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700000090

第90章

青玉案

黄公绍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社日是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分春社与秋社,《统天万年历》云:“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这里指春社。每逢社日,妇女有停针线的习惯,《墨庄漫录》云:“唐宋妇人社日不用针线,谓之忌作。”张籍诗亦云:“今朝社日停针线”,此即诗人所本。诗人一开始就着意于远方的爱妻:在这社日来临,百无聊赖之际,她一定会因思念异乡的丈夫而愁绪万端。由于诗人用春燕的成双反衬夫妻的分离,所以,不用细致的描写,一个忧伤憔悴的思妇的形象便如在目前。“年年”二字下得尤其沉痛,它暗示读者,这对不幸的情侣已经历了长期的别离。今日的忧伤只不过是往昔的延续罢了!

“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此三句写诗人自身的寂寞,因和意中人凄凉的处境遥相呼应,更显得沉着动人。春日已过大半。自己却仍在乱山深处、溪桥之畔淹留,固守离愁之苦。“乱”字包含了诗人全部的况味,它既意味着身世的孤独,又象征着离愁的紊乱和深重。这样,词中的“乱山”就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同时也是惹起诗人愁思的情感化的产物,它的沉重与凄凉,使我们自然联想到词人精神上的压抑。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这两句的意思是:春衣已破,谁为补缀?想到此,不由得泪洒青衫。此处看似俚俗,实为诗人的卓越之处。“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这四句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写得最精采的片断。它的高妙之处在于把思念之情落实到具体事物上,因此显得充沛之至,缠绵之至。

念奴娇春梦

梁栋

一场春梦,待从头说与,傍人听着。罨画溪山红锦幛,舞燕歌莺台阁。碧海倾春,黄金买夜,犹道看承薄。雕香剪玉,今生今世盟约。须信欢乐过情,闲嗔冷妒,一阵东风恶。韵白娇红消瘦尽,江北江南零落。骨朽心存,恩深缘浅,忍把罗衣着。蓬莱何处?云涛天际冥漠。

词题标明“春梦”,即从春梦领起。把一切生活享受看成春梦,已经含有鄙薄不屑之意,也为结尾归隐蓬莱的心愿打下思想基础。“罨画溪山红锦幛”至“今生今世盟约”,尽量描绘征歌选舞、沉迷酒色的荒淫生活。“罨画”,多样色彩的画叫“罨画”,这里是形容溪山的美丽。“幛”,屏幛。“春”字应活看,春情、春心、春事等具有淫荡意味的都包括在里面。“碧海倾春”是说倾了像碧海这么多的酒来纵情淫荡。“看承”即看待意。“犹道看承薄”,承上开下,是加深一层的写法。像上面那么挥霍生活,接受者还认为看待太薄,那就不能不“雕香剪玉”,誓海盟山,把所有的生命力都沉迷下去了。像这样的写法。真可以说是尽情揭露,笔酣墨饱。过片语似惋惜,而其实是冷讽热嘲。“须信”至“东风恶”是纵乐中彼此矛盾的过程,是波澜。“韵白”两句是纵乐后的下场,是结局。“骨朽心存”三句,必有所指,可能是指贾似道的妾张淑芳。《西湖志》引《宋元遗事》载,贾似道妾张淑芳知似道必败,“营别业以遁迹焉。木棉庵之役,自度为尼,鲜有知者”。寻绎词中所描绘的具体情状,和当时权相贾似道的荒淫生活正相符合,则这里所谓“骨朽心存,恩深缘浅,忍把罗衣着”的恰好是似道下场后自度为尼的张淑芳。结尾两句,承“忍把罗衣着”来,有远离尘俗意,指淑芳也以自寓。不管指淑芳也好,自寓也好,归结到这种逃避现实斗争的消极思想,是应该批判的。可是,对腐朽集团的丑恶嘴脸的揭露并加以嘲讽,则真正表达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思想感情,还是十分可贵的。

