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出土的谜团(下)
15356300000016

第16章 难见天日的远古城市(8)

另外,特奥蒂瓦坎太阳神金字塔的体积要大过吉萨的胡夫金字塔,据估算,它用了100万吨的黏土砖和石料。两座金字塔外沿原本都抹上了硬灰浆,色彩一定是饱满而鲜明的(从残留的痕迹还可以看出)。太阳神金字塔塔顶曾有一座金银铸成的神像。西班牙占领时期,弗朗西斯派修道士于安·德·祖玛拉戈——墨西哥第一任大主教叫人熔掉了这座巨型神像。看来黄金要比神更重要。

3.神庙·飞蛇·神洞

冥街上有许多不同的金字塔遗址、平台和装饰繁复的浮雕,图案多是羽蛇,还有猴子、美洲豹和手里拿着不知何物或是背上长着翅膀的祭司。

特奥蒂瓦坎的第三大建筑是带魁扎尔科亚特尔神神庙的城堡。说是“城堡”又不免有些荒唐,因为人们会理解成“要塞”的意思。其实,特奥蒂瓦坎的城堡和要塞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就像印度神庙和法兰克福中心火车站一样不相干。当然了,这个名字并不是建造者起的。太阳神金字塔、月亮神金字塔、城堡、魁扎尔科亚特尔神神庙——我们就这么叫,但是从来没有在意过建造者给他们的得意之作起了什么名字。

城堡的边长通常为400米,北、南、西三边各有4座金字塔,如今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了。魁扎尔科亚特尔神庙有石雕花纹装饰:羽蛇蜿蜒在曲状花纹中;楼梯墙壁和浮雕上狰狞的魔鬼面具死死地盯着你;神庙墙角趴着巨型羽蛇,头上发光,脸像喷火龙。古代中国也有这样的图案,诸神骑着火龙从天而降,并且也是在墙角。

今天,在刺眼的阳光下,呈现出白—灰—褐三色,从前的色彩一定像彩虹般绚丽。每个神都拥有自己的颜色,浮雕不仅仅是装饰,还有着特别的宗教意义的。

魁扎尔科亚特尔神庙的装饰花纹表明,在阿兹特克时期和玛雅时期之前就有这种飞翔的蛇神形象了。

在街道旁边的神庙平台和金字塔后还有一些建筑群,今天我们认为那里是住宅区。出土的30多间房屋构成完整的住宅区,还包括小型神庙、礼拜堂和完备的下水管道。整个城市被划为若干个手工业区:这角是制陶作坊,那角是石雕作坊,第三角是纺织作坊。笔直的马路贯穿全城,垂直交叉。特奥蒂瓦坎就是中美洲的纽约城!

几年前,考古学家在山城和山顶周围发现了一些岩石划痕,舒展的线条在特奥蒂瓦坎上空织成一张网络。有人曾于3月21日春分时从太阳金字塔塔顶向西眺望,太阳毫厘不差地在一块标有记号的石头下坠入地平线。在以西14公里处的塞罗奇科瑙特拉,也见到过类似的划痕记号;35公里以外也有。

一座门很有名,它通向大金字塔下面,那里面有4间房子,人们叫它“神洞”。考古学家猜测,整个建筑就是建在神洞之上的,神洞代表地狱的入口和中美洲的中心。朝圣者、商人和殖民地开拓者络绎不绝地来此朝拜。

4.神秘的云母窖顶

从前在太阳神金字塔不远处发现了一处地窖,游人禁止入内。这是一个真正的谜,专业人士也无法解释。一层厚厚的云母层将许多房间隔开,奥妙到底在什么地方?

