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全集)
15391500000008

第8章 第四卦蒙

蒙昧启蒙、教育

智慧通解

艮上坎下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序卦传》说:“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蒙”是蒙昧、幼稚的意思;也有启蒙、教育的含义。当万物生成以后,接着来的是幼稚蒙昧的时期,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

屯卦的卦形,倒转过来就成为蒙卦。这种相互对称的卦形,称作“相综”“综卦”“覆象”或“反卦”,有彼此相反相成的性质,须相互参照。

这一卦,下卦“坎”,象征水、险;上卦“艮”,是山的形象,有止的作用。所以,蒙卦的卦形,是山下有险,昏蒙的场所。又,下卦是险,上卦是止,意味着内心恐惧,对外抗拒,象征幼稚愚昧,所以命名为“蒙”。

这一卦,以下卦的“九二”为主体。这一爻,刚爻得中。又与“六五”阴蛐应,具备启蒙的力量;因而“亨”,可以畅行无阻。

“匪”同非,“我”指“九二”,“童蒙”为幼稚蒙昧的人,指“六五”。以下说的是占筮,但也可以看作教育的原则。

并非我去求蒙昧的幼童,而是蒙昧的幼童来求我教导。《礼记》“曲礼”中也说:“礼,闻来学,不问往教。”就像问卜一般。应当诚心诚意去求教。第一次告诉他,如果二次、三次来麻烦,就成为“渎”,亦即冒犯;冒犯,就不再告诉他。

启蒙的工作,原则上必须动机纯正,坚持到底;所以“贞”才有利。

《象》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传》说:蒙卦的形象,是山下有险,因为危险,停止不前,所以蒙昧不明。

蒙卦所以说的亨通,是由于行动契合时机,而且把握不偏激的中庸原则;所以能够畅行无阻。

不是我去求蒙昧的幼童,而是蒙昧的幼童前来求教于我;是由于志同道合,彼此感应。初次来求教,告诉他,是由于他心存刚毅,符合中庸的道理。再三前来,就成为冒犯,冒犯,就不再告诉他,是因为他蒙昧,而且也冒犯了他自己当初求教的初衷。启蒙是为了培养正道,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事业。另外,在《礼记》《中庸》中,也有“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的说法。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蒙卦的上卦“艮”,象征山;下卦“坎”,象征水。所以,《象传》以山下流出泉水。说明蒙卦的形象。山下流出泉水,犹如启蒙幼童,开始是偏偏细流,最后成为滔滔江河,滋生万物。因而,君子应当效法这一卦的精神,以果敢的行动,培育品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刑”是处罚,有纠正的含义。“桎梏”即刑具,又作拘束解。“说”与脱同。“初六”是阴爻,又在开始最下方的位置,是最幼稚蒙昧的时期。所以,必须“发蒙”,启发蒙昧。启蒙,开始要像使用刑罚纠正罪恶,这是有利的。

然而,刑罚的作用,只在利用刑具告诫,期望刑期无刑,脱去刑具。如果一味严刑重罚,超出限度,反而引起反抗,招来羞辱。

《象传》说:利用刑罚来纠正过失,是有利的;但这是指启蒙的最初阶段,首先要端正法则,法比罚重要。

这一爻,说明教育开始应当严厉,但不可过当,并应当先订立规范。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节也。“包”是包容的意思。“九二”是下卦唯一的阳爻,亦即唯一刚健的力量,是下卦的主体,负有统率其他各阴爻的使命,与启蒙的责任。但由于教导的对象众多,资质不同,不能强求一致,应当包容。“九二”虽然刚健,但在下卦的“中”位,性格中庸,能够包容,所以吉祥。

由另外的角度看,“九二”与“六五”阴阳相应。“二”是阳,相当于丈夫;“五”是阴,相当于妻子;丈夫能够包容,所以娶妻吉祥。

以家庭来说,“六五”相当于父,“九二”相当于子。但“六五”柔弱,不能负起一家的责任,而“九二”刚健,又能包容,使可以家庭兴旺。

《象传》说:儿子所以能够负起家庭的责任,是由于“九二”能够与“三”“四”“五”的阴爻接近,并且包容的缘故。

这一爻,说明教育应当包容,有教无类。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六三”,阴爻阳位不正,离开“二”也不中,虽然与“上九”的阳爻相应,但却紧接在“九二”之上。既向往“上九”,又舍不得“九二”,因而失去主张。

