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3000000003

第3章 唐词篇(2)

以疑问出之,旋复自己作答。诗人对柳的欣赏,由树身的整体形象转而注目于清新细嫩的叶芽儿。春风,谁都知道它没有剪刀的功能。但是,每当柳枝上萌生出片片细叶之时,正是料峭春风吹拂大地之日,这当不是巧合的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春草一样,柳树枝条上的叶芽儿不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春风的杰作吗?诗人以剪刀喻春风,赞美造化神工,巧中见神——二月的春风,寒意料峭之神。充满无穷奥秘的大自然伟力魅借春风和柳叶的因果关系,被诗人写得如此轻快、生动,可谓匠心独运,新颖不俗。意境美、音律谐,自问自答似脱口而出,尤为跳脱有致,使春风绽柳的形象显得活泼、自然。通篇咏柳,而无一“柳”字出现,却又处处见出柳的情态,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舞马词

张说

万玉朝宗凤扆,千金率领龙媒。眄鼓凝骄蹀躞,听歌弄影徘徊。又天鹿遥徵卫叔,日龙上借羲和。

将共两骖争舞,来随八骏齐歌。又彩旄八佾成行,时龙五色因方。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又帝皁龙驹沛艾,星兰骥子权奇。腾倚骧洋应节,繁骄接迹不移。又二圣先天合德,群灵率土可封。击石骖驿紫燕,摐金顾步苍龙。又圣君出震应策,神马浮河献图。足踏天庭鼓舞,心将帝乐踌躇。

舞马是唐代的一种宫廷游乐活动,尤以盛唐玄宗时期为最盛。据《新唐书·礼乐志十二》记载:“玄宗又尝以马百匹,盛饰分左右,施之重榻,舞《倾杯》数十曲,壮士举榻,马不动。乐工少年姿秀者十数人,衣黄衫、文玉带,立左右。每千秋节(玄宗生日,为八月五日)舞于勤政楼下,后赐宴设酺,亦会勤政楼……宫人数百人锦绣衣,出帷中,击雷鼓,奏《小破阵乐》,岁以为常。”从这段记载中可以大概了解当时舞马场面的盛况,真可谓歌舞纷呈,色彩绚烂。

张说的这组舞马词共六首,似为联章,其基本内容都是歌颂为玄宗祝寿时舞马的盛况,只是各首的角度或重点有所不同,有的着重状写神态,有的侧重表现节奏,有的则注重描绘色彩,有的借用神话传说加以比喻,有的则回顾历史,对比现实尽情歌赞,现分述如下:

第一首:“万玉朝宗凤扆,千金率领龙媒。眄鼓凝骄蹀躞,听歌弄影徘徊。”第一、二句中的万玉、千金,都是指马身上装饰着的玉和金,因为“盛饰”的马有百匹之多,因而称为万玉、千金,这里实借指这些盛饰的马。朝宗,恭敬地朝向的意思。凤扆,扆是屏风,凤扆是在屏风上装饰着像凤凰样颜色的羽毛,或在屏风上雕刻着凤凰的图像,按古礼只有帝王座后的屏风才能饰以凤凰图像,所以凤扆又喻帝座。南朝梁徐陵在《劝进梁元帝表》中就有“扬龙旃以飨帝,御凤扆以承天。”龙媒,即骏马,《汉书·礼乐志》有“天马徕(来),龙之媒。”颜师古注引应劭曰:“言天马者,乃神龙之类,今天马已来,此龙必至之效也。”杜甫的《昔游》诗中有“有能市骏骨,莫恨少龙媒。”这两句是概括叙说舞马的数量和装饰。第三句中的“眄”,是斜视的意思,因马的眼睛在头的两侧,所以只能斜视。鼓,是舞马的指挥乐器。凝,停止。骄,急于跳动的状态。蹀躞,小步行走的意思。这句是说指挥舞马的鼓尚未敲响,所以马儿斜看着鼓手只能压住性子在原地踏步。第四句中的弄影,原指人的左顾右盼,这里指马头的左右摆动。这首词描写的是舞马当未开始时的马的神态:尽管队列已经排好,但因为指挥者尚未下令,所以马儿有些急不可待,只好摇头摆尾地原地踏步,其中尤以“眄鼓凝骄”、“听歌弄影”最为传神,活画出这些待命的马儿的神态。

第二首:“天鹿遥徵卫叔,日龙上借羲和。将共两骖争舞,来随八骏齐歌。”第一、二句说的是神话传说中的两种善驭的神兽。天鹿,又称天禄,是为仙人卫叔所有。日龙,传说太阳是坐在由羲和驾驭的有六条龙牵拉的车子上在天空行走的,因而把驾车的龙称为日龙,是一种奔驰极速的神兽。第三句中的两骖,是指三马驾一车时两匹旁边的马。《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就有“两骖为舞”的句子,郑玄注曰“在旁曰骖”。第四句中的八骏,原为传说中周穆王的八匹名马,《拾遗记·周穆王》:“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这里指参加为玄宗祝寿的舞马。整首词都是借用神话传说中神兽名马,来赞美这些参与乐舞的宫廷御马,说它们都像神马般的善于奔驰,形体俊美。

