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出土的谜团(下)
15356300000017

第17章 远古的光荣与梦想(1)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物、遗迹,其高级程度,真可以用“叹为观止”、“不可思议”来描述。与一些文明古国和古城有史实可查、有沉没原因可找不同,这些遗物、遗迹的成因,颇有匪夷所思的神秘意味。按照线性历史发展观,我们无法相信几万年、几千年前的古人能达到如此高深的科技水平,也不能理解这些神秘之物为何成为空前绝后的历史陈迹。对这些至今仍兀立的历史遗物遗迹的破解尚须假以时日。不过,面对这些遗物、遗迹,任何轻视远古文明的人,都得承认自己的轻率与无知!

一、永逝的梦幻:巴比伦空中花园

1.巴比伦王国的骄傲

巴比伦是巴比伦王国的首都,它位于幼发拉底河畔,在波斯湾的西北方向约400英里处;在地中海的东方,相距600英里以上;在现在的伊拉克境内。这个城市是由于著名的国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而出名的,他曾制定了一部颇有影响的法典,现在该法典被珍藏在巴黎的卢浮宫中。在他以后的王朝中,巴比伦城市的命运时好时坏,但在新巴比伦王朝或迦勒底王朝时达到了顶峰。这期间,出现了一系列令人佩服和值得纪念的统治者,他们的名字在美索不达米亚文化的消失中幸存了下来。公元前612年亚述王朝垮台,此王朝的奠基人纳伯波拉萨(公元前625前—前605)同他的同盟——米堤亚人和塞斯亚人对此负有责任,要不然,将很有可能世代保持对政治和生活的控制。他的儿子埃布查内萨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在丹尼尔的书中被叫做埃布查德瑞萨,是美索不达米亚最著名和最有功劳的国王之一,他采用一种积极的策略去扩大和维护他的权力。据圣经记载,他曾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发起战争,结果推翻了犹太国王约胡阿肯,许多犯人在公元前597年被迫迁往巴比伦。

后来,他又毁坏了耶路撒冷的犹太教圣殿。在公元前586年,犹太人大批地迁往巴比伦。这个王朝最后的国王是纳伯尼达斯。

在国内,埃布查内萨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他投入大量的劳动力生产了无数的泥砖,而后在皇家建筑师的指导下,这些泥砖变成了宫殿、庙宇、大门和华丽的城墙,其规模宏伟使前来参观的名流以及受统治的老百姓无不拍手叫绝。这些建筑的一个特色就是在最堂皇的建筑表面,使用了蓝色琉璃砖,而且其中一些砖还嵌有狮子、牛和龙的浮雕,以此来显示国王所在城市的壮观和气势。希罗多德关于巴比伦的经典叙述就描写了埃布查内萨建造的这座城市,幸存至今的这些塑像是他宏伟功绩的证明。

首先感谢德国考古家罗伯特·库戴威在本世纪初对巴比伦城遗迹进行了挖掘,这个城市的大部分已被发掘出来。除了城市的遗迹,巴比伦的历史学家还存有国王们当时自己留下的那些成文的楔形文字证据,他们非常希望神能将他们的成就铭记在心,为了能让子孙后代更详细地看到,于是用很长的文字记载了他们的建筑方案、他们修复的情况和改建的过程。

这样的建筑碑文是此王朝的特色,对于现代学者来说,必须继续将这些断断续续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楔形文字原文进行分析。除了这一国王自己的记述外,还有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巴比伦的地形学》可供我们参考,全文长达5个书版,它比较完整地描述了这个城市,列举出了该城市的街道、神殿、大门及庙宇的名字。此书对于那些公元前1000年对巴比伦感兴趣者,无疑是无价之宝。

2.不是传说的传说

对空中花园的探寻,到这里,使人们感到怀疑的是,在所有楔形文字的文献记载中,根本没有提到传说中的显示奇迹的东西,在巴比伦的碑文记述中,也没有谈到景致壮观的花园建筑。这不禁使我们作出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后来描述的是可信的,那这个建筑一定是后来经过了相当大的技术加工。下面我们就接着看一下从后期作者那儿搜集来的有关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材料。

