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代小品
15357000000014

第14章 隋唐五代小品(4)

【原文】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宋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扑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译文】

永州有个姓×的人,最怕触犯忌日,拘束畏忌得特别厉害。他认为自己的生年正好是子年,而老鼠这东西,则是子年的年神,因此,他特别爱护老鼠。他家里不喂养吃老鼠的猫狗,又禁令僮仆,不准打老鼠,粮仓厨房全都任凭老鼠糟蹋不准干涉。因此老鼠相互传告,都来到了姓×的这家,成天吃得饱饱的却没有任何灾祸。这样弄得姓×的这家屋里没有一件完好的器具,衣架上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他家吃的喝的大都是老鼠吃喝剩下的。大白天老鼠竟成群结队跟人一块儿走来走去,夜里则偷咬东西凶猛激烈地打斗,那声音千奇百怪,闹得人没法入睡,可姓×的人始终都不感讨厌。几年后,姓×的迁居到他州去了,后来的人住在这里,老鼠的所作所为还是和先前一样。那新来的人说:“这些暗中活动的坏东西,偷嘴打闹是特别厉害,但又为什么会闹腾到如此地步呢?”于是他就借来五六只猫,关紧房门,移开盆盆罐罐,找出鼠洞就灌起水来,又雇来仆婢进行围捕。这样一来,杀死的老鼠像小土堆一样,把它扔到偏僻的地方,臭味儿好几个月才消失完。喔嗬!它们还以为自己吃得饱饱的也没有什么祸患,是可以长久的呢!

箕子碑

【说明】

箕子,名胥余,是商纣王的叔父,因封于箕,故称箕子。纣王暴虐拒谏,逼走微子,又杀死比干,箕子害怕了,便装疯给人当奴隶。纣王还是不放过他,把他抓起来投进了监牢。周武王灭商后,把他从监狱放了出来。相传箕子为武王作了《洪范》,向他陈述了天地大法,授予他帝王统治人民的各项政治经济原则,唐代在箕子的封地汲郡建庙立碑,柳宗元为庙碑写了碑文。本文是碑文的结尾部分。它赞颂了箕子克制忍耐,坚持正道,辅助圣君建立法典,推崇教化治理人民的功绩。这实际上是作者对自己,对一切有志于改革之士的勉励。这段文章,拈出妙解,于想当然得之,故堪光景常新。

【原文】

呜呼!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译文】

喔嗬!在周人的国运尚未到来,殷朝的国运尚未殄灭的时候,比干就已经被杀死,微子就已经离国出走;假如纣王未恶贯满盈就自己死了,武庚在商亡后又时时想着叛乱复辟,这时,国中要没有箕子这样的人,周人将同谁商量建立国家治理国家的根本大法呢?这本来是人情事理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啊。那么,先生克制忍耐,佯狂为奴,终被囚禁,大概就是为了持正道,助圣君,立法典吧?

写真自题

【说明】

裴度(765~839年),唐大臣,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时藩镇作乱,朝廷征讨屡屡失利,群臣争请罢兵,度力主讨伐,曾被吴元济派人刺伤。后升宰相,于元和十二年督师攻破蔡州,擒吴元济,河北藩镇大惧,多听命于朝廷。因其功高,被人忌妒构陷,屡遭贬斥,终东都留守。晚年,因宦官专权,辞官退居洛阳,作别墅名绿野堂,常与自居易、刘禹锡觞咏其间。本文是他在自己的画像上题的辞。其辞似谦虚而实寄傲。

【原文】

尔才不长,尔貌不扬,胡为乎将?胡为乎相?一点灵台,丹青莫状。

【译文】

论你的才能,没有什么特长,论你的长相,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怎么你做了大将?怎么你做了宰相?只有一点心神,画师没法描绘它的形状。

