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脂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
医学研究指出,血管壁的主要组成成分胶原和酸性黏多糖的合成过程需维生素C 参与。水溶性维生素C 与脂质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C 的缺乏可使血管壁脆性增加和通透性加强。经实验观察发现,缺乏维生素C,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就会升高。长期口服维生素C,对动物的动脉粥样硬化有保护作用。另外研究还表明,每日补充维生素C 500~1000毫克,虽使多数老年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但对体内维生素C 含量较高的青年人却无此作用。还有人观察到,冠心病患者动脉壁中的维生素C 含量降低,而高龄老年人降低更明显,同时观察到动脉壁中的维生素C 含量越低的地方越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人给20名高胆固醇血症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口服维生素C 0.5克,每日3次,1个月后胆固醇含量下降30%,β-脂蛋白下降25%。因此,多数专家认为,维生素C 可通过促进胆固醇的分解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通过增加脂蛋白脂酶的活性,加速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降解,从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
维生素C 不能在体内合成,只能在食物中摄取或用维生素C 制剂补充。许多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但维生素C 易溶于水却不耐热,通常在加热过程中被氧化或破坏,因此,不管是正常人还是高血脂患者,每日都应该吃适量含有维生素C 的食物,可预防和治疗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至于每日补充多少合适,因各国人们的饮食成分与习惯不同,推荐剂量也有差异,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成人每日必须摄入维生素C 60~100毫克。
维生素E,是脂溶性维生素的一种,它具有调节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一些动物试验指出:维生素E 确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如果与维生素C、维生素B2合用,则效果更好。它们使用于食饵性高血脂大鼠上,能使大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并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学者们研究及临床观察指出:受试者每天服用维生素E 400~600国际单位(IU),连续几天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即降低,并且降到不引起对动脉管壁损害的水平以下。他们认为,维生素E 不仅具有中和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作用,而且还可以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从而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他们的研究还指出,停用维生素E 后,相应的这种血管保护作用会很快消失。所以,为了防治高血脂,患者应增加维生素E 的摄入量。健康成人维生素E 的推荐供给量为每天10毫克,高血脂患者应该更多。医学专家们一致认为,多吃含维生素E 丰富的食物,是补充体内维生素E 不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危险性的有效方法。含维生素E 丰富的食物有麦胚、谷胚、各种植物油(如麦胚油、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豆油等)、各种绿色蔬菜(如莴苣叶等)、鱼肝油、肉、蛋、奶、奶油及柑橘皮等。
与血脂代谢有关的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指其量极微,但对生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通常包括:锌、硒、碘、铜、铬、锰、镁、钴、镉、氟、钼、铅等。微量元素通过激活或抑制生物酶的活性而对机体许多生物学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目前研究较多并认为可能与血脂代谢有关的微量元素有以下四种:
(1)锌(Zn2+)对血脂的影响
锌在人体中含量大约为2~3克,以辅酶形式存在,对机体代谢起着广泛的调节作用。锌参与代谢的途径有:
