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礼仪全书(第二册)
15368500000034

第34章 中外节日习俗礼仪(4)

在隆重的场合,俄罗斯人用“面包加盐”的方式迎接贵宾,以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仪式一般是将大圆面包放在铺有绣花餐巾的托盘上,面包上面放一撮盐,接待客人。

应邀到俄罗斯人家做客,可送一瓶酒或一束鲜花以示谢意和友情。送艺术品或书籍也很受欢迎。送花时可赠送表示赞美的红色鲜花,最好不要送黄色的花,因为黄花意味着变节。鲜花的花束必须是奇数。进屋后应脱衣帽,先向女主人问好,然后再向男主人和其他人问好。就座时要坐在主人指定的座位上,切记不可随便就坐。同俄罗斯客人进餐时,他会一杯杯地向你劝酒,这被俄罗斯人视为热情好客,所以你不必拘谨。如果吃不了主人仍添饭,你可将食指放在喉咙上表示已经饱得不能再吃了。俄罗斯人豪爽,习惯在吃得高兴时离开餐桌又跳又唱。这时你应客随主便,同大家一同跳。但偕夫人赴宴可要注意,这种场合应先邀女主人共舞,同自己的夫人跳舞或只同一位女性跳舞都会被视为不礼貌。

日本习俗

日本是一个对礼节相当讲究的国家。初次见面时,日本人习惯用90度的鞠躬礼,双手摊平扶膝或脱帽互致问候,以示自己的诚恳。

日本人一般不在家招待客人,如有事需拜访必须先打电话约好。到人家后先站在门口互相问候致意,然后脱鞋进室。不脱鞋进屋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敬。没主人示意,客人不可宽衣,主人不主动向客人敬烟。日本人闲谈时喜欢看着对方的脖子。日本主食宴会一般在起居室内举行,菜肴放在类似炕桌的小桌子上,两人一桌或一人一桌。入席时听主人安排席位,无论男女均两膝跪地,坐于小腿肚上,上身挺直,双手自然下垂于身前。进餐过程中,客人在主人为其斟酒后,应马上接过酒瓶给主人斟满,这是主客平等之表示。日本式饭菜一般都是一人一份,要尽可能把自己的一份吃完,吃不惯可直言相告。日本男人爱喝酒。很多人下班后不直接回家,先到居酒屋喝一杯。居酒屋是日本酒文化的象征,也是传统与现代节奏结合的产物。另外在打电话方面日本人也很重视礼节,当对方自报姓名后,你应迅速自报,通话完毕应由拨号者先挂断;如果对方身份、地位、辈分皆高于自己,则应由对方先挂断。

日本人忌讳3人合影,数字上忌讳4和9。因为口语中4和死的发音相似,9和苦的发音相近。日本人不喜欢紫色,对饰有狐狸、獾的物品也反感。日本人忌讳倒贴邮票。在日本,菊花为皇室专用。日本人喜欢仙鹤,认为是长寿的象征。日本人不喜欢偶数却对奇数颇有好感。

东南亚习俗

同东南亚人交往,一般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首先要了解一些他们的传统习惯,比如大象被一些东南亚国家视为是吉祥的动物,泰国人一直对荷花的评价很高,越南人有染齿(黑色)的习惯,等等。

鹤与龟是东南亚一些国家讨厌的两种动物。与东南亚人交谈时,最忌讳跷二郎腿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脚底。在泰国,人们用红笔写死人的姓氏,故忌讳红色。在佛教国家不能随意抚摸别人的头。

打招呼时,一般可以握手、点头,也可以鞠躬。但在泰国等一些佛教盛行的国家行合十礼。当对方向我们致以这种礼节时,我们也应以合十礼还。

和东南亚人的交往,约会时最好都事先联系然后准时赴约。受邀到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朋友家做客时,进屋前一定要先脱鞋,并摘去太阳镜。陪同东南亚朋友参观清真寺也一定要脱鞋入内,到泰国朋友家做客,千万不要踩对方屋子的门槛。

谈话内容尽量避免谈及政治、宗教、社会制度等问题。与马来西亚人可以谈家庭、体育及用餐;同新加坡人可谈及他们几十年的建设成就。和印尼、马来西来人共同进餐时,千万不要用左手。在赴宴或做客时,可以给主人带一些小礼物,也可事后寄张明信片,写几句感激的话。在泰国,男女授受不亲,即使在公开场合跳舞,男女身体也不可接触。

非洲习俗

不同的地区之间有着不同的风俗和习惯。与黑人朋友见面时,对受尊敬的人习惯用左手握住自己右手腕,然后用右手与对方握手。遇到特别亲热者,则先握一下他的手,接着握住他的拇指,最后再紧紧握一下他的手。

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些其他方面的习俗。

(1)打招呼的方式。非洲通行的打招呼方式——举起右手、手掌向着对方。这种方式的目的是表示“我的手并没有握石头”。显然,它是在表明没有武器。这个习俗自古在世界各地普遍地被采用,只不过样式稍微不同,它可以象征友好。在非洲,握手时如果握得有气无力,被称为是“礼貌不周”,表示虚与委蛇,毫无诚心,对方会生气的。尤其在阿尔及利亚,握手是愈用力愈受尊敬。

