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出土的谜团(下)
15356300000009

第9章 难见天日的远古城市(1)

城市是文明的结晶和象征,远古的人类曾经建起了无数的城市,只是由于数千年的天灾人祸,有的已荡然无存,有的已面目全非。然而,岁月的灰尘掩盖不了昔日的辉煌,随着考古的发现,那古代的城市一个一个地重新展现在现代人的面前,放射出耀眼的光茫。人们为那高度的文明所倾倒,发出啧啧赞叹之声。那一座座古城就是远古文明的一个又一个的活化石。特洛伊古城如何由神话变成现实,“酒色之都”庞贝城如何毁灭,“黄金之城”迈锡尼如何走出荷马史诗……人们的眼光穿过岁月的隧道,直插向远古的过去。

一、荷马史诗里的特洛伊城

1.他让神话变成了现实

特洛伊古城位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希沙立克山丘下,紧临碧波万顷的达达尼尔海峡,隔海与巴尔干半岛相望。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它是荷马史诗中虚构的一座城市。19世纪70年代,世界考古学鼻祖海因里希·谢里曼的卓越考古发现,使这座荒丘下的古城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

谢里曼(1822—1890)出生在德国北部麦克伦堡州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个贫穷的新教牧师。在谢里曼7岁那年,其父买了一本叶勒尔写的《世界历史》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他,这本书叙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据说,特洛伊国王普里阿蒙之子帕里斯趁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短暂不在的机会,拐走了他的娇妻海伦。其兄“人间王”阿伽门农决定为墨涅拉俄斯以及家族受到的侮辱复仇,遂从希腊各地召集阿卡亚人(即希腊人)组成联军,渡海到小亚细亚,征伐特洛伊,将它围攻10年才攻陷。在特洛伊沦陷前的20天里,希腊元帅阿伽门农强夺了主将阿喀琉斯的妙龄女奴布丽赛丝,两人结怨生仇,阿喀琉斯拒绝参加战斗。特洛伊人频频获胜,阿伽门农非常着急,派人向阿喀琉斯修和,请求他出战,遭到拒绝。后来,特洛伊人将希腊人逼到海边时,阿喀琉斯情急之下,准许他的部将帕特洛克纳斯借用他的甲胄出战,然而智勇双全的特洛伊主将赫克托尔不但杀死了帕特洛克纳斯,还剥去了他穿戴的甲胄。

这一下,惹怒了勇士阿喀琉斯,他披上煅冶神赫伐托斯为他打制的光彩夺目的新甲胄,重返战场。他在特洛伊城墙下杀死了赫克托尔,把他的尸体拖在战车后,每日清晨,他驾驭着战车,拖着赫克托尔的尸体,围绕着焚烧帕特洛克纳斯遗体的火葬堆转圈子。年迈的普里阿蒙国王深夜来到阿喀琉斯的营帐请求赎回他爱子的尸体,阿喀琉斯为之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休战12天。嗣后,战争陷于相持状态。最后狡猾的希腊人奥德修斯设下木马计,木马计的实施经过是这样的:希腊人烧毁营帐,佯装坐船撤退回国,特洛伊人不辨虚实,信以为真,就打开城门将木马作为战利品拖回城中。就在特洛伊人庆贺胜利的时候,藏在木马里的希腊士兵趁着夜幕掩护杀死了特洛伊城的守门人,打开城门,埋伏在城外的希腊军队蜂涌而入,攻下特洛伊城。

《世界历史》书中有一幅特洛伊城被焚烧时火光冲天的插图唤起了谢里曼的强烈好奇心,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家境贫寒,谢里曼14岁那年,不得不辍学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一次,一位颇有学识的磨坊主酒后闯入杂货店背诵荷马史诗,再次给谢里曼极大触动,尽管谢里曼对希腊语一窍不通,但是荷马与特洛伊城仍使他着迷,他对特洛伊城的存在深信不疑,并发誓将来有朝一日要去发掘特洛伊城,揭露出埋藏在地下的普里阿蒙国王的宝藏和美女海伦的嫁妆。

不久,谢里曼来到德国汉堡,先是在一家杂货商店当小伙计,旋即又到轮船上充任侍役,船沉后,漂泊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进了一家公司当通讯员和簿记员。他刻苦学习,孜孜不倦,记忆力惊人。在33岁时,已精通了包括古今希腊语在内的15种语言,终于能够阅读他所喜爱的荷马史诗原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了。他仔细研读,对书中描述的特洛伊城的地理、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场面和使用武器特征了如指掌。