复性书

【说明】

李翱,唐哲学家、散文家。官至山南东道节度使。曾从韩愈学古文,并一起倡导古文运动,作有《复性书》等。此篇篇首有节略。所谓复性,是要恢复人的道德之性。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万物,就在于人有道德之性。所谓道德之性,是指遵守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每个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社会准则的本性。这种本性,有的人丧失了,有的人丧失了一部或大部分。所以李翱号召人们要恢复人类的这种本性。此文今天读来,仍有现实意义。文笔快如刀和剪,爽若哀家梨。

【原文】

人之不力于道也,昏不思也。天地之间,万物生焉,人之与万物,一物也,其所以异于鸟兽虫鱼者,岂非道德之性全乎哉?受一气而成形,一为物而一为人,得之甚难也。生乎世,又非深长之年也。以非深长之年,行甚难得之身,而不专专于大道,肆其心之所为,其所以自异于鸟兽虫鱼者无几矣。昏而不思,其昏也终不明矣。吾之生二十有九年矣;思十九年时,如朝日也,思九年时,亦如朝日也。人之受命,其长者不过七十、八十年、九十、百年者,则稀矣。当百年时,而视乎九十年时也,与吾此日之思于前也,远近其能相悬耶?其又能远于朝日之时耶?然则人之生也,虽享百年,若雷电之惊相激也,若风之飘而旋也可知矣。况千百人而无一及百年之年者哉?故我之终日志于道德,犹恐未及也。彼肆其心之所为者,独何人耶?

【译文】

人不致力于做人的准则,他就会糊涂就不会具有纯备的道德。天地之间,生长着万物,人在万物中,只不过是一物而已,他之所以不同于鸟兽虫鱼的原因,难道不是道德性比它们完备吗?人和物同受一种气而成形体,一边成为物,一边成为人,成为人也实在不容易呀。生活在世上,又不是能长久地生活下去,在短暂的人生里,由实在难得的人身去活动,假如不专一于做人的准则,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么他自己不同于鸟兽虫鱼的地方也就不多了。自己糊涂而又不致力于做人的准则,他的糊涂终究也不会变清楚的。我生活在世上二十九年了,想想十九岁时,像早晨的太阳一样;想想九岁时,也像早晨的太阳一样。人们享受生命,时间长的不过七十年、八十年,九十年、一百年者,那是很稀少的。当他百岁的时候,再比比九十岁时,和我今天与往日相比的心情是一样的,又怎能因岁数不同而有两样心情呢?他又怎能离开而没有朝日之感呢?但是人活在世上,即使享年百岁,也是像雷电震动相激一样的短暂,像风飘忽旋转一样快速,这是谁都知道的,何况千百人中没有一人能活到百年的岁数呢?因此,我一天到晚都专心致志地致力于道德的修养,就这样还恐怕时间不够学不到家呢。那些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人,他又将是什么样的人呢?

玉筯篆志

【说明】

舒元舆,唐婺州东阳(今浙江金华县)人,元和进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玉筯篆,是李斯创作的小篆书法,唐李阳冰是能写这种书法的大家。《玉筯篆志》是作者为李阳冰书法作品写的一篇记文。唐·齐己《谢西川昙域大师玉筯篆书》诗:“玉筯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阳冰。”舒元舆寥寥数语,笔踪墨迹,直透纸背。

【原文】

斯去千年,冰生唐时,冰复去矣,后来者谁?后千年有人,谁能待之;后千年无人,篆止于斯。呜呼主人,为我宝之!

【译文】

李斯死去千年之后,李阳冰才降生在唐代,如今李阳冰又去世了,继承玉筯篆书法的人又该是谁呢?再过千年如有小篆书法大家出世,可谁能等待得了他?假如千年后还没有大家出世,小篆书法也就到此为止了。喔嗬!主人啊主人,替我好好地宝藏着它吧!