第三首:“彩旄八佾成行,时龙五色因方。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第一句中的彩旄,旄原指旄牛尾,彩旄则是染过色的旄牛尾,古时多用作旗杆头上的装饰。八佾,佾是古时乐舞的行列,行列的多少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帝王才可以有八佾。这一句是说有着彩旄旗帜的乐舞者的行列整齐地排成八行。第二句中的时龙,是对舞马的美称。五色,指这些舞马穿着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的衣套。因方,遵循既定的方位。这句是说穿着五色衣套的舞马按规定的方位排列着。第三句中的赴节,指履行规定的祝寿礼节。第四句中的倾心,是对前句“屈膝衔杯”的说明,因屈膝而使身体前倾,所以称作倾心。整首词是描写舞马祝寿活动开始后,马儿屈膝衔杯向玄宗祝寿敬酒情况。在第一首词中,作者写的是祝寿活动未开始时处于等待状态的舞马神情,第二首词写的是乐声已起,而舞蹈尚未开始的情形,所以作者可以从容地以神话传说中的走兽来比喻赞美它们,直到这一首才开始正面描写马儿屈膝衔杯舞蹈祝寿的活动。这是一组既有色彩缤纷,又有乐舞配合的生动场面,给人以比较鲜明的印象。

第四首:“帝皁龙驹沛艾,星兰骥子权奇。腾倚骧洋应节,繁骄接迹不移。”第一、二句中的帝皁、星兰,均指马的颜色。帝皁,皁通皂,黑色。帝,大的意思,此处指深。兰,通烂,星兰,像星星那样发亮的黄色。龙驹,对小马的美称。骥子,指小马。沛艾,马疾行时昂首摇动的样子,汉代张衡的《东京赋》中有“六玄虬之奕奕,齐腾骧而沛艾。”权奇,高超非常的神态,李白的《天马歌》中有“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这两句是说舞马队列中的小马的神态:黑色的昂首摇动,黄色的姿态高超。三、四句则是描写这些小马的动作。腾倚骧洋,指跳、倚、转动。应节,合乎指挥乐器的节拍。繁骄,繁,多次的意思。骄,跳动。接迹不移,按着前马动作的位置前进,一点也不偏差。这两句是说小马的动作也非常熟练合格,跳倚转动都合乎节拍,多次向前移动时的动作一点也不出格。整首词是赞美小马的神态昂扬、动作熟练,同时也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间接赞美整个马群。小马已经为此气势高昂、舞姿完美,其他大马的情况也就可以想见了。

第五首:“二圣先天合德,群灵率土可封。击石骖驔紫燕,摐金顾步苍龙。”第一、二句中的二圣,指周文王、周武王,相传制礼作乐始于他们。先天,先归于天的意思,即死去。合德,共同创立的功德。群灵,这里指舞马群,因为它们能听人指挥,仿佛有性灵一般。率土,率,在范围以内;土,原指土地,此处指国境。这二句的意思是:由于已经归天的周文王、周武王的制礼作乐的功德,所以才使得后人能够据此在国境内训练出如此有性灵的马群,简直可以给它们封官赐爵。三、四句是具体说明这些马的性灵程度。击石,石,是指石制的乐器。摐金,摐,通撞,即敲打的意思;金,指金属制的乐器。骖驔,原指驾车时飞奔的边马,这里借指腾跳的状态。顾步,止步。

紫燕、苍龙,都是神话传说中穆天子的神马,前者为黄鬃黑马,后者为青色马。这二句是说,当敲石制乐器时,黄鬃黑马就腾跳舞蹈,当敲金属制的乐器时,青色马就停止舞蹈。这里的紫燕、苍龙只是为行文对仗上的需要而加以对立分述的,实际上是说敲石制乐器时马儿就舞蹈,敲金属制乐器时马儿就停止。整首词是在赞颂先圣的礼乐教化有方,影响着当代君主,才使得群马如此聪灵,能够悉如人意地舞蹈拜揖。

第六首:“圣君出震应策,神马浮河献图。足踏天庭鼓舞,心将帝乐踌躇。”第一、二句中的圣君,即指当今皇帝唐玄宗李隆基。震,威严的意思。策,帝王受命之书。《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朕秉箓御天,握枢临极。”李周翰注:“箓,符也,天子受命执之,以御制天下也。”“神马浮河献图”,神话中有黄河神马背驮图书出现的传说。《易经·系辞》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国泰民安、天子圣明的征兆。在这些舞马活动中,也有浮河献图的节目。这两句是说,当今受命于天的圣明君主唐玄宗在帝座上威严地坐着,喜悦地观看着马儿表演浮河献图的节目。三、四句中的天庭,即指宫廷之内的地方,古代认为皇帝是天之子,所居住的地方即称天庭。踌躇,自得的样子。这两句的意思是:马儿在宫廷内随着鼓声踏足舞蹈,仿佛心里也因为帝王的喜悦而洋洋自得。