以女人比拟,见到刚健有财势的“金夫”,就忘了自己,失去主张,娶这样的妻子,当然不会有好结果。

《象传》说:不可以娶这样的妻子,因为以后不会顺利。

“顺”也解作慎。古代顺与慎通用,例如《荀子·修身篇》中,就将“慎墨”写作“顺墨”。因而“行不顺也”,也解释成行为不会检点。这一爻,强调教育应坚定信念,不可见异思迁。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六四”是阴爻,可以相成的“初六”,“九二”又远,得不到援助,因而,蒙昧困顿,十分懊恼。

《象传》中的“实”,指“九二”。阳爻的性质,积极、充实;阴爻的性质,消极、容忍,因而阳实阴虚。“六四”所以会蒙昧困顿,是由于脱离现实,以致孤立无援。

这一爻强调教育不可脱离现实,好高骛远。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六五”虽然也是阴爻,但得中,高居“五”的尊位,上方有阳刚的“上九”相比,下方又与阳刚的“九二”相应,是上下都有应援的形象。所以,是在待变、将变、适变的阶段,一旦变成阳爻,上卦就成为巽,象征风,全卦成为风水,风调雨顺,必须大吉大利。

所以说:“六五”虽然幼稚蒙昧,但虚心,能够接受教导,因而吉祥。

《象传》说:童蒙所以吉祥,是由于顺应“巽”。“撰”是谦虚的意思,兼指上卦可能变成巽卦。

这一爻,强调教学都应当谦虚。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上九”阳刚,又在最高的位置,以启蒙的态度来说,过于刚强;所以说“击蒙”,攻击蒙昧的意思。然而,攻击对启蒙虽然嫌过度,但对防止外来邪恶的诱惑,却有利。

《象传》说:以刚强的态度,防止外来的邪恶,对教导与被教导的人都有利。又以卦象来明,最上层有刚强的“上九”对外,内部又有刚强的“九二”巩固,上下相互应援,所以说“顺”。

这一爻,说明阳刚的效用,只宜对外,不宜对内。蒙卦,阐释当草创时期,秩序尚未建立,处于混乱蒙昧的状况,危机四伏,使人内心恐惧,产生抗拒心理,以致重私利,轻公益,趋向保守,缺乏进取心。因而,启发民智,为治国平天下的首重工作。而教育的原则,首要自然感应,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不可强求。教育为百年大计,应把握不偏不激的中庸原则。教育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作,动机必须纯正,而且坚持到底。

教育应当严厉,但也应适度,过严反而抗拒。应当包容,有教无类。应当坚定信念,贯彻始终,不可见异思迁。

必须切合实际,不可好高骛远。不论教与学,均应谦虚,相互切磋,教学相长,彼此受益。而且应当内柔外刚,对内应当兼容并蓄,对外来的邪恶,则应断然排斥。

蒙卦的综合概述

【含义】未开发状态——承受教化。

【卦意】蒙昧,幼稚,启蒙,教育。

【导读】蒙是一种蔓草,繁茂时将树遮蔽,其下阴暗,表示“阴暗”、“遮盖”之意。此卦承继“屯”(前项)之后而生,表示蒙昧的幼儿状态,叙述如何启发其智能,即“启蒙”之道。因此表示从事知性工作的人,将有明朗未来。上卦的艮为山,下卦的坎表示水,即自山麓涌出泉水的状态。泉水流出时细而不强,但不久后便有成为大河的可能性,不过欲将此可能性。全面地加以实现,必须听从指道者的指示才行。

【卦意】上卦为艮,象征山,下卦为坎,象征水。山下流出泉水,犹如雨露滋润童心,启蒙幼童,又如山泉湿润土地,滋生万物。人们要效法这种精神,认真耐心有德有节地开展启蒙教育。

【结构模式】内柔外刚,教学谦虚,切合实际,坚定信念,包容吉祥,严厉适当,蒙(启蒙教育)[阴阳]二阳四阴,阳少阴多。

[位置]下卦二爻为主体,刚爻得中,与六五阴阳相应。可畅通。

[状态]幼稚蒙昧,启蒙教育。

【卦象】上卦艮山,下卦坎水,山下有水,水成蒸汽为备,泉水从山上流出飘升成雾气,湿润大地,滋生万物,山与水构为蒙蒙之象。

【思维模式】启蒙教育转化的思维模式:人处蒙昧阶段,要合理启蒙教育,既要有严厉措施,更要与人为善,循循善诱,教育转化。重在自然感应,潜移默化。

【哲理启示】阐述事业开创初期或人在蒙昧阶段,启发民智的重要性。从而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迷茫阶段,关键是要善于引导。

【决策思维】花园里的花草需要栽种、裁剪、修枝。盆景需要修整。人们的成长过程,也需要长辈导师的指引,教育、培训,人们不断“充电”,事业才能不断充实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