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伟大的犹太人(下)
15355900000041

第41章 思想家(18)

最后,马斯洛还是准备做几个完全创新的实验。他试图证明,自我实现者确实有更精确的对于现实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不仅体现在对他人的人格作出判断,也体现在分辨光和声的物理世界方面。

也就是在这时,马斯洛的健康开始恶化,他不得不到他的兄弟开制桶公司的普里山顿乡村去休养一段时间。在这里,他读了大量重要人物的传记,对马斯洛来说,这是新的、关键性的一步,因为正是从这些具体的人物身上,他发现了人格的健康与人格的力量。

这年年底,马斯洛依据他的正在形成的动机理论,提出了14个命题,他强调说:生活的真正成就来自于我们自己的高级需要的满足,特别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高级需要满足能引起更加合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那些生活在自我实现水平上的人,事实上也是最博爱并在个人特质上发展最充分的人。

经历了这场莫名其妙的病以后,1951年秋,马斯洛来到布兰代斯大学,担任心理学系主任,并于1954年完成了《动机与人格》。该书最初的几章包括他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的精华部分,特别是关于爱、认知、动机等的具体表现形式。最后几章则不仅形式新颖,内容上也锐意革新。他提出了把传统心理学研究转变为兼有科学与伦理意义研究的令人振奋的设想。

最使人感到鼓舞的大概是这本书的附录“积极的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在这一附录中,马斯洛提出了一百多个人本心理学的研究项目,例如:人们怎样才能变得聪明、成熟、仁慈?人们怎样才能具有良好的趣味、性格以及创造力?人们怎样才能学会使自己适应新情况?人们怎样才能学会发现善、识别美、寻求真?

《动机和人格》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使马斯洛一下子在全美国出了名。这部著作被公认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成就。

更有意义的是,它富有说服力的思想开始渗透到其他领域,包括企业管理、市场销售、教育、心理辅导以及心理治疗等。对许多关注心理学以及心理学应用的人来说,马斯洛的名字开始成为一种深入探索人性的象征。他的心理学理论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美国式的激进、创新和乐观。

随着研究的深入,马斯洛相信,他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提供了一个如何在工作环境中强调自我实现的最有用的模式。他指出:最好的管理者应该懂得如何促进被管理者的健康。办法有两个:一是满足被管理者的基本需求,包括对安全感、归属感、情感关系、友谊关系的需求,以及对声望和自尊的需求。二是满足他们高层次的动机或需求,例如对真、善、美、正义、完美以及规律的需求。

在日常匆忙的工作中,这些观点也许有一点理想主义,但是了解马斯洛的发现是有助益的。他认为,对于自我实现型员工来说,重要的工作目标至少有十三个:1、成为工作的主要推动者;2、有自决权;3、自由支配自己的行动;4、能够全程参与某项计划(从计划、执行到完成);5、对成功有所期待;6、喜欢或至少乐意担负责任,尤其对自己的责任;7、主动而不是被动;8、做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东西;9、体验自己作主的自我;10、体验自主性;11、体验自发性;12、体验独立性;13、自己的能力获得他人的认可。

在当今的企业界里,马斯洛关于工作中的自我实现的洞见已经逐渐成为智力资本这个领域所探讨的主题。

大师的离世

马斯洛早在1950年代就越来越对东方文化感兴趣。特别是1959年以后,他越来越多地涉及东方的观点。

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促使马斯洛反思他自己已经创建的人性观,结合他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他发现人类天性中还有一种固有的精神维度,那就是作为最高需要层次的精神的自我实现或超越的自我实现。

于是,马斯洛便将人本心理学视为心理学发展的一个过渡性的阶段,它应该被一种更高阶段的心理学所代替。马斯洛开始将这种新心理学称为“超人本心理学”,随后又提议用“超个人心理学”这一术语。他还提出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许多新观念。

