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他清醒,几个好心的邻居决定帮助他,他们揣测偷东西的人一定是了解这人怕鬼,才利用他这个弱点来偷东西,得手以后肯定还会再来的。
过了两天,那个小偷果然又来了,照样先装鬼吓那人,然后偷偷钻进那人的屋子,肆无忌惮地翻箱倒柜。
躲在门外的邻居冲进来,当场把小偷抓住了。那人却说:“一定是鬼让他来偷东西的。”邻居们摇头叹息,都认为那人已无药可救了。
喜欢炫耀的猴子
——古代民间寓言
吴王有一次出游,渡过一条江之后,面前是一座树木繁茂,景色怡人的大山,上得山来,遇到很多猴子。
吴王与随行的颜不疑才一进山,山上的小猴子们,纷纷四处逃散躲避起来。不一会儿工夫,便都跑得无影无踪了。只有一只小猴子不肯跑。
这只小猴子不但不逃走,而且跟着吴王一行,从这棵树蹦到那棵树上,很想引起吴王的注意。
吴王并未注意到小猴子跟着他们,只管往前走。吴王走着走着,突然来了兴致,决定在此打猎助兴。吴王拿出弓箭来,拉满弓,便射了出去。想不到小猴子竟跳了起来,朝着吴王射出的弓箭冲了过去,脚刚好站在一棵树上,手里已经接住了那支箭。
吴王又拿出一支箭,搭到弓上,这一次吴王选了一个离猴子较远的目标,那是另一棵树上站着的一只红嘴巴的鸟。
吴王的箭“嗖”的一声射了出去,猴子的反应相当灵敏,几乎是与箭同时腾空而起,向吴王射的方向迅速飞跃过去,不偏不倚,一下子又把箭抓到了手里。
小猴子手里举着吴王的那支箭,摇着脑袋,一脸的得意相,仿佛在说:
“怎么样?你的箭再快再准,也不如我的眼睛准、也不如我的腿快。”
吴王看着树上的小猴子,很生气,但是,他没有呵斥它,而是召集他的一些随从们,让大家都准备好弓箭。
吴王一声令下,随从们万箭齐射,小猴子连躲避都来不及,就被乱箭射死了。
吴王看了看被射死的小猴子,对随行的颜不疑语重心长地说:
“这只猴子以为靠自己的一点灵巧和敏捷就可以与箭比个高低,真是不自量力。记住:没有多少本事就到处炫耀自己,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颜不疑将吴王的话铭记在心,回去以后拜师求贤,谦虚谨慎,不图高官,不慕荣华,几年后便名扬全国了。
造父驭马
——古代民间寓言
造父是出了名的精通驭马术的人,无论多么烈的马,到了他的手里就会变得很驯服,乖乖的没有一点脾气,人们都常常为他高超的驭马技术而叹服。
有一对父子听说了这件事,半信半疑。一天,父子俩决定亲自去拜访造父。为了能当面考察一下造父驭马的技能,父子俩特地选了一匹很难驯的马,套好了车,便出发了。
父子俩坐上车,朝造父居住的村子奔去,不料没走多远,马就耍起脾气来,两个前蹄使劲地刨地,死活不上路。
父亲说:“儿子,只好你在前边牵着缰绳,我在后边推车,也许可以顺顺马的脾气。等走一段路,它老实些了,我们再上车。”儿子听了父亲的话,便走在前边拉着缰绳,马不但不随他的牵引,反而向路边的庄稼地里奔去。把后边推车的父亲闪了个跟头。父亲爬起来,大声喊:
“跟上!跟上它,不然会闯祸的。”儿子撒腿就去追马,马拉着空车,在庄稼地里狂奔乱跳,吓坏了在地里干活儿的人们。儿子哪里能追上这么疯跑的烈马,累得蹲在地上呼哧呼哧地喘气,眼看着马带着车越跑越远,父子俩心急如焚。他们顾不得休息,拼命朝烈马奔跑的方向追了下去。跑出去足有二里地的光景,才看见马连同车歪在路边的沟里。父子俩急忙赶过去,连拉带拽,但说什么也没法把车和马弄上来。
这时,一个老汉从这里经过,父子俩急忙喊道:“喂,老人家帮帮忙吧!”
老人看了看,说:“你们闪开,我自己来。”父亲说:
“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说这么不自量力的话,我们俩都赶不动它,你一个人能赶它,不是笑话吗?”
老人举起马鞭,什么也没说,只一鞭,马便腾空跃起,带着马车上了路。父子二人瞠目结舌,异口同声喊道:
“造父!”
种树与用人
——古代民间寓言
韩国的国君十分残暴,朝廷里的文武百官,只要稍有什么过失,或者不合他的意,他就以刑法判处。
过了几年,韩国已经有许多官位因无人入选而空缺。韩王为此心里也很不痛快,国家大事总要有人治理呀。有一天,韩王对公孙提及此事,公孙想了想,觉得该提醒主公清醒了。于是,公孙先施礼,而后说:“主公既然问我,我就坦诚直言,如有不当冒犯之处,请主公恕罪。”
韩王一挥手:“且说无妨。”公孙说道:
“主公可了解种植树木的道理?”
