄武门兵变,兄弟之间真刀真枪地干起来的时候,她勇敢地帮助李世民激励将士。李世民于公元626年,成为唐朝开国皇帝,长孙氏被立为皇后。
长孙氏自封为皇后之后,尽量不让后宫事务影响皇帝李世民。后宫发生不顺心的事,也尽量不麻烦太宗,凡事都顺着太宗的心思。有时唐太宗李世民下朝回到后宫,心情不畅,常会不明缘由地训斥宫中侍役者。每当这时,长孙皇后也附和太宗,命令把惹太宗生气的人抓起来。之后,她再问明情况,遇到冤枉好人的情况时,她总是替太宗道歉,等到太宗高兴时,她再慢慢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太宗。长孙后赏罚分明,人人竭力效忠,没有人整日提心吊胆,宫中气氛宽松和谐。只要是太宗的孩子,不管是嫡生庶出,长孙皇后待如己出,加以爱护。豫章公主出生后母亲去世,长孙氏主动收养。当妃嫔、宫女有病时,长孙皇后总是亲自去探望,把自己用的好药、食物送给她们,使之尽快痊愈,给以安慰。后宫都十分爱戴长孙皇后。宫内使唐太宗把整个身心投入到管理国家大事中。
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曾在玄武门兵变中立了大功,唐太宗想封他为右仆射(宰相)。太宗把这个想法告诉长孙皇后时,听说要给自己的兄长加官,长孙后对太宗说:“妾位居三宫之首,家已贵宠至极,实不愿父兄之辈再位居显要。希望皇上矜察。”太宗李世民对长孙皇后十分敬重,长孙无忌为太宗立下汗马功劳。太宗看中的是长孙无忌的才能。他从容地说:“皇后的苦心我是知道的。我用长孙无忌是为社稷着想,惟才是用,并不因为他是你哥哥。右仆射这职位只有他才能胜任,别无佳选。请皇后不必过虑。”李世民公元627年任命长孙无忌为右仆射、吏部尚书、武侯大将军。
长孙皇后见太宗不听她的劝阻,只好派人把长孙无忌叫到宫中,直言相劝:“皇上任命你为右仆射,我已向皇上表明,你不适合。长孙家的人最好不要再做高官,这样可以省却不少麻烦。你最好向皇上力辞右仆射之职。”“右仆射”的职位很有诱惑力,可是,长孙无忌理解妹妹的苦心,于是,亲自拜见太宗,坚决请求辞去职务。长孙皇后又极力劝说太宗接受。终于在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接受了长孙无忌的请求。
长孙皇后虽不干涉朝政,但遇到太宗做出不明智之事,有损江山社稷时,她却总是苦苦规劝。
有一次,太宗下朝归来,满面怒容地吼道:“到时候,我一定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氏大吃一惊,笑着闻:“皇上又跟谁生气了?”太宗李世民说:“魏徵这个老东西太不像话了,他经常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使我,下不来台,真是可恨。”长孙氏听后默默退出,回到寝宫,穿上在册封、庆典、朝会仪式上穿的朝服,深深一拜。太宗一看,问:“皇后为何这样庄重严肃?”长孙氏答道:“我听说只有君主贤明,采纳忠言,才能有正直的大臣出现;魏徵的确是少见的正直的忠臣。这是皇上贤明、能采纳忠言的缘故了。有这样的君和臣,国家有幸、百姓有幸,所以我不能不向您表示祝贺。”太宗茅塞顿开,转怒为喜,说:“多亏皇后指点,给我敲了警钟,否则险些误了大事。”太宗上朝时,有魏徵这样的忠臣劝诫;下朝后,有长孙氏把关,勤政爱民,事事办得深得民心,才有大唐敏荣昌盛。
长乐公主是长孙皇后的亲生女儿,生得聪明伶俐,才貌出众,深得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喜爱。太宗李世民最喜爱的长乐公主终于到了出嫁的年龄。长乐公主出嫁时,皇宫上下都为此忙碌。太宗命长乐公主的嫁妆要超过永嘉长公主的一倍,永嘉长公主是高诅李渊的女儿。魏徽听说此事。马上劝谏太宗说:“从前汉明帝要分封他的儿子。明帝说:‘我的儿子决不能高于先帝的儿子,所以分封的领地只能是先帝儿子们的一半。’现在陛下您的女儿出嫁,论情感,您和公主是父女关系,更亲密一些:论道理、论地位,长乐公主就不能与永嘉长公主相比,可嫁妆反而超过永嘉长公主的一倍,道理何在呢?”李世民听后为了表明他的大度和圣明,还是下令资送公主的嫁妆按永嘉长公主的一半陪送。回到后宫,太宗把这件事告诉了长孙氏,以为会招致长孙皇后的埋怨。谁知长孙皇后说:“魏徵能够引用古今道理说服皇上控制私人感情,把事办得公正、令人信服,这说明他真是一心为国的忠臣。魏徵能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犯皇上的威严,驳回不合理的决定,这是难得可贵的,皇上应该采纳他的忠言。”长孙氏一番话,太宗听完后,便得意洋洋,仿佛是自己做了善事,长孙氏看皇帝的高兴劲。心中十分舒坦。派人带着400缗钱、400匹绢去魏徵府上表示感谢,并捎话说:“很早听说魏公为人刚直不阿,从公主出嫁这件事上看得更清楚。希望魏公永远保持高尚的情操,对国家的忠心不要有丝毫改变。”
