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700000080

第80章

“蔟洲外,山欲暝,敛眉峰。”这一句承“遗恨夕阳”,写黄昏的景色,夕阳西下,暮色苍茫,群峰渐隐。所谓“眉峰”,是说青山如黛,而黛色是常用来画眉的,故称黛色的山峰为眉峰。眉峰的消失,又引出下文两仙翁的仙逝和几英雄的磨灭。所以这几句写景,兼有比兴作用。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两仙翁”,一是指“坡仙”苏轼,一是指醉翁欧阳修。平山堂本为欧阳修所建,人称他当年种植的柳树为“欧公柳”。

瑞鹤仙梅

陆睿

湿云粘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千金买光景,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花惊暗省,许多情、相逢梦境。便行云、都不归来,也合寄将音信。孤迥,盟鸾心在,跨鹤程高,后期无准。情丝待剪,翻惹得、旧时恨。怕天教何处,参差双燕,还染残朱剩粉。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

“孤迥”以下,在此词的意境中又作了一次大幅度的转换。上片写的还仅止是愁苦,下片却转入了懊恨。作者用《北堂书钞》中记载的局宾王的鸾鸟,睹镜影悲鸣哀响、一奋而绝的故事,说明山盟虽在,黄鹤已杳,“后期无准”了。“情丝待剪”以下,是第四次转换,已经由懊恨而生愤嫉,推料薄悻人“天教何处”如“参差双燕”一样,双栖软语哩!最后再作一次转换:“对菱花、与说相思,看谁瘦损?”“已是黄昏独自愁”,形单影孤,满腹心事只好对着镜中的影子倾吐,却又瞥见镜中的影子是那样地憔悴、消瘦。此情此况,词人可谓刻画入微了,却偏能再翻出一层:要和镜中的影子比一比,到底谁更消瘦!这样的艺术构想,可谓尖新之极。而全词一层一层地抽绎,作了五次转换,如剥蕉心,如抽春茧,极尽委婉、奇壤之能事。

最后,我们再着重提出,陆氏此词的起句:“湿云粘雁影”,精警、沉郁,就像纪昀在柳宗元的一首诗上批的那样:“一起意境阔远,倒摄四州,有神无迹。通篇情景俱包得起。”喜迁莺

许裴

鸠雨细,燕风斜。春悄谢娘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幕云遮。钏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

“鸠雨细,燕风斜。”这是写暮春之景。语出杜甫名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意谓鸠鸟在漾漾细雨中嬉戏,燕子在微风中斜飞。不用说,鸠与燕,都是成双成对的,活泼而快乐。这就从反面衬托出了词中女主人公的孤独与苦闷。不是吗?“春悄谢娘家”,外面是一派大好的春光,但谢娘家里却是静悄悄的,毫无春意。谢娘,即谢秋娘,唐代李德裕的歌妓。

“钏金寒,钗玉冷”,金制的钏,玉制的钗,这些婚后的首饰,戴在头上,套在手上,并不意味着“金玉良缘”,丝毫也不能温暖这位谢娘的心。相反地,倒是使她时时感到环境的严寒和冷酷,即使是春天,她丝毫没有感受到春意的温和。“薄醉欲成还醒”,她只好以酒浇愁,但又不敢狂饮大醉,只能“薄醉”,即,微有醉意。泪水只能往肚子里吞,在丈夫面前,有时还要“掩泪装欢,瞒,瞒,瞒”。可是,这种“薄醉”是无法浇愁的,连短暂的麻醉都办不到,一颗愁苦的心总是醒着的。“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日常的梳洗还是不敢怠慢的,但谁还有兴致去簪花呢。簪花,就是把花插在头发上。

后庭花

许裳

一春不识西湖面,翠羞红倦。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

知心唯有雕粱燕,自来相伴。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一春不识西湖面”,她住在西湖边,整个春天未涉足西湖。她想:暮春季节的西湖,该是“翠羞红倦”了吧。“羞”和“倦”是拟人化修辞手法,实际上是说翠叶低垂繁茂而花朵萎缩,即“春意阑珊”、“绿肥红瘦”之意。许裳的词和李煜词、李清照词,在语言上的清新自然,确有相似之处。

“雨窗和泪摇湘管,意长笺短。”雨打纱窗、泪湿信笺,她有千言万语要向心上人说。不能相见,只好以信代言。但是,深沉的恋情,痛苦的相思,短短的书信岂能说得完、盛得下?这一句,将雨景和泪笺相连,正是泪如雨下的意思。而泪如雨下的泪通过手中的湘管(毛笔),流露在纸上,显然是说字字是相思泪。雨、泪、笺,难辨难分。