①作为合成或激活体内多种酶的主要成分(如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氧酶等);
②与一些非酶的有机分子配合基形成复合物,并对其结构构型产生影响。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锌摄入量成人为15~20毫克。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饮用硬水人群血清锌水平降低,可能与硬水中含钙(Ca 抖)和镁(Mg 抖)多,锌与钙形成复合物有关。此外,增加膳食中钙含量会使骨中锌沉积增加(锌从肝向骨转移),也会引起血清锌水平降低。膳食中过多摄入精制食品,因胃肠外营养锌摄入量不足、嗜酒、肝硬变、胃肠疾病等均可影响锌的代谢吸收或从体内丧失的锌增加,从而导致缺锌症。缺锌可引起血脂代谢异常已被大量实验研究所证实。研究表明,膳食中锌含量对血脂代谢有重要影响,但摄入量要适当。
(2)铜(Cu2+)对血脂的影响
铜在生物代谢的某些酶中起催化作用,凡依赖于铜的酶都是金属蛋白酶(如细胞色素C 氧化酶、过氧化物歧化酶、多巴胺-β羟化酶等),以金属蛋白酶的形式转运参与体内亚铁(Fe2+)变为高铁(Fe3+)的氧化反应。人类血浆中正常的铜含量约为100微克/分升,成人每日摄入量应为2~3毫克。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缺铜的动物体内血清总胆固醇TC 水平升高。在遗传性铜转运紊乱(Menkes 综合征)的患者体内,铜含量严重低下,而血清LDL-C 异常升高,这也说明铜对血脂代谢有一定影响。由于肝在铜代谢中的调节作用,通常不会发生铜缺少,但对腹泻、吸收不良并伴有低蛋白血症,或接受胃肠外营养者,可产生铜缺乏。膳食中的氨基酸和新鲜植物组分,有助于铜的吸收,若过量摄入铜,可经胆汁排出。饮食中高浓度的铜可降低肠对锌的吸收,铜的吸收又受饮食中钼含量高的影响。
(3)锌/铜比值对血脂的影响
锌与铜在体内的吸收和运转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抑制。锌可诱导肝脏合成与铜亲和力大于与锌亲和力的蛋白质(如富含半胱氨酸与疏基的蛋白质),结果导致铜与上述蛋白质大量结合,使体内游离的铜减少,及其与铜结合的酶的活性降低,引起血脂代谢异常。动物实验发现锌/铜比值增高可能影响脂代谢,但对此尚未取得公认。
(4)铬(Cr3+)对血脂的影响
铬常以有机复合物形式存在,称为葡萄糖耐量因子,是葡萄糖和脂质代谢的必需微量元素,易被吸收,成人每日需要量为0.05~0.2毫克。铬存在于麦胚、麦皮、未精制的多糖和酵母中。体内铬相对缺乏的原因通常有:
①铬盐或其复合体在肠道碱性基质中仅能吸收0.5%;
②精制的米、面、糖及脂肪可丢失大部分铬。
进食精制的碳水化合物(蔗糖、葡萄糖等)仅能补充少量的铬,势必动用体内储存的铬到血浆中去,从而导致铬含量的净丧失。临床试验报道,给健康者服用氯化铬200毫克/天,12周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较对照组升高,而血清TC、TG(甘油三酯)下降。
(5)锰(Mn2+)对血脂的影响
锰是参与葡萄糖和脂肪代谢的多种酶的激活剂(如丙酮酸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葡萄糖酰基转移酶等),锰化铁也是合成鲨烯和胆固醇的羟甲戊酸激酶的辅因子。动物组织中锰的浓度与年龄的关系相当恒定。锰在组织中的恒定水平主要依靠排泄途径来调节和维持。成人体内锰的含量约为10~20毫克,推荐成人每日必需摄入量为2.5~5毫克。研究发现,锰能抑制实验家兔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缺锰与缺铬相似,会引起葡萄糖耐量降低及脂质代谢异常。在西方国家,锰与铬的缺乏均与长期进食精制的碳水化合物有关(如小麦磨成精粉可能丢失86%,精制米可丢失75%,精制糖可丢失89%的锰)。然而,目前有关锰缺乏对脂质代谢的独立作用与机制尚未阐明。
合理的饮食结构
对于一般高血脂患者的合理饮食结构,有关专家将其归纳为两句话,即“一、二、三、四、五”和“红、黄、绿、白、黑”。
第一句话为“一、二、三、四、五”:“一”是指每日饮一袋牛奶,内含250毫克(mg)钙,既补充了钙和蛋白质,又减少了高血脂的发病机会。“二”是每日食用糖类(或碳水化合物)250~350克(g),即相当于主食300~400克,其中瘦人可多吃些,而胖人应少吃些。“三”是指每日进食3份高蛋白质食品,每份可为瘦肉50克,或鸡蛋1个,或鸡鸭肉100克,或鱼虾100克,或豆腐100克,以每日早、中、晚餐各一份为宜;“四”是指“不甜不咸,有粗有细,三四五顿,七八成饱”即每天可吃三顿、四顿或五顿,每顿可吃七八成饱。“五”是指每日摄取500克蔬菜和水果,一般每日吃400克蔬菜,100克水果。
