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文明历程
15360700000026

第26章 大禹鸟田之谜

禹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也是中国民众心目中第一个实实在在的民族英雄。据传,在舜时,实行“三岁一考功”的奖励制度,结果每次评出20人中,都有禹的名字,而且大家一致公认“唯禹之功为大”。历代老百姓称禹时,不直呼禹,而呼之为“大禹”,在中国历史上,当得起这么个“大”字的,能有几人?

大禹之功,在于治水。帝尧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让禹的父亲鲧去治水,结果九年无成,被杀。后来,众人举禹治水,禹忧民之忧,当时禹初娶涂山女为妻,儿子启刚生下,禹耳听“启呱呱而泣,而弗子,惟荒废土功”。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后人称赞大禹之功,认为:“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左传·昭公元年》)意思是说,最应该表彰的是大禹之功,它的恩泽久远,如果没有大禹,我们这些人都将变成水中的鱼了!

禹之功不只在于治水,而且在于治水以后的发展农耕。据说,大水平定以后,大禹就“尽力于沟洫”。也就是致力于整顿河道,使之能适合于农业生产,并且“禹稷躬稼而有天下”,是说他亲自带领大家开垦荒地,种植庄稼,开荒,种地,需要劳力,于是禹“令民归于里闾,其德彰彰,若斯岂可忘乎?”他要求由于水患而流离失所的乡亲们各归自己的“里闾”,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这是最重要的。

禹功成后,铸九鼎作为立国重器,象征九州康泰平水,富盛繁荣。而九州之中,禹亲自垂范发展农事的,要数会稽一带了,这就是所谓的“教民鸟田”。

大禹治水了结于何处?这在史书上是有明确记载的。据传,禹治水毕,“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日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又说,“禹在巡狩,至于会稽而崩。”这就很明确了,大禹的晚年是在“江南”度过的,这个“江南”具体指的是“会稽”,即今绍兴一带。所谓“巡狩”云云,实际上是考察,是指导工作。掘司原迁掌握的资料,越王勾践就是“禹之苗裔”,“盖有禹之遗烈焉”。大禹的子子孙孙留在了越地了。

一些越地的地方志则写得更具体细致。《宝庆续会稽志》:“剡溪古谓之了溪,《图志》谓禹治水至此毕矣。”“了”,有完了,完毕的意思,“了溪”标志着全国治水可以“告功于天下”了。《嘉泰会稽志》:“禹疏了溪,人方宅土。”宅于属于自己的土地上,那是要有条件的,至少要征服洪水,大禹做到了这一点。《龙宫夺碑》:“沧海之隅,会稽巨泽,惟禹之功,人生始籍。”这也是讲大禹为世居于“会稽巨泽”边的人们创造了安居乐业的条件。《越绝书》称:“上茅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更多茅山为会稽。”与《史记》上讲的差不多,只不过把茅山与会稽串连了起来。

种种迹象表明,大禹在越地的确做了不少事,而最大的一件事莫过于“教民鸟田”了。

《越绝书》上说:“尚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无以报民功,教民鸟田。”这是讲大禹的为人和业绩。大禹为了使广大百姓“居之者乐”,而甘愿当“为之者苦”,于是,就着手“教民鸟田”。何为“教民鸟田”呢?这倒要花一番查考才能搞清的。

关键是要搞清何谓“鸟田”。原来,在古代“鸟”与“岛”可互代。《尚书》中说到“岛夷”,在《史记》中都写作“鸟夷”,《辞经》的解释为:“古岛字写作鸟,读为岛。”大禹的“教民鸟田”,实际上应该读成和写成“教民岛田”。通俗地说,就是把“岛”开辟成为“田”。

古越地的会稽山下,有那么多“岛”吗?有的。地质学家证明,在当时的会稽山下有众多大小不等的沼泽平原,从南向北缓缓倾斜。南部高度可达十余米,北部沿海地带只有1~2米。平原内部除了纵横交错的河流和湖泊外,还有数百座崛起于深厚的冲积层上的孤丘,也可称之为孤岛的吧!这些孤岛原来是无人去耕种的,耕种后能收多少也是个问题。现在,踏遍了九州大地的禹发出了声音,一定要把荒岛变成良田。

大禹教民在孤岛上种植稻谷。由于这些土地都是生荒地,还没有经过施肥变成熟土,大禹就让大家采取古代沿用的种一年养一年,种一丘荒一丘的办法,实行轮作制的耕作方法。《越绝书》上说的“小大有差,进退有行”,指的就是轮作制。轮作过程中哪块地该进,哪块地该退,都得有个顺序,大禹是有经验的,他安排得井井有条。

古越民在大禹的率领下,“获鸟田之利”,有了成功的经验以后,大禹要他们“莫将自使”,即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要把“鸟田”实验推广开去,《越绝书》写道:“大越海滨之民,独以鸟田。”是说,越地海滨的老百姓,都以独特的方式进行鸟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后来,海潮后退,一个个的孤岛联在了一起,成为万顷良田了。可见,大禹对于古越乃至全国发展农业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越地人民是不会忘记大禹的,他们用种种方式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越地人民在山阴县西北约45里处建造了禹庙。在会稽县东南七里处建有禹祠。在会稽县南12里处建有大禹寺。在会稽山上有大禹陵。另有禹穴一处,疑为大禹墓地,当年司马迁就“上会稽,探禹穴”。后有人说,禹穴为大禹藏书处。

另外,还有传说中大禹用过的石船、石帆、铁履、铁屐。还有大禹的硅璋璧佩,还有禹剑,还有禹井,禹饮泉,都是为了纪念这位远古时代的伟人。这些,也可看成是对大禹“教民鸟田”的一种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