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神话传奇
15363200000006

第6章 上古神话(5)

因为尧的贤德,他身边的各位大臣也都像尧一样的贤良。这样即使是发大水,或是闹旱灾,大家都能同心协力,很快就克服各种困难,所以老百姓从来就没有埋怨过尧。尧太圣明仁德了,天上的玉帝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降下了十分吉祥的征兆,以表示对他的嘉奖。据说,尧居住的附近,长着一种叫做“苠葭”的草,生长在阶沿的缝隙里。这种草在上天降下祥瑞之后变得非常的奇特,从每月的初一开始,每天长出一个豆荚,不多不少总是只长一个,到每个月的十五时,豆荚就不再增加了。相反,从十六以后,每天会掉下一个,到月底就全部落完。假如碰到这个月是小月,只有二十九天,那么,就会剩下一个,一直挂在上面,永不掉下来。这颗吉祥的瑞草,就成了尧的日历,人们只要看到豆荚的生长和掉下就能比较准确地判断时间,进而能够按季节安排农业生产。尧的住处还长着另外一种草,叫做“蒲”,生长在尧的碗橱边。这蒲的叶子非常大,而且能自由摇动,一摇动就会有凉习习的风吹过来,既可以驱赶蚊子,也能给尧帝扇风,还能使放在碗橱里的食物不会变质。

除了这些祥瑞,更奇特是“浮槎”这个东西。尧作国君到第三十年的时候,忽然在西海中出现了一只巨大无比的浮槎,浮槎闪闪发光,尤其到了晚上就会耀眼无比,照得天地犹如白昼。远远望去,这浮槎就像天山的月亮一般。浮槎并不是静止不动,它绕着四海航行,十二年绕四海一周,周而复始。

尧帝

大尧不仅有天上诸神的庇护,地上有能力的人也争先恐后来帮助他。据说,有一个叫大费的人,具有很特异的能耐,他知悉鸟兽虫鱼的性格,并懂得它们的语言,能够跟它们自由沟通。他的这项异能,是从胎中带来的。大费的母亲叫女修,本是颛顼的一个孙女,也是一个织女。有一天,她织布织得累了,就放下机杼,躺在屋前的草地上休息。一下就睡着了,一群唧唧喳喳的小鸟飞来了,围着她站了一圈。接着飞来了一只大鸟,就落在圈里,慢慢走近她的身旁,在她的小腹上下了一个红红的鸟蛋,然后对着她的叫了三声。叫声把女修吵醒,可是等她睁开眼睛,所有的鸟都飞走了。不久之后,女修就生下了大费。大费不远万里,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帝尧的都城——唐这个地方,跟在尧帝左右,竭诚帮助大尧,因为他懂得鸟兽的语言,在他的帮助下,大尧每次带领族人打猎,都能打到更多的食物。

槐山上还有一位采药的老人,名叫偓佺,因为认识仙药,遍尝很多的仙药,也因吃了仙药,身上长满了白毛,眼圈也都成了方形,不过能够看很远很细小的东西。这个老人身轻体健,快步如飞,常人一般都看不到他。可是他看到尧帝日夜为百姓操劳,为了人们的疾苦,经常愁眉不展,身心疲惫,就很想帮助尧帝。他不畏千辛万苦,从最陡峭的山崖上采来仙松树的松子和各种仙花异草给大尧调制成几丸神丹,悄悄地给尧帝送去。尧帝只要服下这些仙药,就能延年益寿,身体健康。尧帝收下了偓佺的神丹,并拿出自己亲手种出的瓜菜答谢他,深深感激他的好意。但是,尧帝实在太忙了,收下神丹之后,就一直在外面忙于天下的事务,根本没有闲暇去服用,后来慢慢就忘了。这些丸药最后竟被蛇给偷吃,因而蛇便再也不会死了。

尧有一个叫丹朱的儿子,可是品质一点也不像尧。他为人骄傲、暴虐、奢华、纨绔,脾气也很坏,稍有一点不如意就会暴跳如雷,没有人能够劝阻得住。有一次发了洪水,丹朱不但不去帮助父亲治理洪水,还在洪水退后,强制手下人给自己在沙滩上拉旱船,而且美其名曰“陆上行舟”。大家都对他很不满。尧还是很爱自己的儿子,担心他脾性太坏,没有耐心,会招来祸患,就发明了一种围棋,专门来锻炼丹朱的性子,以期改变他那暴虐的性格。但是一点也不能静下心来下棋,结果没有取得丝毫的成效。

