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15377600000025

第25章 特质的因素分析

卡特尔·R.B.是美国心理学家,人格特质(因素)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出生于英国的斯丹福郡,1921年入伦敦大学学习物理学化学,1924年获得化学学士学位。由于他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引起的一些社会问题,转而学习心理学,于1929年获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

在这里他的指导老师是著名的心理学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因此他对统计分析深有体会。获得博士学位后,卡特尔在精神治疗所工作时也受到精神分析的影响。这些影响对他今后的研究工作都产生了很大作用。1937年由于桑代克聘请他到哥伦比亚大学做研究助理,从此他长期侨居美国,先后在哈佛、克拉克等大学任教和工作。

卡特尔从本能决定论出发把人看做是一个能量系统,能量的紧张和消长产生行为。他把能量发泄出来的特质看做构成人格的砖块,而特质总是表现为两极化的行为特征。他把自己研究发现的种种特质,归结为16种资源特质作为人格的根本属性。其他特质都是资源特质的不同表现。他的人格理论就是通过这种因素分析法建立起来的。因此,他十分强调理论和方法的一致,而他的特质也就是因素。其心理学理论主要有以下方面:

在研究对象和任务上。他认为人格心理学要研究人格结构中的特质,研究特质之间的关系及其推动力,以推动和预测行为。在他看来,人是一个能量系统,能量也就是行为的一种推动力。个体体验到能量紧张引起动机,并经过能量转换和减除张力而取得平衡的过程,就是行为。任何行为总是合理的,可以从人格或动机的结构进行研究,以达到预测行为的目的。

在研究方法上。他认为人格是众多特质(因素)的结构,必须采取多变量的实验方法,不同意冯特实验室传统的双变量实验法。人既然是个多因素结构,用双变量实验,则实验者控制自变量,观察被试的因变量,这就必然把一个整体的人格分成许多碎片,而失去整体人格的完整性。他赞同精神分析的临床个案诊断法,因为这种方法可以保持人格整体的完整性。但是精神分析的方法并不科学,必须创造出符合多因素人格结构的因素分析法。

关于人格结构的因素分析。卡特尔的人格理论是人格结构学说和因素分析法的统一。他认为理论和方法是一致的。传统的实验心理学家视心理为元素的堆积,因而将心理状态还原为最单纯的元素加以实验,脱离了实际生活而受到非议。他说,其实人格的整体是由其表现为行为特征的特质构成的。例如,每人的认识能力、情感情绪和意志行动都通过各种行为特征表现为各种整体的人格。关于这些特质可以从群体中选择,进行分析统计确定。但是人的行为特征和特质十分繁多,如何进行研究呢?这样他对特质进行了如下的分类:首先,将人格特质分为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他和奥尔波特一样,认为人类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有这两种特质。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特质,具体在个人身上的强度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特质强度上也不同。例如,自我情操是因个人强度不同的,而且同一个人由于在不同时间内的生活环境、工作情况和遭遇不同,他的情操强度也不同。其次,从表现方式上看,他把全部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资源特质。一个表面特质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资源特质引起;一个资源特质也可以影响几个表面特质。

表面特质是资源特质的表现,资源特质是人格的单位,它影响行为表现。每个人的资源特质相同,但强度不同。

例如智力这一特质,人人都有,由于各人的特质强度不同则影响每个人的阅读、交友、就业和受教育的态度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些行为表现不同的特征就是表面特质。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表现是复杂的,不能说每次行为只有一个资源特质起作用。经过长期研究,卡特尔提出了著名的16种资源特质,每种资源特质都有两极化对应的表面特质倾向。例如:因素A(乐群性)的两极化对应倾向有:狂躁气质对应精神分裂病的人格;社会性适应对应社会性敌视;随和对应冷漠,等等。因素B(聪慧性):高智力对应低智力;警觉对应呆板、迟钝;富于想象对应愚蠢等。每个因素有4或5种对应的表面特质倾向。他用这些表面特质编成测验题(问卷)测试和研究不同群体成员的行为特质。

在16种资源特质中,卡特尔又分出遗传的和经验的两种。由遗传决定的称为体制特质;由经验文化决定的称为环境塑造特质。但由于人格是个多因素结构,不能说单纯由遗传或者文化决定的,而是两者通过各种特质的有机配合构成人格的。因此,只能在某种行为中确定哪些是遗传决定的,哪些特质主要和文化经验相关。

卡特尔还根据心理过程中的知、情、意三分法,将特质分为:能力特质,如智力;气质特质,如情感;动力特质,如内驱力能量、环境动力等构成三种动力因素。由环境动力形成的特质又分为情操和态度。

以上各种特质的资料来源是卡特尔经过大量的研究、统计和分析得来的,共有3种资料或数据:

L 资料。来自日常生活观察和查阅书报发现而搜集起来的关于描述人格的大量词语。如敏感的、自信的、暴躁的、平静的、小心翼翼的等。他将用这种方法搜集起来的资料,叫做生活记录资料,简称数据或L 资料,意思是由日常生活记录下来的资料。

Q 资料。用16种因素编制成的测验向不同的群体问卷并经分析统计获得的资料,叫做问卷资料或Q 数据。

目的在于通过群体问卷获得的平均特质,看看是否符合16种资源特质。

T 数据或客观观察资料。它是从被试的回答中搜集到的测验资料。下面就是一个要求被试回答的资料:(1)我宁愿做一个:A.工程师;B.社会科学的老师。(2)我能忍受当一个隐士:A.是;B.否。(3)我信任陌生人:

A.有时;B.实际上常常。卡特尔发现,一个愿意当社会科学老师的人,不能忍受当隐士,而常常信任陌生人。相反,一个愿意当工程师的人,能忍受长期做一个隐士,只是有时候信任陌生人。

关于卡特尔的这些研究成果,来自各方面的评论是:

说好的人认为,它是一种科学方法;说差的人则认为,它太繁杂,不好使用,需要将其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