主要有5个人给人们留下了对空中花园的描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伯诺索斯。伯诺索斯是当时的亚历山大大帝,一般认为他生于公元前350年以后,他曾自称是一位拜尔神(他就是巴比伦民族之神马达克),具有迦勒底人血统。在后来的生涯中,他离开了巴比伦到考斯岛居住,但在大约公元前280年,他写下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巴比伦王国》,其中一部分意在向希腊及使用楔形文字的人们介绍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化(另一部分有关亚述的),这是一部准确详实地记述巴比伦城的书。从伯诺索斯遗留下来的一些东西看,他对苏美尔人和阿卡丹人的楔形文字等古代文献相当熟悉,这些文献流传已达1000年以上,在巴比伦研究学会中仍是研究巴比伦历史的重要资料。《巴比伦王国》由其作者献给了安提查斯一世(公元前281—前260),他曾有意全面了解马达克及巴比伦王国的神殿和学习的有关情况。希腊人视其它种族人为野蛮人,所以这本书没能得到广泛传播,它现已不存在。幸运的是,后期的一些作者引用了它,这样就保存了这个无价之宝中的好多东西,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从楔形文字原文中获知的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思想和传统相吻合。文中,伯诺索斯将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归功于埃布查内萨二世,后来一位名为约瑟夫斯的作者在记述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时,与伯诺索斯的思想大体相同,他曾两次引用了这段内容。下面就是他对埃布查内萨功绩的记述:

在他的宫殿里,建有山丘,还有各种各样的树。另外,他还为妻子建造了空中乐园,他妻子是米堤亚人,建造空中乐园是她们家乡的习惯。

……在宫殿里,他建造了高高的石头平台,里头仔细布置了山景,种植了各种树木,建成了空中花园,因为他的妻子来自米堤亚,喜欢山景。

原来的资料中都没提到埃布查内萨的妻子,但在历史上巴比伦人同米堤亚人之间的皇家联姻是很有可能的。伯诺索斯告诉人们,这位米堤亚公主叫阿米提斯。

其它四位作者的描述包含了较多的工艺描述,下面引用了戴德罗斯·斯卡拉斯的一段。他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

在围城外,还有一座空中花园,此花园不是由塞米拉米斯建造的,而是后来一位叙利亚国王为取悦于他的一位爱妾而特意建造的。据说,因为她是波斯人,渴望自己的山上能有草地,于是要求国王仿照波斯那种特有的风景建造一座花园。花园每边长为4普勒斯伦(古希腊长度单位,等于101.2英尺),由于花园倾斜呈阶梯状,所以整个花园看起来就像一个戏院。建造上面一层的斜台时,下面须有柱廊,柱廊将承载花园的整个重量,而且随着花园的延伸,它们将一点一点地逐渐升高,最上面的一根柱廊高达50腕尺(古代长度单位,相当于由肘至中指尖的长度,通常约为18英寸或更长些),它直插花园的最高面,与城墙等高。另外,所修的墙,花了很大代价,墙厚22英尺,而两墙之间的通道才有10英尺宽。柱廊的顶部架有石梁,长16英尺(包括重迭部分),宽4英尺。在顶梁上,有三层材料,第一层为混和有大量沥青的芦苇;第二层为由水泥联结的两行烤砖;第三层为顶端覆盖层,这样,土中的水分就不可能渗透下去。在所有东西上面,要堆积足够深的土以保证能够埋住大树的根部;当地面被平整后,便可用来栽植那些很大或具有其它特色的各种各样的树,以供参观者欣赏。建筑中的游廊一个比一个突出,因而阳光充足,里面盖有许多仆人住房;在游廊中,还有一条通向顶端的通道以及给花园供水的机器。机器从河里供给了花园大量的水,但外面的人却谁也不会看到。

学者们认为,从戴德罗以上的记述中,可推知失踪的《亚历山大历史》中的一些东西,此书的作者叫克雷塔查斯,为亚历山大人,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后期,生于亚历山大击败大流士统治的波斯之时。他即使没有亲自去过巴比伦城市,却也可从那些在亚历山大服役且去过巴比伦城市的士兵那儿获知一些情况。进一步的资料便是来自于一位名叫盖特斯的希腊医生,他是一名战争囚犯,曾于公元前400年左右在波斯宫廷中当御医。下面是有同样原始的资料的记述,它取自于拉弗斯写的《亚历山大的历史》:

城堡的顶端是空中花园,一个希腊诗人陈旧的话题。它们与城墙等高,众多的高树形成了一大片绿荫;树的周径达12英尺,高50英尺(其中不包括在土中的长度,它们还可以往下不断地长)。支撑这些的是20堵墙,它们间隔只有10英尺,墙上面覆盖有石柱,铺成了四边形地面,其强度足以承受土的大量堆积以及水的灌溉。若从远处看,这些树好似长在山上的一片森林,随风摇曳。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地,它们不仅会受到一些人工的损坏,而且会受到自然本身的破坏,但是,尽管树根在不断地加强,树干在不断地变粗加重,这种结构却依然完整如初。传说,这座花园是由一位在巴比伦统治的亚述国王,为满足其王后的要求而建造的,王后喜爱森林风景,于是劝说她丈夫仿照自然美景而修建了如此堂皇的花园。

对于斯特伯,在这个话题上,他更相信一本已失踪的由万斯克瑞特斯写的著作——这本书也是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时期写的。它是这么描述的:

巴比伦,位于一平原上,其城墙的周径为385视距,墙厚32英尺,两塔之间高度为50腕尺,塔自高60腕尺。在城墙上面,驾有四匹马的马车能够轻而易举地并排通过,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它同空中花园被并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为四边形状,边长是4普勒斯伦,它由一个接一个的拱顶组成,其地基纵横交错,呈立方体状。这种纵横交错的地基里面被挖空,但上面能覆盖着那么厚的土从而种植粗大的树,它是由烤砖及沥青建成的——指的是地基本身、拱顶和拱形框。为了能到达最高处的平台屋顶,建有一楼梯,楼梯旁边有螺旋器,通过它,不断地将水从幼发拉底河引到花园。这条河宽607英尺,流过本市的中心,而花园正在河畔。

最后,再看看拜占廷时菲娄的观点,在公元前250年左右时他曾负有盛名,他提出的“世界七大奇迹”正是我们习惯上最通用的。对于巴比伦这个著名的花园,他是这么描述的:

空中花园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花园中植物生长在高出地面的一定高度上,也就是说它们的根不是被埋覆在地里,而是埋在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中,这便是空中花园结构的技术特色。这种结构,它的整个重量由石柱来支撑,石柱上架有横梁,其间隔很小。横梁实际上是棕榈树干,这种木材同其它木材不一样,当受潮或受压时它会向上弯曲;而且它还可给花园中的根茎及须根提供养分,这是由于这种树干上有许多褶皱,其中贮存着适当养分。正是这种结构,支撑着又广又深的泥土,从而可种植那些花园里常见的阔叶树以及各种各样的花,以供游人欣赏。花园的耕地方式同一般地面一样,而且同其它土地一样,它可适用于嫁接及增殖。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块耕地搁在了下面石柱中行人的头上。即使在上面用脚踩最靠近支撑枢架的那些低层且较紧密的土,也依然泰然自若。来自源头的水流有一部分直线流下,然后通过靠机械力驱动的机器旋转,部分水流被喷射,保证了整个耕地区域的长久潮湿。因此,草地总是绿的,树叶总是那么繁茂。地面的渠道纵横交错,树根(系)吸收了全部的渗透水,因此树长得很茂盛。这个建筑纯粹是一个皇家奢侈的艺术品,它最惊人的特点便是耕作者悬在了参观者的头上。

据说菲娄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师,如果他真的生在大约公元前250年,他甚至无法得到关于空中花园准确的二手材料,因为毕竟亚历山大公元前323年死在这里,埃布查内萨的宫殿具有良好的保护措施。

以上这些就是异教徒作家遗留给人们的有关空中花园的主要资料,在他们的所有描述中,考古学家最同意伯诺索斯的观点,那就是,是埃布查内萨国王建造了此花园。在研究巴比伦城市时,提醒一下,应该考虑到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开始的其它皇家花园,因为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以前的国王们曾以此为骄傲,并对它们倾注了大量心血。

人们都说亚述人具有狼冲向羊群那样凶猛的气势。森纳切瑞伯(公元前704—前681)这位亚述人,据说他本人对植物很感兴趣,于是在尼尼威宫殿附近建造了一座很大的花园,并设法种植了一些珍贵奇异的植物,还有药草及树,其中一些树是从很远的地方收集来的。在他的记述中,如果将短语“产生羊毛的树”理解为是棉花的话,那么可以说,当时的棉花是从印度进口的。为了能保证尼尼威水的稳定供应,森纳切瑞伯费了不少劲,他给克胡斯河筑了堤坝,以防止洪水的袭击,他甚至还修了几英里的沟渠,至今还留有遗迹。因此可想象,为了保证花园的充分灌溉,森纳切瑞伯采取了一切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