自从谢里曼进入公司之后,丰富的学识,语言的天赋使他备受上司青睐,他在事业上一帆风顺。在荷兰、俄国、美国经商的岁月中,谢里曼积攒了大笔财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豪。但是,他并没有抛弃童年的夙愿和幻想,在他46岁那年,他退出商界,周游各国,并在巴黎学习了考古学。1870年,他带着18岁的雅典妻子索菲娅来到濒临爱琴海的土耳其西北部沿海地带,开始了一生中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寻找特洛伊城的工作。

通过实地调查和考察,他确信希沙立克肯定是特洛伊城所在地。在历史上,它的旁边曾先后修建过希腊化的和罗马化的城市伊里温(即新特洛伊),该城残址尚在。后世的希腊人和罗马人,认为他们修建的城市就坐落在普里阿蒙的神圣特洛伊城之上,亚历山大东征时,曾在城市的寺庙里烧香祭祀。历史的传说、地理上的特征与谢里曼所理解的荷马史诗对特洛伊城的描述基本相吻合。确实,特洛伊城就沉睡在希沙立克山丘之下48米处,正等待谢里曼去发掘。

1871年9月,谢里曼召集了80名民工(不久增至150名),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发掘工作。由于当时尚无科学的考古发掘经验可供借鉴,又无公认的科学发掘技术,所以谢里曼在遇到年代较晚的建筑物遗址时,不像现代的考古发掘者,给予绘图、照像、记录、测量,而是立即把它毁掉。他让民工不断地往下挖掘,他相信他所寻找的“荷马的特洛伊”一定埋得很深,然而,民工们挖出成片的城址废墟,一层叠一层,令他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究竟哪一座才是荷马史诗中描述的特洛伊呢?外界的冷嘲热讽,遗址的单调重复,使谢里曼有点心灰意冷。就在1873年6月15日,谢里曼准备结束整个特洛伊古城的发掘工作前的某一天早晨,疲惫不堪的谢里曼像往常一样在雇工的陪同下来到工地上,他猛然发现,在古城墙根下埋藏着一个青铜器。于是他不动声色,让妻子索菲娅借口他过生日,给民工放假一天,工钱照发。在确信所有的民工都已离开工地后,他悄悄地挖掘起来。他从坚硬的泥土里刨挖出一件又一件的金银器,计有2顶金冕,6支金镯,1支金杯,1个重601克的高脚金杯,1个高脚琥珀金杯,1件内装有60只金耳环、8700只小金环的大型银制器皿,还有穿孔的棱镜、金扣子、穿孔小金条和其他一些小件饰物,以及银质、铜质花瓶和青铜武器等。这些器物中以两顶金冕最为精美华丽,大的那顶金冕有一串精致的项链可以围绕在戴冕者头上,并从上悬垂下74根短的、16根长的链子;短链子的流苏垂在佩戴者的额前,长链子的末端有一个小的特洛伊崇拜物像,一直悬垂到佩戴者的双肩上,戴冕者的脸庞刚好完全嵌在金冕之中。这顶金冕共用了16353块金片。小的那顶金冕类似前者,但侧边的链子较短,显然只打算遮盖两鬓。面对这些金光灿灿的珍宝,谢里曼相信,他已发现了普里阿蒙的宝藏,他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将金冕戴在年仅20岁的妻子索菲娅的头上,仿佛看见了1000多年前戴着金冠的海伦再现人间!

事实上,谢里曼发掘出来的这层遗址,并不是特洛伊城故址,而是比它更早的一座古城遗址;戴在索菲娅头上的金冕也不是海伦的金冠,而是一个生活在2200年前的另一位王后的金冠。谢里曼早已挖过了头,特洛伊战争时的城址应该在这一层的三层之上,连谢里曼本人后来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谢里曼在希沙立克山丘共进行了4期发掘,即1871—1873年;1879年;1882—1883年;1889—1890年逝世时为止。其间他先后于1874—1876年发掘了迈锡尼和伊塔卡,1884—1885年发掘了梯林斯宫殿。

