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史上有一则轶事:一位日本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纳赛尔,由于两人的性格、经历、生活情趣、政治抱负相距甚远,总统对这位日本议员不大感兴趣。日本议员为了不辱使命,搞好与埃及当局的关系,会见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最后决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动纳赛尔,达到会谈的目的。下面是双方的谈话:
议员:阁下,尼罗河与纳赛尔,在我们日本是妇孺皆知的。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因为我也曾是军人,也和您一样,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唔……
议员:英国人骂您是“尼罗河的希特勒”,他们也骂我是“马来西亚之虎”,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奋斗》作比较,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而阁下则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十分兴奋)啊,我所写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三个月匆匆写成的。你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注重人情味。
议员:对呀!我们军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马来西亚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离身,目的不在杀人,而是保卫自己。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也正是为了防卫,如同我那时的短刀一样。
纳赛尔:(大喜)阁下说得真好,以后欢迎你每年来一次。
此时,日本议员顺势转入正题,开始谈两国的关系与贸易,并愉快地合影留念。日本人的套近乎策略产生了奇效。
在这段会谈的一开始,日本人就把总统称作上校,降了对方不少级别;挨过英国人的骂,按说也不是什么光彩事,但对于军人出身,崇尚武力,并获得自由独立战争胜利的纳赛尔听来,却颇有荣耀感,没有希特勒式的实力与手腕,没有幽默感与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从上校到总统呢?接下来,日本人又以读过他的《革命哲学》,称赞他的实力与人情味,并进一步称赞了阿拉伯战争的正义性。这不但准确地刺激了纳赛尔的“兴奋点”,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日本人的话收到了预想的奇效。
观其行,知其心
通过对方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有时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得更真实、更微妙的内心想法。
例如,对方抱着胳膊,表示在思考问题;抱着头,表明一筹莫展;低头走路、步履沉重,说明他心灰气馁;昂首挺胸,高声交谈,是自信的流露;女性一言不发,揉搓手帕,说明她心中有话,却不知从何说起;真正自信而有实力的人,反而会探身谦虚地听取别人讲话;抖动双腿常常是内心不安、苦思对策的举动,若是轻微颤动,就可能是心情悠闲的表现。
懂得心理学的人常常通过人体的各种表现,揣摸对方的心理,达到自己办事的目的。
推销员在星期天做家庭访问,必定会注意受访夫妇翘腿的顺序。如果是妻子先换脚,然后丈夫跟着换,可认为是妻子比较有权利。只要针对妻子进行进攻,90%可以成功;若情形相反,当然是丈夫比较有权利,这就需要针对丈夫进攻了。
办事之前,通过察言观色把握住对方的心理,理解他的微妙变化,有助于我们把握事态的进展。
使对方对你有好感
求人办事,最重要的一条是不能犯忌,如果犯了所求对象的忌讳,恐怕谈成的事也难办成了。
对性格外向、爱好交际的人,在办公室与他们的谈话,一般不会有什么副作用,而对性格内向、胆小怕事、敏感多心的人则容易产生副作用。此时,就应当换个环境,在室外、院子里随便谈心,才容易达到说服的目的。
托人办事时只一味地谈自己的事,并不停地说“请你帮忙,请你帮忙”之类的话,会让人感到万分的嫌恶、不耐烦的。
假如想把自己的请求向对方说明,就应该先摆出愿意听取对方讲话的姿态来,有倾听别人言谈的诚意,别人也才会愿意听你说话。
谈话的话题应该视对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话题,若不能符合对方的需要,就无法引起对方的兴趣,最好是想办法引起彼此共同的话题来,才能聊得投机,然后再设法慢慢地把话题引入自己所要谈论的范围里。