长孙氏不贪权也不贪钱,她一生崇尚节俭,一粒米、一寸布都视为有用之物,从不奢侈。
公元627年,长孙皇后亲自带领宫廷内外自贵妃到宫内女官,内、外命妇。去“亲蚕”——栽桑养蚕,体会男耕女织的艰难。如帮助丈夫治理好国家,就要谦恭、谨慎、节俭。在平时的生活中,长孙氏率先垂范,教育子女也是这样。一次,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向皇后启奏说,太子的衣、食、住、行方面的器具不够排场。长孙氏回答:“作为太子就怕将来继位时道德没有树立起来;勤政爱民,礼贤下士的美名别人不知晓,至于日常生活用品够用就行。你们应该多引导他,而不是替他要东西。”
长孙氏一直患有哮喘病,在贞观八年(634)旧病复发,卧病在床,太宗李世民经常亲临探视。太子承乾日夜守护。各地的名医都为皇后诊断过,用了很多好药,可是病情仍无好转。太子向她秘密请示说:“药都用遍了,母后病仍然没有起色。现在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大赦天下罪犯:二是奉劝更多的人加入佛道。做这样的善事,祓除灾祸,或许神仙能够保佑您早日康复呢。”长孙氏睁开眼,说:“生死命中注定,我自忖一辈子行善不算少,从未做过恶事。况且,大赦有关国家大政,不到关键时刻不能随便用,怎能因为我一人就去破坏规定呢?佛教也好,道教也好。保留它们只是表示我们宽宏大量,照顾一部分人的信仰而已。你父皇从来不求助于这些东西,怎能因为我而让你父皇去干他所不愿干的事呢?”太子不愿违背母后的意愿,只是把这事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原原本本地奏知太宗,太宗与大臣们听后莫不感动,一致请求太宗大赦天下。长孙氏知道后,对太宗说:“大赦与劝人人佛道都是无济于事,只是让别人觉得皇上为了我什么规定都可以破坏,岂不误了国家大事。皇上着真那样办,我只求速死。”长孙皇后在病重和生命垂危之际,更表现出非凡的高尚品质。
长孙氏很病,觉得还有许多事情放心不下,于是派人把太宗氏请来。说:“大臣房玄龄对皇上忠心耿耿。办事慎重细致,他与陛下谋划了许多奇谋秘计,却从未泄露他人,这样劳苦功高的人,应该继续重用才是。我自己富贵已达到了顶点,像我娘家的人无功无德,让他们掌握朝中大权,众臣难服,处境就危险了。皇上只给他们奉朝请就行。请皇上千万不要忘记,就辜负了我的一片心意。当时,房玄龄因与太宗意见不合,受到太宗责备罢官回家了。长孙皇后虽已处于弥留之际,对此事却深感不安。历史上,像长孙氏这样谦恭、节俭、克己为人的皇后真是屈指可数。”
长孙皇后临终前紧紧拉着唐太宗的手,说:“我快不行了,皇上不必过于悲伤,我死后不要因为我的葬礼花很多的钱。干脆埋到山上,不用修陵墓。棺椁要用最简单的,陪葬物品只用木器、陶器足矣。皇上真能照我说的办,那就是对我最好的纪念。希望皇上永远重用魏徵、房玄龄那样的忠臣,采纳他们发自肺腑的忠言。清除那些谄媚奸佞之徒,不听信谗言。尽量少征发徭役、兵役,一心勤政为民,争取年年五谷丰登,岁岁国泰民安,我死也瞑目了……”太宗李世民泪流满面答应了长孙。
时年三十六岁的长孙氏在贞观十年(636)因病去逝。
武则天——高宗李治皇后
武则天家世代务农,父亲武士傉靠卖木材发财,买了一个“鹰扬府队正”的低徽军职,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后来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武士傉出身低微。武士傉的原配夫人、文水乡下的相里氏武德三年(620),去世,唐高祖李渊看透了武士傉的心思,他亲自做媒把年已四十岁的杨氏嫁给武士为妻,杨氏并为他生下3个女儿。武则天排行第二。武则天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家庭的寒门根底使她饱受世俗的鄙视攻击。
武士傉贞观元年(627)十二月,被任命利州(今四川广元)都督。3岁多的武则天和兄姊们跟随父母来到利州。
武家来到利州不久,得知名闻遐迩的相术大师袁天纲奉旨自成都往长安觐见皇上,将途经利州。武士傉,立刻盛情相邀,请求袁天纲为他们全家看相。杨氏袁天纲端详杨氏的手和面说:“夫人骨相非凡,将来必生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