满庭芳

徐君宝妻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三句,追叙南宋偏安江南之始,拥有汉水至长江一带的不少大城市,经济尚称繁荣;士族名流人物亦复不少;社会上还保留着北宋末年的遗风流韵,表面看去,满眼还是富贵升平。“汉上”,泛指南宋时都城临安及襄阳、鄂州等大城市。“宣政”是宋徽宗的两个年号宣和与政和(1111到1125),在这里泛指北宋末年。“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是说都城市井,整齐富庶,红门绿窗,屋舍精美。放眼远去,十里街市宛如一条耀眼的灿烂银钩。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描述了元兵来势汹汹,不可阻挡,向南宋小朝廷发动了进攻。以传说中的猛兽“貔貅”形容元兵之剽悍凶猛,收到了准确、形象的表达效果。“长驱人,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歌台舞榭”本指饮酒作乐、听歌观舞的场所高台水阁之处,这里代指南宋繁华的大城市。

下片“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三句,作者以深厚的感情、惋惜自宋太祖建立宋王朝(960)至南宋赵爵小朝廷的覆灭(1279),这三百多年的历史,以及宋代的典章文献、杰出人物,以及优秀物质文明与文化等随着宋王朝的灭亡而被涤荡一空。这个“北”字,显然还有投降归顺之意,“未北”,即女词人并未失身投降,这是她忠贞思想的流露。作者是岳州(今湖南岳阳)人,被元兵俘虏带至临安(今杭州)。“破鉴徐郎何在”,“鉴”,即镜子。“徐郎”,指作者的丈夫徐君宝,这里借用南朝末年徐德言与妻子陈后主之妹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典故(见北宋李畴《太平广记·气义》),盼望夫妻分离后能奇迹般地重新团圆。但徐郎现在何处呢?“空惆怅。相见无由”,空自惆怅悲怆,作者再不能等待与丈夫相会,因为女词人马上就要以一死回答元将的逼嫁了。“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这是作者自杀前的誓言,她发誓,死了之后,不管身在何处,魂灵也要夜夜千里跋涉返归故乡岳州,那里是生养自己的地方,那里有自己的父老兄弟,更有至死都思恋着的徐郎。

天香龙涎香

王易简

烟峤收痕,云沙拥沫,孤槎万里春聚。蜡杵冰尘,水研花片,带得海山风露。纤痕透晓,银镂小、初浮一缕。重剪纱窗暗烛,深垂绣帘微雨。余馨恼人最苦,染罗衣少年情绪。谩省佩珠曾解,蕙羞兰妒。好是芳钿翠妩,恨素被浓熏梦无据。待剪秋云,殷勤寄与。

“纤痕透晓”,喻其纤巧明彻。“银镂小、初浮一缕。”如用银雕镂而成一缕一缕地闪动着光彩。一个“浮”字,状香烟袅袅,轻飘慢荡,描物如见。同题李彭老所咏曰:“不似宝珠金镂,领巾红坠”。说“不似”,实际是从另一面写它的明光闪灼。接写燃香所在的环境:“重剪纱窗暗烛,深垂绣帘微雨。”暗烛重剪,人尚未寐;微雨垂帘,夜已深沉。词从海上采取龙涎起,到杵研成香,到香烟初浮,如丝如缕,而到夜深剪烛不寐,卧听帘外雨声。一片冷清孤寂,怆然情怀,真是“凄凉味,酪乳那堪比并”(王易简《摸鱼儿·莼》)。水到渠成,浑然无迹,自然地转入下片的写人事。

“余馨恼人最苦”,承上二句,径直抒情,道出凄凉况味。但袅袅香烟之所以感觉“恼人”,是由于它引起了一段“少年情绪”。对于当日里那美好的往事,尽包容在“骊珠曾解,蕙羞兰妒”八个字中。前四个字犹如“香囊暗解”,以示情挚意深,故以“佩珠”(身上佩带金玉饰物)相赠。“蕙”、“兰”均是香草名。“蕙羞兰妒”喻对方情意绵绵。但是这令人陶醉的“少年情绪”,如今都转眼成空,仅仅留下回忆。最后,词意再一转折:“待剪秋云,殷勤寄与。”剪秋云以寄远,亦如明知素被浓熏无益而仍要熏,寻梦无成而仍要寻一样,都表现出情深一往,矢志不移。