韩王摇摇头,表示不知。公孙接着说:
“我的家从前就住在郊外,家里也世世代代种树,因此,对种树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树分很多种,平时人们很少认真去想树的价值,只从表面上去评论某某树挺拔,某某树婀娜,某某树可以遮阴,某某树可以状景。如果真的从经济价值上考察树,其中的学问多着呢。比如,松树、柏树、栅树、桧树等等可以作为栋梁之材,可是这些树的生长期很长,几十年才能成材。而其他一些树呢,比如柽树、飓树呀,这些树种要不了多久,就长起来了,但是却只能做烧柴。所以种树的人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种树是准备做什么用的。如果只为了当烧柴,那大可不必去种多年成材的树木。如果是为了取其作栋梁之材,那就一定要种多年生的栋梁树木。我们家族两种树木都种,所以哪种木材都不缺,日子也过得富足。我有个邻居种了不少可以成材的树木,却用不了几年就把它们砍了做柴烧,结果只能年年受穷。主公用人好比种树,本来时间长了可以成才的人,主公稍不合意就免职或以刑法处之,如此,什么时候才能培育出栋梁之才呢?”
不辨真伪
——古代民间寓言
申屠敦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他以采集珍珠和捕鱼捉蟹为生,有一天,他正在深深的河里潜游捕捞时,忽然有什么东西在脚下把他硌了一下,他用手一摸,也弄不清是什么东西,他于是抓住它浮到岸上。
申屠敦把那东西从河底的泥沙里抠出来一看,原来是只鼎,鼎的周身涂着金色的漆,上边雕刻着一条腾飞的龙。从斑驳的鼎身可以推想,这是一件远古时候留下的文物。
申屠敦把鼎拿回家,正巧被邻居鲁生看见,鲁生左看右看,爱不释手,于是,决定仿制一个。
鲁生请铜匠按照古鼎的样子仿做了一个,用药水泡过之后,埋在后院的地下。过了两年,鲁生把鼎拿出来,经过侵蚀的鼎像真的文物一样。
朝廷里有一位官员,很喜欢古董文物。鲁生知道了,心想:“这是个发迹的好机会,我不妨将这个仿制的鼎献给他,说不定他会给我官做,还会得到赏赐,荣华富贵就全有了。”鲁生下定决心后,就来到那人府上,卑躬屈膝地说:“听说大人喜欢文物,我这件古董可是祖上传下来的,献给大人,略表敬意。”那位权贵大喜,真的给鲁生封了官,还赏了许多金银财宝,鲁生如愿以偿了。
一天,那位权贵在家里庆祝寿辰,请了不少宾朋来做客,席间,那位权贵将鼎拿出来展示,大家看了,禁不住大加赞赏,都说大人得了一件稀世之宝。
申屠敦刚巧在这家打工,他到大厅里送酒,当他看到那只仿造的鼎时,说道:
“大人,我家里也有一只一样的鼎,但不知这两个哪一个是真的,哪一只是假的?”
那位权贵和厅堂上的众贵族来宾根本没把一个做粗活的平民百姓看在眼里,随便说道:
“那就拿来看看好了。”申屠敦从家里取来鼎放在厅堂中,几乎所有的人都鄙夷地说:“这怎么可能是真的呢,一定是假的。”申屠敦摇摇头,叹息着走了。
钓鱼
——古代民间寓言
张老汉和王老汉住在同一个小山村里。他们俩是很要好的朋友,两个人常常一块下棋,一同聊天,一起去村外小河边散步。
这一天,他们俩又到河边散步,张老汉说:“我们为什么不到这里来钓鱼呢?这地方空气清新,是个消遣的好去处。”
王老汉一听,非常赞成,迫不及待地对张老汉说:“我们现在就回去准备钓鱼的家什,一会儿就来这里钓鱼,你说好不好?”
张老汉笑了,说:
“你可真是个急性子,那要准备好多东西呢。钓竿呀,鱼饵呀,还有草帽、鱼篓。钓鱼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的时间,不准备好怎么行呢!”
张老汉和王老汉回村以后,各自去做准备。第二天,吃过早饭,他们就去村外的河边钓鱼了。
他们钓了整整一个上午,张老汉静静地手持钓竿等待着鱼上钩,用不了多久,鱼漂轻微地动了一下,张老汉知道鱼咬钩了,拎起钓竿,准有一条活蹦乱跳的鱼钓上来。
中午时分,他们安好钓竿一块儿吃午饭。王老汉走到张老汉的鱼篓边一看,鱼篓里已经有十几条鱼了,可是自己却一条也没钓上来。
王老汉迷惑地问张老汉:“老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用的是一样的鱼竿,一样的鱼饵,为什么你钓了那么多鱼,我却一条也没钓到呢?一定是我坐的位置不好,下午我们换换位置好吗?”