(2)忌讳。非洲人对Negro、Black二词不但有抗拒心理,而且不承认它的含意。强调肤色不同,在非洲是最大的禁忌。称呼非洲人,最好照他们的国籍来称呼。如果称非洲黑人为African可是犯了严重的错误。在非洲,所谓的African并非泛指所有非洲人,而是指特定的一群人,那就是南非共和国的荷裔白人。因此,那些非洲土著,碰到别人称他们为African,就露骨地表示生气。

(3)注意。不要瞪眼看对方。在埃塞俄比亚,跟当地人交谈或碰面的时候,不能目不转睛地瞪着对方,否则对方一定大感不悦。在阿尔及利亚,女性独行被列为禁忌,唯有逛店购物的时候,才可以私自行动。他们认为,一个女人独自乱走是一种“丧失品格”的行为。在尼日利亚的西部地方,有个特别的吃饭方式,即不能吃得一物不剩,客人至少要留一点东西在碟子上。他们要把那一片东西留到第二天,才将它丢入垃圾箱,因为他们相信圣灵会来吃那一片东西。在阿尔及利亚和几内亚,常常可以看到穿传统白衣和斗篷的女性。这些白衣、斗篷是贞节、纯洁的象征,女性观光客如果以这种打扮到处走动,保证畅行无阻,也不会遭到任何危险。另外,非洲人普遍认为相机对准某物,拍下镜头,某物的“精气”就给吸收殆尽。人、房屋、家畜一律不准拍摄。观光客如想拍摄,之前最好向对方先打个招呼,获得同意之后再行动。非洲大陆各民族都有着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即使是在一个国家里,各部落间也千差万别。所以在同黑人朋友打交道时,除了注意上述共性的习俗外,还要注意不同国家的特点。例如,同象牙海岸的人约谈工作,要准时赴约,但对方也许会晚来;而加纳人约会则十有八九迟到,甚至不去,时间观念很淡薄。

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从17世纪始,所谓西餐一般指的是法国菜。法国人一般都喜欢吃肥嫩的猪肉、牛肉、羊肉和各种香肠、虾、鱼、蛋、禽、牡蛎、蜗牛以及新鲜蔬菜。烹调中喜欢用大蒜、香草、香茄、丁香等为配料,花色品种繁多,爱喝清汤。

法国是白兰地、香槟的故乡。据说约1688年香槟省的修士当·派里朗对酿酒很有兴趣。他偶然一次,觉得酿出的餐酒不甜,便拿了些白糖加到酒里。白糖不能完全溶解,他便把酒加热,岂料竟酿出了香槟酒。为了纪念这位修士,就以当·派里朗作为最高级、最名贵的香槟酒牌子。

法国不仅酿酒业闻名世界,而且法国人还有“饮酒冠军”的美称。他们喝酒很讲究,一般吃肉类和家禽时用雪利酒、麦台酒;吃野味儿用红酒;吃海鲜则饮白兰地;喝汤时配葡萄酒;各种水果和甜点大都用甜酒。

英国人很会保养,早上眼一睁就先喝“被窝茶”。让茶冲去睡意后,还要逐一享用麦片、牛奶、果汁、黄油点心、三明治、煮鸡蛋等。他们的午餐、晚餐一般为二菜一汤,牛肉、羊肉、鸡、鸭、鱼、蛋搭配享用,外加点心、水果和咖啡。一日三餐他们并不要求数量,但绝对讲究质量。要求清淡、鲜嫩、焦香,不要辣,而且各种调味品一应俱全,自由挑选合口的。

一日三餐外,英国人十分讲究“午后茶”。一些公司每天下午4点半,会免费供应红茶、咖啡,或少许点心。在上层社会,邀请朋友饮茶是一种仅次于设宴的社交方式。饮茶还往往被认为是“绅士风度”的标志之一。

美国人的饮食习惯

由于历史原因,美国和英国的饮食习惯很接近。而且美国人也是很讲究质量,不要求数量。他们喜欢吃牛肉、猪肉、鸡、鱼、虾、蛋及各种蔬菜和水果。菜肴多用煎、烤、炸等方法进行烹调。像炸羊排,炸猪排,炸牛排,炸仔鸡,炸海虾等这些东西听起来就让人垂涎三尺了。美国人一般不在厨房用调料,而像英国人一样是把各种调料一股脑放在餐桌上,请君自便,真是既省了做饭人的事,又合了吃饭人的口味,两全其美。

美国人也是很讲究味道的,要清淡不腻,咸中带甜,蒜及酸辣食品一概不食,更不吃肥肉、清蒸和红烧食品,同时,美国人忌食动物内脏。

美国人爱喝矿泉水、可口可乐、啤酒等饮料。

美国人十分讲究时间和效率,他们对一日三餐的要求是既营养,又美味,还要快速方便。因此,快餐业便应运而生。如今典型的美国式饮食就是快餐。美国快餐中最受欢迎的食品是“热狗”、汉堡包和炸面包卷等。