在日常谈话中,一般人都是说些身边琐事,这或许想向对方表示亲切。在正式交谈中,希望你不要把老婆、儿女当作谈话的资料,否则总不免给人娘娘腔和不务正业的感觉。
谈话先从政治、经济等比较严肃的题目开始,然后再涉猎到文学、艺术、个人的兴趣方面等比较轻松的话题。总之,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堂堂正正地说出来,使得彼此都能有共同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谈话。
一个善于托人的人,一定很注重礼貌,用词考究,不致说出不合时宜的话,因为他知道不得体的言辞往往会伤害别人,即使事后想再弥补也来不及了。相反地,如果你的举止很稳重,态度很温和,言辞中肯动听,双方自然就能谈得投机,托办的事自然也易办成。
所以要使对方对你产生好感,必须言语和善,讲话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样会引起别人皱眉头,自己却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些心直口快的朋友平时要多培养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风,切不可像随地吐痰似的不看周围是何处就脱口而出,那样会影响到自身的形象和办事的效果。
称赞他人能够起到非凡的效果
华克公司承包了一件建筑工程,预定于一个特定日期之前,在费城建立一幢庞大的办公大厦,一切都照原定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大厦接近完成阶段,突然,负责供应大厦内部装饰用的铜器的承包商宣称,他无法如期交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整幢大厦都不能如期交工,公司将承受巨额罚金。
长途电话、争执、不愉快的会谈,全都没效果。于是,杰克先生奉命前往纽约,当面说服铜器承包商。
“你知道吗?在布鲁克林区,有你这个姓名的,只有你一个人。”杰克先,生走进那家公司董事长的办公室之后,立刻就这么说。
董事长吃惊:“不,我并不知道。”
“哦,”杰克先生说,“今天早上,我下了火车之后,就查阅电话簿找你的地址,在布鲁克林的电话簿上,有你这个姓的,只有你一人。”
“我一直不知道,”董事长说。他很有兴趣地查阅电话簿。“嗯,这是一个很不平常的姓,”他骄傲地说,“我这个家族从荷兰移居纽约,几乎有200年了。”一连好几分钟,他继续说到他的家族及祖先。当他说完之后,杰克先生就恭维他拥有一家很大的工厂,杰克先生说他以前也拜访过许多同一性质的工厂,但跟他这家工厂比起来就差得太多了。“我从未见过这么干净整洁的铜器工厂。”杰克先生如此说。
“我花了一生的心血建立这个事业,”董事长说,“我对它感到十分骄傲。你愿不愿意到工厂各处去参观一下?”
在这段参观活动中,杰克先生恭维他的组织制度健全,并告诉他为什么他的工厂看起来比其他的竞争者高级,以及好处在什么地方。杰克先生还对一些不寻常的机器表示赞赏,这位董事长就宣称是他发明的。他花了不少时间,向杰克先生说明那些机器如何操作,以及它们的工作效率多么良好。他坚持请杰克先生吃中饭。到这时为止,你一定注意到,杰克先生一句话也没有提到此次访问的真正目的。
吃完中饭后,董事长说:“现在,我们谈谈正事吧。自然,我知道你这次来的目的。我没有想到我们的相会竟是如此愉快。你可以带着我的保证回到费城去,我保证你们所有的材料都将如期运到,即使其他的生意都会因此延误也不在乎。”
杰克先生甚至未开口要求,就得到了他想要的所有的东西。那些器材及时运到,大厦就在契约期限届满的那一天完工了。
用赞扬的方式开始,就好像牙医用麻醉剂一样,病人仍然要受钻牙之苦,但麻醉却能消除苦痛。
要想改变一个人而不伤感情,不引起憎恨的话,应该学会从称赞和让对方感到满足着手。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
一位催款小姐到某公司催款已有数次,都没得到分文。一次,她在总经理办公室等候,观察到进进出出的人夸他点子好,主意对头,做成大事情,总经理露出得意的微笑,乐颠颠地陷入自我陶醉之中,要是有事请他办,他都一一批准,顺顺当当。
催款小姐发现了这位总经理好大喜功、经不起吹捧、爱面子的弱点,于是对“症”下起药来。在以后与总经理的交谈中,催款小姐对欠款公司的发展、规模、能量、信誉等展开了评论,讲得有根有据,头头是道,时而透露出敬佩之意,总经理越听越高兴,索性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起“治厂经”,这位小姐马上变成了一个耐心的“听众”,偶尔说几句助兴的话,总经理觉得两人谈得很投机。
催款小姐见时机成熟,便恭维说:“总经理,像您这么稳重成熟,思考周密,一般人很难做到啊!”一句话又引起对方把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最后转入正题,催账小姐叹道:“难啊,就像我催款一样,总也不见效,对上面不好交账。你这么洒脱的人,给我办了,有为难之处吗?”
