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15372400000058

第58章 附录:诗经学常识(3)

〔诗序〕即《毛诗》各篇篇前的序言,也称《毛诗序》。它有大序、小序的分别。各篇《诗序》论述的重点不尽相同,大体上以介绍时代背景及阐述主题思想为主,间或亦指出作为实用性乐歌,它的使用范围、场合及用途等。《诗序》的不少解说,对人们理解诗意是有助益的。但由于作者喜“以诗证史”,并力图通过解诗以宣传儒家正统思想,所以不免常有牵强附会或曲解诗意之处。郑玄、陆德明以《大序》为子夏作,以《小序》为子夏、毛公合作。孔颖达以为全部《诗》序均为子夏所作。《后汉书·儒林传》:“初,九江谢曼卿善《毛诗》,乃为其训。(卫)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宋以后学者,或据此而认为《诗序》乃东汉卫宏所作,今人多从此说。

〔大序〕《毛诗》第一篇《周南·关雎》的《小序》后面,有一段较长的概论《诗经》全书的文字,称为“大序”。《经典释文》引旧说:“起此至’用之邦国焉‘,名《关雎序》,谓之’小序‘;自’风,风也‘讫末,名为’大序‘。”《大序》上承孔子的文艺思想,并广泛吸收了传经儒生的意见,论述了诗歌的艺术特征、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以及诗歌的分类与表现手法等,把儒家的诗歌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文中关于“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原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发乎情,止乎礼义”等论述,后来演变成为儒家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准则;文中关于“六义”、“比兴”等论述,所给予后代文艺理论、文艺创作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

〔小序〕《毛诗》中,各诗之前,均有一段阐述主题思想或介绍时代背景的短文,称为“小序”。

〔毛传〕《毛诗故训传》(一作《毛诗诂训传》)的简称。《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故训传》三十卷。《毛诗正义》:“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也。毛以《尔雅》之作,多为释诗,而篇有《释诂)、《释训》,故依《尔雅》》训而为《诗》立传。传者,传通其义也。”《毛传》为现存最早的《诗经》完整注释本,它保存了不少先秦、秦汉间传经儒生对《诗经》的解释意见,对后代《诗经》学研究者深有影响,是一部研究《诗经》的重要参考书。

《毛传》的作者,郑玄《诗谱》以为是鲁人大毛公,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以为是毛亨,《后汉书·儒林传》以为是毛长,《隋书·经籍志》则又作毛苌。《四库全书总目·毛诗正义》:“今参稽众说,定作传者为毛亨,以郑氏后汉人、陆氏三国吴人,并传授《毛诗》,渊源有自,所言必不诬也。”

〔郑笺〕郑玄《毛诗传笺》一书的简称。郑玄,字康成,为东汉著名经学家。他曾在《毛传》的基础上,兼采鲁、齐、韩三家诗说,以疏通解释《诗经》,作《毛诗传笺》一书,为此后《毛诗》的广为流传作出了贡献。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宋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奂《郑氏笺考征》及今人黄焯《毛诗郑笺平议》等,是申述、发挥郑氏之说,或考证《郑笺》来源、评议《郑笺》得失的著作,可供参考。

〔郑谱〕郑玄《诗谱》的简称。根据《史记》年表及《春秋》中有关史实,以排比《诗经》各部分诗的谱系。分别为《周南召南谱》、《邶鄢卫谱》、《王城谱》、《郑谱》、《齐谱》、《魏谱》、《唐谱》、《秦谱》、《陈谱》、《桧谱》、《曹谱》、《豳谱》、《小大雅谱》、《周颂谱》、《鲁颂谱》、《商颂谱》,论述了各部分诗产生的地域、历史背景、主题思想或作诗缘由等。孔颖达说:“郑(玄)于三《礼》、《论语》为之作序,此谱亦是序类,避子夏序名,以其列诸侯世及诗之次,故名谱也。”(《毛诗正义》)《诗谱》有别于《郑笺》,较多郑玄自己的看法,虽不免于史料,观点方面有其错误,仍不失为治《诗经》者有用的参考书。

