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名城胜地对联(下)
15357500000011

第11章 妙联趣事(4)

林思进联曰:

夕阳红到枇杷,阅古今过客词人,苔荒洪度千年井

春水绿生杨柳,触多少离怀别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另有一无名氏联:

一水绕当门,滚滚浪分岷岭雪

双扉开对廓,熙熙人乐锦楼春

银川拜寺口双塔联

双塔在银川市西北贺兰山拜寺口内。两塔相对,相距100米。相传始建于西夏。塔上有集句联:

文殊有殿存遗址

拜寺无僧话旧游

慈恩寺大雁塔联

大雁塔在西安市城南慈恩寺,始建于唐永徽三年,初为五层,武则天改建七层。有楹联两副。

其一:

突兀压神州

峥嵘如鬼工

其二:

却讶鸟飞平地上

自惊人语半天中

应县木塔联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应县城西北,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最高的木塔。有副对联题在第三层塔门上:

俯瞩桑乾,滚滚波涛荧似带

遥临恒岳,苍苍岫嶂屹如屏

词语得体,对仗工整。

内江三元塔人名联

四川内江有座明嘉靖年间建造的三元塔,塔中原有一联借以说景,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副对联以三国时的六个人名,借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写鸟,构思奇巧,读来犹如香茗入扉,回味悠长。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在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联中嵌入孔明、姜维(江围)、吕布(旅步)、曹操(槽巢)、关羽、张飞六人。

西湖雷峰塔联

雷峰塔又名黄妃塔,在杭州西湖夕照山雷峰上。相传吴越王钱俶为王妃黄氏而建。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被法海和尚压于塔下。塔上有闻子将的联语:

雷峰如老衲

宝石似美人

枞阳浮山远公塔联

浮山在枞阳县城东北,古称浮渡山。远公塔在浮山栖真岩,塔上刻有“远公祖师塔”字。有联曰:

千里瓢囊归叶省

一屏奕局付欧公

此联写宋代河南名僧远录与欧阳修对棋连连获胜后,借棋理给欧阳修说佛法事。浮山上现有“因棋说法”的石刻。

四川川南第一桥联

四川南部的川南第一桥有一联:

风月无边,长安北望三千里

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

上句抒发向北远眺的感情,展现出一片苍茫大地的壮境;下句将视线收拢,赞美了此地的美丽和富饶,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关桥亭三联

古时候,某地有一关,一桥,一亭,有一书生睹物生情,分别题了三副对联于其上。

关联云:

一楼俯瞰群山,吃紧关头,须要看清岔路

两脚不离大道,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明白晓畅,寓意深刻,促人清醒,催人上进。

桥联云:

送别桥头,说道一声去也,叹万里长征,过桥便入天涯路

迎来道左,盼将今日归哉,喜故人相见,执手还疑梦里情

一送一迎,倾诉了征人离别的苦楚和亲人团聚的欣喜之情,感人至深。

亭联云:

那条窄路儿,且须让一步。他过不去,你怎得过去

这等重担子,也要担三分。我做弗来,谁又做得来

表面上说的是那些往来行客走路挑担的小事,实际上是劝告人们要发扬谦让和互助的美德。

杭州西泠桥畔联

南齐(公元479~501年)歌妓苏小小死后,葬在杭州西泠桥畔。后人在她的墓上建了一座“慕才亭”;亭上题有一副楹联:

千载芳名留古迹

六朝韵事著西泠

原来,这副楹联还有一段故事:相传苏小小聪敏美丽,有才华,知自爱。有一次,她乘车出游,在白堤遇到一个叫阮郁的青年,骑着马从断桥缓缓而来。两人一见倾心。苏小小就吟了一首诗:“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扬州二十四桥桥联

二十四桥是古今驰名的扬州名胜,昔年曾有人题了一副桥联。联文是: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说起扬州的桥,唐人有一首诗说:“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郑州熊耳桥联

熊耳桥位于郑州南关大街老城门下,传说清朝光绪年间,郑州西郊的秀才李简在桥上写下一联:

熊耳桥,桥熊耳,熊耳桥头对对石熊耳

一时未得下联。后来,与郑州西南郊比邻的密县有一个张秀才路过,见此上联,赞叹不已,想起密县的燕子岭,灵感顿生,对出下联:

