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
第九节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1],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2],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第十一节
白圭[3]曰:“丹之治水[4]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5]。水逆行谓之洚水[6]。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第十二节
孟子曰:“君子不亮[7],恶乎执[8]?”
第十三节
鲁欲使乐正子[9]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有知虑乎?”
曰:“否。”“多闻识乎?”曰:“否。”“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10]。”“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11],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12]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诎诎[13],予既已知之矣。’诎诎之声音颜色距[14]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15]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第十四节
陈子[16]曰:“古之君子何如则仕?”
孟子曰:“所就三,所去三。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礼貌未衰,言弗行之,则去之。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礼貌衰,则去之。其下,朝不食,夕不食,饥饿不能出门户,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周[17]之,亦可受也,免死而已矣。”
第十五节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18],傅说举于版筑[19]之间,胶鬲[20]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21],孙叔敖[22]举于海,百里奚[23]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24]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25]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26]于虑,而后作。征[27]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2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第十六节
孟子曰:“教亦多术[29]矣,予不屑[30]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注释]
[1]乡:同“向”,向往。乡道:向往正道。[2]约:缔约。与国:盟国。[3]白圭(guī):名丹,字圭,曾任魏国相,善于筑堤治水。[4]丹之治水:据《韩非子·喻老》记载,白丰治水的方法主要是筑堤塞穴,所以孟子指责他“以邻国为壑”。[5]壑(hè):沟壑,这里指受水处。[6]洚(hóng):大水泛滥。[7]亮:同“谅”,诚信。[8]恶:何,如何。执:操守,保持。
[9]乐正子:复姓乐正,名克,孟子的学生。[10]好善:指乐于听取善言并采纳之。[11]优:充裕。优于天下:治天下都足够了。[12]轻:易,容易。轻千里:不以千里为远。[13]池(yí)池:自满自足的口气。[14]距:同“拒”。[15]谗:说坏话陷害人。谄:巴结奉承。面谀:当面讨好逢迎。[16]陈子:即陈臻,孟子弟子。[17]周:接济。[18]畎(quǎn):田间小沟。舜发于畎亩之中:传说舜曾经耕于历山。[19]傅说(yuè):商朝武丁时的相。版筑:在夹板中填土,再夯实成墙。传说傅说曾筑傅岩墙,后为帝武丁所举用。[20]胶鬲(gé):殷代贤人,纣王时隐居民间。周文王在贩卖鱼盐的商人中找到他,举拔他为大臣。[21]管夷吾:即管仲,曾辅佐齐桓公建立霸业。士:这里指狱官。[22]孙叔敖:楚庄王时楚国的令尹,曾在海边隐居。[23]百里奚:秦穆公时为大夫。传说曾以五张羊皮的身价卖身为奴,后被秦穆公重用。[24]拂乱:打乱。[25]曾:同“增”。
[26]衡:同“横”,意为阻塞。[27]征:征兆,迹象,这里用为动词,意为表现为。[28]法家:掌握法度的大臣。拂(bì):借为“弼”。拂士:辅弼之士。[29]术:方法、方式。[30]不屑:不值得。
[鉴赏]
整个儒学的核心就是主张修身为本,由此,不少人错误地以为,儒家关心的只是个人道德行为。其实,儒家心目中首要关切的是全社会的精神价值取向,修身为本是服务于这一目的的,这也是贯穿《孟子》全书的一个主要论题。
战国时期是个崇尚功利的时代,不断发生的残酷战争迫使统治者拼命想要增强实力,这也是强调富国强兵的法家在当时大为兴盛的根本原因。孟子在第九章里,指出了,这种时代的追求和思想路线的荒谬以及危害。他从根本上否定了那个时代所崇尚的价值取向。根据他的分析,那些受到人们广为赞赏的“良臣”,其长处就是为国君开辟土地,增加财富,还有就是擅长于外交之道,能争取到盟国的支援,擅于带兵、指挥有方,战则必胜。但是孟子指出,如果国君不志于仁,那么这些能臣的才能就是为暴君增加财富,辅佐这种暴君就是为害于天下。他还预言,如果坚持这种路线,即使将天下都交给他,他也是坐不稳的。由此,孟子将当时人们视为的“良臣”,轻蔑地称其为“民贼”,也就是为害百姓之人。
在这里,孟子并不是要否定治国才能的作用,也不是想要刻意贬低那些杰出的政治家、理财家、外交家与军事家的个人影响,他的“民贼”之说,只是一种批判手法,从后果来揭露了功利主义的本质所在,着重说明了精神价值导向才是决定国家命运的最重要的因素。否则,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能人,即使一时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最终也必定会毁于一旦。秦国二世而亡可说是孟子此说的明证。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国家。如果国内没有严守法度的大臣,如果无人对国家政治进行监督,又没有外患形成压力,这个国家往往就很容易垮。总之,逆境与忧患能刺激人们奋发图强,努力壮大自己;而长期处于安乐之中,人们就容易怠惰,人心容易涣散,从而导致国家衰落。孟子的这些见解,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
第一节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妖寿不贰[1],修身以俟[2]之,所以立命也。”
第二节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3]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4],非正命也。”
第三节
孟子曰:“求则得之[5],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第四节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6]而诚,乐莫大焉。强恕[7]而行,求仁莫近焉。”
第五节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8]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第六节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9],无耻之耻[10],无耻矣[11]。”
第七节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12]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13]?”
