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全集(白金版)
15391100000041

第41章 世事洞察,人情练达(9)

山不转水转

以前,有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名字叫做《山不转水转》,节奏、旋律都好,尤其是那歌词,把生活的困惑自然地化解了,句句都在理。其实,这哲理朴素生动极了:在山路上走不通硬走,结果只能是迷路。这时候试试水路,谁说你就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即使水路不通,还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正所谓“风不转哪云也转,水不转哪人也转”,没有你闯不出的困顿。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些人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信心。有一位44岁的男人,从来没结过婚,因为穷,在公园里靠卖画维持生计。所谓卖画其实是为游人速写,因为公园小,游人少,因此,他的收入不太好。一天平均起来也就是十多块钱,赶上淡季可能一天都不开张。可是他非常执著,每天起早贪黑的,他说这一切都是为了他母亲,他母亲患老年痴呆症有好几年了。有时候稍不注意,可能就把煤气打开了,或者是把没装水的水壶放在火上。于是,他每隔一两个钟头就得回家看一看。为了母亲,他44岁了还没结婚,家里还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不是生活在农村,就是下岗在家生活没有着落,因此,他主动承担了赡养母亲的责任。他说,母亲是自己生活唯一的指望,每天,他娘俩都能喝上一碗苞米面粥就满足了。如果哪一天,母亲没了,他自然不会独活。同去采访的记者老朱从他的话中明显听出了厌世的意思,于是,送给了他八个字:“把握希望,一路阳光。”我又添加了一句:“山不转水转”。

后来,他的心态好多了,琢磨来琢磨去,壮起胆子到几家公司应聘,当然,不免要遇到很多困难,可是最后谋得了一份月薪1000元的工作,给一家广告公司搞装潢设计,在业余的时候,自己还研究曾经搞过的速写和素描,最后加入了地区美术家协会。看来,在这个强手如云的世界上,没有什么绝对的强弱之别,只有相对的强弱之分。因为每个人的特长和社会分工都有所不同,在谁的头顶上都有一片蓝天。

在我们的周围,很少有人如同那个卖画的中年男人一样困顿。可是他们一样的低沉,甚至还可能做出什么荒唐的事情来。比如跟自己的一位假想敌人因为一点小事儿打斗起来;比如你觉得哪个领导做事不公,于是让他下不来台。类似的生活情景实在是太多了,其实这些都大可不必。说一句站着不腰疼的话,任何一件事情都有100种以上的解决办法,就看你有没有那个生存智慧和操作本领。活得不好肯定有你自己的原因,所以,千万不要怨天尤人。因为怨也没用。“山不转水转”。最要紧的是,在你的头脑里一定要有一个生活的指南针。

可是,有一点你必须清楚,“转”是手段不是目的,无论你选择怎样走路以及走什么路,最终还是要靠你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地踩出来。改变走路的方式是一种跨越困境的豁达。可是无论怎么转,你时刻都要清醒,任何人都替代不了你!因此,你必须刻苦、执著并保持做人的准则——这是做人最起码的事情。无论老李、老张、老王,还是汤姆、查理、约翰都是这样走过来的,谁都不想做残疾人,在每个人心灵的大街上,不走路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尴尬的事情。

竞争不等于你死我活

曾看过这么一则寓言故事。一只狮子和一只狼同时发现一只小鹿,于是商量好共同去追捕那只小鹿。它们合作良好,当野狼把小鹿扑倒,狮子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但这时狮子起了贪念,不想和野狼平分这只小鹿,于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拼命抵抗,后来狼虽然被狮子咬死,但狮子也受了很重的伤,无法享受美味。

我常想,如果狮子不起贪念,和野狼共享那只小鹿,那不就皆大欢喜了吗?

这个故事就是最近人们常说的“零和游戏”,也就是“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单赢”。

大自然的弱肉强食是讲力量,而不讲而后的长久利益的,这是为了生存上的需要,但人类社会和动物世界不同。人类社会远比动物世界复杂,个人和个人之间,团体和团体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当紧密,除了竞赛之外,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零和游戏”对自己都是不利的。像战争,哪个战争不是伤人又伤己(有时甚至是自取灭亡);像派系斗争,哪一派不是元气大伤?因此“零和”的“单赢”并不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道,所以最近也有很多人高唱“你活我也活”的“双赢”。

前述寓言故事中的狮子如果不咬死野狼,而和野狼平分猎物,不但自己不会受到重伤,也可享受美味,这就是“双赢”!