总的说来,这组舞马词虽然在意境上与韵味方面还欠缺一些,多少还存在着一些歌功颂德套语,但它在表现盛唐时期舞马祝寿这一史实方面,却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之处,对场面的热烈、气氛的渲染以及动物的神态描绘,都有不少成功之处,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此外,从本词的结构来看,每首实际上是由两副六言的对仗组成,因此在用词上不能不给作者带来一定的限制,作者在文字上能够达到现有的水平,应该说还是难能可贵的。特别从词的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本词更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

张说

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还分万寿觞。试听紫骝歌乐府,何如騄骥舞华冈?连骞势出鱼龙变,蹀躞骄生鸟兽行。岁岁相传指树日,翩翩来伴庆云翔。

唐玄宗把自己八月五日的生日定为千秋节。每年此日都要在宫中大宴群臣,并举行盛大的游艺会,有各种杂耍演出,其中最精彩的要算斗鸡、舞马了。张说的这三首《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记的就是有关千秋节舞马的盛事。

一、二句“金天诞圣千秋节,玉醴还分万寿觞”。“金天”,古代把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属四时,秋天属金。欧阳修在《秋声赋》中曾说:“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于行为金。”“金天”就是秋天。每年唐玄宗在八月五日生日时,除了在宫中举行盛大宴会外,有时还要设宴招待前来围观的百姓。这两句是说:皇上千秋节那天,把洁白如玉的甜酒分给大家;作为祝寿的寿酒。句中“千秋”、“万寿”相对称,又切合主人公身份及祝寿旨意。

三、四句“试听紫骝歌乐府,何如騄骥舞华冈”句中,“紫”,指唐太宗六骏之一的名马“飒露紫”。“骝”、“騄”、“骥”各指周穆王八骏中的“骅骝”、“騄耳”和“赤骥”三匹名马。这里都作良骥、骏马的代称。什么叫“华冈”?唐代经过训练的马,能在席前演舞,还能表演精彩的特技,让马登上准备好的铺上锦绣的三层板床作旋转舞,踏步如飞。若干壮士将板床高举,四周环立身穿淡黄衣衫,腰系玉带,年少貌美的乐工奏乐,马在板床上不停地舞着。关于舞马在板床上作舞的记载,徐节孝曾在《舞马》诗中写过“绣榻尽容骐骥足”的句子。所以,这儿的“华冈”,指的就是供马作舞,铺着锦绣、被高高举起的板床。这三、四两句的意思是:试听以前有多少诗词、乐章,赞颂名马、良骥,赞颂它们的英武、雄健,但又哪及得在此目睹骏马、良骥在“华冈”上作旋转舞时的活泼、矫健呢?

五、六句“连骞势出鱼龙变,蹀躞骄生鸟兽行”,承上写马表演特技时的舞姿。句中的“连骞”,是行而不进之意。《楚辞》中有“连骞而齐足”句即此意。“鱼龙变”就是“鱼龙漫衍”,这是一种变幻的戏术。由一种名叫“鱼龙”的舍利兽,在戏术中先变为比目鱼,后化成黄龙。“蹀躞”是跨小步的样子。“骄”,马六尺以上为骄。两句的意思是:登上“华冈”的舞马,开始时原地踏步,忽地旋转起舞,一会儿像游鱼那样活泼;一会儿又像黄龙那么矫健。跨着小步旋转的舞马,一会儿如同飞鸟那样轻盈;一会儿又如同奔兽那么迅捷。可见马的舞姿是多么丰富多变,又多么美妙啊!

七、八句“岁岁相传指树日,翩翩来伴庆云翔”句中,“指树日”的“树”,指的是椿树。庄子《逍遥游》篇有“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句子,可见椿树为千秋之树,作为长寿的象征。“指树日”既指诞生之日,又合祝千秋寿之意。这两句的意思是,每年到千秋节,骏马结伴,翩翩而来,和大家一起庆贺这盛大的节日。

这首词着重写唐玄宗寿诞之日骏马演舞祝寿的盛况。词中起首一、二句点出寿诞,结尾七、八句写马的演舞是为祝贺千秋节。中间四句写舞马,其中三、四句写舞马表演登板床作旋转舞的特技;五、六句着重写舞马旋转时的动态,以鱼、龙、鸟、兽来比拟马旋舞时的轻捷、矫健姿态,给唐玄宗时马舞表演的情景留下生动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