2.神话让他成为了世界级考古学鼻祖

继谢里曼之后,德国考古学家德普费尔德和美国考古学家布利根对特洛伊遗址进行了科学的发掘和系统整理,将特洛伊城遗址自下而上分成9层:第Ⅰ层(公元前3300—前2500年),发掘出一座石筑的小城堡,有城墙和城门,出现了铜器,有磨光黑陶和灰陶。第Ⅱ层(公元前2500—前2200年),城市开始繁荣,筑有坚固的城堡,直径达120多米,有城墙、城门,城内有居住址和铺砌的道路,谢里曼发现的所谓“普里阿蒙宝藏”就是在这一层出土的,该层有大量的灰烬,估计是毁于战火。第Ⅲ、Ⅳ、Ⅴ层(公元前2200—前1800年),城市范围较大,但其发展规模和水平都不高。第Ⅵ层(公元前1800—前1275年),特洛伊城发展到历史上最大的规模,城墙更为坚固,总长达540米,至少有6座城门。居址平面呈长方形,布局井然有序,城内发现有火葬墓,葬具为骨灰瓮。德普费尔德认为它属于特洛伊战争时期。第Ⅶ层(公元前1275—前1100年)可分为A、B两阶段,A属于特洛伊战争时期,是与第Ⅵ层属于同一文化系统的人创造的。布利根认为特洛伊在被希腊军队围困10年之后,因中木马计而陷落,即是这一时期。B属于后期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第Ⅷ层属于希腊化时代文化堆积。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马其顿军队越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入土耳其,占领特洛伊。第Ⅸ层属于罗马时代文化堆积。公元前168年,罗马灭掉马其顿,特洛伊随之落入罗马人的控制之下。

今天,史学界普遍认为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特洛伊城。这座城市始建于公元前16世纪,坐落在土耳其西北部的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地处欧亚大陆交通要冲。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特洛伊发展到鼎盛时期,普里阿蒙国王拥有无数的珍宝,令周围的邻邦垂涎欲滴。当时,希腊各城邦逐步发展壮大,图谋向外扩张,富庶的特洛伊就成为被掠夺的目标。公元前12世纪,希腊各城邦组成联军进攻特洛伊,围困10年方才攻下。荷马史诗描述的就是这次战争的故事。特洛伊陷落后,遭到洗劫和焚毁。此后,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代名城特洛伊就被掩埋在荒丘之下了。

谢里曼的考古发现轰动了全世界。虽然他发掘特洛伊城挖过了头,而且判断有误,但是特洛伊城的重见天日仍应该归功于他。他的重大考古发现改变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神话传说不屑一顾的偏见,更重要的是,他为世界考古学的兴起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因此,他被人们称为世界级的考古学鼻祖。

特洛伊城的发现无疑在启示着人们:神话传说故事中,往往包含着历史的真实成分。世界各地都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正有待于世人去重新认识和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土耳其、德国和俄罗斯都宣称1873年由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谢里曼,从土耳其西部特洛伊城发掘出来并运到(土耳其人称之为走私)柏林的金杯和珠宝归自己所有。

这些宝物最初一直收藏在德国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军攻克柏林后,这批宝物神秘失踪。1993年10月,这批宝物重新在俄罗斯出现。

二、“酒色之都”庞贝城

1.一场毁灭性的火山大喷发

庞贝城是意大利半岛西南角坎佩尼亚地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北离罗马约240公里,它位于维苏威火山西南脚下10公里处,西距风光绮丽的那不勒斯湾约20公里,是一座背山面海的避暑胜地。

据记载,庞贝城是由奥斯坎斯部落兴建的,早在公元前7世纪,它已是一座人口稠密、商旅云集的小城。公元前89年,庞贝城被罗马人占领,成为罗马帝国的属地。到公元79年为止,这里已成为富人的乐园,贵族富商纷纷到此营建豪华别墅,尽情寻欢作乐。庞贝城人口超过2.5万人,成为名闻遐迩的“酒色之都”。

维苏威火山海拔1277米,据地质学家们考证,它是一座典型的活火山,数千年来,它一直在不断喷发,庞贝城就是建筑在远古时期维苏威火山一次爆发后变硬的熔岩基础上的。可是,在公元初年,著名的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根据维苏威火山的地形地貌特征,断定它是一座死火山,当时的庞贝人完全相信斯特拉波的这一论断,对维苏威火山满不在乎。火山的两侧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平原上到处遍布着柠檬林和桔子林,还有其它果园和葡萄园,他们万没料到这座“死火山”正在酝酿着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公元62年(或63年)2月5日,一次强烈的地震袭击了这一地区,造成了许多建筑物的毁塌,我们今天在庞贝城看到的许多损坏的建筑都是那次地震造成的。地震过后,庞贝人又重建城市,而且更追求奢侈豪华,然而,庞贝城还没来得及完全从那次地震中复苏过来,在公元79年8月24日这一天,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了。

瞬息之间,火山喷出的灼热岩浆遮天蔽日,四处飞溅;浓浓的黑烟,裹挟着滚烫的火山灰,铺天盖地降落到庞贝城;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硫磺味,熏得人头昏脑胀。很快,厚约5.6米的熔岩浆和火山灰就毫不留情地将庞贝城从地球上抹掉了。历史的记载也从此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