贺新郎兵后寓吴

蒋捷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起三句,是一幅旖旎温馨充满柔情蜜意的画面:闺阁深深,绣帘垂地,夜渐深,银灯发出柔和的光辉。下面,风云突变,另是一番景象。“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临安城头驻军的哀怨号角声,吹了一遍又一遍,一直不停地奏着。吹奏的结果呢,是“霜花满袖”。上句用画角声声(“万叠”)来象征战争的严酷,这句是用凄凉的景色,来暗示战争失败,国破家亡后的痛苦。

接写“兵后”自身的情况。“影厮伴、东奔西走。”只有影儿相伴,即以前古人说过的“形影相吊”。茕茕独立,孑然一身,已够凄寂的了,可是又要“东奔西走”,到处流浪!“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这是诗人的感叹,也是诗人的愤懑,更是诗人的高洁散朗处。

于是摆在眼前的生活命运是:“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生活贫困,他准备明天匆匆走过住地前面的小山坡,赶到村里去,趁着船儿未发,再尝上两杯村酒。这几句把一个贫困落魄,又不肯攀附高枝的知识分子形象,写得颇为生动。凑着它,一个衣不蔽体,食无美味,而嗜酒如命的文人,手捧荷叶包冷饭,跨小阜,奔村墟,那种急忙赶路的样子,不觉浮现眼前了。

大概在几杯酒落肚之后吧,“醉探枵囊毛锥在”,空空如也,没有一分钱的口袋,是在“醉”中去“探”(摸)的,“探”后而觉其“空”(“枵”),不免引来一番惆怅,因为不仅再没有钱饮酒,而且连明日的“枯荷包冷饭”也成问题了。可是“毛锥在”,写字的毛笔还没有丢失,不免又转悲为喜。但这支本来上可以献安邦治国良策,下可以书锦绣文章的“生花妙笔”,如今还有什么用呢?

“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牛经》(汉有《牛经》,唐有《相牛经》),有关养牛知识的书,到如今,这支笔似乎只有这样的用处了!可是——“翁不应,但摇手。”这位邻座的老农民一句话不说,只是摇手不已。

女冠子元夕

蒋捷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首句“蕙花香也”是起兴。“蕙”,香草,如果是兰蕙,开花在暮春,如果是黄草,开花在七月中句。元宵节不是蕙开花的时候。“雪晴池馆如画”,表面上是说雪后晴天,周围环境像图画一样的美,实则是说,经过战火以后,祖国的山山水水依然那么美好,结合下文,就是“江山依旧,人事全非”。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四句是作者对从前元宵节盛况的回忆。节日的喜悦,飞向每家每户,到处是悠扬的音乐,到处是灯火辉煌。“而今灯漫挂。”作者从回忆中回到了现实,看到眼前的元宵节,灯挂得七零八落,十分冷落,大兴今非昔比之慨。

“不是”句以下,是对目前元宵节冷落的注释。“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不是”既是前一句的述语,也是后一句的述语,前一句是说如今的元宵节的灯火暗淡无光,并不是月亮上堆积了一层层尘埃;后一句是说如今元宵节不景气,因为不是从前的元宵节了。下片换头句“江城人悄初更打”,写城市里元宵节衰景。初更,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七时到九时,按往年正是最热闹的黄金时刻,现在却静悄悄的没一个人影,这很可能是蒙古统治者发布了宵禁。这样上片的“意怯”也有了着落。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含有万千感慨的意思。谁能够懂得元宵节的繁华而想再现的话,那只有向老天爷去借了。这意味着在人世间已没有元宵节的繁盛了。

“剔残红灺”,“灺”古代蜡烛芯子的余灰,把蜡烛芯的灰烬剔得快完了,说明夜已很深,这意味着作者为了元宵节的凄凉,愁得失眠了。“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作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里朦朦胧胧地看到了用金花装饰起来的马车和许多仕女(罗帕,香罗帕,古代妇女常用之物,常作妇女的代称)。

“吴笺”三句,说作者准备了上等的纸张,打算把从前元宵的繁盛记录下来,作为日后闲聊的资料。砑,古代的轻工艺操作流程,即用石滚把布匹或纸张压得光洁,表示郑重。

结尾“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三句的含意既广且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