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神话传奇
15363200000016

第16章 世俗传奇(9)

于是,二位书生就带着田穋、邓韶站在列位神仙的身后。这时,田穋问:“这次婚礼作傧相的是谁。”书生回答说:“是刘纲。”田穋又问:“那扶侍的是谁呢?”书生回答道:“是夫人的外侄女茅盈。”田穋还问道:“那东边两个弹筝、击筑的是什么人呢?”书生回答道:“她们是麻姑和谢自然。”田穋最后问首:“帷帐中坐着的是谁?”书生答道:“是西王母。”

不一会儿,有个人骑着仙鹤来了。这时就有个仙女问道:“司仪来了没有呀?”

书生听这话,就带着田穋、邓韶走到前边去了,并让他们站在碧玉堂的左侧。

不一会儿,就听见乐曲声从空中传来,有个手拿红色符节的人走到前面大声说:“穆天子到了。”于是,四下奏起了仙乐,众位仙人也全都站了起来,王母也离开座位去迎接。这时,王母又说道:“怎么不把老轩辕黄帝也拉来参加呢?”一位仙人答道:“早就请过他了,只因为他今天晚上要主持月宫的筵会,所以就不能来了。”

王母感慨道:“自从上次瑶池一别以后,世道已几经变迁,以前还能看到的洛阳东城,现在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定鼎门西边一带,忽然就变成了新的市街。只是世人追求名利还同往日一样,真是太令人感叹了!”穆天子拿起酒来,并王母唱歌。王母于是用珊瑚筷子敲打着盘子唱道:“劝您喝酒,替君悲哀。”并又朗诵道:“自从多次看到人间世朝更改,便再也没有在瑶池会上取乐的心情了。”随后,王母接过酒杯把酒喝了。

这时,穆天子接着唱道:“请您喝杯酒,休要叹息市朝今是昨非,早知道再也没有瑶池会上的兴趣,真后悔赶着骏马匆匆忙忙地回归。”唱完之后,就与王母一起谈起了往日瑶池会上的旧事。

不一会儿,王母又说:“应该把叶静能叫来,叫她另外唱一个当时的小曲子。”随后,叶静能就到了,并唱了起来:“在北方的战火中离开了京城,杨贵妃洗澡的宫殿里没有了乐曲声,半夜里保护皇帝的人没有仪仗,皇帝的车马匆匆忙忙地出发,梳妆的匣子里还保留着金玉首饰,温泉浴池里雕刻的玉石芙蓉花仍然泡在水中。荆棘堵塞了通往骊山顶上朝元阁的道路,只有那晚风呜咽吹拂着古松。”唱完之后,众位神仙都很伤心。

不一会儿,礼宴举行了,席上足有好几十道菜。同时,也分给田穋和邓韶吃。

有一位仙女捧着玉石宝箱,托着红色信纸和笔砚来到田穋和邓韶面前,请他们写催促新娘上轿的诗歌。于是,他们写道:“玉的身子花的容貌,鬓如蝉娥发如云,那用扑粉抹胭脂,早早请出轻盈地站在云彩间。”茅盈也吟道:“掀开水晶宝帐把喜烛点亮,清风吹动珍珠玉佩云彩里响叮咚,用不着匀红粉去打扮那如花貌,早早请赶起双鸾驾的车快把仙境到。”田穋和邓韶把诗写好之后就拿进去了。不久,里面传出环佩碰撞的声音,有好几十个女子领着仙郎进入了帐内。并招呼田穋、邓韶开始举行礼仪。

礼仪完了之后,两个书生又带着田穋、邓韶辞别了夫人。夫人在临别时说:“我并不是没有上好的宝贝送给你们,只是怕你们的力气小拿不动!”只好分别赏他们两人各一杯延寿酒,并说:“你们唱了这酒之后,就可以在人世上延寿三十年了。”接着,就叫卫符卿把二人送回人间去。

归途中,他们仍然摘花饮酒,依依惜别。卫符卿对田穋、邓韶说:“仙界的这些人能升天成仙,让鸾鸟仙鹤替他们拉车,全在人们平素修炼。如果二位能摆脱人间尘世的桎梏,三年以后,我在嵩山三十六峰等你们,希望你们多多保重,好自为之。”

当到了来时的大门楼前时,就各自握手告别。道别之后,田穋和邓韶刚走了四、五步,他们再回头看时,以前的一切都不见了,只有嵩山巍峨接天。二人回到家后,才发现地上已经过了一年多了。家里人早就给他俩在北邙山修过坟墓,招魂而葬了。现在,坟上都长出草来了。于是,田穋、邓韶抛下家人,一同嵩山去了。此后再也没人见到他们。

海神妈祖

妈祖我国西南沿海救苦救难的第一女海神。她是五代闽王都巡检史林愿的小女儿,名叫林默。林默自幼好道,后来传说又得到观世菩萨的超度,就成为了海上女神,庇佑出海航行的人们,又因为的巨大善心,被人们尊为“天妃”。