在社会上行走,我建议你也采用“双赢”这个观念。这倒不是看轻了你的实力,认为你无力扳倒你的对手,而是为了实际上的需要——如前面所说,任何“零和游戏”对你都是不利的。因为它必然会有这样的结果:

——除非对手是个软弱角色。否则你在进行“零和游戏”的过程当中,必然会付出很大的心力和成本,而当你打倒对方获得胜利时,你大概也已心力交瘁了,甚至所得还不足以偿付你的损失!

——在人类社会里,没有“绝对的毁灭”这件事,因此你的“单赢”策略将引起对方的愤恨,成为你潜在的危机,从此陷入冤冤相报的循环里。

——在进行“零和游戏”的过程当中,意外状况的发生也会影响到是强者的你,使你反胜为败!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零和游戏”的“你死我活”在实质利益、长远利益上来看都是不利的,因此你应该活用“双赢”的策略,追求“你活我也活”:

——在人际关系上,讲求彼此的和谐与互助合作,面对利益时,与其独吞,不如共享。

——在商业利益上,讲求“有钱大家赚”,这次我赚,下次你赚,这回我赚多,下回你赚多!

总而言之,“双赢”是一种良性的竞争,不过,人在自己处于绝对优势时常会忘记前面那则寓言所描述的状况,而它引起的结果也是必然一赢得凄惨!

独乐乐,与众乐乐,不若与众

孟子见梁惠王,问王:“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众”。曹刿论战,问鲁庄公“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明智的人,没有独占意识,他们把财富、荣耀和快乐,与众人分享。其实别独享荣耀,说穿了就是不要去威胁到别人的生存空间,因为你的荣耀会让别人变得暗淡,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而你的感谢、分享、谦卑,正好让旁人吃下一颗定心丸,人性就是这么奇妙,没什么话好说。

——独享荣耀,有一天就会独吞苦果!有个朋友很有才气。编的杂志很受欢迎,有一年更是得到大奖。一开始他还很快乐,但过了个把月,却失去了笑容,他告诉我说,社里的同事,包括他的上司和属下,都在有意无意间和他作对。

我问清楚他的情况,知道他犯了“独享荣耀”的错误,原因是这样的:

他得了奖,老板除了上级颁发的奖金之外,另外给了他一个红包,并且当众表扬他的工作成绩。但是他并没有现场感谢上司和属下们的协助,更没有把奖金拿出一部分请客,所以大家虽然表面上不便说什么,但心里却感到不舒服,所以就和他作对了啦!

其实就事论事,这份杂志之所以能得奖,我那位朋友贡献最大。但是当有“好处”时,别人并不会认为谁才是唯一的功臣,总是认为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我那位朋友“独享荣耀”,当然就引起别人的不舒服了;尤其是他的上司,更因为如此而产生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权力,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我那位朋友自然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我那位朋友不相信我的分析,结果两个月后就因为待不下去而辞职了。

所以,当你在工作上有特别表现而受到肯定时,千万记得——别独享荣耀,否则这份荣耀会为你带来人际关系上的危机。

为了让这份荣耀为你带来助益,有几件事你必须做。

——感谢:感谢同人的协助,不要认为这都是自己的功劳;尤其要感谢上司,感谢他的提拔、指导、授权。如果实情也是如此,那么你的感谢本就应该,如果同人的协助有限,上司也不值得恭维,你的感谢也有必要,虽然虚伪,但却可以使你避免成为箭靶。大凡获奖得主上台领奖时都要感谢一堆人,道理就是在此,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感谢虽然缺乏“实质”上的意义,但听到的人心里都会很愉快,也就不会嫌忌你了。

——分享:口头上的感谢也是一种分享,这种“分享”可以无穷地扩大范围,反正礼多人不怪嘛!另外一种是实质的分享。别人倒也不是要分你一杯羹,但是你主动的分享却让旁人有受尊重的感觉,如果你的荣耀事实上是众人协力完成,那么你更不应该忘记这一点。“实质”的分享有很多种方式,小的荣耀请吃糖,大的荣耀请吃饭,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分享了你的荣耀,就不会和你作对了。