《诗谱》,今仅分别见于《毛诗正义》各部分之首,原书单行本已亡佚。

〔毛诗正义〕唐代所颁布的官书《五经正义》之一。毛亨(一说毛苌)传、郑玄笺、孔颖达等正义。撰成于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其书以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为妠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四库全书总目·毛诗正义》)孔颖达奉敕主编的《毛诗正义》,遵从、推演毛、郑之说,并兼采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经》学者的意见,可以说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对人们理解《传》《笺》及《诗经》作品的内容,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毛诗正义》中亦有部分文艺见解,对后代文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孔疏〕孔颖达《毛诗正义》的别称。《毛诗正义》的注释分为“传”、“笺”、“正义”三部分。其中,“正义”又称“疏”,为孔颖达等所撰,故名。

〔诗集传〕南宋朱熹著。朱熹为宋代《诗经》研究的集大成者,他的《诗集传》成书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是南宋以后最流行的《诗经》注释本。《诗集传》释诗,兼采毛、郑之说,间用鲁、齐、韩诗义,并时有朱熹自己的看法,不一切盲从《诗序》。在注释方面,亦力求简明扼要,注意纠正历来注疏文字繁琐冗长之弊。体现在《诗集传》中的这种求实、创新精神,对破除人们对《诗序》的迷信,推动《诗经》研究进入新阶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尽管有借解诗以宣扬封建正统思想之处,解诗时亦不无主观臆断的缺陷,但《诗集传》至今仍不失为学习、研究《诗经》者有用的参考书。

〔毛诗稽古编〕清陈启源著。《毛诗稽古编》解释篇义、诗句以《诗序》《毛传》及《郑笺》为准,对欧阳修《诗本义》、朱熹《诗集传》等宋人著作中的说法提出异议。前二十四卷依次解诗,次五卷为总诂,附录一卷统论风、雅、颂之旨。该书虽不无门户偏见,但“引据赅博,疏正详明,一一皆有本之谈”(《四库全书总目·毛诗稽古编》),对治《诗经》者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诗毛氏传疏〕清陈奂著。《诗毛氏传疏》着重阐发《毛传》本义,辨析《郑笺》不同于《毛传》之处。《诗毛氏传疏》释诗舍郑用毛,笃信《诗序》,不杂入韩、鲁诗说(《郑笺》兼取韩、鲁诗说),为清代《诗经》研究中专用《毛传》的一派。该书详于训诂名物,而于辞义时或缺乏明了解释。

〔诗经原始〕清方玉润著。作者自谓于《诗经》各篇,“按文循义”,“推原诗人始意”,故名。该书多吸取姚际恒《诗经通论》中的见解,并对历代《诗经》学者的解释有所撷取,不盲从《诗序》、《毛传》之说。方玉润自序说:“不顾《序》,不顾《传》,亦不顾’论‘,唯其是者从而非者正。”可见,他能以求实精神来研究《诗经》,故而能提出不少新的见解。作为一部有创见的《诗经》研究著作,《诗经原始》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诗三家义集疏〕清末王先谦撰集。由于东汉以后,《毛诗》盛行,三家诗先后亡佚(宋以后仅存经后人整理过的《韩诗外传》十卷)。自宋代王应麟始,历代学者(尤其是清代后期学者)十分重视并进行了三家诗遗说的采摭搜集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是在上述基础上编成的。该书合邶、部、卫风为一卷,以还三家诗二十八卷之旧观。经文(作品)之下,按时代顺序列出各类典籍中的三家诗之佚文、遗说。疏文则先示以《毛传》、《郑笺》之说,次又列出自宋代以降各家《诗》说,并参以己意,详为疏解。为后人了解久已失传的三家诗说,提供了可靠而丰富的有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