第二句话为“红、黄、绿、白、黑”:“红”是指每日可饮红葡萄酒50~100毫升(mL),有助于升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还要每日进1~2个西红柿,除去脂降压外,还可使男性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减少45%。“黄”是指胡萝卜、红薯、南瓜、玉米等,每天要适量食用其中的一种。“绿”是指饮绿茶水和食用深绿色蔬菜,它们所含的维生素C、茶多酚、茶碱等,有去脂降压等多种功用。“白”是指燕麦片(或燕麦粉)每天可适量服用,一般每日用50克水煮5~10分钟,对入牛奶中合用,可起降血脂的作用。“黑”是指黑木耳或香菇等要每天食用,每天可用黑木耳10克,或香菇100克,泡发后,烹调入菜肴中服用,有降低血脂等功用。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怎样调整饮食结构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又叫高乳糜微粒血症。这类病人因为脂蛋白脂肪酶缺乏,食物中的中长链脂肪酸(包括饱和的和不饱和的)吸收后不能被代谢,所以其特点是血中甘油三酯浓度极高,常达到56毫摩尔/升(5000毫克/升)以上,而胆固醇则可能是高的,也可能是正常的。因此,其膳食的原则是严格低脂。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含脂肪总量要低于35克(包括烹调油在内)。低脂肪膳食能够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减少高乳糜微粒血症、减轻腹痛,消退黄色瘤等,是目前治疗Ⅰ型高脂蛋白血症最好的方法。另外,由于短、中链脂肪酸可直接从门静脉吸收入肝,而不需经过乳糜微粒的中间过程,这类食物有牛奶、奶油等,对Ⅰ型高脂蛋白血症病人有一定疗效。但如果饮食中脂肪及脂肪酸长期含量过低,可造成铁、维生素E 和其他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足,应注意补充。
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怎样调整饮食结构
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又称作高J3脂蛋白血症。此型病人临床特点为高胆固醇,有时可达到26毫摩尔/升(1000毫克/升),因而其治疗原则自然以降低胆固醇为目的。前面我们讲述,人体胆固醇有两种来源,一是来自食物的,称为外源性胆固醇;二是自身肝脏和其他组织合成的,称为内源性胆固醇。所以,要使血清胆固醇降低必须从这两方面入手。
(1)限制胆固醇摄入
每天摄入量应小于300毫克。总的来说,动物脑、蛋类含胆固醇最高,其次为鱼子、蟹子等,再次是动物内脏;鱼肉含胆固醇最低。300毫克胆固醇大约相当于90克猪肝、60克猪肾中胆固醇的含量。
(2)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
减少饮食中的脂肪总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使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值大于1.8,以减少肝脏、小肠等合成胆固醇的原料。动物性食物中特别提倡多吃鱼和某些贝类,鱼油中含有大量ω-3脂肪酸,它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能独特的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的合成,食入量足够时还可使升高的甘油三酯水平降低。爱斯基摩人以渔猎为生,他们不患冠心病,很少得糖尿病,便是有力的例证。
低胆固醇低脂饮食可使血浆维生素A、维生素E 的水平降低,所以要注意补充。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怎样调整饮食结构
这是一种较常见的高脂蛋白血症,其特点为血管病发病率很高,糖耐量低,甘油三酯增高,高尿酸,有家族史。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甘油三酯增高,胆固醇含量正常,前β-脂蛋白异常增高,而β-脂蛋白不升高,无乳糜微粒。本病的治疗包括降体重、降甘油三酯和前β-脂蛋白。若治疗数日后甘油三酯未降低,则应进一步限制糖类,特别是单糖、双糖。治疗原则为:控制糖类、脂肪,适当限制胆固醇。
(1)控制体重到理想水平。肥胖者必须设法减肥,因为大量脂肪细胞会摄取葡萄糖,需要机体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而胰岛素可刺激肝脏合成和分泌甘油三酯。这一现象在进食时尤为突出,因而会造成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2)本型患者对糖类较敏感,故应控制其为总热能的50%~60%或&;5克/千克体重。不吃甜食、糖果,避免饮酒。
(3)胆固醇摄入量为每天300~500毫克,相当于每周3个鸡蛋或150克内脏(分3次),对胆固醇的限制不像Ⅲ型高脂蛋白血症病人那么严格。
(4)在不增加体重的条件下不要限制蛋白质和脂肪,应多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这种膳食可能造成维生素B 缺乏,必要时口服补充维生素B。
Ⅴ型高脂蛋白血症怎样调整饮食结构
Ⅴ型高脂蛋白血症实际是高前-β脂蛋白血症兼高乳糜微粒血症。本型病人血脂分析血浆甘油三酯增高或显著增高,乳糜微粒或前β-脂蛋白均增高,胆固醇可增高或正常。因而饮食治疗目的是降甘油三酯、前β-脂蛋白和乳糜微粒。饮食原则:限制脂肪,控制糖类,强调降低食物中的蔗糖,适当限制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