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小品
15357000000019

第19章 宋元明清小品(5)

【译文】

上天并没有厌恶宋朝,所以使鄂王怀着忠肝义胆而降生人间;上天也并没有要金朝灭亡,所以又使鄂王怀着赤胆忠心,愤懑地死去。上天啊,赋于他丰富的才干,假如不限制他的发挥,交给他重大的职责,假如不约束他的成功,那么即使亡国的耻辱也可谈笑间立时洗雪,哪里只是解除一个城邑的祸患呢?即使河北二百来个州郡地方,用不了一个早晨也可收复过来,何至于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还只是守着江南这十来个道的疆域呢?

赠秘阁修撰陈公东赞

【说明】

陈公,指陈东。东,字少阳,丹阳(今属江苏)人。钦宗时以贡入太学,曾伏阙上书,请去蔡京、童贯等人。其后,又上书请去主和派李邦彦等,复用主张抗击侵略之李纲,卒如所请。高宗时,又劾黄潜善、汪伯彦,为二人所构陷,论死。本文是作者为其画像写的赞语。赞,又作,是一种文体。刘勰《文心雕龙·颂赞》:“赞之义兼美恶,亦犹颂之变耳。”寥寥三四语,陈公已须眉毕现,令读者并忘其为像赞矣。刘宰,字平国,金坛(今属江苏)人。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隐处三十年。屡召皆不就,朝廷嘉其节,死谥文清,有《漫塘文集》。

【原文】

陈公以布衣叩阍,恨不手锄奸佞。今虽死,垂绅正笏,生气凛凛。奸佞盍少避,终不减段太尉无恙时。

【译文】

陈先生以一个平民百姓的身份向朝廷申冤,恨不能亲手除掉奸邪谄佞之人。现在他虽然死了,还是恭然肃立,绅带低垂,端正地手持朝笏,似侍于君前,像活着时一样,令人敬畏。奸邪谄佞之人何不稍稍避开些呢?他自始至终不亚于段太尉没有遇害时的气概。

赠汪水云

【说明】

汪水云,名元量,字大有,号水云子。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原是宋宫廷琴师。元灭宋,随三宫被掳北去。据亲身经历,写了许多纪实诗篇,感情沉痛,饱含哀愤,有“诗史”之称。后回杭州,成为道士,不知所终。有《水云集》、《湖山类稿》传世、本文是作者读了水云的诗后写的感想。周方,南宋人,生平事迹不详。

【原文】

余读水云诗,至丙子以后,为之骨立。再嫁妇人望故夫之陇,神销意在,而不敢出声哭也。山阳夜笛,闻之者四壁皆为哽咽;正平操挝,听之者三台俱无声韵。噫!水云之诗,真能使人至如是,至如是其感哉!

【译文】

我读水云的诗,读到丙子年以后,真为他的哀伤而消瘦。他像是改嫁的妇女一样,看见前夫的坟墓,精神憔悴情意依旧,但是不敢哭出声来,又像在山阳夜里有人吹笛,听到的四邻们都为之哽哽咽咽地哭泣;又像足祢正平正在持槌击鼓,听到的大臣们都没了官腔官韵。噫!水云的诗,真能使人感动到如此地步,感动到如此地步啊!

跋唐太宗《六马图赞》

【说明】

唐太宗有六匹随其征战过的骏马,一曰拳毛弧(同蜗),二曰什伐赤,三曰白蹄乌,四曰特勒骠,五曰飒露紫,六曰青骓。贞观十一年,太宗自作《六马图赞》,使欧阳询用八分书写定,刻石。今文存书亡。六马石像原立在昭陵,为我国珍贵文物。(拳毛娲,飒露紫1910年为帝国主义分盗走,余现存陕西博物馆。)本文是作者为唐太宗的《六马图赞》写的跋。天下名马岂止六匹,独六马与凌烟阁功臣同传,无怪作者感慨不已。王恽,元代散文家,元好问的学生,卫州汲(今河南汲县)人,字仲谋。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中奉大夫,追封为太原郡公。

【原文】

物之贤否一定,论其遇不遇可也。昭陵六马,天降毛龙,授之英王,俾剪隋乱。及其成功,琢石为像,题真以赞,用传不朽,何其幸也!宜其声华气焰,上与房驷争光。故潼关之役,备体流汗,又何神战!如昭烈之的卢,冉闵之朱龙,名虽存而形何见焉?太史公曰:“闾阎之人,虽砥行立名,非附青云之士,乌能施于后世?”

