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小品
15357000000005

第5章 先秦与秦小品(4)

【原文】

西门豹为邺令,而辞乎魏文侯。文侯曰:“子往矣,必就子之功,而成子之名。”西门豹曰:“敢问就功成名亦有术乎?”文侯曰:“有之矣。乡邑老者而先受坐之士,子入而问其贤良之士而师事之,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扬人之丑者而参验之。夫物多相类而非者。幽莠之幼也似禾,黧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类玉,此皆似之而非者也。”

【译文】

西门豹到邺做地方长官,去向魏文侯辞行。文侯说:“您这次上任呀,一定要成就自己的功业,建立自己的声名,”西门豹问:“敢问成就功业,建立声名也有秘诀吗?”文侯说:“有啊。地方上的老人和公众聚会坐先于众受到礼遇的人,您去了以后要问问他们谁是贤良之士而拜他们为师,再访问一下好掩人之美而宣扬别人缺点的人从反面参照验证一下。因为事物相类似的太多而实际并非同类。狗尾草的幼苗像谷子苗儿,色黑而黄的牛黄色偏重者像老虎,死人的骨头像是象牙,破天碔砆石类似玉石。这都是相类似而实际并不是同类的呀。”

季梁谏魏攻邯郸

【说明】

魏安釐王想达到称霸天下的目的,不是采用抑强扶弱尊王攘夷的办法,而是想凭借国土广大、士兵精锐等条件侵略别国,这是成不了霸王的。臣子季良深深懂得这一点,听到魏王要攻打赵国的消息后,便从出使诸侯途中返回,急急慌慌进见魏王,劝他不要攻打赵国。比喻憨趣,愈转愈妙,如噉蔗尾,渐入佳境。至今犹传“背道而驰”、“南辕北辙”或“南其辕而北其辙”、“北辕适楚”等成语。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良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魏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

魏安釐王计划进攻赵国的国都邯郸,奉命出使诸侯的季良听说后,便中途折返了回来,衣服上的褶皱未及展平,头上的灰尘未及洗掉,就赶忙去进见魏王,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他正驾着他的车子朝北方赶,他告诉我说:‘我打算到楚国去。’我说:‘您到楚国,为什么要朝北方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可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呀。’他说:‘我的盘费多。’我说:‘盘费虽多,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呀。’他说:‘我的车把式技术很高。’我说:‘您这几项条件愈优越,你距离楚国就会越远的。’如今大王,一举一动都想成就王霸之业,一举一动都想取信于天下,现在却仗恃着自己国土的辽阔,武器精良兵多将广,去攻打赵国的邯郸,以便扩充领土,博取高名。您的行动愈频繁,丽离成就王霸之业的目标就愈远。这就像前往楚国而朝北行走一样啊。”

张翠说秦师下崤

【说明】

常言说,没利不起五更,外交场中,更是如此,各国都是在为本国利益而采取行动。此时,韩秦尚是盟国,楚国围困韩地雍氏,韩向秦国求救,秦看不到自己所得利益,求救使臣络绎不绝,秦兵就是不肯出关相救。秦宣太后公开向韩国使臣要求给予好处,想在韩国危难时,讹诈得利。张翠抓住秦想“少有利”的思想,略施小计,使其认识不救韩,不仅没利,反而大大有害,使秦师下崤救韩,取得了一次外交上的完全胜利。

【原文】

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崤。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崤。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熟计之。”宣太后曰:“使者来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日,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支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尚靳归书报韩王。韩王遣张翠。张翠称病日行一县。张翠至,甘茂说:“韩急矣,先生病而来。”张翠曰:“韩未急,且急矣。”甘茂曰:“秦重国,智王也。韩之缓急莫不知。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张翠曰:“韩急则折而入于楚,臣安敢来?”甘茂曰:“先牛毋复言也。”甘茂入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师,故敢捍楚。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崤,是无韩也。公仲且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师于崤以救韩。

【译文】

楚国围困雍氏五个月,韩国派使臣到秦国求救,一路上冠盖相望络绎不绝,秦军就是不肯下出崤山相救。韩国又派尚靳出使秦国,对秦王说:“韩国对于秦国,坐止就做屏障,出行就做护从,如今韩国已精疲力尽了,秦军还不肯下崤山援救。我听说,嘴唇揭开了牙齿就会寒冷,希望大王认真考虑一下这件事吧。”宣太后说:“韩国的使臣来的多了,惟独尚先生的话说得对。”于是便召尚先生入宫:宣太后对尚先生说:“我侍奉先王时,先王把大腿压在我身上,我累得支持不住;如果把整个身子压在我身上,我却不感到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我有些好处呀。如今帮助韩国,兵不多,粮不足,就不能够解救韩国。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得耗费干两黄金,难道韩国不可以使我得到些好处吗?”尚靳写信向韩王作了报告。韩王又派张翠再次出使秦国。张翠扬言自己有病,一天只走一县的路程。张翠到达秦都后,甘茂说:“韩国非常危急了吧?先生病着就赶来了。”张翠说:“韩国一点都不危急,是亲楚派公叔韩且感到危急了。”甘茂说:“秦国是个强大的国家,国王是位英明的国王,韩国的和缓急迫没有不知道的,现在先生说韩国不危急,能说得过去吗?”张翠说:“要是韩国真的危急,它就会屈服于楚并入楚国,我怎么还敢来秦国求救呢?”甘茂说:“先生不必再说了。”于是甘茂便进宫去对秦王说:“现在公仲韩朋执政,得到秦军支援,所以敢抵御楚国。现在雍氏被楚军围困而秦军不下崤山支援,这样就没有韩国了。公仲韩朋将要垂头丧气而不能朝拜秦国,公叔韩且将要把韩国并入南面的楚国。楚韩两国合而为一,魏国不敢不听从,这样,楚国就可以用三个国家的力量来对付秦国。这么一来,讨伐秦国的形势就形成了。我不知坐在那里等待别人讨伐好呢,还是去讨伐别人好?”秦王说:“好,你说得对。”结果把军队开下了崤山,东出函谷关去援救韩国。

郭隗说昭王

【说明】

成就事业,必须任用贤能的人;招贤纳士,必须诚心诚意;对待贤士,必须谦恭礼遇。若对贤士欺诈坑骗,贤士是不会为其所用的。燕昭王若把七姑八姨都拉来封为国相、将军,怕是报不得国仇的。郭隗先生所说顺从道义招引贤士的方法是值得深思的。文章排调都成峰峦,设色俱化烟云,妙。

【原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报国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响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而不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之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无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