——谦卑:人往往一有了荣耀,就“忘了我是谁”地自我膨胀。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旁人就遭殃了,因为他们要忍受你的气焰,却又不敢出声,因为你正在锋头上。可是慢慢的,他们会在工作上有意无意地抵制你。让你碰钉子。因此有了荣耀,要更谦卑。要不卑不亢不容易,但“卑”绝对胜过膨胀,就算“卑”得肉麻也没关系。别人看到你的谦卑,会说“他还满客气的嘛!”当然就不会找你麻烦,和你作对了。谦卑的要领很多,但我想做到以下两点就差不多可以了:第一,对人要更客气,荣耀越高,头要越低;第二,别再提你的荣耀,再提就变成吹嘘了,事实上,你的荣耀大家早已知道,何必再提呢?

如果你习惯独享荣耀,那么有一天就会独吞苦果。

做乌龟,不要做兔子

乌龟天生行动迟缓,兔子天生善跑。有兔子型资质的人若把自己当成乌龟则是谦卑,可避免自满,而有乌龟级资质的人了解自己是“乌龟”则是本分,反而更踏实,不妄想,也不妄求,一个脚步一个脚印,虽然辛苦煎熬,但却最实在。或许人们不会送鲜花给落后的乌龟,但却会给它鼓励的掌声。而不管如何,努力不懈,至少也是给自己交代。

——有“兔子”资质的人最容易骄傲!我们都在小学时就读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这则故事你还记得吗?让我再重复一下它的大意。

一只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因为速度快,没几分钟就领先乌龟一大段路,因为领先太多了,兔子便停下来休息。休息休息,竟然睡着了,也不知睡了多久,一觉醒来,乌龟已到达终点啦!

这只是故事,是人编出来的,因为动物界绝对没有兔子和乌龟赛跑这种事,但在人的世界,却天天上演这种故事。

我有一位大学同班同学,人长得不怎么样,是重考生,平常功课也不太好,在一些期中期末考都不用花脑筋就可及格的同学眼中,这位不起眼的同学是没有分量的。可是他的读书意志非常惊人,尤其念英文、日文,简直到了苦行僧的地步!

毕业十几年后,他拿到了博士学位,目前是某单位的高级干部,英文、日文更是能说、能写、能译,当年看他不怎么样的同学反而混得不怎么样。

老百姓说话最实在,一个人总得知道自己能吃几两干饭。但是,生活中几乎没有谁能客观地评价自己。这可以被认为是绝对的,如果你非说自己做到了客观,那也只能是相对客观。无论人们嘴上怎么说,在他们心目中,自己总是比别人强,即使是一个乞丐也可能这么想。不把自己当回事儿的人也有,比如说绝望的人群,那是一种自卑。评价同样不客观。做到客观很难,但是又很重要。这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素质。所以,人们以“自知之明”为贵,这个提法准确得很,但是,操作起来味道就变了。那大抵是在强迫人们谦虚,这就更加不客观了。

在十几年前,一位“大众作家”很有姿态地说:“你以为你是谁?”这话很有意思,如果阿Q 在世,一定会跟他对应一句:“你以为你是阿Q 吗?”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众作家”基本上提出了一个“客观评价自己”的问题。在鼓励包装炒作的时代,很多人都想最大程度地膨胀自己。曾有美女作家公然发表高论:用身体写作。但是,我们读到的文字及其内容跟美的距离太大。那简直是把生活中的“丑”赤裸裸地展示给你看,这还是艺术吗?

她们以为在艺术前面加上“前卫”两个字,似乎就解决了一切问题。但是,任何“前卫”艺术具有生命力的标准都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纵观世界艺术发展史,所有的作品无不如此。可是,美女作家想让自己的作品接受时间的考验,怕是不容易,而一些人自己的“前卫”作品是一种含混的述说,少有想像空间的延展。当然,艺术评论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儿,这里绝没有抨击谁的意思。

说一句实话,美女作家们勇气可嘉,最起码她们都懂得承认自己,只是承认得过于夸张了。这时候,应考虑“人贵有自知之明”的问题,但有些问题是比评论更现实的问题。如今,很多人都跃跃欲试于自己根本不懂的事情,如果通过刻苦的钻研,最终补充自己的知识。那当然是一件好事儿。可是,有些人明知自己在某个领域毫无建树也不可能有所建树,却硬撑着。这种状态令人感到滑稽,仔细品味还有点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