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文明历程
15360700000020

第20章 上古岩画之谜

岩画是一种永恒的艺术。人们在刻绘石面中,表述着自己的心迹,宣泄着生存抗争的心灵呼唤。一幅又一幅的岩画,就是一部又一部的千古“石头记”。

最早的岩画发现于欧洲。一个牧羊人不自觉地走进一个洞穴,里面的岩画使他目不暇接。消息公布出去,举世为之惊异。原来这是几万年前的先民留下的手迹。之后,人们又在非洲、亚洲、澳洲、美洲都发现了岩画,中国也发现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岩画。

中国岩画最早发现于福建花山崖。清代张穆在《异闻录》中如是说:“广西太平府,有高崖数里,现兵马持刀杖,或有无首者,舟人戒无指,有言之者,则患病。”《宁明州志》载:“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执干戈,或骑马,未乱之先,色明亮,乱过之后,色稍黯淡。又按沿江一路两岸,崖壁如此类者多有。”对这些岩画,当时根本不可能去研究考察,后来也就淡然了。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远古岩画的发现有了很大的进展。在广西、云南、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山东、福建等地都发现了岩画。在高山,在草原,在有岩壁有石块的地方,都可能留下先民们创作的岩画,留下远古时代不朽的记忆。

知原先生在《人之初》中认为,岩画是自传体的画作,是先民们的自我发现,自我的宣泄。这大致上是对的,下面我们可以对此略作分析。

首先,岩画反映了先民生产过程中的“自传体的画作”。生产永远是岩画的第一主题。

岩画中最能引起人们思考的是大量的动物形、人类的狩猎活动。动物与人是岩画画面中的中心题材,据统计,一般岩画中的动物画在要占到80%~90%。岩画中的动物多达四五十种,出现最多的是岩羊、鹿、野马、骆驼。这些动物一方面是野生的自然物,同时也是他们狩猎和肉食的对象。正因为如此,岩画中的动物显得特别的可爱。

岩画中表现的狩猎方式,主要有射箭、棒打、独猎、围猎等几种。射猎者有时是单人独猎,有时浩浩荡荡队伍列队出击。阴山岩画中的一幅围猎图是十分生动有趣的。画面上有多头的羊、牛及其他动物,它们进入了猎人的包围圈。画面上只有四人:两人在前面阻拦,一人在后面断后,还有一人在旁包抄,使这些进入包围圈中的猎物无处逃遁。为了说明胜利在即,画面中还出现了几头猎物倒地的镜头,实在生动得很。

除了在岩画中反映人们的狩猎生活外,还反映着先民的农作生活。连云港将军岩发现的岩画遗迹,内容有人面、农作物、鸟兽、星云及各种符号。在一幅岩画中,禾苗之类的农作物图形多达13种,它反映了人类与农业的密切依赖关系,也表达了当时的人们对生产庄稼的土地的一种崇拜意识。这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反映我国原始农业部落社会生活的岩画。也有专家认为,画面中庄稼插入大地,而人面又连接于禾苗之上,这本身是“庄稼生人”神话的反映,表现了初民对人类起源的思索:人是不是从庄稼(或植物)里生长出来的?这实际上是原始农耕时代的幻想和哲学。

其次,岩画也多侧面地反映着初民的生活。

在花山崖岩画中,在黑山岩画中,在沧源岩画中,都有大量人的群体生活图像,他们或一起游玩,或共同欢娱,或群起劳作,景观十分伟岸。在不少岩画中,专家们认为显示的人口密度太高,原始社会绝不可能达到这样高的人口密度。但是,在艺术作品中,那又是允许的,朱狄先生在《原始文化研究》一书中指出:“我相信它是在过去消逝了的时间中能够回忆起来的几代人的人口总和,而并非是一种装饰效果的体现。”

舞蹈是初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娱乐,也是休憩,也是养生,甚至可以说也是生活的本身。岩画中表现的舞蹈,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而又以独舞为主。有些舞蹈是直接摹写现实生活的,包括狩猎舞、生育舞、征战舞、祭祀舞等,其舞姿或狂野豪放,或轻盈婀娜,给人以美的感觉。

此外,远古岩画中还蕴含着许多怪诞的、神秘的、神化的东西,也很耐人寻味。

岩画中用夸大的笔法写男女的性征及性器官,或用夸大的手法刻绘交媾过程,这是史前生殖崇拜和性崇拜的铁证。在岩画中还有许多戴着头饰的似人非人的形象,实际上是对祖先及神的绘描。有的神人的头顶还有一太阳,那是神人崇拜与自然崇拜的综合了。

盖山林先生在《中国岩画学》一书中说:“岩画是人类有文字之前文化和智能的主要记录。岩画是以艺术的形象语言,向后世道出了人类为生存而斗争的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可惜,我们至今对岩画的研究还很不够,因此对先民生存斗争的场景也就展示得很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