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行星与恒星
15378600000067

第67章 彗星的轨道

彗星实际上很多,为什么人们不能经常看到它们呢?这是由彗星的轨道特性所决定的。彗星的轨道有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3种类型。到20世纪70年代初,已算出轨道的彗星共有600多颗,其中轨道接近抛物线的约49%,轨道为椭圆和双曲线的分别为40%和11%左右。彗星走过行星(特别是质量大的木星)附近,会受到行星的摄动而改变轨道。具有双曲线和抛物线轨道的大部分彗星如果没有摄动,它们原来的轨道往往是偏心率接近1的椭圆。这表明它们也是太阳系的成员,或许只有少数彗星来自太阳系外。

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彗星称为“周期彗星”,它们周期地绕太阳公转。在抛物线或双曲线轨道上运动的彗星称为“非周期彗星”,它们绕太阳转个弯就一去不复返了。公转周期短于200年的彗星称为“短周期彗星”,这种彗星已算出轨道的有100多颗,它们走进太阳和地球的次数较多,观测资料较丰富、准确。这些彗星的轨道面对黄道面的倾角较小,绝大多数与行星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顺行),但也有少数例外,如著名的哈雷彗星轨道面对黄道面的倾角约为162°,是一颗逆行彗星。公转周期大于200年的彗星称为“长周期彗星”,它们的轨道很扁长,e大于0.96而略小于1,接近抛物线,要几百、几千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走进太阳一次。它们的轨道延伸到八大行星范围以外很远,轨道面的取向是随机分布的,顺行和逆行的都有。例如,1965年发现的池谷-关彗星,当它穿过近日点附近时,速度为500千米/秒,2小时就跑完了靠近太阳的半边,而绕过远日点则需要1000多年的时间。由于这些轨道特性,决定了人们看到的彗星是非常少的。

由于彗星的质量很小,当它从大行星附近掠过时,容易受到大行星引力的影响——引力摄动——因而会改变彗星椭圆轨道的周期,或从椭圆轨道变成双曲线轨道,并飞出太阳系,有的甚至一头撞到太阳上而消失。例如,木星的摄动可以使长周期彗星变为短周期彗星,使短周期彗星变为非周期彗星。彗星公转周期改变的一个突出事例是P/Oterma彗星,它的公转周期在1936年以前是18年。而1937~1963年之间,它的公转周期只有8年,1963年以后又恢复到18年。有70多颗短周期彗星的公转周期为4~10年,远日距为4~7个天文单位,与木星轨道半长径5.2个天文单位相近,它们可能与木星有联系,称为“木星族彗星”。至于是否存在与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有联系的彗星族,因彗星数目少,对这种联系的真实性,目前还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