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第三册)
15358200000040

第40章 苏轼卷(22)

雪堂记

苏子得废园于东坡之胁,葺而垣之,作堂焉,号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为之,因绘雪于四壁之间,无容隙也。起居偃仰,环顾睥睨(1),无非雪者。苏子居之,真得其所居者也。苏子隐几而昼瞑,栩栩然若有所适而方兴也。未觉,为物触而寤,其适未厌也,若有失焉。以掌抵目,以足就履,曳(2)于堂下。

客有至而问者曰:“子世之散人耶,拘人耶(3)?散人也而天机浅,拘人也而嗜欲深。今似系马而止也,有得乎而有失乎?”苏子心若省而口未尝言,徐思其应,揖而进之堂上。客曰:“嘻,是矣,子之欲为散人而未得者也。予今告子以散人之道。夫禹之行水,庖丁之提刀,避众碍而散其智者也。是故以至柔驰至刚,故石有时以泐(4)。以至刚御至柔,故未尝见全牛也。予能散也,物固不能缚,不能散也,物固不能释。子有惠矣,用之于内可也。今也如猬之在囊,而时动其脊胁,见于外者,不特一毛二毛而已。风不可抟(5),影不可捕,童子知之。名之于人,犹风之与影也,子独留之。故愚者视而惊,智者起而轧(6),吾固怪子为今日之晚也。子之遇我,幸矣,吾今邀子为籓外(7)之游,可乎?”

苏子曰:“予之于此,自以为籓外久矣,子又将安之乎?”客曰:“甚矣,子之难晓也。夫势利不足以为籓也,名誉不足以为籓也,阴阳不足以为籓也,人道不足以为籓也。所以籓子者,特智也尔。智存诸内,发而为言,则言有谓也,形而为行,则行有谓也。使子欲嘿不欲嘿,欲息不欲息,如醉者之恚言(8),如狂者之妄行,虽掩其口执其臂,犹且喑呜局蹙之不已,则籓之于人,抑又固矣。人之为患以有身,身之为患以有心。是圃之构堂,将以佚(9)子之身也?是堂之绘雪,将以佚子之心也?身待堂而安,则形固不能释。心以雪而警,则神固不能凝。子之知既焚而烬矣,烬又复然,则是堂之作也,非徒无益,而又重子蔽蒙也。子见雪之白乎?则恍然而目眩。子见雪之寒乎?则竦然而毛起。五官之为害,惟目为甚。故圣人不为。雪乎,雪乎,吾见子之为目也。子其殆矣!”

客又举杖而指诸壁,曰:“此凹也,此凸也。方雪之杂下也,均矣。厉风过焉,则凹者留而凸者散,天岂私于凹而厌于凸哉,势使然也。势之所在,天且不能违,而况于人乎?子之居此,虽远人也,而圃有是堂,堂有是名,实碍人耳,不犹雪之在凹者乎?”苏子曰:“予之所为,适然而已,岂有心哉,殆也,奈何!”

客曰:“子之适然也,适有雨,则将绘以雨乎?适有风,则将绘以风乎?雨不可绘也,观云气之汹涌,则使子有怒心。风不可绘也,见草木之披靡,则使子有惧意。睹是雪也,子之内亦不能无动矣。苟有动焉,丹青之有靡丽,冰雪之与水石,一也。德有心,心有眼,物之所袭,岂有异哉?”苏子曰:“子之所言是也,敢不闻命。然未尽也,予不能默。此正如与人讼者,其理虽已屈,犹未能绝辞者也。子以为登春台与入雪堂,有以异乎?以雪观春,则雪为静,以台观堂,则堂为静。静则得,动则失,黄帝,古之神人也。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南望而还,遗其玄珠焉。游以适意也,望以寓情也。意适于游,情寓于望,则意畅情出,而忘其本矣,虽有良贵,岂得而宝哉。是以不免有遗珠之失也。虽然,意不久留,情不再至,必复其初而已矣,是又惊其遗而索之也。余之此堂,追其远者近之,收其近者内之,求之眉睫之间,是有八荒(10)之趣。人而有知也。升是堂者,将见其不溯而颺(11),不寒而栗,凄凛其肌肤,洗涤其烦郁,既无炙手之讥,又免饮冰之疾。彼其趑趄利害之途、猖狂忧患之域者,何异探汤执热之俟濯乎?子之所言者,上也。余之所言者,下也。我将能为子之所为,而子不能为我之为矣。譬之厌膏粱者,与之糟糠,则必有忿词。衣文绣者,被之皮弁(12),则必有愧色。子之于道,膏粱文绣之谓也,得其上者耳。我以子为师,子以我为资,犹人之于衣食,缺一不可。将其与子游,今日之事,姑置之以待后论。予且为子作歌以道之。”歌曰:

