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行星与恒星
15378600000072

第72章 造父变星与“量天尺”

造父变星是变星的一种,它的光变周期(即亮度变化一周的时间)与它的光度成正比,可用于测量星际和星系际的距离。大多数这类变星在光度极大时为F型星(中等温度的热星);在光度极小时为G型星(像太阳那样比较冷的星),典型的造父变星是仙王座δ。1784年约翰·古德利发现了它的光变现象,1912年哈佛天文台的勒维特发现了上述造父变星的周期-光度关系。造父变星现被分为两种性质不同的类型:

(1)经典造父变星,周期一光度关系很明显,具有1.5天到长达50天的光变周期,是比较年轻的恒星,大多见于星系的旋臂,属于星族Ⅰ。

(2)短周期造父变星,又称星团变星或天琴座RR型变星,光变周期短于1天,光变周期和光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由于天琴座RR型变星的绝对星等是相同的,因而也可用它们作为距离的指示天体。短周期造父变星属于星族Ⅱ,是年老的恒星,位于银河系的银核和银晕中。

经典造父变星的绝对星等可根据它们的光变周期估出,一旦知道绝对星等,变星的距离便可从绝对星等和视星等(可直接测得)算出。

仙王座δ星最亮时为3.7星等,最暗时只有4.4星等,这种变化很有规律,周期为5天8小时47分28秒,此为光变周期。这类星的光变周期有长有短,但大多在1~50天,而且以5~6天为最多。我国古代将“仙王座δ”称为“造父一”,所以天文学家便把此类星都叫做造父变星。人们熟悉的北极星也是一颗造父变星。

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发现,这些变星的亮度变化与它们变化的周期存在着一种确定的关系,光变周期越长,亮度变化越大。人们把这种关系叫做周光关系,并得到了周光关系曲线。只要我们在星系或星团中测出一颗造父变星的光变周期,利用周光关系就可知道这颗变星的绝对星等,这颗变星看上去的视星等是很易通过观测知道的。由于天文学上星星的距离、它的视星等与绝对星等之间有确定的关系,这样只要我们知道了这颗变星绝对星等和视星等,天文学家就可计算出它的距离。因为这颗变星就在星系或星团里,所以天文学家也就知道了该星系或星团的距离了。这些变星的光度都很大,它们好像是宇宙中特殊的指路灯塔,以它变化着的光芒为信号,向我们指示灯塔的距离,好像一把天生的测量天体距离的尺子。因此,造父变星被人们誉为“量天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