张老汉点头笑道:
“好吧,不过我想问题不在这里。”下午,他们互换了位置,又坐下来钓鱼。黄昏的时候,张老汉又钓到了不少鱼,王老汉却依然一无收获。回来的路上,王老汉问道:
“老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张老汉说:
“原因就在于要静心,心静了眼和手就都能做到安静。才能等到钓鱼的最佳时机;你心里不静,老想着钓到好多鱼,身坐在这里却如坐针毡,手与眼自然有反应,也就很难钓到鱼。”
忠仆方相
——古代民间寓言
何家在御史台两代为官,家产丰厚。何家有个叫方相的仆人,十分忠厚仁义。
方相在何家作仆人多年,深得何家信任,何家待他像自己家人一样。方相也尽心尽力地为何家辛勤劳作,凡事任劳任怨,何家为此常赏赐他。
多年过后,何家渐渐衰败,而方相不改初衷,照旧忠心耿耿,日夜操劳。何家日子艰难,辞了大部分仆人,也辞了方相,可是,方相还是照常侍奉何家老小。
方相因为何家的赏赐,手里积蓄了不少钱。方相用这些钱去做生意,买田地,以此来接济何家。他的田地和生意,交给他弟弟掌管,自己常说:
“我大半生都在何家,仿佛何家的人一样,自然要终老何家。”为了做得更彻底,索性对自己的弟弟说:“我虽在何家,但到底还是方家子孙,为了让祖上安心,就烦请兄弟将自己的子嗣作为我的后代写入家谱宗祠,也了却了我的心愿。”
从此,便毫无牵挂地留在了何家。清兵攻占钱塘时,城里的人都乱了手脚,随之,守备军兵败如山倒,城里的有钱人家都在商议外逃避难。何家虽家道中落,但毕竟是名门望族,恐在劫难逃。于是,也准备外出逃难。
何家老爷请方相带全家出逃,自己在家留守。方相不肯,对主人说:
“老爷,这万万使不得,不管怎么样,您一定要走。留在城内,我比您更安全。再说,全家外迁,总要有主事的人在身边,您就放心走吧,家里有我呢。”
何老爷只好带全家离城外逃,清兵进城后,专挑大户人家搜查,凡留下仆人看家的,只要肯说出主人去向均可放生。
何家也被查封,方相宁死不肯讲出主人去向,终遭清兵杀害。有人感叹道:“守备军队望风而逃,不及方相一人为主守家,至死不移,如此忠义之人真令人敬佩!”
王司马
——古代民间寓言
王司马是新城县人,因为做过兵部尚书,人们称他王司马惯了,倒忘了其真实姓名。他曾镇守边关,威震敌胆,大家都赞他智勇双全。
王司马在北部守边关的时候,让铁匠为他特制了一把几百斤重的大刀,每次巡行边塞时,王司马总是让四个人抬着这杆长刀,有时故意叫士兵们试试。结果,几百斤重的大刀哪个能挥舞得动?背地里,敌兵们便议论纷纷,一提起王司马,就畏怯不已。其实王司马暗地里又用木头做了一把一样的大刀,每天早上,便在帐外晨练。对方的将士看到王司马挥舞着几百斤的大刀轻松自如,一个个更吓得咂舌。
王司马还在驻防之地的边缘搭设苇席的围墙,声称为自己的城墙,敌军不可擅自逾越。敌军哪里肯听他摆布,让士兵拆了围墙作烧柴了。王司马再次让士兵搭起苇墙,敌人再次拆掉用火烧了。如此三番,王司马让士兵在苇席下边埋上火药。敌军士兵又来拆墙,被炸得血肉横飞。
事后,王司马又让人设下苇墙,这一次,敌军再也不敢靠前了。王司马用兵如神,敌军听到他的名字,便不敢轻举妄动。
王司马戎马一生,老了告老还乡,每日里下棋、聊天、喝酒、种菜,怡然自得。
没想到,待王司马八十多岁的时候,边塞又传来战报,北边边关又有敌人进犯。朝廷几次派兵去边疆防守,几次都是边关告急,无奈,皇帝又想到了王司马。
皇帝紧急召见王司马,王司马应召前来。皇帝道:“这次边关告急,军情危急,无奈只好烦请爱卿前去解围。”王司马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况且兵器上也已生疏,便推辞道:“臣下年老体衰,恐难负重任。”
皇帝却坚持说:“爱卿不必上阵,只需稳坐军帐中,便万事大吉。”王司马只得依旨行事。敌将不相信王司马会再赴边关,急派人去营中刺探,自己却假装讲和。等探子报说,见王司马安坐帐中,神色镇定。敌将惊恐之下,急令退兵。