第八节
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14]。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15]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第九节
孟子谓宋句践[16]曰:“子好游[17]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18];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第十二节
孟子曰:“以佚道[19]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20],虽死不怨杀者。”
第十三节
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21]如也,王者之民嗥嗥如[22]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23],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24]所过者化,所存[25]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第十四节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26]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第十五节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27]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28]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第十六节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29]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30]。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31]也。”
第十七节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第十八节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32]者,恒存乎疢疾[33]。独孤臣孽子[34],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第十九节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35]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第二十节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36]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37],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38]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第二十一节
孟子曰:“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39]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40]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41]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42],见于面,盎[43]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注释]
[1]妖(yāo):短命。寿:长寿。不贰:专一不变。[2]俟(sì):等待。[3]岩墙:高而危险的墙。[4]桎梏:刑具。桎梏死者:指犯罪被处死。[5]之:指人的善性。
[6]反身:自我反省。[7]强:勉力,努力。恕:指推己及人的恕道。[8]著:明白。[9]无耻:没有羞耻之心。[10]无耻之耻:对于没有羞耻之心感到羞耻。[11]无耻矣:这里指不再有羞耻之事。[12]机变之巧:指运用权谋机诈与算计的技巧。[13]何若人有:怎能比得上别人呢?[14]势:指权势地位。[15]亟:急速,立刻。[16]宋句践:人名,姓宋名句践,不见于他书,生平不详。[17]游:指游说诸侯。[18]嚣嚣:形容人自得自在,不介意得失的样子。[19]佚:通“逸”。佚道:使百姓过安逸生活的政治路线。[20]以生道杀民:指不得已而运用刑杀的手段,而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民众更好地生活。[21]驩(huān):同“欢”。虞:通“娱”。[22]嗥嗥(hào)如:广大自得的样子。[23]庸:酬谢功劳。[24]君子:指圣人。[25]存:停留之处。
[26]仁言:有关仁德的说教。仁声:体现仁德的音乐。
[27]良能:天生的本能。[28]孩:幼儿的笑。孩提之童:指抱在怀里刚会笑的幼儿。[29]豕(shǐ):猪。[30]几希:很少。[31]沛然:大水奔涌的样子。御:抵抗。
[32]德慧术知:德行、智慧、道术、才能。[33]恒:常常。存乎:在于。疢(chèn)疾:灾患。[34]孤臣:被疏远的臣子。孽子:古代常一夫多妻,非嫡妻所生之子叫庶子,也叫孽子,地位卑贱。[35]容悦:取悦于人。
[36]王:用作动词,指做天下的王。不与存:不在其内。
[37]故:指灾难病死等不幸事故。[38]怍(zuò):惭愧。
[39]所性:视为本性的。[40]大行:指理想、抱负行于天下。[41]分:本分,职分。[42]色:气色。睟(suì)然:颜色润泽的样子。[43]盎(àng):显露。
[鉴赏]
这一部分构建了儒家人生哲学的基本框架,论述了人们应怎样去度过一个富有意义的、成功而且愉快的人生,着重说明了树立什么样的幸福观。为此,孟子深刻地阐述清楚了个人奋斗以及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