总经理先是重复了领导班子有统一意见,不能随便支付欠款的话,但他沉思了一会,爽快地拍板说:“你也跑了好几趟了,很不易。下个周一,你找王副总经理拿款吧!我给打个招呼就行了!”
终于,坚冰迎刃而解。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受到别人称赞,他会感到愉快和喜悦。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就是在最好的、最友善的、最单纯的人际关系中,称赞和赞扬也是必要的,正如润滑剂对轮子是必要的,可以使轮子转得快。”人们内心中最基本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这些长处正是个人价值的生动体现。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看到和肯定自己这些长处,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因此,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赞美之词,也会使人感到信任、友好、欢心、温馨。
让他人很情愿地满足你的请求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忙。在求人办事的时候,想做到左右逢源并不太难,只要你愿意遵循下面的策略:
①把握求助时机。什么时候请人帮忙最合适呢?快用到他的时候,再提出请求?或者,早点提出来,越早越好?答案是后者:早点提出来,越早越好!因为如果时间紧迫,对方的焦虑程度便会升高。他必须得帮你吗?干嘛要受你的“逼迫”?所以,你获得协助的可能性将会减小。当然,有时会急需帮手,那该怎么办呢?研究指出,此时,你该向那些不怎么忙、手头没什么活的人求助,因为他们提供协助的可能性更大。
②运用互惠原则。在国外,有些宗教团体会在机场派送点小礼品给旅客,比如花或别的什么东西。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知道,大部分人会在收到花或别的礼物后,觉得自己非得拿出一笔小小的捐款不可。虽然知道自己不是一定要捐款,况且,礼品又不是主动向他们讨的。但要是不捐点钱,我们的心里就会忐忑不安。要是某人送过东西给我们,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欠了他人情。如果你给“目标人物”送过东西(什么都行),那么你获得对方承诺的机会将大大增加。你的“礼物”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挤点时间出来注意他,在他面前献献殷勤;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或者一句赞美的话。
③谨防“旁观者效应”。社会学家发现,助人者的百分比随旁观者人数的增加而降低。该现象被称为“旁观者效应”。该效应几乎适用于所有情境。所以,如果你想让人家帮你的忙,那么让他知道,你求助无门,因为除了他没别人能帮得了你。如果他觉得,你还可以另请高明的话,那么他帮你的责任感就会被分散;责任感一分散,那他就不用背负什么帮你的道义了;没了道义的压力,他干嘛还要出头做这个“好人”呢?
④针对对方不同心情采取相应策略。你也许会问:“最好等他心情愉快的时候再请他帮忙,是吗?”也不尽然。因为实际上,是否答应帮忙的原因还是挺复杂的。不过,情绪的不同确实会带来一点点的差别,所以我们该根据对方的具体情绪,采取相应策略。研究显示,如果他心情不错,那么请他帮忙时,你得让他清清楚楚地知道你需要他做什么。这在某种程度上,会让他感觉很好。为什么呢?因为,要是你所提的请求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或者帮你会给他带来不快,那么他的好心情反倒让他不想帮你了。试问:你心情好的时候,希望被别人搅了兴致,倒了胃口吗?研究还显示,消极情绪能提高人们助人的愿望。因为助人会让人感觉很好,心情差的人呢?当然希望自己的心情好起来。现在有了助人的机会,不是正好吗?不过凡事都有例外,也不是说人家不开心时,你提什么请求人家都会答应你。一般来说,对方如果觉得你的忙相对好帮、也能帮得成,而且他帮了你之后显然会给他换个好心情,那么他才会帮你。所以,在对方的心情不大好的时候,你必须得强调,你请他做的举手之劳的事,不会费他太多力气;而且干完之后,他一定会很开心,先前的不快一定会烟消云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