燕子岭,岭燕子,燕子岭上只只土燕子

双溪桥上续妙联

湖南省大庸县有座双溪桥,曾经有个秀才从桥上经过,发现桥下沙滩上长着一片荞麦,灵机一动,就在桥桩上题了一句:

双溪桥,桥下生荞,风吹荞动桥不动

还想题写下句,但思索良久,却怎么也想不出来,竟掷笔河中,颓然而去。多年以后,这位秀才再次从这里路过,见仍无下联,又提笔写出:

七甲坪,坪上长萍,水满萍流坪未流

苏州留园联

留园为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在阊门外。

园内有杨泗孙集句联:

留连旧德,啸傲琴绪

园涉成趣,门设常关

郑文源集句联:

奇石尽含千古秀

桂花香动万山秋

盛康联曰:

历宦海四朝身,且住为佳,莫辜负清风明月

借他乡一厘地,囚寄所托,任安排奇石名花

晋江五里长桥联

福建晋江县安海镇,有天下第一长桥,名“平安桥”。因桥长5里,又名五里桥。桥横跨晋江、南安二县交界的海湾上,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建成。桥全长2251米,宽5.3米,为古代世界上最长的石桥,闻名中外。桥上筑有“水心亭”、“中亭”、“宫亭”、“桥亭”,中亭上有联云:

世界有佛宗斯佛

天下无桥长此桥

此桥巧夺天工,雄伟壮观。临桥远眺,水天一色,情景交融。

岳麓山蔡锷墓联

蔡锷墓在岳麓山白鹤泉上方,基座、冢、碑均由花岗岩砌成。蔡锷,字松坡,湖南邵阳人,近代军事家。1899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准备在武汉发动武昌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时在云南起义,后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1916年病逝,有墓联若干。

其一:

义不帝秦,间关万里

功在救国,俎豆千秋

其二:

平生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

其三:

一戎衣而天下定

微斯人吾谁与归

其四:

从头收拾了山河,一身尘土

正气磅礴在天地,万古日星

竹禅墓联

竹禅(公元1825—1901年),号熹公,俗姓王,四川梁平县人,擅画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谓别成一派,题画的诗、字均佳,他给杭州灵隐寺画的济公相及其对联,被传为神画。此人放荡诙谐,玩世不恭。他的书画上常钤两方闲印:一曰“王子出家”,一曰“报国削发”。说他是王姓人家的子弟出家的,故叫“王子出家”;又因他出家剃度的庙是梁平县的“报国寺”,所以叫“报国削发”。

后来竹禅从汉口辗转到上海龙华寺,晚年曾在上海卖画为生,所得甚丰。但内心孤寂,思恋故乡。他画一八哥站立的孤石,并题诗曰:“吾年七十多,养个老八哥,与我为伴侣,教他念弥陀。”并赠银千两给家乡“双桂堂”。1900年毅然回到双桂堂,半年后即圆寂。后人题其墓联曰:

携大笔一枝纵横天下

与破山齐名脍炙人间

横批是:书画名家

长沙岳麓书院联

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沙岳麓山。它创建于宋代,数百年古今历史人物,不少在此讲学、学习,成为楚地人才之摇篮。大理学家朱熹、张栻等曾讲学于此;王夫之、魏源、左宗棠、曾国藩等也曾为院生。近代革命先驱者如唐才常、黄兴、陈天华、蔡和森、邓中夏等亦曾求学于此。毛泽东早年也曾寄居书院的“半学斋”,同蔡和森、张昆弟等人主编《湘江评论》和《新湖南》。故书院大门口便有一副极为自豪的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据说岳麓书院的院旨弃空谈重务实。“学习注重于立身、敦品、养性;治业则注重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因此培养出了许多政界、学界的风云人物。故近人为此题一联曰:

治无今古,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襄城紫云书院联

紫云书院,在河南襄城县之西的紫云山中。明成化四年太子少保李敏,丁忧回乡,爱此山秀丽幽静,建屋三楹,读书讲学。成化十八年,奉诏赐名“紫云书院”。有费耕亭联:

闻使君讲院新开,说理敦诗,名相风流推后起

愿诸生贤关早辟,读书论道,大儒理学有真传

桂林桂山书院楹联

桂林的桂山书院曾有一联:

理本精深,看阶前、双水合流,寻到源头方悟澈

学无止境,想宇后、孤峰独秀,登来巅顶莫辞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