梅先生碑

【说明】

梅先生,指汉朝九江寿春人梅福,字子真。梅福明《尚书》、《谷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数上书宜封孔子后世以奉汤祀,并讥刺大将军王凤。及王莽专政,福乃弃妻子去九江。后有人遇福于会稽,已变姓名为吴市门卒。后世江南,闽越多有其成仙传说。

罗隐,唐末余杭人,有诗名,长于咏史,多所讥刺。十举进士不第。光启中为钱塘令,后入镇海军节度使钱谬幕,为从事,掌书记。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年八十卒。《梅先生碑》借一梅先生痛骂汉朝公卿,借汉朝公卿,痛骂只为妻儿自身打算,不关心国家危亡的唐末公卿。

【原文】

汉成帝时,纲纽颓坏,先生以书谏天子者再三。夫大政虽去,而剑履间健在者犹数百位,尚不能为国家出力以断佞臣头,复何南昌故吏愤愤于其下?得非南昌,远地也,尉,下僚也?苟触天子纲,突佞臣牙,止于殛一狂人,噬一单族而已。彼公卿大臣,有生杀喜怒之任,有朋党蕃衍之大,出一言,做一事,必与妻子谋;苟不便其家,虽妾人婢子亦撄挽相制,而况亲戚乎?而况骨肉乎?故虽有忧社稷心,亦噤而不吐也。呜呼!宠禄所以劝功,而位大者不语朝廷事,余读先生书,未尝不为汉朝公卿恨。今南游复过先生里,吁!何为道之多也?遂碑。

【译文】

汉成帝时,朝纲腐败,梅先生再三上书对天子进行规谏。此时大权虽然旁落,但亲信大臣中健在的还有几百位,他们尚且不能为国家出力而斩断奸臣的头颅,一个南昌郡的旧属吏为什么在下边愤愤不平呢?莫非因为南昌郡距离京城遥远,都尉是个低级属僚吗?假如他触犯了天子法纲,碰撞了奸臣的牙齿,只不过是杀掉一个不自量力的狂人,吞灭一支寒微的弱族罢了。而那些公卿大臣们,他们担当着喜生怒杀的重任,结有盘根错节的众多朋党,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和妻子儿女商量;如果有一点不利于家庭,即使小妾奴婢也要干扰拉扯相钳制,更何况父母呢?更何况骨肉儿女呢?因此,即使有为杜稷担忧的心情,也只好把嘴闭起来不说什么了。喔嗬!尊位厚禄是勉励人们为国立功的,而那些位高官大的人却不谈朝廷的事,我读了梅先生给朝廷的上书,未尝不替汉朝的公卿们感到羞愧和遗憾的。现南游又经过先生的故里,吁!为什么称赞议沦先生的人这么多呢?于是就立了这碑,写了这碑文。

铭秦坑

【说明】

铭是一种文体,它最初是刻在金石上、器物上,记功德、示警戒之类的简短韵文,以后也可不刻。提醒性的文章也可称铭。本文是给秦始皇活埋儒生的大坑写的铭文。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等提出了反对实行郡县制,要师古、法先王,分封诸侯王的政治主张。始皇三十五年,始皇求仙药不得,侯生、卢生等都又逃亡,他感到这些儒生不仅欺骗了自己,还妖言惑众直接威胁自己的统治,于是将四百六十多名违犯焚书禁令的儒生坑埋在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人。作者对这一政治事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秦朝火亡的原因是其错误的儒学儒生政策造成的。提出儒坑秦,托想非非。司空图,唐末诗人,著名诗论家,字表圣,虞乡(今属山西)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因世乱退隐,专力写作,有“依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之句。所作《诗品》对后代诗论影响很大。唐亡,朱温称帝,绝食而死。

【原文】

秦术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儒坑秦耶?

【译文】

秦朝的治国方针政策,背离了儒家的思想学说,它的百姓就非常的悲惨和痛苦;秦朝的儒生被坑杀以后,它的宗庙祭祀随之覆没,国家政权也就颠覆。上天为儒生们报了仇恨,儒生们享受祭祀在自己的家里。是秦朝坑杀了儒生,还是儒生埋葬了暴秦?此事不说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