【译文】

对事物好坏的判定,看它有无好的机遇就可以了。昭陵上的六匹骏马,是上天降下的毛龙,授于英明的秦王,使他剪除隋朝暴乱的。到他成功做了皇帝后,用石头雕琢成六马形象,并把它们画下来加上赞语,以使其流传不朽,这是多么的幸运啊!它们美好的名声,威风的气势,可以和天上的天马竞争光彩了。因此想像潼关之战,虽通体流汗,那又是多么的神威啊!像昭烈帝的的卢,冉闵的朱龙,名字虽然流传下来可形象那里能看得到呢?太史公说:“穷巷小户的平民百姓,即使想修养品行,建立功名,不依附德高望重的人,那怎么能使声名流传到后世呢?”

里社祈晴文

【说明】

里社,古时里中祀土地神之处。里,民产居处;社,土地神。题意是,在上地庙祈神让天气放晴的祭文。方孝孺,明文学家,字希直,又字希古。浙江宁海人。惠帝时,任侍讲学士。朱棣兵入京师,命他起草登极诏书,不从,被杀。受株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之字押句,如闻羯鼓,庐陵“醉翁亭”嗣音也。祈神乎?祈上官乎?

【原文】

民之穷亦甚矣!树艺畜牧之所得,将以厚其家而吏实夺之。既夺于吏,不敢怨怒,而庶几偿前之失者,望今岁之有秋也,而神复罚之,嘉谷垂熟,被乎原隰,淫雨暴风,旬月继作,尽扑而捋之。今虽已无可奈,然遗粒委穗,不当风水冲者,犹有百十之可冀,神曷不亟诉于帝而遏之?吏贪肆而昏冥,视民之穷而不恤,民以其不足罪,固莫之罪也。神聪明而仁闵,何乃效吏之为,而不思拯且活之?民虽蠢愚,不能媚顺于神,然春秋报谢以答神贶者,苟岁之丰未尝敢怠。使其靡所得食,则神亦有不利焉!夫胡为而不察之?民之命悬于神,非若吏之暂而居,忽而代者之不相属也。隐而不言,民则有罪,知而不恤,其可与否?神尚决之。敢告。

【译文】

百姓们生活穷困已到了极点!种植五谷饲养牲畜的收获,本来是要用来增加家庭收入的却被官吏们夺去了。被官吏夺去,也不敢抱怨生气,在这种情况下,要补偿前边的损失,只有盼望今年秋季有个好收成了,可偏偏风雨连绵神又给予惩罚,上好的庄稼快要成熟,覆盖着原野煞是喜人,不料淫雨暴风,持续一个多月,结果全都倒伏,子粒尽被磨掉。现在虽已无可奈何,但残留下的禾穗子粒,没有被风刮水冲的,尚有百分之十可望收获。土地神您为什么不赶快上禀天帝让他阻止住淫风暴雨泥?官吏们贪财无度而又昏庸糊涂,眼看着百姓穷困而不怜悯救济,百姓们认为他们不值得怪罪,而没有怪罪他们。土地神您明智聪察而又仁慈怜人,为什么要效法官吏们的行为,而不考虑拯救百姓且使他们活下去呢?百姓们虽然蠢笨愚昧,不会讨好逢迎神灵,但春秋两季报谢祭礼报答神的赏赐,只要不是年景不好,从未敢怠慢过。假如百姓们没饭吃,那对神电是不利的啊!您为什么看不到这一点呢?百姓的性命掌握在神灵手里,可不像官吏是暂时处于官位,会突然被别人代替而不相联接呀。隐瞒下情不向天帝禀报,百姓们就会有罪受。了解民情而不加以体怜救助,这样做可以或是不可以,还是请神您来决定吧。我们斗胆冒昧地向神禀告。