“知心唯有雕梁燕,自来相伴。”既然恋人不在身边,还有谁是知心呢?只有燕子飞进堂屋,栖息在雕梁上,与我为伴。这实际上是极写女主人公的寂寞和孤独。

“东风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琵琶怨是化用的一个典故。汉代乌孙公主刘细君远嫁,很不情愿,却无可奈何。她一路上弹琵琶,幽怨之声不断。所以唐代李颀在《古从军行》中说:“公主琵琶幽怨多。”“琵琶怨”,正是这个已嫁的女主人公的怨,她怨婚姻不能自主,她怨青春在忧愁中流逝。然而“东风”却不管她这一套,仍然是吹得落花满地,似乎是故意和她作对,要将她这朵日趋枯萎的花吹落似的。这里的“东风”多少有点寓意,似乎和陆游的妻子唐琬说的“东风恶”一样,也是比喻封建礼教对弱女子的摧残。

齐天乐

吴文英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凉飕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词的上片,缅怀陈迹。开头二句,总写得杭姬往事。俞平伯《唐宋词选释》说第一句是“错杂用典”。“桃叶”,典故出自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桃叶,指王献之的妾。“西陵”,在杭州附近萧山县之西。古乐府《苏小小歌》:“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李贺《苏小小墓》诗:“西陵下,风吹雨。”这里的西陵,指南齐名妓苏小小。这一句借桃叶和西陵的典故来指词人所结识的杭姬。“十年”,指词人与杭姬相识与相别的年数。杨铁夫《笺释》说:“十年,是得姬年数,即别姬年数。”“断魂”,销魂,形容情深。“潮尾”,指钱塘江潮减时,据《钱塘候潮图》记载,潮至每月二十四、五日渐减。这句意思是,十年来自己对钱塘一往情深。“古柳”三句,写重来杭州,独寻陈迹。陈洵《海绡说词》说:“古柳重攀,今日;轻鸥聚别,当时。”重攀古柳,是写今日重来杭州的情景,这是按时间顺写。词人在古柳旁边回忆起他与杭姬像轻鸥一样聚散的情景,这是倒叙。杨铁夫《笺释》说:“非是聚别,聚其别也。”“危亭”,高耸的亭子。这句是写词人独倚高亭,凭吊当年与杭姬相别的陈迹。“凉飓”三句,写词人在亭中所见江山景物。“凉飓”,凉风。“乍起”,初起。“碛”,浅水中沙石,也指沙石上的急湍。这段景物描写,借鉴了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写法,写杭姬已去,只望见孤帆消失在渺茫的烟碛间,最后只见到苍茫暮色中的青山。“江花”二句,写睹景思姬。江花,语出梁简文帝《采莲曲》:“桂楫兰挠浮碧水,江花玉面两相似。”“秋镜”,指秋天江水如镜。

词的下片,追忆别时。“华堂”三句追叙杭姬将别时的情态。华堂与上片的“危亭”照应,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眼波”、“流水”,与上片的“江花”照应,写杭姬别时的表情。杭姬临别仅用眼睛回看一下,说明杭姬对词人并无深情。“素骨”三句,追叙杭姬未别时的情态。“素骨”,指姬的手。“柔葱”,指姬的手指。冰与雪,形容手指的洁白。

扫花游

送春古江村

吴文英

水园沁碧,骤夜雨飘红,竟空林岛。艳春过了,有尘香坠钿,尚遗芳草。步绕新阴,渐觉交枝径小。醉深窈,爱绿叶翠圆,胜看花好。芳架雪未扫,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晓。柳丝系棹,问阊门自古,送春多少。倦蝶慵飞,故扑簪花破帽。酹残照,掩重城、暮钟不到。

词的上片写残春初夏景象。开头三句,写暮春园林景象。“水园”,指荷池。“沁碧”,指水池中长满了碧绿的荷叶。“飘红”,指花落。“林岛”,指西园中陆地上的花木与池中小岛。这三句写春天过去,西园的红花在连夜的骤雨中落尽,只留下一片碧绿的枝叶。“艳春”三句,写春天留下的痕迹。“尘香坠钿”,指春游妇女钗钿坠落处,尚留香泽。“芳草”,香草。这三句承接上文,写艳丽的春天过去,西园内红花已空,绿草尚存。“步绕”二句,写入夏后园林景象。入夏后,绿树成荫,枝叶繁密交错,园中路径也显得窄小。“醉深窈”三句,写词人对初夏园林的喜爱。

