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800000120

第120章 李致远

〔中吕〕朝天子

李致远

秋夜吟

梵宫、晚钟。落日蝉声送。半规凉月半帘风,骚客情尤重。何处楼台,笛声悲动?二毛斑秋夜永。楚峰、几重?遮不断相思梦。

这首小令以“秋夜吟”为题,全曲意在抒发诗人秋夜中一段相思感情。始句“梵宫”,即佛寺,可能就是诗人寄宿之处。诗人想到,自己头发花白,已成黑白二毛;岁月蹉跎,今日还孤独地栖守在漫漫的秋夜中,内心充满了隐痛。这当是哀怨的笛声引起了内心共鸣吧。在小楼寒月,又闻笛声悲凉的情景下,诗人深挚之情何所寄托呢?他说:“楚峰,几重”。“楚峰”当指湖北境内的巫山一带,那里奇峰峭壁,连绵不断,十二峰重峦叠嶂,最为著名。这里早有楚襄王在云梦馆与神女相会的传说,作者这里略加点染,大约是对楼台玉笛的一种顾恋吧?既然楚峰几重,绝不能隔断一梦相思,诗人一往情深,也可以稍稍得到慰藉了吧。

此曲押“东钟”韵,其中“钟”、“宫”、“风”、“峰”属阴平,“送”、“梦”、“动”为去声,“永”为上声。“重”字两读,前句为去声,后句属阳平。全曲多短句,而句句押韵,读来韵律谐婉有致。

〔中吕〕红绣鞋

李致远

晚秋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红绣鞋〕,一名〔朱履曲〕,常见小令曲牌,属〔中吕〕宫。句式定格:六句,三十字,各句分别为六六七三三五式。五韵或六韵皆有。在很多情形下,第四五两句,可以各加两个衬字,变为五言偶句,全曲即有三十四字了。李致远这支小曲即仿此。全曲五韵,韵在“家麻”部。其中“袜”以入声作去声,“琶”、“华”皆属阳平。第四句不押。第五句“花”属阴平。第六句规定不用去声,上声、平声皆可以;“涯”属阳平,自合律。

这首小令是一首抒情曲。作者以“晚秋”为题,意在抒发伤情离别的痛苦。第一二句是一组对句,各用了一个典故。如果姓氏不误,本曲作者正是有才不遇、饱含隐忧的人物。当他与恋人离别时“情伤”于白学士的“琵琶”声,自也有不得意人同病相怜的伤感吧。第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年华更换,一面点出“晚秋”之景,一面衬托哀伤,是写景抒情之笔。四五两句,各加“数杯”“几点”两个衬字,成五字对偶句。酒而“添泪”,花而“送秋”,把凄苦相恋之情进一步深化。“点”用在此处,喻花之少,更衬出秋意萧瑟,尤为新巧、贴切。末句说自己此后为行旅羁客,行无定所,天涯海角,人各一方。凄切哀婉之情,意在言外。

〔双调〕落梅风

李致远

斜阳外,春雨足,风吹皱一池寒玉。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杜鹃声莫啼归去。

〔落梅风〕,一名〔寿阳曲〕,属〔双调〕过曲,是常见小令曲牌。李致远此曲,句依定格,首句不押韵。后四句押“鱼模”韵,其中“足”以入声作上声,“玉”以人声作去声。“苦”为上声,“去”为去声。北曲无入声,而上去声通押,故也无不合律。

这首小令是写离情的。开始两句写外景。从闺中人眼光望去,此时只见斜阳西下,由于春日雨多,水平堤岸。第三句继上文写景而又暗融抒情,句中“寒玉”一词是对清凉晶莹的溪水的一种比拟。末句表达了她最后的一点希望。杜鹃,即杜宇。据《本草》:“杜宇,其鸣若日’不如归去‘。”所以杜鹃俗称“催归”。这时楼中人与离人正天各一方,而“催归”鸟的啼声更易引起她对远方人的思念。所以她要杜宇“莫啼归去”。然而,从她对“催归”鸟声的敏感,正反衬其心中盼望离人归来的殷切之意。结尾情意惨切,而用语含蓄,仔细体味,必将引起内心强烈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