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复活的古城(下)
15358400000014

第14章 古城中的难解之谜(8)

但是,类似索尔兹伯里的巨石阵遗址,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在遗址中通常没有一个被明确标识的观测点。对于确认此类遗址的天文学意义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因为观测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观测的结果,而没有明确标识的观测点,今人就无法确切知道,当年先民社会的祭司究竟是站在哪里进行观测的。这就使得那些在遗址中探寻天文学意义的人,不得不假设各种各样不同的观测点,而每一个假设的观测点都会对应一整套观测结果。这就有点像一个方程有一组解,已知条件中却又没有进行取舍的依据,能够使我们决定选择哪一个解。

这样的天文学观测,很可能会发现更多的与柱列对应的特殊天象,也就能更全面、深入地揭示IIFJT1基址的天文学意义。更重要的是,这还可能会对揭示世界上别处巨石阵遗址的天文学意义作出中国人特殊的贡献。因为我们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IIFJT1基址与索尔兹伯里巨石阵的年代几乎相同。在距今如此遥远的年代,在相隔如此遥远的地方,竟有如此异曲同工的史前建筑,这怎么能不引人遐想呢?

五、揭不开的金字塔之谜

1.造之谜:谁是设计者

埃及金字塔是过去的历史中最有象征意义的奇迹。呈几何形状的庞然大物,自古以来默默地耸立在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上,成为古代奇迹最为典型的代表。

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在它面前叹为观止。公元前五世纪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对他的希腊同胞说,他认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就是伟大的金字塔。

为了一睹金字塔的雄姿,旅游者络绎不绝地来到埃及。凡是最初看到金字塔的人,都会觉得它是一个名不虚传的奇迹。尽管周围环境很乱,有卖水的小贩、当地导游及赶骆驼的人干扰,但他们丝毫无损于金字塔的雄伟气魄。白天,高大的金字塔挡住了太阳的照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阴面,犹如日落黄昏的景象;夜晚,在月光的映照下,金字塔变成了一个离奇古怪的幻影。

这座巨大的金字塔虽然被它的设计者建低了31英尺,但它仍不愧为埃及境内80座金字塔中最高大的一座。它的顶尖离岩石底座曾达到481.4英尺高,可惜现在它顶部的12层石级已经不复存在了。金字塔底部两端最长曾达756英尺,整整覆盖了13.1英亩的面积。

胡夫法老在第四朝代开始执政,历史上称这个朝代为“古王国”时期。胡夫的父亲叫斯尼费鲁,他也曾在开罗以南56英里处建造过一座叫密杜姆的金字塔,后来这座金字塔坍塌了。在密杜姆以北30英里处的达歇,斯尼费鲁法老还建筑了另外两座金字塔;本特金字塔和北部的“石头金字塔”。正是这位法老继承了和三朝代的佐塞法老建造金字塔的传统。佐塞法老在开罗以南20英里的萨盖拉建造了“台阶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离“古王国”的首都孟菲斯城不远。

佐塞法老的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780年建成的,一个世纪之后,胡夫法老的金字塔也开始建造。这座金字塔建成之后,因其表面覆盖了一层平滑、闪光的石灰岩块而闻名遐迩。

如今,这座最大的金字塔已破烂不堪。在它附近的图拉采石场里,所有的石灰岩块几乎都被后来的一些建筑者取走了。据传这些石块大部分都被用来建造十三世纪古开罗城的城墙或其他建筑物。

大金字塔上的230万块石块大部分都采自吉萨附近的石灰岩采石场。部分精细雕凿的石块是从尼罗河上游东岸,几英里以外的图拉采石场拉来的。除此之外,埃及人还用了一些花岗岩,尤其是大金字塔内室的用料都是花岗岩。埃及人认为花岗岩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它坚硬结实。但花岗岩很难开采和雕凿,而且离这最近的阿斯旺花岗岩采石场,还要向南走500英里的路,因此修造金字塔时,很少使用花岗岩。

大金字塔上的每一块石头平均重2.5吨,有些甚至重15吨,最小的也不低于1.5吨。因此大金字塔虽然已成了一堆废墟,但它仍然显得巨大无比。

大部分关于大金字塔的奇妙推测都与金字塔的建筑细节情况有关。古代的人为何要建造这种样子的金字塔?金字塔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建金字塔是为了什么目的?

根据众多先人的发现,今天专门研究金字塔的学者推测大金字塔的建造方法如下述:

根据当时的记载,直接指挥建造大金字塔的是宰相海莫。他先选定场所,亦即选在尼罗河西岸不远也不近的岩盘坚硬的高地。古代埃及人深信太阳西沉的尼罗河西岸是死者之国。为避免过于接近尼罗河会遭洪水淹没,以及避免与尼罗河过远不便于搬运石头——因此才选择完全符合此条件的吉萨高地,为建造大金字塔处所。

确定了场所以后,就在高地岩盘上,挖网眼状的渠道,并使水流入沟渠中。水痕会印在各种沟渠上,借此以测定大金字塔的正确平准度。

接着再将金字塔的四角配合东西南北4个方位。做此工程时,必须利用星座才能正确无误,不知当时他们是如何来计测的。

建造金字塔所用的石材——石灰岩大都是从尼罗河东岸的图拉采石场采掘而来,而长廊和房间中所使用的花岗石,则是经尼罗河上游的亚斯文等地采掘而来。凿石头时,是先用凿子在石材上开洞,再打入木楔子于洞中,而后再放入水中使其膨胀,最后再使用将石头从岩盘切离的方法。

凿下后的石头,先放在橇上,再放在并排的圆木上,用绳子拉到河岸。当时他们还不知利用车轮或马。

在尼罗河上装载物品时,大都使用加了动物皮制浮袋的木筏,只要再用滚轴一推就起来了。希罗多德说是用起重机,但埃及农民自古以来所使用的木制卸货机,根本不可能举起平均2.5吨的石材。因此,他们是先在金字塔的侧面建造斜坡道,再随石阶愈高,而往上建斜坡道。同时也在斜坡道上埋入圆木,以减少橇的阻力。当建造至金字塔的塔顶时,就再一边降低斜坡道,一边填入上等的石灰岩以润饰。

那么,这件大工程究竟需花费多少时间和人员呢?若依照希罗多德的记述“10万人每天3个月交替1次”,那么1年即需40万人。可是,根据现代学者的估计,即使大金字塔的石头数量有300万个,但若1年用20000到40000个人员,则10年左右即可完工。

2.方位之谜:为什么在此修建

1880年末,现代建筑学之父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对大金字塔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他指出大金字塔最惊人之处在于其方位上。因为其各个棱线都极为正确地面向东西南北,各方位的误差也都在5分(1分是1度的六十分之一)以内。这一误差相当于肉眼见到的满月的六分之一大小,这是非常精确的观测技术。虽然卡夫拉王和门考拉王的金字塔方位,也正确地面向东西南北,但总不及大金字塔来得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