到了尧很老的时候,决定选贤让能。他先找到阳城的许由,许由是天下的贤人,可是他太清高了,不愿听尧帝关于天下的言论,更不愿接收尧帝的禅让。在听了尧的话之后,他感到这些话玷污了他的耳朵,便连夜跑到箕山下水很清的颍水,用颍水来清洗自己的耳朵。尧帝没法,只好去另找他人。最后终于找到了舜,并把帝位传授给了他。丹朱为此很不服气,就发动南方的三苗,举起反叛的旗帜,企图进攻中原,推翻大舜的统治。大舜在尧的帮助下,很快就平定了丹朱的叛乱。丹朱最后只得跳水自杀了。

尧就是这样一位圣德的天帝。

百劫舜帝

关于贤帝大舜的故事,史书是有这样的记载:大舜出生极为寒微,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有一天瞽叟的妻子忽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只金光闪闪的凤凰口衔着黄澄澄的稻米来喂她。不久,大舜的母亲便怀上了舜。

到了后来,舜的母亲就生下了大舜。大舜生下来的时候,眼睛长得非常特别,每只眼睛都长着两个瞳孔,所以人们又称大舜叫重华。除了眼睛有点特别外,舜并没有其他不同的地方,他跟同族人其他的普通的青年一样。

舜的个头不高,不过却相当勤劳,经常劳作很晚才回家,很少休息。大概是在太阳地下劳作太久的缘故,舜的皮肤总是黝黑黝黑的。

也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的缘故,舜遭受过很多的灾难。大舜的母亲死的比较早,父亲瞽叟不久又娶了一个妻子。这个后娶的妻子也生了一个男孩,叫做象。后母是个心存嫉恨的女人,总是偏袒自己的亲生孩子,并把舜视为眼中钉,还总在瞽叟的面前说舜的坏话。瞽叟也很软弱,加上自己又是个瞎子,很多的事情也不得不只能依着这个后妻。舜的弟弟象在他母亲的影响之下,变得很自私很贪婪,目无兄长,总是想找机会害舜。

大舜生性老实,处在这样的家庭里,虽然心情有些不快乐,但是他却总是以德抱怨,事事处处极其尊敬孝顺父母,尽心尽力当一个好儿子,对弟弟象也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更不要说欺负。于是,大舜的仁义孝悌的好名声在大舜居住的地区四处传扬开来,人人称颂。人们也都同情舜,有时也时常帮着舜,让他每次都能躲过象的迫害。大家还很愿意跟大舜在一起。

可是大舜的好名声却得到心狠毒辣的后母的更加嫉恨,她很多次伙同瞽叟,还有象,想设计把舜害死,才肯罢休。

有一天,后母把大舜叫到跟前,假装无可奈何的说:“大舜呀,现在家里人多了,家里的粮食又很有限,田地也少,加上又快碰上饥荒。我已经跟你爹商量好了,历山这个地方有很多空地,还没有人开垦,你就搬到那里去住吧,那里会有开不完的地。你到那里去给家里多开些地,在三年的时间里把它开垦完,要是没有开垦完,你就别回来见我们!”眼瞎的瞽叟站在旁边,只是一言不发。

大舜心里其实很明白,历山这个地方他去过很多次,那是一座大荒山,而且尽是石头,到处长满深深的毛草。大舜听了还是没有半点怨言,他心想:反正你们很嫌弃我,我还是搬出去的好,何况,这世上只有不愿劳作而饿死的人,没有因为辛勤劳作而累死的人,开荒就去开荒吧。于是牵起家里给他的一头瘦牛,扛着一架破犁往历山走去。

大舜走到历山仔细再看了看,真是半块好地也没有,山上全是乱石堆,里面长的都是些杂草和荆棘。可是舜没有泄气,他在山脚下简简单单地搭了个茅草棚,就开始了辛劳的开荒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