故事还得从头说起。话说五代的时候,在福建湄州,有一户世代从事海上经商的林家。这年,林家的老爷刚刚去世,从此出海的任务落在儿子林愿的身上。但是林愿第一次出海就极为不顺。原来,在这里,做生意没有官司府的保护是寸步难行的。林愿也这才弄懂他父亲在世时非得买个巡检史的真正原因。林愿也学他父亲的样,花了很大一部分的家产买了一个方便经商的巡检史。于是林愿一下就由一个布衣摇身变成了官老爷。他不仅可以收过往般只的税,而且自家不必征税,所以自从林愿做官之后,林府在海上的生意就很快就红火起来,林家也就变得相当富有了。

后来,林愿取了一个名叫小华的妇女为妻。小华没几年就为林家生下了四个儿子,但是不知什么样原因,这四个儿子看上去一点都不出众,体格也很羸弱。林家怕将来自家香火不旺,就陪着妻子到普陀山去还愿,请求观世音菩萨再赐一子。其实林家一直就十分信奉观世音菩萨,从小华的婆婆到小华都是这样。

观世音菩萨早就知道林家好道乐施,为官清廉,慈悲为怀,并且不远千里来普陀山还愿。随即就对身边的徒儿龙女说:“龙儿,后日你就投胎到林家,以了结这个缘分,你去了之后,到时也可收伏海上妖魔,替天行道!”

龙女听了,极为不解地问道:“可是师傅,林家求的是儿子呀!”

“这是天意,你不要再问,快些下凡去吧!”观世音菩萨不紧不慢的说。

龙女知道不便再问,就投胎到林家去了。

再说,林愿夫妇从普陀山还愿意回来,不几天就怀上了身孕。到来年的三月二十三日,午时时分。青天白日,一声巨响。只见林家前后,红光闪闪,林府周围的街头都清香扑鼻。林家就产下了一千金。虽然生的是一个女孩,但毕竟是观世音菩萨显圣,林家一家上下都十分欢喜。也因为妈祖一生下来就很少说话,总是默默然的样子,所以家里就给她取名为“林默”。

自打林默稍大的时候,她就经常到海边去看大海,为出海经商的父亲祈求平安,也为所有出海的老百姓祝祷。而且,她有着一种神奇的能力,就是能够预知海上的风暴,知道哪里会不会发生海难。据说,有一次林愿跟大儿子出海了。妻子天天在家里为这父子两个祝福,这天晚上她又在月下为他们祈祷,忽然听到默儿在睡房里左翻右滚的,就连忙带着丫环走到林默的屋子里,只见默儿正在做恶梦。屋子里很暗,还充满着的一股檀香的味道,月光被紧紧关着的窗户挡在门外,只有豆点的灯芯在烛台上跳动着,好像快要熄灭的样子。林默睡在床上,一点都不安静,翻来滚去,一会儿抓着床沿,一会儿拽紧蚊帐。林夫人非常担心女儿,赶忙将女儿叫醒。

默儿梦中醒来,吃惊地对林夫人说:“妈妈,不好了,大哥掉到海里去了!”母亲听后吓了一跳。林默从床上坐了起来,埋怨母亲道:“妈妈,父亲他们在海上遇到了很强大的风暴,很多船都快翻了。刚才我双手各拉着一条船,左手拉着哥哥的,右手拉着父亲的那只。当我正想把他们的船靠近,可是你把我叫醒了,匆忙之中,我松掉了左手,大哥的船就翻了。”

林夫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最后等到林愿从海上回来后,果然就不见了大儿子。这件事传出去之后,人们都觉得林默很不平常,说她是天上的仙人下凡。

到后来的北宋宣和年间,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在归来的途中突遇风暴,但是由于得到妈祖的保佑,最终逃过了的风暴,安全返回了大宋。回来之后,路允迪到宋徽宗那里,请旨下诏,求皇上加封海神妈祖。宋徽宗对妈祖林默的事迹早有所闻,听到这件事后,特敕封林默为“湄洲神女”,并题庙额“顺济”,就是救人苦难的意思。朝廷还派人在湄洲修了“妈祖庙”。

妈祖

明朝永乐十一年,夏秋之际,郑和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载着两万多官兵下西洋。这样的非凡的气势,惊动了海内外,但也吸引了海盗觊觎的目光。不久,郑和的舰队进入了南海。这是海盗最为猖獗的地区,虽然郑和每次都是有备而来,但是每次都会遭到这里的海盗之王陈祖义的突然袭击。当天晚上,郑和在舱里休息,很快就进入了梦乡。这时,一盏红灯飘到他的床前,眨眼就化作了一个身着红裙子的女子。睡梦中的郑和吃了一惊,迷迷糊糊地赶忙从床上坐了起来,跪下就拜。他知道是神女显圣。海神知道郑和一生忠义,就把御敌之法详细地给他说了一通。郑和也正是在海神妈祖的指点下战胜了陈祖义,写下了郑和七次下西洋辉煌篇章。郑和也屡次上表永乐皇帝,宣称“天妃神显灵应,默伽佑相”。于是明成祖朱棣下令在湄洲、长乐、太仓、南京等地建了天妃妈祖的庙宇,还亲自写了《南京弘仁普济天妃宫碑》碑文,盛赞天妃妈祖的功德。