热狗就是长面包夹香肠。据说是一位叫汤姆·道更的漫画家,画了一幅会讲话的香肠的漫画,取名“热狗”,从此这个名字便不胫而走,传遍世界,成为这种食品的代名词。美国总统罗斯福出访英国时,曾在海德公园野餐会上把“热狗”介绍给英王乔治六世,而后轰动了英伦三岛。从此,“热狗”在英国也流行开来,使英、美的饮食习惯更为相近。

日本人的饮食习惯

当今日本人饮食方式有3种,即传统饭菜、中国饭菜和西餐。早餐他们喜欢喝粥、牛奶,再配上面包,中餐和晚餐的主食则为米饭。他们喜欢吃瘦猪肉、牛肉、羊肉、鸡、蛋、笋、豆腐和各种新鲜蔬菜。日本人对鱼、虾、蟹、蛎、海带等海味都格外青睐,尤其是生蛎肉、生鱼片、河豚等。

在日本,泡菜和大酱汤是餐桌上必备的菜。用白米饭就酱汤吃,是日本传统式的早餐。在用餐中,日本人对筷子的用法很讲究,有“忌八筷”之说。其一,忌舔筷,即不能用舌头舔筷子;其二,忌迷筷,不要抓着筷子在餐桌上四处游寻,拿不定主意吃什么;其三,忌移筷,就是不能夹了一道菜又夹一道菜,而不吃饭;其四,忌扭筷,就是不要把筷子放到嘴里来回转,去舔筷子上的饭菜;其五,忌插筷,即不能把筷子用作叉子,叉着菜往嘴里送;其六,忌掏筷,就是不要用筷子从菜当中去扒开拣菜,应该从边上吃起;其七,忌跨筷,就是不要把筷子跨放在饭碗和菜碟上;其八,忌别筷,不能用筷子代替牙签来剔牙。在同日本人进餐时,要用公用筷子给大家夹菜。

日本人一般饭前都要喝杯清茶,并且十分重视茶道。茶道即是一种以茶会形式进行交际的礼法,同时也是一门煮茶、品茶的特殊艺术。

茶道的仪式十分繁琐,精于茶道被认为是身份、修养的绝好表现。一般茶道中有两种饮茶方式,一是每位客人各饮一碗;一是一碗茶每人只饮一口,由全体客人轮饮。

东南亚的饮食习惯

泰国人早餐喜欢吃猪油糕、甜面包、水饺、沙丁鱼、汤面、西式点心、多士煎蛋;喝鸡粥、牛奶或咖啡。日常生活中以米为主食,爱吃鱼类,但不吃海参;喜欢喝葡萄酒、橘子汁。他们对我国的川粤菜较感兴趣。

缅甸人对中西餐都喜欢。日常以牛肉、鸡、鸭、鱼、虾、鸡蛋和各种蔬菜为主,中餐尤其要清淡的蔬菜或凉拌青菜。他们口味喜淡爽、酸甜。饭后要喝红茶和咖啡。他们不吃动物内脏,也不吃猪肉。

菲律宾的名菜有虾子煮汤、肉类炖蒜、炭火烤水猪等,烹饪时多用香辣调味品。

柬埔寨人的口味近似我国广东,喜欢吃明虾、生菜、鸡等,口味微辣。珍视一切动物,不多食动物类食品,一般喜欢吃素。他们吃饭的方式很有意思,不需要桌椅,也不用碗、筷、刀、叉、杯、盘等,只是脚向后席地而坐,以手抓饭。

老挝人口味也近似我国广东。一般都很喜欢吃豆腐和鱼、鸡、羊肉、猪肉、牛肉等。早上爱吃豆沙包、喝甜粥;中午吃香酥鸡;晚餐喜欢吃什锦菊花火锅、很少喝酒。

新加坡以米饭或包子为主食,爱吃炒鱼片、炒虾仁、油炸鱼。

印尼人早餐喜欢吃西餐、喝新鲜橘子汁。午餐、晚餐吃中国菜。主食为大米。一般爱吃辣的、炸的和较干的菜,特别爱吃动物内脏。烹调方法以烤、炸、煎、炒为主,喜欢脆、酥、酸、甜、香,忌食猪肉。常用饮料为红茶、果酒、葡萄酒、香槟酒,不饮烈性酒。

伊斯兰国家的饮食习惯

穆斯林的饮食习俗基本相同,且这种饮食习俗的形成与伊斯兰教的教规有关。

在《古兰经》中,明文规定,凡是死物、血、猪肉以及非诵“安拉”之名宰杀的畜禽等4类为禁食物。《古兰经》的这一规定是古代阿拉伯民族生活习俗在伊斯兰教中的反映。早在伊斯兰教创立之前,古代阿拉伯半岛的游牧部落以及中东地区的一些古老民族中,就有不食猪肉的习俗。后来,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时,承袭并发展了这个古老习俗,把它写入教义成为教规。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这便成为世界伊斯兰国家的共同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