此后,马斯洛的思想越来越超出人本心理学的范畴,走向超人本心理学的方向。他认为这种新的研究领域为人提供了一个新形象、新概念或新界定,可同时包容人性中的深度层面和高度层面。他越来越意识到人本心理学的局限,并有意修正第三势力心理学。有时他称这新的心理学为“高度心理学”,有时称其为“第四势力的革命”或“第四势力心理学”或“第四心理学”。他说他向往的是超越性心理学,这种心理学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也就是超人本的或超个人的心理学。

1967年,马斯洛就在学术界公开宣称这种新心理学及其刊物的诞生。谈到他资助各种学术机构和学术活动的情况,他说:“我一直大力支持美国人本心理学会和《人本心理学杂志》,现在它们都可以自立了,因此我该转而协助新兴的《超人本心理学杂志》。”

1968年,马斯洛在他的著作《存在心理学探索》第二版前言中写道:“我认为人本主义的、第三种力量的心理学是过渡性的,为‘更高的’第四种心理学,即超个人或超人本心理学做准备,这种心理学以宇宙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它超出人性、同一性和自我实现等概念。”

接下来的第二年,马斯洛因心脏病发作而大幅度减少了工作量,但他仍然为《超个人心理学杂志》创刊号提供了两篇文章:《人性能达的境界》和《超越的种种含义》。他在第一篇中写道:“第三势力逐渐让位给第四势力,‘超人本心理学’着眼于超越性的经验和价值……这新运动的另一个特色是重新神圣化,重新精神化。价值中立的科学有意剔除神圣性,将一切东西中性化,力求实证性。它只取可用的部分,也就是感官可以捕捉的材料。超人本思想则为我们带来了崭新的一面。当你打开了价值及高峰体验或超越性体验的那扇门,整个崭新的可能性便出现在眼前,等待着你去发掘……我们所面对的是人的新形象,这是关键所在,其余一切会随之开展。”

马斯洛认为这种心理学以宇宙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它超出人性、同一性和自我实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马斯洛修正和拓展了他的自我实现心理学特别是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等。超个人心理学自诞生之后,在西方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学术上取得巨大成功后,各种荣誉也接踵而来。1966年7月8日,马斯洛惊讶地获悉自己已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他了解到自己并不像以前所感觉的那样孤独,数以千计的同行们投了他的票。同时,他也为获得这个荣誉而感到为难,因为他有那么多的良师益友都未能够当选。

那年秋天,马斯洛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最高的赞誉。他被美国人道主义协会评选为这一年的“人道主义者”,每天都有来自国内外的邀请信,请他参加各种学术和政府会议,接受荣誉学位,或者与各种团体、教育机构在研究项目上进行合作。

1970年6月初的那个周末,马斯洛和贝莎在门罗帕克的家里享受着少有的宁静。星期日早晨,贝莎打电话给莫蕾尔夫妇,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

马里依·莫蕾尔同意和贝莎一道参加一个关于雕塑的活动,这时,马斯洛正忙于写作,他向他们表示歉意,不能和他们在一起,他说,自己正在紧紧捕捉脑子里出现的有关人的邪恶问题的思想。

6月8日,星期一,马斯洛像往常一样从房间出来,到游泳池边缓慢散步,贝莎跟随在离他几尺远的地方。后来,他小心翼翼地按照大夫对他的嘱咐,看着秒表开始跑步。突然,在加利福尼亚的阳光下,他倒下去了,没有一点儿声音。

就这样,刚满62岁的马斯洛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马斯洛的魅力却深深地吸引着大家。他的一位学生说:“我还没有遇过像他这样早逝但却永生的人。”

确实如他的学生所说,马斯洛获得了永生。

1970年8月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立,并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行首届国际人本主义心理学会议。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通过设置人本主义心理学专业委员会,这两件事标志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获得美国及国际心理学界的正式承认。遗憾的是,马斯洛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大师,未能亲眼看到他多年为此事尽瘁所获致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