雪堂之前后兮,春草齐。雪堂之左右兮,斜径微。雪堂之上兮,有硕人之顷颀(13)。考槃(14)于此兮,芒鞋而葛衣。揖清泉兮,抱瓮而忘其机。负顷筐兮,行歌而采薇(15)。吾不知五十九年之非而今日之是,又不知五十九年之是而今日之非。吾不知天地之大也,寒暑之变,悟昔日之癯(16),堂之作也,吾非取雪之势,而取雪之意。吾非逃世之事,而逃世之机。吾不知雪之为可观赏,吾不知世之为可依违。性之便,意之适,不在于他,在于群息已动,大明(17)既升,吾方辗转,一观晓隙之尘飞。子不弃兮,我其于归。

客忻然而笑,唯然而出,苏子随之。客顾而颁之曰:“有若人哉(18)。”

【注释】

(1)睥睨:斜视。

(2)曳:拖着脚走。

(3)散人耶,拘人耶:是闲散的人,还是受到拘束的人?

(4)泐:石头裂开。

(5)抟:捉住。

(6)轧:碾压。

(7)籓外:籓篱之外。

(8)恚言:恼怒之语。

(9)佚:放逸。

(10)八荒:八方荒远之处。

(11)颺:呼吸窒息。

(12)皮弁:古冠名,用白鹿皮制作,为视朝的常服。隋唐时,自皇太子至六品以上的官都戴皮弁。

(13)硕人颀颀:谓其人硕大、细长。

(14)考槃:隐居穷处的意思。

(15)顷筐:筲箕之类的竹器。采薇,周初,伯夷、叔齐隐居首阳采薇而食。

(16)癯:清瘦。

(17)大明:这里指日。

(18)有若人哉:有这样的人哪。

记游松风亭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1),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2),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勾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3),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4)。

【注释】

(1)寓居:寄居,居住。

(2)宇:檐。木末:树梢,形容亭檐还在高远之处。

(3)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前进就会死于敌阵,后退就会死于军法。

(4)恁么时:这时。熟歇:好好歇息一番。

书海南风土

岭南天气卑湿(1),地气蒸溽(2),而海南为甚。夏秋之交,物无不腐坏者。人非金石,其何能久?然儋耳颇有老人,年百余岁者,往往而是,八九十者不论也。乃知寿夭无定,习而安之,则冰蚕火鼠,皆可以生。吾尝湛然无思,寓此觉于物表(3),使折胶之寒,无所施其冽;流金之暑,无所施其毒,百余岁何足道哉!彼愚老人者,初不知此,如蚕鼠生于其中,兀然受之而已。一呼之温,一吸之凉,相续无有间断,虽长生可也。庄子曰:“天之穿之,日夜无隙,人则固塞其窦。”岂不然哉!

九月二十七日,秋霖雨不已。顾视帏帐,有白蚁升余,皆已腐烂,感叹不已,信手书。时戊寅岁也。

【注释】

(1)卑:低,此处指地势低下。

(2)溽:湿,潮湿。

(3)湛然无思,寓此觉于物表:湛然,静至无意识状态。觉于物表:精神超然物外,进入冥合自然的境界。

方山子传

方山子(1),光、黄间隐人也(2)。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间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3),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遯于光、黄间,曰岐亭(4)。庵居蔬食(5),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6)。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7),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8)。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9),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子世有勋阀(10),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11)。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