答寇子惇书

【说明】

康海,明戏曲家,陕西武功(今陕西兴平)人。字德海,号对山,沜东渔父、弘治十五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工诗文,善制曲。其作品有杂剧《中山狼传》,散曲《沜东乐府》和诗文《对山集》。本文是他写给友人寇子惇的回信。正德间,宦官刘瑾乱政被诛,康海名列瑾党,亦被免职。文章反映了作为政治斗争牺牲品的康海,被免职后的心情,寇子惇,名天叙,榆次(今山西榆次市)人,正德进士,授南京大理评事,累擢应天府丞。武宗南巡,江彬等怙宠为虐,天叙力与之争,民得不困。官至刑部右侍郎。

【原文】

放逐后,流连声伎,不复拘检,垂二十年,人苦不自知,仆既自知之,而又自忘之,此则深惑尔矣。有丑妇被黜者,借邻女之饰,更往谓夫曰:“曩以不修,子故弃妾。今修矣,子何辞焉?”其夫拒趋而出。其姊尤之曰:“一出已羞,更复何求?”其言虽鄙,可以理喻,惟万万念之。

【译文】

我被免职弃用以后,一直迷恋歌舞戏曲,不再拘束检点,至今将近二十年了,人们都苦于没有自知之明,我既自己了解自己,却又自己忘掉自己是何许人,这很使人不解啊。从前有个丑妇人被丈夫体弃了,她便借用邻家女子的妆饰把自己打扮起来,然后又跑到丈夫跟前对丈夫说:“过去因我不爱打扮自己,所以您把我休弃了。现在我爱打扮了,您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她丈夫仍然不要她并立即把她赶了出来。她的姐姐抱怨她说:“第一次叫人家休弃就已经够丢人的了,你又去向人家要求什么呢?”这些话虽然粗俗,但从中可以体会出许多高深的道理。我只有千遍万遍地去思考它。

题元祐党碑

【说明】

元丰八年,宋神宗死,哲宗即位,改元为元祐。哲宗年幼,由高太后听政,用司马光为相,废弃新法,恢复旧制,排斥王安石等人,史称“元祐更化”。哲宗元祐九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改元昭圣,起用章惇,擢用蔡京等人,恢复王安石新法,力排元祐群臣,视司马光等为奸党,称“元祐党人”。当时元祐群臣贬窜死徙殆尽,蔡京犹未惬意,又命筹其罪状,将司马光为首的“奸党”,自书为大碑,刻石文德门并遍颁郡国。这就是元祐党碑。本文是倪元璐为元祐党碑碑帖题的辞。本文伟论惊人,气骨峻嶒,丰姿韶美,笔力纵横,似为东林党人树立旗帜。倪元璐,明上虞人。天启进士,授编修。崇祯初,魏忠贤遗党杨维垣护持旧局,力扼东林党人,元璐抚疏击之。累迁国子监祭酒,李自成陷京师,自缢而死。善行草,工画山水竹石。

【原文】

此碑自靖国元年毁碎,遂稀传本,今获见之,犹钦宝篆矣。当毁碑时,蔡京厉声曰:“碑可毁,名不可灭也。”嗟呼!乌知后人之欲不毁之更甚于京乎?诸贤自涑水、眉山数十公外,凡二百余人史无传者,不赖此碑,何由知其姓氏哉?故知择福之道,莫大乎与君子同祸,小人之谋,无往不福君子也。石工安民,乞免著名,今披此籍,诸贤位中,赫然有安民在。

【译文】

这碑自从建中靖国元年被废毁打碎后,世上就很少有拓本流传,我今天见到了碑文拓本,依然敬重这珍贵的历史资料啊。在毁掉石碑时,蔡京用严厉的声音说道:“这碑可以毁得掉,但碑上奸党的名字是磨灭不了的。”咳!他哪里知道后人想不毁掉这碑的愿望比他蔡京还更强烈呢?众位贤人中,除涑水,眉山几十位先生外,总共还有二百多人史书上没有记载他们,要不是这石碑从哪里知道他们的姓名呢?因此我认识到,选择福祥的方法,没有比和君子同遭祸患更好的了,小人的计谋,没有一处不是降福祥文于君子的。石工安民,请求不要在石碑上刻上他铁笔的名字,如今翻开这碑帖,众位贤人的位置中,赫然有安民的名字在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