看一看地窖的窖顶:先是一层石头,然后是15厘米厚的云母层,最后又是一层石头,很像一个大三明治——面包、火腿、面包。

看门人打开地面的铁盖,一瞬间,阳光射进洞口,强烈的光束为云母所反射。目前已发现了30米厚的云母层。云母为一种水合铝钾化合物,常见于高山地区的花岗岩附近。世界上的云母产地集中在印度、马达加斯加、南非、巴西和洛基山,瑞士和蒂罗尔(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区也有少量出产。中美洲多火山岩,今日墨西哥需进口花岗岩。云母所具有的特征使它在世界上不可取代,它抗拉强,可伸缩,耐800℃高温,温度的剧烈骤变不会使它走样。它还抗一切动植物和微生物腐烂后形成的有机酸,同时也是一种绝佳的电子绝缘体。它抗电弧、漏电和放电,还可以像翻书一样翻开云母层。薄薄的云母层透明、耐热,因此被装在高炉的窗子上。在电子技术中,云母被广泛运用在电子管、变压材料和雷达技术中。云母还因其特性进入计算机领域,用作电子绝缘器。质量较差的云母磨成粉末,刮成鳞片,用作电熨斗、烤面包机或是洗衣机的主要绝缘材料。

可是,特奥蒂瓦坎房顶上的云母是从哪儿来的呢?用途又是什么?一个考古学家朋友认为,云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因此被当作太阳反射器用。

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屋顶上的云母像三明治,根本接触不到阳光。就算要把整个屋顶铺满云母,用以大量反射阳光,薄薄的一层就够了,何必用15厘米厚。

没有什么巧妙的解释方法,只能动用一下我们可怜的理解和想象,以期找到贴近的答案。神洞的屋顶与外隔绝,是不是因为其中装有敏感的设备?是防电(闪电),还是抗酸、抗高温?如果开始靠题了,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那就是石器时代的建造者是从哪里知道云母的多种性能的?特奥蒂瓦坎人在干活的时候既不使用危险的酸和电,也不会经历高温。地质学家确认特奥蒂瓦坎地下的人工云母层为莫斯科云母,我们的祖先把它称作“来自莫斯科的玻璃”。

肯定有人知道从哪里可以进口这些云母,对其质量也了如指掌。石器时代的建造者未见得能担此重任。

5.冥街构成的太阳系模型

1974年,国际美洲人大会在墨西哥召开,一位名叫休·哈列斯顿的先生的报告颇具争议。他在特奥蒂瓦坎寻找到一个适用于所有建筑的测量单位,为1.059米,并给它起了一个玛雅名字,叫“胡那普”,意即“单位”。这是特奥蒂瓦坎的长度单位,适用于城市所有的建筑和街道。例如魁扎尔科亚特尔神金字塔、太阳神金字塔和月亮神金字塔分别高21、42、63个“单位”,比例为1:2:3。这可是哈列斯顿先生用计算机计算出来的,让人简直没有办法起疑。在城堡周围的金字塔遗址中,他发现了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的平均轨道数据。和太阳的平均距离为96个“单位”,水星36,金星72,火星144。城堡背后流淌着一条小溪,是特奥蒂瓦坎建造者挖掘的运河,穿过冥街,长288个“单位”,正好是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距离。小溪里有多少块石头,小行星带中就有多少颗星星。

距离城堡中轴线520个“单位”处有一座无名神庙的废墟,这相当于和木星的距离。再走945个“单位”又是一座神庙,只能依稀辨认出轮廓,是土星。最后再走1845个“单位”,便到了冥街的尽头——月亮金字塔的中心,恰恰是天王星的轨道数据。

如果直线延长冥街,就到了塞罗戈多山山顶,那里同样有一座小神庙和一座塔的遗址,地基仍在,周长分别是2880和3780个“单位”,是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平均距离。

由此,特奥蒂瓦坎的冥街便构成一幅迷你太阳系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太阳神金字塔不在此系统之内——它不在中轴线上,而是在林荫大道边。

后面的小山也包括在内,特奥蒂瓦坎的设计者肯定自冥街建造之初就将太阳系模型考虑进去了。然而他们的行星平均距离轨道数据是从何而来的呢?1781年才发现天王星,1845年发现海王星,小家伙儿冥王星发现得更晚,是1930年。莫非全能者为后世留下了什么标志?注意,并不是说是外星人建造了特奥蒂瓦坎,这事与他们毫不相干。也许是全能者为后来的建筑师在地下画了一个太阳系模型,让他们在准确的位置上建造一处房屋,那就是变为石头的、致未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