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四书五经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3100000034

第34章 易(8)

[注释]

[1]乾坤:乾坤为两卦名,就其象征的事物来说,是指天地。[2]卑:低。指爻所处位置。[3]贵贱:指天贵于地。[4]动静:天地动静。[5]常:常则。[6]刚柔:天刚健地柔顺。[7]断:区分、区别。[8]方:事物的性质。[9]类聚:指事物因性质相同而聚合。[10]象:天象。[11]形:形体,指一切事物的有形之体。[12]见:现、呈现。[13]刚柔相摩:从卦象来说,是阴阳两爻错综相合,就事物来说,指阳刚、阴柔互相交感摩擦。[14]八卦相荡:就卦象来说。指八卦激荡所形成的六十四卦,就事物说,指天、地、雷、山、火、水、泽、风八类事物的相互作用。[15]鼓:震动。[16]润:滋润。[17]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得到乾道者成男性,得到坤道者成女性。[18]知:主管。[19]太始:初始,指事物最初的开端。[20]作成物:使万物成形。[21]易知:以平易为主。知:为人所知。[22]简能:以简易为能。[23]知:理解。[24]从:遵从。[25]有亲:容易亲近。有,无意义。[26]有功:功业、功绩。[27]成位:指人居于天地中的位置,即指人在天地之中的作用。[28]其中:指天地之中。[29]准:符合。[30]弥纶:普遍包括、普遍包含。[31]幽明之故:隐晦彰显的原因。隐晦,指事物无形,彰显,指事物有形。[32]原始反终:考察开端返归终始。原,考察、探研。反,归结、返归。

[33]精气为物:精气聚而为形体。物,指人。[34]游魂为变:灵魂离开形体而起变化。[35]情状:情实状况。[36]相似:相合,指圣人与天地之道相合。[37]知周:知,智慧。周,周遍。知周即对事物考虑十分周到。

[38]道济:道,道德。济:救济、救助。[39]过:过失、过错。[40]旁:当读为方,正直。旁行:行为合于正道。[41]流:流散,即放纵。[42]安土:安居乐业。土,指所居之处。[43]敦乎仁:厚于仁德。[44]范围:效法、模仿、仿效。[45]曲成万物:普遍助成万物。曲成,多方设法使之有成就。[46]神:神妙、神奇。[47]方:方所、固定场所。[48]体:形体。[49]一阴一阳:即又阴又阳。阴阳两爻不孤立存在,天地万物都有阴阳这两个对立面。[50]之谓:就是。[51]继:承受。[52]之:指一阴一阳之道。[53]成:具备、具有。[54]谓之:称它。全句意思是,仁者见到道的一个方面,便称它为仁。[55]日用:原指日常生活,此作平时经常使用。

[56]鲜:少。[57]显诸仁,藏诸用:指阴阳之道表现为仁德,隐藏于其生育万物之作用中。[58]日新:日日更新。[59]生生:生而又生,即生生不息。[60]易:变易。[61]成象:即前文所说“在天成象”。[62]效法:据前文“乾知太始,坤作成物”,指坤效法乾。[63]极数知来:极,穷极。数,变易之数。知,推测。来,未来。

[64]通变:通顺达变。[65]事:人事。[66]阴阳不测:阴阳变化莫测。[67]不御:无止境。[68]迩:近。[69]正:不邪僻。[70]备:完备。[71]专:专一。[72]直:刚直。[73]翕:闭、合。[74]辟:同“闭”,隐蔽。[75]配:相匹配。[76]阖户:关闭门户。[77]辟户:开启门户。[78]见:同“现”,显现、显示出来。[79]制而用之:制成器物而使用。[80]法:效法。[81]出入:有所改进。[82]成:都。[83]太极:指天地未开辟时的混沌合一状态。

[84]两仪:就筮法说是阴阳两爻,就事物说是天地。[85]四象:就筮法说是太阳、太阴、少阳、少阴,表示春夏秋冬四时。[86]大业:伟大事业。[87]悬象著明:悬象,天象。著明,极其光明。[88]成器:造成器物。[89]赜(zé):繁杂。[90]索:求。[91]隐:隐晦。[92]钩:

追寻。[93]致:达、抵达。[94]亹亹(wěi):勤勉不倦。

[95]蓍龟:蓍,筮。龟,卜。[96]则:效法、仿效。[97]垂象:显示天象。[98]象:象征。[99]蕴:蕴藏。[100]成列:指乾坤各有六爻,六爻排成列。[101]形而上:有形之上,即无形。[102]道:事物变化的规律。[103]形而下:有形。[104]器:具体器物。[105]化而裁之:自然的演化而人为的制裁。[106]举而措之天下之民:把道与器施于天下之民。[107]拟:模拟。[108]象其物宜:象征事物之所宜。[109]会通:相通,指事物之间的联系。[110]典礼:典章制度。[111]系辞:系于卦、爻象下之辞,即卦、爻辞。[112]卦:卦象。[113]辞:卦、爻辞。[114]神而明之:通晓神妙之理。明,通晓、明白。[115]默而成之:默然而成功。默,不做声、不开口。

[116]不言而信:不说话而使人相信。信,使……信。[117]贞:正。[118]观:(天地之道)以象示人。[119]一:指恒常不变的秩序。[120]确然:刚健貌。[121]隋然:柔顺貌。[122]内:卦内,指在卦象中变易。[123]辞:爻辞、卦辞。[124]大宝:最贵重的东西。[125]正辞:严正言辞。[126]观法于地:观察地上事物的形式。法,法则,此作形式。[127]地之宜:即土地适宜种植之物,宜,作特产。[128]神明之德:神妙显著的德性。神,神奇、神妙。明,著明、显著。[129]类:类似、类比。[130]佃:即“田”,打猎。[131]离:离卦,离为绳,两离相重,象结绳为网罟。[132]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斫(zhuó),砍、削。揉:弯曲。耒耜(lěnsì):是古代翻土的农具。全句意为砍削弯曲木材,成为耒耜。[33]耨(nòu):锄草农具。[134]取诸益:取之于益卦。益卦震下巽上,震为动,巽为木,圣人观益卦,见木在土中动,于是发明了耒耜。[135]噬嗑:卦名,卦象为震下离上,离为日象,震为大路,表示日照大路,圣人观此卦而发明集市。

[136]作:继之而起。[137]通其变:指改变旧器具而推广之。[138]神而化之:指巧妙运用。[139]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大有”卦上九爻辞。[140]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咸卦”九四爻辞。憧憧,心神不定;从,跟从、随着;尔,你。[141]何思何虑:意为何须多思虑。[142]一致:目的一样。[143]百虑:想法多端。百,泛指多。

[144]相推:相推移,即交替。[145]信:同伸。[146]相感:互相感应。[147]尺蠖(huò):蛾的幼虫。[148]蛰:潜伏。[149]精义:指研究出的精妙道理。[150]入神:进入神妙境界。[151]利用:利,便利;用,应用。[152]安身:安定身心。[153]崇:提升,提高。[154]穷神知化:穷究神妙的事物,认识事物变化之理。[155]危者:危险,危险的事物或事情。[156]安其位者:安于他统治地位的人。[157]絪缊(yīn yùn):指天地间阴阳两气交合时的状态。[158]醇:同“纯”。[59]易:变易。[160]门:门径、根源。[161]合德:德性配合。[162]有体:

各有自己的形制。阴爻为柔,阳爻为刚,相合而为各卦,各卦有自己的形制。[163]体:体现、呈现。[164]撰:度数。[165]殷之末世:商朝的末年。[166]危:危惧、担忧。[167]易:慢,引申为懈怠。[168]惧以终始:始终抱着危惧担忧的心情。[169]要:总归。

[鉴赏]

《系辞传》分上、下二篇,分别列为《易传》十翼的第六、七篇,系是对《易经》卦象与文辞之义理的解释与发挥。相传作者为孔子,但是根据不足,此书作者后世多有猜测,但是都难有确论。

宋代的大儒张载曾指出:“观《易》必由系辞(传)。”意思是说由《系辞传》入手,方才是解易经、求易理的正途。就易学史的角度看来,《系辞传》不仅通论了周易经文义理,也是《易传》十翼的总论,其通过对《易经》卦象与卦辞的创造性诠释,促使《周易》由占筮之书转变成了哲理之书。

《系辞传》一书以“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作为构造整个思想体系的指导,以天道、地道、人道这三才之道为立论之依据。所谓的“三才之道”,根据《说卦传》的解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其要旨在于“推天道以明人事”,联系天道阴阳,来推断与落实于人道的仁义之德。从思想渊源来看,它显然借鉴了道家的宇宙观与人生论思想来阐释天人关系,进而在此基础上论证与阐述了儒家的思想主张以及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