词的下片写送春的情怀。“芳架”三句写佳人送春。

杨铁夫《笺释》将这三句解释为“花被雪蒙,如佳人之拥被”。我们认为这里不是写雪景。雪,可作洗除解。“芳架雪未扫”,可理解为,飘红后,花架尚未洗扫干净。“翠被佳人”,不是作为比喻,而是作为主语。这三句是描写佳人在暮春困人的天气,早晨起床时的困倦神态。“柳丝”三句,则是写行客送春。“棹”,代指船。“阊门”,是西园所在地,亦即古江村所在地。这三句意思是,在古江村的杨柳树下,自古以来,有许多江上行客在此送春。“倦蝶”二句,写词人在送春时的潦倒处境与闲放情致。慵,懒。“倦蝶慵飞”,写出了残春时节蝴蝶的动态特征。“破帽”,写出了词人的潦倒处境。“簪”,这里是插戴的意思。破帽插花,招来慵飞的蝴蝶相扑,又表现了一种闲情逸兴。结尾二句,照应词题“送春古江村”。“酹残照”,指向着斜阳洒酒于地,表示对春的祭奠。“掩重城,暮钟不到”,借用周邦彦《扫花游》(一作《扫地花》)词结尾“黯凝伫,掩重关、遍城钟鼓”,反用其意。

花犯

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吴文英

剪横枝,清溪分影,僻然镜空晓。小窗春到,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古苔泪锁霜千点,苍华人共老。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冻草。行云梦中认琼娘,冰肌瘦窈窕、风前纤缟。残醉醒,屏山外,翠禽声小。寒泉贮、绀壶渐暖,年事对、青灯惊换了。但恐舞、一帘蝴蝶,玉龙吹又杳。

词的上片写友人寄梅的过程。开头三句写友人准备寄梅的情景。先写友人剪下梅枝。一个“横”字,写出了友人家梅枝纵横生长的形状。“清溪分影”,化用宋代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之句,写梅枝剪下后,清溪中的梅影也就一分为二。僻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这句写影分后,梅在镜中的映像也就更加空疏。这三句分别从人剪、溪影、镜照三个不同角度来写寄前的梅枝。“小窗”三句,写梅寄到自己住处的情景。词的下片,写得梅后词人的心理活动。“行云”三句写梦中见梅。行云,语出宋玉《高唐赋》,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以行云代指神女。琼娘,指仙女许飞琼,相传许飞琼为王母娘娘的侍女。唐代许浑《记梦》诗有“晓人琼台露气清,座中唯有许飞琼”之句。词人着力刻画了琼娘形象的两个特征:一是冰莹,她既具有冰肌玉骨,又外披洁白的缟素;二是窈窕,她的纤瘦身材在风前翩翩起舞。

祝英台近

春日客龟溪,游废园

吴文英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风絮。有情花影栏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词的上片写游园。开头三句点题,写废园风景。幽香,指花。古苑,指旧园。翠微路,指旁边有青翠山色的小路。“幽”、“古”、“冷”三字,确切地写出了废园的特征。斗草,指妇女的斗草游戏。溪根,指溪边。莲步,指女子的脚步。据《南史》记载:南齐东昏侯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沙印小莲步,指溪边沙地上留下的女子的纤小的脚印。这位女子是谁?杨铁夫《吴梦窗词笺释》认为此二句是“忆姬”,“此莲步指姬步,盏尝与姬共游此。”词的下片写归梦。“昼闲度”三句,写游园时所见春天阴云成雨的景象。上片写园中地上的春景,这里写园中天空的春景,使“废园”的意境具有立体感。“昼”字,扣住了词题中的“日”字,这里是写春日景象,充分体现了江南“春无三日晴”的地方色彩与季节特点。悭,吝啬。“天也悭春”,写天也吝啬,舍不得多放晴朗的春光。“有情”三句,将废园写得情趣盎然。杨铁夫《笺释》说:“栏干、门径,本极无情,添一花影、莺声,便觉深情款款。……尤妙在一‘解’字,以不解为解,痴情如绘。”拦干,即栏干。径,小路。词人用花影来修饰栏干,用鸟声来修饰门前小路,不仅将废园美化,而且将它人格化了。解,懂得、明白。栏干花影、门径莺声,本来是不懂得挽留词人的,这里却写它们偏偏懂得挽留词人,通过这种拟人手法,这些无情之物便都变为有情之物了。霎时,一瞬间。凝伫,指有所思虑而立着不动。这一句,生动地表现了词人被深情款款的园林所感动的情状,传神地表现了词人既梦归故乡又痴情废园的心理。结尾三句,收合词题中的“游”,写得情景交融。吴文英其它的词,结尾常换另一景境。此词则不然,此词开头与结尾,都是描绘废园景物,意境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