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清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15398400000015

第15章 召信臣

召信臣,字翁卿,西汉中晚期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曾任谷阳(今山东平阳西南)县令、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县令、零陵郡(今广西全州县西南)太守、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太守等职。由于他勤政爱民,清正廉洁,与其后的南阳太守杜诗一起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召父杜母”。

召信臣主政南阳之时,正是西汉王朝由盛趋衰之际。当时的皇帝汉元帝刘奭一天天沉醉于酒色,大小政事均委以宦官石显处理。石显及其他近臣贵戚根本不管百姓死活,只知道横征暴敛,奢侈挥霍,致使百姓怨声载道。

召信臣到达南阳后,首先深入田头林野,巡视阡陌之间,了解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倾听百姓的要求和愿望。他发现当地常因干旱而歉收,就亲自四处找水源,然后率领百姓挖渠引水,灌溉农田;为控制水量,扩大灌溉面积,他又带领百姓修筑陂塘,作堤闸数十处;为避免农忙季节用水骤增而引起纷争,他还为百姓们制订了“均水约束”,即公平用水的制度。规定各地放闸引水的顺序,并把具体条文刻在石碑上,立于路口田畔。

南阳受整个大气候的影响,奢靡之风也十分严重。凡遇嫁女娶媳、生老病死,无不大操大办,竞相攀比,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人家为此而导致数年不振,甚至破产;还有的为顾一时脸面而借贷负债,最终不得不以卖儿鬻女来收场。召信臣对此风气深恶痛绝,特地发出了一个《禁止嫁娶送终奢靡令》,严格禁止这一恶习,大力倡导诸事简约。

经过召信臣数年的艰苦努力,南阳经济明显好转,人民生活普遍提高;旧礼俗受到了猛烈冲击,勤劳节俭蔚然成风。

南阳是西汉时的一个大郡,也是豪强地主势力麇集之地。一些纨绔子弟和贪官污吏及各种社会渣滓勾结在一起,经常为非作歹,欺压良善。召信臣曾对他们进行过多次劝诫,对其中一些违法乱纪、鱼肉百姓者,还曾绳之以法。但他们恶习难改,一有机会又旧病复发。

有一次,召信臣正在下面视察,突然有人禀报说:前面有两伙人在闹事。他赶到现场一问,才知道一伙人是官家子弟,正在围场打猎;而另一伙是娶亲的人,他们正带着嫁妆、鼓乐队等从围场旁边经过。官家子弟说娶亲的人惊跑了野兽,要他们赔偿香獐3只、黄金20两;娶亲的人当然不肯。于是,双方就争执起来。官家子弟依仗权势,首先动手打了人;娶亲的人也达数十之众,不肯善罢甘休。召信臣立即把官家子弟中的为首者叫到一旁,将他严厉地训斥了一顿,然后派人把他们全部押回郡衙。接着,帮娶亲的人将队伍整理好,让他们速速上路,以免耽误了吉日良辰。

召信臣回到郡衙后,将几个官家子弟叫到面前,向他们反复讲明利害,劝他们赶快改恶从善;对其首要分子,还勒令他限期改正,不然将严惩不贷。随后,召信臣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又迅速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他明文规定:对那些只知游手好闲、不事农耕的府县官吏子弟,一律罢免其父兄官职;对违法乱纪、鱼肉百姓者,不但予以坚决镇压,而且对其父兄也处以刑罚。官吏们为了自身的权益和名声,不得不对家人进行严格管教。于是,刑事案件大幅度下降,百姓也渐渐有了安全感。

日久天长,南阳郡的老百姓越来越感到召信臣像父亲对待子女那样,对待他们,关怀备至。于是,普遍称他为“召父”,是真正的“父母官”。每逢朝廷考核,召信臣也总被评为天下诸郡第一,受到朝廷多次奖励,成为朝野公认的良吏。所以,迁任河南郡(今内蒙古河套以南)太守不久,便升为九卿之一的少府,掌管全国山海池泽的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

召信臣担任少府的第二年,元帝死,成帝刘骜继位。刘骜比起其父来,更加荒淫无耻。他“重增赋敛,征发如雨”,不惜耗费巨资为自己修建规模巨大的陵墓。同时,他还让作恶多端的外戚王氏把持朝政,致使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奴婢买卖公开合法化,数以千万计的流民辗转于道路。

为扭转时局,召信臣曾多次进谏,提出过不少医国利民的好主张。但是,一意孤行的王氏集团始终置之不理。于是,他只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一些惠民措施。

首先,他努力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奏请取消了一大批土木工程,包括皇帝极少光顾的离宫别馆的修缮扩建和铺张陈设。接着,又奏请解散由宦官组成的皇家乐队,并提议将保卫宫馆的卫队及其兵器等削减一半。随后,又奏请取消了太宫园里的温室等等。

早在召信臣担任少府前,专供皇室膳食的太宫园建有一处颇具规模的温室。每到冬季,日夜生火以提高室内温度,从而保证室内蔬菜的生长。召信臣认为这实在劳民伤财,便借口生长出来的东西不合时宜,不应用来贡献皇帝,而将温室拆除了。仅此一项,每年便节省开支多达数十万。

召信臣60多岁死于任上。对他这位深受百姓拥戴的老臣,奸佞当道的西汉王朝竟无一句颂扬之词。直至20年过后,王氏集团的骨干人物王莽为了篡政,极力收买人心,才又将他抬了出来。

但是,南阳郡的吏民们却一直深深怀念着他们的“召父”,主动地为他立祠建庙,并定期祭扫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