令我们奇怪的是,澳门别名是“妈祖”,这是葡萄牙人对澳门的最早称谓。“妈祖”在葡文里写作MACAU,英文写作MACAO。广州话的音译就是“妈祖”。这名称的来源,是因为“妈祖”作为海上女神,已经传遍了世界各地。葡萄牙人初到澳门时,是在“阿妈港”登陆。阿妈就是保佑航海者的女神妈祖,妈阁庙就是专门供奉这个女神的。所以,葡萄牙人到了澳门之后,最先就把这个地方称为“妈祖”,也是对海神妈祖的祝福。

现在,在澳门,有一年一度的妈祖文化节倍受航海人的关注。千年妈祖,备受世人世代崇拜,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石竹祈梦

石竹,指的就是石竹山,这里山不高,然而怪石嶙峋,岩骨齿错。石如兽、或禽、或人、或仙,或房舍、或平台,大有步移形换的气概。整座山峰,石景丛生,有紫帽峰、狮子峰、象王峰、弥陀峰,有石室、鹤影石、朝斗石、双鲤石、棋盘石、伏虎石、醉石、宝盖石,还有紫云洞、罗汉石、仙人坪、虎溪岩、出米石、土笼石、洗耳泉等等,美不胜收。然而使石竹山闻名的不是这些美景,而是石竹山祈梦的故事。

传说明永乐时期,闽地长乐这个地方有一位十三岁就中了秀才,名叫马乐的人,后来在考举人时竟九考不中。一年又逢科考期近,听人说福清石竹山九仙赐梦,预测极其灵验,他就备了香烛到石竹山去祈梦。在经过山下宏路镇时见一鱼贩挑着一担肥美的带鱼在叫卖。马乐平时读书之余,最讲究吃食的味道,这时他想:如果现在不是要去石竹山求仙赐梦的话,我一定让书童把鱼买来好好吃一顿。

因为马乐有这个杂念,所以入观后,接连祈了两夜也没得到一个梦。马乐很生气,就在墙上写了一首诗:“一心一意来求仙,三日两夜求无仙;马乐有朝能出仕,定除石竹草鞋仙!”诗意不仅极尽戏谑,而且显露不满和气愤。谁知马乐当晚即获一梦,仙君以诗告戒说:“马驿来求仙,贪餐鱼也鲜;是汝心不虔,还骂我野仙。念汝一日君,非是打一鞭!”在这诗中,马乐的名字变成了“马驿”,意思是“一日君”。

马乐醒来后百思不得其解,但他知道这首诗的戒谕之意是十分明白的。于是就带着疑惑赴京赶考去了。哪想竟一举得中了个头名,真的可说是“状元及第”。朝廷当即就授给他“翰林修撰”的官职。后来,因为马乐这个名字和永乐帝有点违讳,于是,就由皇帝赐给他“马驿”这个名字。正好这时候,永乐帝染了一点小病,于是叫状元也就是所谓的“天子门生”马驿,奉旨代替皇帝上天坛祭天,这样,马驿就被人称为“一日君”。

后来,马乐请旨回乡,他很感念仙君赐梦如此之真,就上石竹山还愿,并在当年自己题写的诗旁边,又提笔又撰写了一付对联,对联是这样的:一念鱼羊三宵无梦,九仙赐马一日为君。这付楹联一直存放在石竹山道房的客厅中,到文革时才被人毁掉。

福清民间还广泛流传的祈梦故事,是明人叶向高年轻时赴石竹山九仙楼“祈梦”的故事。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又号福庐山人,是福清港镇后叶村人。他是明朝万历十一年的进士,历任国子监司业、翰林院编修、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他能诗善书,精通棋艺。叶向高老年时曾对人说:“石竹山是何氏所居住的地方,岩壑奇绝,祈梦甚为灵验。”叶向高不仅在山中祈梦求签,还曾住在山上的观内攻读经书典籍,在他功成名遂后,又在万历年间重游石竹山,并在悬岩绝壁题刻下“洗耳泉”等摩偈语。也还在牛胶洞题刻了一副意味深长的楹联:一自名山传梦后,而今玉带愧横腰。

清代时期,闽县人刑部尚书陈若霖的曾孙陈宝琛,在他未出仕前也到石竹山去祈梦。在梦境中,他见到一个人,一只手提着紫色长靴,另一只手提着尿壶。陈宝琛梦醒后,不知道其中的寓意,就只好回来了。再说,这陈家的府上有一个很痴的仆人,他见少主人朝山归来之后忧愁不语,就问道:“少爷祈了什么梦,怎么这般不高兴呢?”

陈宝琛于是就把梦境中的事告诉了他。痴仆想了想,然后说道:“少爷这次科考,保证能中。您想想,‘紫靴’不就是‘这科’吗?‘尿壶’即是‘月累肭’之意吗?”(“月累肭”在闽地土话中是“跑不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