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15377600000031

第31章 心理学与社会实践

杜威是著名的美国教育家和实用主义哲学集大成者。他出生于佛蒙特州,长大后就学于佛蒙特大学。

1879年大学本科毕业后,杜威曾在高级中学教过几年书,自学哲学,发表过几篇学术论文。后来进入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当研究生,曾跟儿童心理学家霍尔学习。1884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他先后担任密歇根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的哲学教师。1886年他出版了第一本美国人自编的心理学教科书。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任教,在这里,他和夫人一起于1894~1904年创办实验学校,从事教育革新工作,并因此成为著名的进步教育家。1896年杜威发表《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这篇论文是针对冯特的元素主义的,它为机能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1900年他以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身份在年会上发表了以《心理学与社会实践》为题的演说,强调心理学必须联系实际生活才有出路,才是发展的正道。在芝加哥大学工作的10年间,他和该大学的心理学系主任安吉尔等人都是机能心理学的倡导者。他们之间互相支持,发表机能心理学的见解,形成一种无组织的松散学派,即芝加哥学派,安吉尔是该学派的发言人,芝加哥大学则成为这个学派的大本营。1904年杜威到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直到1930年退休。退休后,杜威从事心理学在教育和哲学方面的实际应用工作,以贯彻他的实用主义机能心理学思想。

在心理学上,杜威和詹姆士一样,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他认为把反射弧分为刺激和反应是一种简单化的理论,指出反射弧不能归结为对刺激的感觉和运动反应两种因素,正如意识不能分离为心理元素一样。他指出这种区分是人为的、抽象化的,并不符合事实。他主张把反射弧看做心理机能,它的主要作用是“协调”、“调节”。他以儿童见烛光用手去抓被烧灼为例:当儿童初见烛光,用手去抓而被灼痛后,儿童再次看见烛火时,烛火就成为“一个意味着接触它就会引起疼痛的亮光”。

通常说,这时是痛的感觉代替了原先光的感觉,是改变了经验的缘故。杜威则说,“可是,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用一种经验来替代另一种经验,而是一种经验的发展和调节”。因为儿童被灼痛后,他的眼睛所看到的烛火,仍然调节着手的抓握,只是这时是用手被烧灼至痛来解释他关于烛火的经验,因而儿童就不再用手去抓烛光,而是缩手不动了。这是已有经验的发展,并不是用一种经验代替另一种经验的结果。杜威通过《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这一论文中的事例,也就是儿童是如何通过伸手抓烛火被灼痛取得经验教训而获得智慧,以后再见烛火就不会上当受骗等事例,说明了有机体是如何通过反射弧这个回路适应环境的,从而为机能心理学的科学解释提供了理论依据。正是有了这一理论,机能心理学摆脱了由冯特所规定的纯科学的束缚,为心理学应用于教育革新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这就是杜威所提倡的进步教育。

杜威的“进步教育”,既反对传统教育,也反对当时的“新”教育。他认为,传统教育太偏重已定科目,课程设置太死板,束缚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所谓新教育则过分强调学生兴趣,也过分留心于多变的社会问题。因此,两者都有不足之处,只有两者合一,才比较理想。杜威指出,健康的教育应当是学生所学的和已学到的东西,两者之间取得彼此连接和交互关联在一起的知识、技能,这才是最好的进步教育。因此,他大声疾呼积极推行进步教育,即实用主义和机能心理学的教育革新运动,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一时声誉大振。

1919~1921年间杜威曾被邀请来华讲学,宣传他的进步教育和民主教育达两年两个多月。

1898年杜威在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以学会主席身份发表就职演说。他强调:心理学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基础。儿童和成人的最根本差别是心理学和生物学上的差别。成人是生活上已有一定职业和地位的人,负有特定责任,要求执行某种习惯。儿童的主要职务是成长,他“忙于形成不定型的各种习惯”,“为他以后生活的特定目的和目标提供基础和材料”。但是,有些学校和教师把儿童看做“小大人”,或者放任自由的小天使。

因此,他反对那种抑制正在形成各种习惯的具有肉体的人,反对抑制某些心理因素,例如智力的、情绪的和明显的行为习惯。他也反对片面地只提供引起儿童兴趣和愉快的刺激,忽视全面的素质教育,甚至放任学生读黄色书刊和有毒的小说而不管。他要求学校应该像工厂一样,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